第一百六十八章 庇于孤灯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在他短暂的停顿里,她仿佛闻到了那一夜枯枝燃烧的味道,恍惚间,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渐渐地,又清晰起来,最终定格在那映照着火光的眼眸里,接着……叫她听到了一声久违的名字——
“池羽。”
画面忽然跳转,跳到一个雷声隆隆的雨夜里,她手中莫名多了把笛子,在熟悉的笛音里,忽然听见了谁在身旁喃喃自语——
“欺骗五感么?不是欺骗,是拯救啊……阿姐。”
雷声远去,忽地又回到了某个寻常的黄昏时分,她的影子斜斜地躺在地上,刚刚好触碰到他的脚尖——
“这便遂了我的心愿,历经阿姐所经磨难,与阿姐互通所感……此道,我陪阿姐同修!”
一种失重的感觉骤然袭来,感知回笼时,已是在冰寒刺骨的朝露台上,她手中捧着的朝阳长灯仿佛点亮了他眼里的璀璨星辰——“阿姐此罚因我而起,我无法为阿姐免去刑罚,可我却能陪你同跪同苦。阿姐什么时候起,我便什么时候起!”
接着,地面蓦地裂开一个狭长的口子,她便再次坠入到那狭小的耳房里,逼仄的空间里回荡着她急促的喘息,眼前是他放大的俊脸——
“这世间好像所有人都能够爱你,为何唯独我,却不可以?”
再一转身,她看见……水芸台中央那少年周身狼狈,却仍旧站得挺拔,众目睽睽之下,无畏无惧——“如今,我已取得七道第一……今日十方见证,晚辈想要为苏挽意求证清名!”
接着,她又被一股巨力扯到蜿蜒回旋的深巷,男人逆光而立,高耸院墙都遮不住的光线,却被他伟岸挺拔的身姿挡得严严实实,而她就站在他笼罩下来的阴影里——
“今日我想再问一次,阿姐心里,如今我于何位?”
她不断后退,蓦然撞到了什么硬物上,再抬眼却发现回到了那夜——那夜他将她肆无忌惮地抵在树上,占尽了便宜,便开始逼问她:“我吻你时,你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心脏跳得……仿佛即刻就要爆裂?”
大雾忽然开始在深林里弥漫,天色比方才还要亮上几分,面前的他,睁着一赤一碧的双眸,只是那样定定看着她,便已叫她心里生出了心疼的感觉——
“我于上古时代诞生于世,长在终年不见日光的不测渊底,盘根延枝,躯体半在冥界、半在人间。我曾做过几百年的妖,如今体内又封存着魔,你看,我怎么也同你不是一路人。你不杀了我么?”
最后,画面切换到了伏魔台上,到处都是血……那人抓着她的胳膊,质问她:“你总是这样,什么都不告诉我,是不是我在你心里,根本就不够重要?”
你如何不重要?你是我寡淡无味的生命里,最特别、最特别的存在!
“哗啦……”,碎裂的声音里,苏挽意猛然从床上坐起。
她又做梦了,梦到了一些有的没的。
“抱歉抱歉,女施主。”门外传来稚嫩的童音:“小僧不小心打破了您的药,这就再为您重新煎一副过来。”
苏挽意深呼了一口气,才回应道:“麻烦你了。”
紧接着,门外传来一阵急乱的脚步声,那小和尚似乎拿了洒扫的工具来,将碎碗给拾掇干净了,又在一阵“惨了惨了,师父又要责骂我了”之类的念叨声里慌忙跑远了。
苏挽意重新躺下,在佛寺惯用的檀香里,缓解着心里尚未平复的猛跳。
诚如方才那小和尚所自称,这里不是玉墨宗,而是孤灯寺。
伏魔台那日,她在失魂果的作用下陷入了昏迷,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是后来听说那人挟持她安然出了玉墨……
他没有随同襄柳回归妖域。
半年以来,不知所踪。
而在这半年里,她的世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她的身体,因为扶桑为她换了心,她的妖毒彻底被净化掉,再不必担心某日一觉睡下,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而随着扶桑身份的暴露,当初执意带他入宗的苏挽意无可避免地要为此负起责任。她不但引狼入室,还知情不报,甚至还与“非我族类”结成道侣,当下便被处以玉墨最严重的刑罚——先废修为,再逐师门!
可执刑时,人们却发现……她竟然有了身孕!
宗内一片哗然,对于她的处罚便开始了两极分化。有人提议孩子无辜,当先生子,再论惩处。另有人主张,觉得妖魔之子,不可留之,当即刻去子惩母。
她被关押了起来,本以为那将会是个漫长的讨论,可当夜便有人将她偷偷提走,欲处以极刑。
那样的话,孩子自然是保不得的。
可当棘刺鞭朝她的腹部挥过来时,她还是用尽全力转过了身。
幸好,只是遭受了这一鞭,便有人赶到救下了她。
苏江沅以宗主之位相让,但求其他道主饶幺女一命,并当场宣布将她逐出师门,另还严禁宗内弟子与她私下联系,今后对她生死不问!
