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投毒
“啊啊啊啊!”
一声惊叫划破天际。
陆知予院中亮起烛火,青风暴毙了。
她死的悄无声息。
自青风、青霜进了陌野居后,便开始同青萝轮流守夜。
而此时的青霜刚守完上半夜,打算回去休息,正打着哈欠往被窝里钻的时候。
突然眼角瞥到一个七窍流血的人僵直得躺在那里。
瞪眼一看,正是青风!
青霜吓得六神无主,惊吓之后悲上心头,如丧考妣。
她不可置信地看着床榻的人,涕泗横流。
几个时辰前还鲜活着的人,前一晚还说要给她绣个新荷包的人。
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陆丰来禀告的时候,陆知予睡的正熟。
听见青风暴毙身亡的消息之后,她脑袋中的弦“嗡”得一声就断了。
陆知予总见到青风忙碌地出现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
在她无言的照料下,陌野居种满了应季的鲜花。
正当秋菊傲然地诉说着自己的美丽时,栽种它的主人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海都空气湿咸而圣都干燥,陆知予每日睡前都有喝一碗银耳羹的习惯。
今晚陆知予见青风欲言又止地瞥向汤盅,便将银耳羹赐了对方。
心中震荡过后,她开始细细回想。
那碗银耳羹没有问题,青风端进来的时候她正在榻几上读书。
青风将东西放在不远处的圆桌上,提醒道:“今日汤羹还有些烫,等大小姐看完书便可以用了。”
在这期间陆知予注意到她的眼风频频往圆桌上扫,误会了她。
“想吃便拿去,叫小厨房那边每晚多做些,以后你们也一起尝尝。”
陆知予的睡意全无,命匆匆赶来请示的陆本带着青江、青河守着现场,不让人走动。
陆丰和青湖、青海去请老爷夫人及陆知筝。
吴嬷嬷给陆知予披了件月色织锦斗篷,将人厚厚实实得笼在衣服里,对她说:“大小姐莫怕。”
青萝闻言也壮了胆子。
“没错,奴婢也会保护小姐,相信小姐一定会还给青风一个公道!”
吴嬷嬷和青萝一人打一盏灯笼走在陆知予的身侧。
二人拎着的灯火在漆黑的夜里跳动不止,被风吹得七扭八歪,但仍一直亮着。
陆知予不可察觉的轻颤,感觉自己就像那两撮火苗,在寒风里摇曳前行。
听说七窍流血的人会被口鼻里涌出的血呛住,无法呼救,窒息而亡。
但陆知予知道,按陆本的描述来看,青风是中毒而亡。
中毒之人在死前最痛苦的地方其实是内脏。
会感觉有一根带着蒺藜的木棍在身体里摧山搅海,只希望早些解脱。
看着青风十指扭曲地紧攥着被褥,像是希望通过抓握来分担些痛苦。
陆知予闭上了眼睛。
“去将盛过银耳羹的汤盅找来,拿帕子包着,不要碰其他地方。
“陆本带人去小厨房守着,不要放任何人进去。
“青萝去取银针,要快。
“吴嬷嬷多点几盏油灯,再拿一盏在手里,跟我来。
“青霜,你坐下,一五一十的将今日发生过的事情说一遍。
“害怕的话,喝点水让自己冷静一些。”
很快,整个屋里亮堂了不少,照得陆知予的脸越发冷峻,青风布满血迹的脸越发可怖。
“今、今日是小姐第一天去书院的日子,奴婢和青、青风姐姐商量着将您从海都带来的书晒一晒,好等您日后取用。
“然、然后中午我们吃完饭,青风姐姐在院中洒扫,奴婢去给房里的盆栽浇花。
“再然后是将院中晒的书收到书房里,按您原来摆放的顺序没有变动。”
青萝很快将银针和汤盅取来,她隔着帕子将针探进盅里。
银针没有变色,但观青风此时满脸乌血确是死于中毒不假!
毒被下在了哪里?
谁会对付一个籍籍无名的丫鬟?
不对,青风的给自己端了许多次汤羹,为何独独这一次就会出事?
青风死前一定发生过什么,她欲言又止的时候明明是有话要讲而不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一定有什么自己没有想到的……
那究竟是什么?
陆知予又用帕子轻轻擦拭掉青风耳边的血,拿针再试,果然有剧毒!
她打断青霜结结巴巴的回忆。
“青风几时去的厨房?和什么人去的?当时厨房有哪些人?
