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压服
“米姑娘,这不妥吧。”
还没得意几分钟的九嬷嬷立马现出原形,忙到道:“二郎把家交给姑娘,人自然是要姑娘领去才行。”
然后好处和人情你来捞吗?
感觉这奶娘是真把她当傻瓜了。
“有什么不妥,九嬷嬷是二郎奶娘,论亲疏我可比不上您。要是哪个丫头伶俐得了赏识,二郎算到我头上,占了嬷嬷的功劳岂不是罪过?”
米粒儿说完这句,便只顾埋头吃饭。
奶娘九斤不罢休,米粒儿却始终不再理她,只看周围蠢蠢欲动的眼睛渐渐清醒过来,散开了。
“不过是奶过二郎一阵,便把自己当夫人了吗?还不肯停,也不瞧瞧谁还听你说!”
姗姗来迟的厨娘用白胖的身体把九斤挤到一边儿,给米粒儿端上一盅参汤,笑着在围裙上擦擦手。
“今日是我糊涂,忘了姑娘,这是二郎余下的,我重新热过了,还请姑娘见谅。”
米粒儿掀起汤盅盖子,见那参汤金黄透亮,可见用料上乘。
也不拆穿她,只笑着喝了一口,点头。
“无妨。”
说完才再看奶娘,依旧温和有礼。
“怪我嘴馋刚才只顾着吃,饱了才有力气同嬷嬷讲话。刚才嬷嬷说的我都记住了,二郎回来便差人同他说。”
说完也不管奶娘脸上如何羞愤,一仰头喝干参汤,放下碗,那人已经不见了。
这本只算个小插曲,谁知米粒儿带着能算账的管事们刚清点完府上财物,到资产变现一步时,同样的闹剧再次换汤不换药的上演。
“姑娘久居内宅怎会懂外务?所谓隔行如隔山,还是交给相熟的牙婆来办最为妥帖!”
放出这话的是个有些年纪的中年账房先生。
米粒儿看他手上好几个大戒指里,食指上那颗翡翠绿得能滴水,便晓得这也是个百年将门里修炼出来的精怪。
低头笑了笑,和和气气同他说:“我以为不妥,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让牙婆来固然快捷,却也会让白米被压成麸皮价,恐怕不好跟二郎交代。”
“哼,那姑娘要如何!”
那管事一副“谅你个小女子也吐不出根象牙来”的表情口气,全没把米粒儿放在眼里。
换而言之,他也没把郦殊放在眼里。
估计还活在郦将军和秦夫人独断的旧日泡影里。
这种人不值得生气,米粒儿淡笑着在心里把这件事情默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遗漏再同他说聊斋。
之前说过,伺候姨娘的奴婢都很金贵。
他们识字、能说会道、多数都会些吹拉弹唱。
在这个八成人口都是文盲的时代,这样的人才哪里会愁销路?
以眼前这位为首的管事们坚持要叫人牙子来,多半只是为了吃回扣而已。
可如此一来,他们得了好处,郦家损失了钱财,这些奴婢多半还会沦落到秦楼楚馆。
米粒儿自己吃过人牙子的亏,当然不忍心把别人推进火坑里。
罢了,说到底不过是动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罢了。
她心里有了成算,脸上呈现出标准的八齿笑脸。
“我以为牙婆换成媒婆,让她们去向城里有钱的单身汉或有意纳妾的富商说媒,咱们收彩礼把人嫁出去,也结个善缘,对大家都好。”
大概是没想到米粒儿能拿出个这样的方案,为首的那个账房管事不客气道:“姑娘真是异想天开,一时间哪里有许多有钱的单身汉?”
“无妨,我看京城这么大,靠保媒拉纤混饭吃的足有几百人,郦家百年声威赫赫,还怕招不来几十个有钱女婿吗?”
与此同时,米粒儿也做了钱以外的考虑。
,比如在郦殊把一大批奴婢送给父亲老部下,又遣散诸姨娘后,若再大量发卖人口,难免传出郦家摇摇欲坠的流言。
尽管事实上也差不多是这样,但只要抄家的圣旨一天没下来,百年将门的面子就得撑住,绝不能给外人任何攻击嘲笑的口实。
她考虑得周到,带头的管事儿听了却气得黑了脸。
“你这是拿郦家百年脸面给这些奴婢做配,你、你这样做如何对得起老爷夫人!”
“难道让外人占了郦家便宜便对得起老爷夫人咯?”
米粒儿微笑着反问,话里的刀子却已经藏不住了。
那管事见状立起一根手指就要上来争辩,被身边几个人拉住,小声在他耳畔说了什么。才不甘愿的哼道:
“你不过是仗着夫人不在,二郎年轻罢了。既然如此,我且看你怎么办妥!”
那意思,便是要非暴力不合作咯。
这倒也不在意料之外,米粒儿让厨娘端来笔墨纸砚,提笔笑道:“那就请诸位管事且看好了!”