自此,她在偌大的人间再无去处,还因为“世间没有不透风之墙”,而被其他得知内情的门派讽刺、羞辱,甚至是追杀。在某一次无力抵抗、将死之际,苏挽意遇到了孤灯寺的掌灯和尚澄泓小师父,澄泓可怜她所遭所遇,便将她带回了孤灯寺。
这里当然不是内寺,内寺尽是些出家的男僧,她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子实在不方便入内,可若将她随便置于孤灯寺外,外门之人又对她不尽友善,因此便无法保障她的安全,于是,澄泓请示了代管宗门事务的师叔长生僧人,便将苏挽意安置在了外寺的一间客房里。
这里处于孤灯寺的最外围,相对来说,人员流动稀少,对于她来说,是个休养生息的绝佳之地。
肚子里忽然动了一下,苏挽意回过神来,摸了摸日渐显怀的腹部,柔声道:“无恙乖,是不是饿了?娘亲这就煮些素粥给你补补。”
她可以不食五谷,但腹中的孩儿却还需要营养才能健康成长。
苏挽意简单梳洗了一下,便寻到寺内的小厨房准备熬些粥吃。寺内弟子多已辟谷,平常用得到这小厨房的都是一些还未入门的佛门小弟子。平日他们都会特意避开苏挽意使用厨房的时间,今日大概是她醒得有些迟了,正赶上他们过来。
“弘毅,你师父明日去泸水除魔,你会跟着去么?”
“近来魔域频繁异动,出没的都不是寻常的魔物,师父这回让我留在寺中。”
“啊……也对,魔物近来在人间各处肆虐,实在是猖狂了些,我们这些灵力低微的小沙弥,去了不说拖后腿,还极易陷入危险,要是被魔物逮到,吸干了灵气可就不好了。真是奇怪啊,平常这些魔物都在魔域呆得好好的,几个月也不见一个,最近这都是怎么了?”
“我倒是知道些内幕。”
“什么内幕?快说来听听!”
“我跟你说过吧,我师父之前不是降了一个魇魔?”
“确有此事,那梦魇专在人梦里吸食人之精气,可害死了襄阳城许多人呢!”
“正是那魔物。他告诉我师父,魔域最近格局产生了变化,三大魔尊变成了四位,他们来人间吸食精气皆是想为那新魔尊送上能入眼的贺礼。而那第四位魔尊,便是日前于玉墨宗入魔的弟子,池羽!”
“啪!”
厨房里传来碗碎的声音,那两个小弟子听到声音抬了头,只见那着素衣簪白花的女施主踩在冒着热气的稀粥里,愣了神。
“女施主,可有伤着?”
澄泓未曾告知寺内僧人苏挽意的真实身份,是以孤灯寺内,除了长生僧人,众人只当她是个死了丈夫、又惨遭追杀的可怜女子。
“原来你在这里。”两个小弟子身后,走来一清俊僧人,赫然便是澄泓。
两个小弟子连忙行佛礼问候:“掌灯师叔祖。”
澄泓看见苏挽意脚底的泥泞,吩咐两个小弟子道:“你们帮忙收拾一下这里吧。”
“是。”
“劳烦你们了。”苏挽意回过神,下意识抚摸了一下腹部,如今这个状态,干什么都不太方便。
她走至门口时,才注意到澄泓手里端着的安胎药,方想起道谢:“麻烦你太多了,日后若是有需要,定要告诉我。”
澄泓引着她往回走:“出家人慈悲为怀,苏施主不必客气。”
一路都很安静,快到她房门口时,澄泓才将温了的药碗递给她,“你方才在想他?”
苏挽意端着温温的药碗,垂眸不语,显然是默认澄泓所言。
“施主方才所闻之人,已经不是你心里那人,生者当奋然,死者才安息。”
“我不信!”她眼里似是燃着生生不息的火焰,提及那人时便会坚定而猛烈地迸出耀眼的火光。
澄泓看到这样执迷不悟的她,总会想起某个人来。
都说情至深处,即便听见那人的名字都会感到一阵心悸,但凡碰到与那人有一点关系的消息,都不想错过。
“情”之一字,乃佛门大忌。
可澄泓偏偏对那种滋味产生了好奇,似是在问苏挽意,也似是在问他自己:“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
爱是什么?