“统统将人叫起来,一个个问。”
青霜又猛灌一杯水:“亥时一刻去的,青风姐姐一个人过去的,厨房、厨房…”
青霜“哇”的一下子哭了出来。
“奴婢要是和青风姐姐一起去就好了。
她哆哆嗦嗦地从身上找出一个破旧的荷包来:“昨日、昨日青风姐姐还答应为奴婢缝一个香囊呢!”
听着她上气不接下气的抽泣,在场所有人的心头皆是一沉。
陆知予的眼神锐利如实物,对门外留下驻守的青河下令。
“去厨房那边找陆本,让他将厨房的婆子丫鬟都叫起来。
“另外,让她们一个个交代亥时前后谁在厨房,谁见了青风,谁最后一个从那里离开的。
“分开关在柴房问,其他人等在外面。
“让陆本弄出动静来,不要动死手,听起来越吓人越好。”
“青河领命。”
她没有让人挪动青风,一是为了保护现场。
二是想让下毒的人看看,人命究竟是怎么没的。
陆知予平静无波的站在那里,巍峨的像座山,又平静的像棵松。
陆旭酩和穆邵思闻声而来,二人的脸色都不太好。
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大小姐房中平白无故死了个二等丫鬟,其中的龃龉不必细说。
“满满你没事吧?是哪个丫头?”
陆旭酩开门见山的问道。
穆邵思透过满堂烛火看清了房内的情景,登时腿软了半截。
她惊呼出声:“满满,快过来娘这里。”
但穆邵思仍然不敢往前,只能忧切地看向陆知予,示意女儿到他们身边去。
陆知予没有动作,呆傻地站在原地,豆大的泪珠滚落,双肩颤抖,半晌说不出一个字。
穆邵思似乎也忘记了害怕,快步过去将人抱着哄道:“满满不怕,娘在这里,不怕啊。”
“娘、娘,有人想要满满的命!娘,我好怕…”
穆邵思心中化开,这是满满第一次唤她“娘”,平时都是叫她“母亲”。
她想这一声“娘”想了好久,如今终于等到了。
可现下这情景,穆邵思也不知道自己是心疼更多些,还是欣慰更多些。
只能一手轻轻拍着女儿单薄的后背,另一只手从上往下的轻抚。
陆旭酩绷着脸扫视了一圈,并未看见打斗和挣扎的痕迹,视线经过青风尸体的时候,眉头紧紧一皱。
什么时候下毒这种下作手段也进到他陆旭酩府里来了?!
离自己的女儿这样近!
等陆知予哭声渐歇,陆旭酩才开口:
“满满,你可发现了什么?”
陆知予慢慢从穆邵思的怀里退出来。
“女儿自来了圣都后总感觉口干舌燥,银耳滋补,夜里每每要喝一碗再睡。
“今日、今日晚饭用的有些多,到夜里不想多吃,便将那碗银耳羹赏给了青风,可她眼下……
“都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青风就不会死,为什么?为什么死的不是我?!”
说到后面陆知予泣不成声,好不可怜。
穆邵思替她抹泪。
“青风是个好姑娘,她替我们满满挡灾了,娘亲替你厚葬她。”
陆旭酩没有做声,陆知予院子里每一个仆从都是他亲自选的。
怕的就是其他院里服侍的人存了别的心思对大小姐不利。
他买的丫鬟都是从人市里挑的“身家清白”之人,突然暴毙一个,他的心里也很复杂。
只怕这根源就在这府里。
陆知予将一些细节隐瞒了下来,她想亲自查明真相。
陆知予的眼睛被泪水洗过,眸中血丝更显猩红,她倔强地看着陆旭酩和穆邵思。
“爹,娘,女儿知道出了命案归衙门管,但女儿不甘心,青风才十五,只比我大四岁。
“她既然替满满挡了灾,我就必须要还她一份公道。
“虽然女儿的能力有限,但我知道含冤而死的人,有多么痛苦。”
她作势跪下,被陆旭酩有力的手托住:“爹知道了,这也是你第一次叫爹。
“此时尚在夜里,我去做些安排,满满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府中的人由你调遣。
“明日承天府的人来了爹来应对。”
穆邵思不赞同的看着丈夫。
“满满才多大,查案是官府该做的事,这样会不会太草率了?”
陆旭酩让她安心,说自己心中有数。
他心中忧虑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满满究竟有没有去叫阿筝过来。
如果有,为何阿筝仍没有到?
如果没有,那为何不叫?