说罢,挥笔写下一份招媒状。
她先阐明郦家各种新安排,讲明赶在丧礼前遣散姨娘,是不想耽误她们改嫁。之后自然落到给姨娘们留下的婢女招媒,顺带给琴童找收养,给男仆找东家。
最后声明此次说媒成功的媒人,媒金之外还能得到金葵扇一把。
几十个碗口大字填满一大篇纸,米粒儿将之递给厨娘,提笔再写,一气写了十余份后,命人贴满附近路口。
百年将门宅邸所在地当然是车水马龙的黄金路段,不等几个管事说出什么风凉话来,看到消息的过路客里,先有人带着钱来求亲了。
“我素来敬仰郦将军,又单身至今,可否许我先见见诸位姑娘?也不知她们离府能带走家什几何?”
来人是个面相精明的中年商人,话说得客气,目的也明确得很。
这话本来天经地义,落到某些人耳里却是一阵吹胡子瞪眼。
米粒儿不理他们,和颜悦色地跟来人讲明规则。
“婚姻大事自然要你情我愿,至于嫁妆,也有。”
说着一指两个收拾好包袱的奴仆,是那犯事儿的七八十人之二,道:“他们作为陪嫁,可还体面?”
那商人见郦家还给陪嫁奴仆,脸上试探之色褪去几分,认真道:“你们是真打算嫁婢女啊。”
“那是自然,不过阁下也得有够诚意才行。”
米粒儿笑着同他讨价还价。
那商人很快就挑了个会算账的美貌婢女陪嫁两个犯事的健壮仆妇带走。
相对应的礼金拜帖一并补上,用红布包着呈上来。
米粒儿解开一看,好家伙,银票上写足了三百两,够在怡红院买个红牌娘子了。
当然,怡红院的红牌哪能跟正经豪门的婢女比?
商人抱得美人归还赚了面子,三百两花得开开心心。
婢女虽然离开郦家,却也是去好人家做正经夫人,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便是那两个犯事的仆妇,跟着去了也是换个老爷伺候。
大家各取所需,开开心心出门去。
有了这一个做例子,外面观望的还有什么好犹豫?
一时间媒婆和自己带着钱上门的求亲者几乎把郦家门槛踩烂,不等午饭吃完,人就嫁出去一半,剩下的几个媒婆拍着胸口保证今天之内就找到好人家,琴童和男仆找收养和东家的任务也一并委托给她们。
等媒婆们散去,米粒儿再回首,面对脸色难看的管事儿们,笑了笑。
作者有话说:
还没得意几分钟的九嬷嬷立马现出原形,忙到道:“二郎把家交给姑娘,人自然是要姑娘领去才行。”
然后好处和人情你来捞吗?
感觉这奶娘是真把她当傻瓜了。
“有什么不妥,九嬷嬷是二郎奶娘,论亲疏我可比不上您。要是哪个丫头伶俐得了赏识,二郎算到我头上,占了嬷嬷的功劳岂不是罪过?”
米粒儿说完这句,便只顾埋头吃饭。
奶娘九斤不罢休,米粒儿却始终不再理她,只看周围蠢蠢欲动的眼睛渐渐清醒过来,散开了。
“不过是奶过二郎一阵,便把自己当夫人了吗?还不肯停,也不瞧瞧谁还听你说!”
姗姗来迟的厨娘用白胖的身体把九斤挤到一边儿,给米粒儿端上一盅参汤,笑着在围裙上擦擦手。
“今日是我糊涂,忘了姑娘,这是二郎余下的,我重新热过了,还请姑娘见谅。”
米粒儿掀起汤盅盖子,见那参汤金黄透亮,可见用料上乘。
也不拆穿她,只笑着喝了一口,点头。
“无妨。”
说完才再看奶娘,依旧温和有礼。
“怪我嘴馋刚才只顾着吃,饱了才有力气同嬷嬷讲话。刚才嬷嬷说的我都记住了,二郎回来便差人同他说。”
说完也不管奶娘脸上如何羞愤,一仰头喝干参汤,放下碗,那人已经不见了。
这本只算个小插曲,谁知米粒儿带着能算账的管事们刚清点完府上财物,到资产变现一步时,同样的闹剧再次换汤不换药的上演。
“姑娘久居内宅怎会懂外务?所谓隔行如隔山,还是交给相熟的牙婆来办最为妥帖!”
放出这话的是个有些年纪的中年账房先生。
米粒儿看他手上好几个大戒指里,食指上那颗翡翠绿得能滴水,便晓得这也是个百年将门里修炼出来的精怪。
低头笑了笑,和和气气同他说:“我以为不妥,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让牙婆来固然快捷,却也会让白米被压成麸皮价,恐怕不好跟二郎交代。”
“哼,那姑娘要如何!”