苏挽意也不够清楚,只是凭心去形容道:“它比死亡更悠远,比生命更辽阔。它让一切衰败,又让一切重生。他究竟还在不在,我总要亲自去确认一下的。”
作者有话说:
“我叫……”,在他短暂的停顿里,她仿佛闻到了那一夜枯枝燃烧的味道,恍惚间,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了,渐渐地,又清晰起来,最终定格在那映照着火光的眼眸里,接着……叫她听到了一声久违的名字——
“池羽。”
画面忽然跳转,跳到一个雷声隆隆的雨夜里,她手中莫名多了把笛子,在熟悉的笛音里,忽然听见了谁在身旁喃喃自语——
“欺骗五感么?不是欺骗,是拯救啊……阿姐。”
雷声远去,忽地又回到了某个寻常的黄昏时分,她的影子斜斜地躺在地上,刚刚好触碰到他的脚尖——
“这便遂了我的心愿,历经阿姐所经磨难,与阿姐互通所感……此道,我陪阿姐同修!”
一种失重的感觉骤然袭来,感知回笼时,已是在冰寒刺骨的朝露台上,她手中捧着的朝阳长灯仿佛点亮了他眼里的璀璨星辰——“阿姐此罚因我而起,我无法为阿姐免去刑罚,可我却能陪你同跪同苦。阿姐什么时候起,我便什么时候起!”
接着,地面蓦地裂开一个狭长的口子,她便再次坠入到那狭小的耳房里,逼仄的空间里回荡着她急促的喘息,眼前是他放大的俊脸——
“这世间好像所有人都能够爱你,为何唯独我,却不可以?”
再一转身,她看见……水芸台中央那少年周身狼狈,却仍旧站得挺拔,众目睽睽之下,无畏无惧——“如今,我已取得七道第一……今日十方见证,晚辈想要为苏挽意求证清名!”
接着,她又被一股巨力扯到蜿蜒回旋的深巷,男人逆光而立,高耸院墙都遮不住的光线,却被他伟岸挺拔的身姿挡得严严实实,而她就站在他笼罩下来的阴影里——
“今日我想再问一次,阿姐心里,如今我于何位?”
她不断后退,蓦然撞到了什么硬物上,再抬眼却发现回到了那夜——那夜他将她肆无忌惮地抵在树上,占尽了便宜,便开始逼问她:“我吻你时,你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心脏跳得……仿佛即刻就要爆裂?”
大雾忽然开始在深林里弥漫,天色比方才还要亮上几分,面前的他,睁着一赤一碧的双眸,只是那样定定看着她,便已叫她心里生出了心疼的感觉——
“我于上古时代诞生于世,长在终年不见日光的不测渊底,盘根延枝,躯体半在冥界、半在人间。我曾做过几百年的妖,如今体内又封存着魔,你看,我怎么也同你不是一路人。你不杀了我么?”
最后,画面切换到了伏魔台上,到处都是血……那人抓着她的胳膊,质问她:“你总是这样,什么都不告诉我,是不是我在你心里,根本就不够重要?”
你如何不重要?你是我寡淡无味的生命里,最特别、最特别的存在!
“哗啦……”,碎裂的声音里,苏挽意猛然从床上坐起。
她又做梦了,梦到了一些有的没的。
“抱歉抱歉,女施主。”门外传来稚嫩的童音:“小僧不小心打破了您的药,这就再为您重新煎一副过来。”
苏挽意深呼了一口气,才回应道:“麻烦你了。”
紧接着,门外传来一阵急乱的脚步声,那小和尚似乎拿了洒扫的工具来,将碎碗给拾掇干净了,又在一阵“惨了惨了,师父又要责骂我了”之类的念叨声里慌忙跑远了。
苏挽意重新躺下,在佛寺惯用的檀香里,缓解着心里尚未平复的猛跳。
诚如方才那小和尚所自称,这里不是玉墨宗,而是孤灯寺。
伏魔台那日,她在失魂果的作用下陷入了昏迷,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是后来听说那人挟持她安然出了玉墨……
他没有随同襄柳回归妖域。
半年以来,不知所踪。
而在这半年里,她的世界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她的身体,因为扶桑为她换了心,她的妖毒彻底被净化掉,再不必担心某日一觉睡下,就再也醒不过来了。而随着扶桑身份的暴露,当初执意带他入宗的苏挽意无可避免地要为此负起责任。她不但引狼入室,还知情不报,甚至还与“非我族类”结成道侣,当下便被处以玉墨最严重的刑罚——先废修为,再逐师门!
可执刑时,人们却发现……她竟然有了身孕!
宗内一片哗然,对于她的处罚便开始了两极分化。有人提议孩子无辜,当先生子,再论惩处。另有人主张,觉得妖魔之子,不可留之,当即刻去子惩母。
她被关押了起来,本以为那将会是个漫长的讨论,可当夜便有人将她偷偷提走,欲处以极刑。
那样的话,孩子自然是保不得的。
可当棘刺鞭朝她的腹部挥过来时,她还是用尽全力转过了身。
幸好,只是遭受了这一鞭,便有人赶到救下了她。
苏江沅以宗主之位相让,但求其他道主饶幺女一命,并当场宣布将她逐出师门,另还严禁宗内弟子与她私下联系,今后对她生死不问!