他带着一层又一层的忧思离开了这里,走前回头望向陆知予。
只见她肩膀紧得就像被固定在绷架上的丝线,坚毅的站在原地。
那一眼,电光火石间,二人之间达成了一个约定。
一声惊叫划破天际。
陆知予院中亮起烛火,青风暴毙了。
她死的悄无声息。
自青风、青霜进了陌野居后,便开始同青萝轮流守夜。
而此时的青霜刚守完上半夜,打算回去休息,正打着哈欠往被窝里钻的时候。
突然眼角瞥到一个七窍流血的人僵直得躺在那里。
瞪眼一看,正是青风!
青霜吓得六神无主,惊吓之后悲上心头,如丧考妣。
她不可置信地看着床榻的人,涕泗横流。
几个时辰前还鲜活着的人,前一晚还说要给她绣个新荷包的人。
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陆丰来禀告的时候,陆知予睡的正熟。
听见青风暴毙身亡的消息之后,她脑袋中的弦“嗡”得一声就断了。
陆知予总见到青风忙碌地出现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
在她无言的照料下,陌野居种满了应季的鲜花。
正当秋菊傲然地诉说着自己的美丽时,栽种它的主人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海都空气湿咸而圣都干燥,陆知予每日睡前都有喝一碗银耳羹的习惯。
今晚陆知予见青风欲言又止地瞥向汤盅,便将银耳羹赐了对方。
心中震荡过后,她开始细细回想。
那碗银耳羹没有问题,青风端进来的时候她正在榻几上读书。
青风将东西放在不远处的圆桌上,提醒道:“今日汤羹还有些烫,等大小姐看完书便可以用了。”
在这期间陆知予注意到她的眼风频频往圆桌上扫,误会了她。
“想吃便拿去,叫小厨房那边每晚多做些,以后你们也一起尝尝。”
陆知予的睡意全无,命匆匆赶来请示的陆本带着青江、青河守着现场,不让人走动。
陆丰和青湖、青海去请老爷夫人及陆知筝。
吴嬷嬷给陆知予披了件月色织锦斗篷,将人厚厚实实得笼在衣服里,对她说:“大小姐莫怕。”
青萝闻言也壮了胆子。
“没错,奴婢也会保护小姐,相信小姐一定会还给青风一个公道!”
吴嬷嬷和青萝一人打一盏灯笼走在陆知予的身侧。
二人拎着的灯火在漆黑的夜里跳动不止,被风吹得七扭八歪,但仍一直亮着。
陆知予不可察觉的轻颤,感觉自己就像那两撮火苗,在寒风里摇曳前行。
听说七窍流血的人会被口鼻里涌出的血呛住,无法呼救,窒息而亡。
但陆知予知道,按陆本的描述来看,青风是中毒而亡。
中毒之人在死前最痛苦的地方其实是内脏。
会感觉有一根带着蒺藜的木棍在身体里摧山搅海,只希望早些解脱。
看着青风十指扭曲地紧攥着被褥,像是希望通过抓握来分担些痛苦。
陆知予闭上了眼睛。
“去将盛过银耳羹的汤盅找来,拿帕子包着,不要碰其他地方。
“陆本带人去小厨房守着,不要放任何人进去。
“青萝去取银针,要快。
“吴嬷嬷多点几盏油灯,再拿一盏在手里,跟我来。
“青霜,你坐下,一五一十的将今日发生过的事情说一遍。
“害怕的话,喝点水让自己冷静一些。”
很快,整个屋里亮堂了不少,照得陆知予的脸越发冷峻,青风布满血迹的脸越发可怖。
“今、今日是小姐第一天去书院的日子,奴婢和青、青风姐姐商量着将您从海都带来的书晒一晒,好等您日后取用。
“然、然后中午我们吃完饭,青风姐姐在院中洒扫,奴婢去给房里的盆栽浇花。
“再然后是将院中晒的书收到书房里,按您原来摆放的顺序没有变动。”
青萝很快将银针和汤盅取来,她隔着帕子将针探进盅里。
银针没有变色,但观青风此时满脸乌血确是死于中毒不假!
毒被下在了哪里?
谁会对付一个籍籍无名的丫鬟?
不对,青风的给自己端了许多次汤羹,为何独独这一次就会出事?
青风死前一定发生过什么,她欲言又止的时候明明是有话要讲而不是不好意思说出口!
一定有什么自己没有想到的……
那究竟是什么?
陆知予又用帕子轻轻擦拭掉青风耳边的血,拿针再试,果然有剧毒!
她打断青霜结结巴巴的回忆。
“青风几时去的厨房?和什么人去的?当时厨房有哪些人?
