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怒气
“走!”
郦殊嗓子里压着火,米粒儿也不敢说什么。
跟着他一路到秦夫人院子里,打开三间房门给他看。
翠翘也赶紧跑来跪下,脸埋在胸口不敢抬头。
“他们在找东西。”
郦殊火冒三丈,敏锐却没丧失半分,大略扫了一遍,就挥手撵走了要哭不哭的翠翘。
等又只剩他们两个了,米粒儿看着他那直坠冰点的眼神,心里郁郁的,说不出来。
很显然,这家伙察觉到她有所隐瞒了。
正好这会儿受了皇帝的气,他一肚子火。
虽说米粒儿笃定郦殊不是个会乱发脾气的人,可一想到她为什么要对郦殊有所隐瞒,心里又觉得冤。
说到底,还不是都怪你!
怪你大直男,怪你老封建,怪你那厉鬼似的的亲娘!
越想越生气,索性背过身去不理他。
“……你这是做什么?”
背后的声音闷闷的,带着点难以察觉的受伤。
但米粒儿还是察觉到了,想到这到底是十七岁少年的职场当头一棒,稍微原谅了一点点。
又转回去。
瞅着郦殊那张黑脸,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知道松烟今天怎么说的吗?”
她抛出话头,郦殊冷气依旧,却也接话,问:“怎么说的?”
“松烟替朱砂抱不平,说都是郦家纵容豪奴横行霸道,朱砂才不得不跟刘家人同流合污。”
米粒儿一说完,郦殊就不屑冷笑,道:
“她倒是把自己摘得干净。”
“可姓刘的欺负大奶奶也是事实。”
这次米粒儿不顺着他,反唇相讥道:“要给刘家人交钱,自己的婢女才用得上热水,你说大奶奶怎么想,夫人又知不知道?”
这话把郦殊本就发沉的脸色说得更黑几分,或者说他整张脸都愣了一下,那些掩藏的委屈随着眼珠儿慢慢转动成了不易察觉的心虚。
当然,全被米粒儿看在眼里。
她便乘胜追击,直接点破了问题的要害。
“夫人这样对大奶奶,到头来难受的还是大郎!”
“放肆!”
一听米粒儿直指秦夫人错处,郦殊下意识的大声反驳。
不过,刚一说完他又用力闭上嘴,有些难堪的别过脸去,看表情是想换个话题。
米粒儿不给他机会,又追了一句。
“从这个角度讲,松烟为朱砂喊冤,也不算全无道理。”
“……”
他不说话,米粒儿就故意嘲讽地哀叹道:
“她跟刘亮勾结,是给大奶奶省钱省心,也是让大郎好过,这么忠心的奴婢最后竟是不得好死,哎,我这心里啊~兔死狐悲!”
“噗~”
郦殊被说得绷不住,一耸肩笑了出来。
他哭笑不得,想背过身去遮掩尴尬,又有些犹豫。
米粒儿见状作势转身要走,立马被他拉住。
“罢了,说不过你。”
少爷拽拽的求饶。
米粒儿回身冲他嗔怪一眼,轻哼一句。
“奴婢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郦殊便把两手放在她肩头上,低头嘟囔。
“我知道都是实话,也懂你的意思,求你别说了。”
哼,还是听不得他娘不好!
米粒儿心里不爽,倒也没把这句说出来。
人嘛,见好就收很重要。
先让郦殊想明白在秦夫人高压下大家混日子有多难,才能体谅她为何有所隐瞒。
“你懂我的难处就好~”
米粒儿说着顺势往他怀里一钻,靠着他胸膛小声抱怨道:“好些事情我瞧出问题却也不好张口,憋在心里愁得天天喝药汤子。”
都怪你娘干得烂!
郦殊大概是听懂了言下之意的,又沉默了好一阵子,才从胸腔里发出沉闷的共鸣。
“今后再不会重蹈覆辙了。”
“!”
这是以后不要秦夫人掌家的意思咯?
也对。
为了保住郦家,郦殊代表郦家成了皇帝一派,秦夫人则独走去找太后告密,她要是回来还掌家,郦殊答应皇帝也不答应。
可这对米粒儿来说算不上好消息。
这次把松烟得罪死了,若今后由孙氏掌家,她还是早点逃出去,投奔李大天王比较好。
“放心,谁都不能在欺负了你。”
郦殊猜到了似的,又在头顶上灌鸡汤。
米粒儿立马抬眼,想让他说点具体的。
可这混蛋,一到这种时候就吞话。
只看他眼神确有成算的样子,嘴巴就是不往下说了。
“哼!”