自此,她在偌大的人间再无去处,还因为“世间没有不透风之墙”,而被其他得知内情的门派讽刺、羞辱,甚至是追杀。在某一次无力抵抗、将死之际,苏挽意遇到了孤灯寺的掌灯和尚澄泓小师父,澄泓可怜她所遭所遇,便将她带回了孤灯寺。
这里当然不是内寺,内寺尽是些出家的男僧,她一个怀有身孕的女子实在不方便入内,可若将她随便置于孤灯寺外,外门之人又对她不尽友善,因此便无法保障她的安全,于是,澄泓请示了代管宗门事务的师叔长生僧人,便将苏挽意安置在了外寺的一间客房里。
这里处于孤灯寺的最外围,相对来说,人员流动稀少,对于她来说,是个休养生息的绝佳之地。
肚子里忽然动了一下,苏挽意回过神来,摸了摸日渐显怀的腹部,柔声道:“无恙乖,是不是饿了?娘亲这就煮些素粥给你补补。”
她可以不食五谷,但腹中的孩儿却还需要营养才能健康成长。
苏挽意简单梳洗了一下,便寻到寺内的小厨房准备熬些粥吃。寺内弟子多已辟谷,平常用得到这小厨房的都是一些还未入门的佛门小弟子。平日他们都会特意避开苏挽意使用厨房的时间,今日大概是她醒得有些迟了,正赶上他们过来。
“弘毅,你师父明日去泸水除魔,你会跟着去么?”
“近来魔域频繁异动,出没的都不是寻常的魔物,师父这回让我留在寺中。”
“啊……也对,魔物近来在人间各处肆虐,实在是猖狂了些,我们这些灵力低微的小沙弥,去了不说拖后腿,还极易陷入危险,要是被魔物逮到,吸干了灵气可就不好了。真是奇怪啊,平常这些魔物都在魔域呆得好好的,几个月也不见一个,最近这都是怎么了?”
“我倒是知道些内幕。”
“什么内幕?快说来听听!”
“我跟你说过吧,我师父之前不是降了一个魇魔?”
“确有此事,那梦魇专在人梦里吸食人之精气,可害死了襄阳城许多人呢!”
“正是那魔物。他告诉我师父,魔域最近格局产生了变化,三大魔尊变成了四位,他们来人间吸食精气皆是想为那新魔尊送上能入眼的贺礼。而那第四位魔尊,便是日前于玉墨宗入魔的弟子,池羽!”
“啪!”
厨房里传来碗碎的声音,那两个小弟子听到声音抬了头,只见那着素衣簪白花的女施主踩在冒着热气的稀粥里,愣了神。
“女施主,可有伤着?”
澄泓未曾告知寺内僧人苏挽意的真实身份,是以孤灯寺内,除了长生僧人,众人只当她是个死了丈夫、又惨遭追杀的可怜女子。
“原来你在这里。”两个小弟子身后,走来一清俊僧人,赫然便是澄泓。
两个小弟子连忙行佛礼问候:“掌灯师叔祖。”
澄泓看见苏挽意脚底的泥泞,吩咐两个小弟子道:“你们帮忙收拾一下这里吧。”
“是。”
“劳烦你们了。”苏挽意回过神,下意识抚摸了一下腹部,如今这个状态,干什么都不太方便。
她走至门口时,才注意到澄泓手里端着的安胎药,方想起道谢:“麻烦你太多了,日后若是有需要,定要告诉我。”
澄泓引着她往回走:“出家人慈悲为怀,苏施主不必客气。”
一路都很安静,快到她房门口时,澄泓才将温了的药碗递给她,“你方才在想他?”
苏挽意端着温温的药碗,垂眸不语,显然是默认澄泓所言。
“施主方才所闻之人,已经不是你心里那人,生者当奋然,死者才安息。”
“我不信!”她眼里似是燃着生生不息的火焰,提及那人时便会坚定而猛烈地迸出耀眼的火光。
澄泓看到这样执迷不悟的她,总会想起某个人来。
都说情至深处,即便听见那人的名字都会感到一阵心悸,但凡碰到与那人有一点关系的消息,都不想错过。
“情”之一字,乃佛门大忌。
可澄泓偏偏对那种滋味产生了好奇,似是在问苏挽意,也似是在问他自己:“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
爱是什么?
苏挽意也不够清楚,只是凭心去形容道:“它比死亡更悠远,比生命更辽阔。它让一切衰败,又让一切重生。他究竟还在不在,我总要亲自去确认一下的。”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