“统统将人叫起来,一个个问。”
青霜又猛灌一杯水:“亥时一刻去的,青风姐姐一个人过去的,厨房、厨房…”
青霜“哇”的一下子哭了出来。
“奴婢要是和青风姐姐一起去就好了。
她哆哆嗦嗦地从身上找出一个破旧的荷包来:“昨日、昨日青风姐姐还答应为奴婢缝一个香囊呢!”
听着她上气不接下气的抽泣,在场所有人的心头皆是一沉。
陆知予的眼神锐利如实物,对门外留下驻守的青河下令。
“去厨房那边找陆本,让他将厨房的婆子丫鬟都叫起来。
“另外,让她们一个个交代亥时前后谁在厨房,谁见了青风,谁最后一个从那里离开的。
“分开关在柴房问,其他人等在外面。
“让陆本弄出动静来,不要动死手,听起来越吓人越好。”
“青河领命。”
她没有让人挪动青风,一是为了保护现场。
二是想让下毒的人看看,人命究竟是怎么没的。
陆知予平静无波的站在那里,巍峨的像座山,又平静的像棵松。
陆旭酩和穆邵思闻声而来,二人的脸色都不太好。
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大小姐房中平白无故死了个二等丫鬟,其中的龃龉不必细说。
“满满你没事吧?是哪个丫头?”
陆旭酩开门见山的问道。
穆邵思透过满堂烛火看清了房内的情景,登时腿软了半截。
她惊呼出声:“满满,快过来娘这里。”
但穆邵思仍然不敢往前,只能忧切地看向陆知予,示意女儿到他们身边去。
陆知予没有动作,呆傻地站在原地,豆大的泪珠滚落,双肩颤抖,半晌说不出一个字。
穆邵思似乎也忘记了害怕,快步过去将人抱着哄道:“满满不怕,娘在这里,不怕啊。”
“娘、娘,有人想要满满的命!娘,我好怕…”
穆邵思心中化开,这是满满第一次唤她“娘”,平时都是叫她“母亲”。
她想这一声“娘”想了好久,如今终于等到了。
可现下这情景,穆邵思也不知道自己是心疼更多些,还是欣慰更多些。
只能一手轻轻拍着女儿单薄的后背,另一只手从上往下的轻抚。
陆旭酩绷着脸扫视了一圈,并未看见打斗和挣扎的痕迹,视线经过青风尸体的时候,眉头紧紧一皱。
什么时候下毒这种下作手段也进到他陆旭酩府里来了?!
离自己的女儿这样近!
等陆知予哭声渐歇,陆旭酩才开口:
“满满,你可发现了什么?”
陆知予慢慢从穆邵思的怀里退出来。
“女儿自来了圣都后总感觉口干舌燥,银耳滋补,夜里每每要喝一碗再睡。
“今日、今日晚饭用的有些多,到夜里不想多吃,便将那碗银耳羹赏给了青风,可她眼下……
“都是我的错,如果不是我,青风就不会死,为什么?为什么死的不是我?!”
说到后面陆知予泣不成声,好不可怜。
穆邵思替她抹泪。
“青风是个好姑娘,她替我们满满挡灾了,娘亲替你厚葬她。”
陆旭酩没有做声,陆知予院子里每一个仆从都是他亲自选的。
怕的就是其他院里服侍的人存了别的心思对大小姐不利。
他买的丫鬟都是从人市里挑的“身家清白”之人,突然暴毙一个,他的心里也很复杂。
只怕这根源就在这府里。
陆知予将一些细节隐瞒了下来,她想亲自查明真相。
陆知予的眼睛被泪水洗过,眸中血丝更显猩红,她倔强地看着陆旭酩和穆邵思。
“爹,娘,女儿知道出了命案归衙门管,但女儿不甘心,青风才十五,只比我大四岁。
“她既然替满满挡了灾,我就必须要还她一份公道。
“虽然女儿的能力有限,但我知道含冤而死的人,有多么痛苦。”
她作势跪下,被陆旭酩有力的手托住:“爹知道了,这也是你第一次叫爹。
“此时尚在夜里,我去做些安排,满满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府中的人由你调遣。
“明日承天府的人来了爹来应对。”
穆邵思不赞同的看着丈夫。
“满满才多大,查案是官府该做的事,这样会不会太草率了?”
陆旭酩让她安心,说自己心中有数。
他心中忧虑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满满究竟有没有去叫阿筝过来。
如果有,为何阿筝仍没有到?
如果没有,那为何不叫?
他带着一层又一层的忧思离开了这里,走前回头望向陆知予。
只见她肩膀紧得就像被固定在绷架上的丝线,坚毅的站在原地。
那一眼,电光火石间,二人之间达成了一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