米粒儿不爽的锤他一下。
“我舅舅到底跟你说了什么?”
过了会儿,郦殊到底是抓住机会问了这个问题。
米粒儿又翻个白眼,索性说:
“还不是夫人那档子事儿呗,他说有大人物想弄明白夫人到底跟太后告密了些什么,弄清楚了就帮我离开郦家,做自由人。”
搂着她的两条胳膊一下子收紧了些,郦殊的声音倒没什么变化,只问:
“你觉得那个大人物是谁?”
“我猜不是官家。”
米粒儿解释道:“其实今晚让舅老爷来跑这一趟也是一样的,但还是让王国舅来了,可见不管舅老爷搭上的是谁,官家都不信任他。”
不过这也不奇怪。
就算大衍宫廷因天家母子离心而分成两派,也不妨碍一些两边都不亲密的小派系骑墙观望,或望风下注。
甚至就连秦舅爷跟所谓贵人之间到到底有多密切,也不好说。
总之,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一系列零碎串成了一个事实——所有目光都在关注秦夫人即将引爆的天家母子恩怨,郦家又到危急存亡之秋了。
思及此,米粒儿从郦殊怀里挣出来,面对着他抱臂道:“你觉得他们在找什么?”
郦殊慢慢垂下双手,轻叹一声。
“证据。”
吐出这两个字,郦殊难得说出一长段推理。
“我娘知道太后与官家相互猜忌,但太后能忍这么久,必然是要有证据才能说动的,所以她一定捏着证据。而作为头次进宫的外命妇,她不确定能否见到太后,只能把当救命稻草交给一个信任的人保管,等取得太后信任后,再派人来取。”
这番跳出内宅视角的分析,一下就让米粒儿推出了唯一的正确答案。
“仙凤!”
难怪秦夫人说什么也不带她进宫,原来是让她守好最后的底牌。
可这一来,问题又回到了那个纠结点。
“仙凤到底去哪儿了?”
作者有话说:
郦殊嗓子里压着火,米粒儿也不敢说什么。
跟着他一路到秦夫人院子里,打开三间房门给他看。
翠翘也赶紧跑来跪下,脸埋在胸口不敢抬头。
“他们在找东西。”
郦殊火冒三丈,敏锐却没丧失半分,大略扫了一遍,就挥手撵走了要哭不哭的翠翘。
等又只剩他们两个了,米粒儿看着他那直坠冰点的眼神,心里郁郁的,说不出来。
很显然,这家伙察觉到她有所隐瞒了。
正好这会儿受了皇帝的气,他一肚子火。
虽说米粒儿笃定郦殊不是个会乱发脾气的人,可一想到她为什么要对郦殊有所隐瞒,心里又觉得冤。
说到底,还不是都怪你!
怪你大直男,怪你老封建,怪你那厉鬼似的的亲娘!
越想越生气,索性背过身去不理他。
“……你这是做什么?”
背后的声音闷闷的,带着点难以察觉的受伤。
但米粒儿还是察觉到了,想到这到底是十七岁少年的职场当头一棒,稍微原谅了一点点。
又转回去。
瞅着郦殊那张黑脸,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知道松烟今天怎么说的吗?”
她抛出话头,郦殊冷气依旧,却也接话,问:“怎么说的?”
“松烟替朱砂抱不平,说都是郦家纵容豪奴横行霸道,朱砂才不得不跟刘家人同流合污。”
米粒儿一说完,郦殊就不屑冷笑,道:
“她倒是把自己摘得干净。”
“可姓刘的欺负大奶奶也是事实。”
这次米粒儿不顺着他,反唇相讥道:“要给刘家人交钱,自己的婢女才用得上热水,你说大奶奶怎么想,夫人又知不知道?”
这话把郦殊本就发沉的脸色说得更黑几分,或者说他整张脸都愣了一下,那些掩藏的委屈随着眼珠儿慢慢转动成了不易察觉的心虚。
当然,全被米粒儿看在眼里。
她便乘胜追击,直接点破了问题的要害。
“夫人这样对大奶奶,到头来难受的还是大郎!”
“放肆!”