那管事一副“谅你个小女子也吐不出根象牙来”的表情口气,全没把米粒儿放在眼里。
换而言之,他也没把郦殊放在眼里。
估计还活在郦将军和秦夫人独断的旧日泡影里。
这种人不值得生气,米粒儿淡笑着在心里把这件事情默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遗漏再同他说聊斋。
之前说过,伺候姨娘的奴婢都很金贵。
他们识字、能说会道、多数都会些吹拉弹唱。
在这个八成人口都是文盲的时代,这样的人才哪里会愁销路?
以眼前这位为首的管事们坚持要叫人牙子来,多半只是为了吃回扣而已。
可如此一来,他们得了好处,郦家损失了钱财,这些奴婢多半还会沦落到秦楼楚馆。
米粒儿自己吃过人牙子的亏,当然不忍心把别人推进火坑里。
罢了,说到底不过是动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罢了。
她心里有了成算,脸上呈现出标准的八齿笑脸。
“我以为牙婆换成媒婆,让她们去向城里有钱的单身汉或有意纳妾的富商说媒,咱们收彩礼把人嫁出去,也结个善缘,对大家都好。”
大概是没想到米粒儿能拿出个这样的方案,为首的那个账房管事不客气道:“姑娘真是异想天开,一时间哪里有许多有钱的单身汉?”
“无妨,我看京城这么大,靠保媒拉纤混饭吃的足有几百人,郦家百年声威赫赫,还怕招不来几十个有钱女婿吗?”
与此同时,米粒儿也做了钱以外的考虑。
,比如在郦殊把一大批奴婢送给父亲老部下,又遣散诸姨娘后,若再大量发卖人口,难免传出郦家摇摇欲坠的流言。
尽管事实上也差不多是这样,但只要抄家的圣旨一天没下来,百年将门的面子就得撑住,绝不能给外人任何攻击嘲笑的口实。
她考虑得周到,带头的管事儿听了却气得黑了脸。
“你这是拿郦家百年脸面给这些奴婢做配,你、你这样做如何对得起老爷夫人!”
“难道让外人占了郦家便宜便对得起老爷夫人咯?”
米粒儿微笑着反问,话里的刀子却已经藏不住了。
那管事见状立起一根手指就要上来争辩,被身边几个人拉住,小声在他耳畔说了什么。才不甘愿的哼道:
“你不过是仗着夫人不在,二郎年轻罢了。既然如此,我且看你怎么办妥!”
那意思,便是要非暴力不合作咯。
这倒也不在意料之外,米粒儿让厨娘端来笔墨纸砚,提笔笑道:“那就请诸位管事且看好了!”
说罢,挥笔写下一份招媒状。
她先阐明郦家各种新安排,讲明赶在丧礼前遣散姨娘,是不想耽误她们改嫁。之后自然落到给姨娘们留下的婢女招媒,顺带给琴童找收养,给男仆找东家。
最后声明此次说媒成功的媒人,媒金之外还能得到金葵扇一把。
几十个碗口大字填满一大篇纸,米粒儿将之递给厨娘,提笔再写,一气写了十余份后,命人贴满附近路口。
百年将门宅邸所在地当然是车水马龙的黄金路段,不等几个管事说出什么风凉话来,看到消息的过路客里,先有人带着钱来求亲了。
“我素来敬仰郦将军,又单身至今,可否许我先见见诸位姑娘?也不知她们离府能带走家什几何?”
来人是个面相精明的中年商人,话说得客气,目的也明确得很。
这话本来天经地义,落到某些人耳里却是一阵吹胡子瞪眼。
米粒儿不理他们,和颜悦色地跟来人讲明规则。
“婚姻大事自然要你情我愿,至于嫁妆,也有。”
说着一指两个收拾好包袱的奴仆,是那犯事儿的七八十人之二,道:“他们作为陪嫁,可还体面?”
那商人见郦家还给陪嫁奴仆,脸上试探之色褪去几分,认真道:“你们是真打算嫁婢女啊。”
“那是自然,不过阁下也得有够诚意才行。”
米粒儿笑着同他讨价还价。
那商人很快就挑了个会算账的美貌婢女陪嫁两个犯事的健壮仆妇带走。
相对应的礼金拜帖一并补上,用红布包着呈上来。
米粒儿解开一看,好家伙,银票上写足了三百两,够在怡红院买个红牌娘子了。
当然,怡红院的红牌哪能跟正经豪门的婢女比?
商人抱得美人归还赚了面子,三百两花得开开心心。
婢女虽然离开郦家,却也是去好人家做正经夫人,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便是那两个犯事的仆妇,跟着去了也是换个老爷伺候。
大家各取所需,开开心心出门去。
有了这一个做例子,外面观望的还有什么好犹豫?
一时间媒婆和自己带着钱上门的求亲者几乎把郦家门槛踩烂,不等午饭吃完,人就嫁出去一半,剩下的几个媒婆拍着胸口保证今天之内就找到好人家,琴童和男仆找收养和东家的任务也一并委托给她们。
等媒婆们散去,米粒儿再回首,面对脸色难看的管事儿们,笑了笑。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