一听米粒儿直指秦夫人错处,郦殊下意识的大声反驳。
不过,刚一说完他又用力闭上嘴,有些难堪的别过脸去,看表情是想换个话题。
米粒儿不给他机会,又追了一句。
“从这个角度讲,松烟为朱砂喊冤,也不算全无道理。”
“……”
他不说话,米粒儿就故意嘲讽地哀叹道:
“她跟刘亮勾结,是给大奶奶省钱省心,也是让大郎好过,这么忠心的奴婢最后竟是不得好死,哎,我这心里啊~兔死狐悲!”
“噗~”
郦殊被说得绷不住,一耸肩笑了出来。
他哭笑不得,想背过身去遮掩尴尬,又有些犹豫。
米粒儿见状作势转身要走,立马被他拉住。
“罢了,说不过你。”
少爷拽拽的求饶。
米粒儿回身冲他嗔怪一眼,轻哼一句。
“奴婢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郦殊便把两手放在她肩头上,低头嘟囔。
“我知道都是实话,也懂你的意思,求你别说了。”
哼,还是听不得他娘不好!
米粒儿心里不爽,倒也没把这句说出来。
人嘛,见好就收很重要。
先让郦殊想明白在秦夫人高压下大家混日子有多难,才能体谅她为何有所隐瞒。
“你懂我的难处就好~”
米粒儿说着顺势往他怀里一钻,靠着他胸膛小声抱怨道:“好些事情我瞧出问题却也不好张口,憋在心里愁得天天喝药汤子。”
都怪你娘干得烂!
郦殊大概是听懂了言下之意的,又沉默了好一阵子,才从胸腔里发出沉闷的共鸣。
“今后再不会重蹈覆辙了。”
“!”
这是以后不要秦夫人掌家的意思咯?
也对。
为了保住郦家,郦殊代表郦家成了皇帝一派,秦夫人则独走去找太后告密,她要是回来还掌家,郦殊答应皇帝也不答应。
可这对米粒儿来说算不上好消息。
这次把松烟得罪死了,若今后由孙氏掌家,她还是早点逃出去,投奔李大天王比较好。
“放心,谁都不能在欺负了你。”
郦殊猜到了似的,又在头顶上灌鸡汤。
米粒儿立马抬眼,想让他说点具体的。
可这混蛋,一到这种时候就吞话。
只看他眼神确有成算的样子,嘴巴就是不往下说了。
“哼!”
米粒儿不爽的锤他一下。
“我舅舅到底跟你说了什么?”
过了会儿,郦殊到底是抓住机会问了这个问题。
米粒儿又翻个白眼,索性说:
“还不是夫人那档子事儿呗,他说有大人物想弄明白夫人到底跟太后告密了些什么,弄清楚了就帮我离开郦家,做自由人。”
搂着她的两条胳膊一下子收紧了些,郦殊的声音倒没什么变化,只问:
“你觉得那个大人物是谁?”
“我猜不是官家。”
米粒儿解释道:“其实今晚让舅老爷来跑这一趟也是一样的,但还是让王国舅来了,可见不管舅老爷搭上的是谁,官家都不信任他。”
不过这也不奇怪。
就算大衍宫廷因天家母子离心而分成两派,也不妨碍一些两边都不亲密的小派系骑墙观望,或望风下注。
甚至就连秦舅爷跟所谓贵人之间到到底有多密切,也不好说。
总之,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一系列零碎串成了一个事实——所有目光都在关注秦夫人即将引爆的天家母子恩怨,郦家又到危急存亡之秋了。
思及此,米粒儿从郦殊怀里挣出来,面对着他抱臂道:“你觉得他们在找什么?”
郦殊慢慢垂下双手,轻叹一声。
“证据。”
吐出这两个字,郦殊难得说出一长段推理。
“我娘知道太后与官家相互猜忌,但太后能忍这么久,必然是要有证据才能说动的,所以她一定捏着证据。而作为头次进宫的外命妇,她不确定能否见到太后,只能把当救命稻草交给一个信任的人保管,等取得太后信任后,再派人来取。”
这番跳出内宅视角的分析,一下就让米粒儿推出了唯一的正确答案。
“仙凤!”
难怪秦夫人说什么也不带她进宫,原来是让她守好最后的底牌。
可这一来,问题又回到了那个纠结点。
“仙凤到底去哪儿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