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书信
走在前面的夏老汉似乎很激动,步子迈得又快又稳,走了好远后才一拍脑袋。
想起将陆知予一行人落在了后面,又折返回来站在那里巴巴的等着她们。
回到田埂的夏老汉仿佛注入了活力,手脚再也没有了之前在屋子里面对她那样的拘谨和不自然。
他站在田垄上,连脸上的沟壑都浅了几分。
碎碎地跟陆知予说着话:“二小姐您小心脚底下,”
他右手一指。“您看,那就是老汉的地,种的是稻谷,才种下不久,村里年年都是我的谷子长得最好。
“如果您不嫌弃,等以后老汉也拿给您尝一尝。”
陆知予点了点头,答应了这件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
只见秧苗整整齐齐的排列在水中,像严阵以待的将士,驻扎在自己的领地。
“春霞就葬在那田尽头,我单独辟了一块地给她,她最爱坐在那里等我忙农,她在那里,我也能安心。”
陆知予本意并不是去祭拜王嬷嬷,只是如果这个举动能够让夏老汉安心。
她倒也愿意走这一趟,她看着脚下的两块靛色的方巾,微叹了一口气。
“夏伯,我刚刚看见妞儿脖子上挂的麻绳,小孩儿皮肤娇嫩磨不得,回去后我让吴嬷嬷打一条络子给她吧。”
夏老汉黝黑的脸上泛出几分不自然。
“让二小姐见笑了,那玉是春霞走前交给我的,让我给妞儿收好。
“还嘱咐我一定不能卖,等到妞儿长大了,就当做她的嫁妆。
“我觉得那是她娘唯一留给妞儿的东西,老汉也不识货,在屋子里换了好几个地方,都觉得不妥贴。
“总觉得放着放着就会和那些木头一样似的朽了,就找了根粗布绳子给妞儿挂在了脖子上。
“不用二小姐您破费,您提醒的是,老汉过两天再去城里买几根络子来给妞儿戴上。”
陆知予眼神微闪,这就是她觉得另一处奇怪的地方。
王嬷嬷如果被某件事威胁或者心甘情愿为了谁牺牲,那么产后虚弱而死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而这时只需要不露出什么大破绽,就能将事情掩盖过去。
完全没必要将玉带在孩子脖子上,太明显了。
但如果是一无所知的夏老汉将孩子娘亲的遗物戴在了孩子身上,一切就能说通了。
她深深的看着步伐有力走在面前的人,如果夏老汉没有将玉拿出来。
从那些已经被王嬷嬷烧毁的信件和已经花光的钱财里,她找不到任何实际的证据,一切都只会是陆知予的猜测。
和淳朴老实的夏老汉相处冲淡了她心头一丝丝阴霾。
她看着天边透出的光亮,渐渐喘过气来,她一定可以找到事情的真相。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走到了,坟头修的小小的,但碑却刻的认真。
也许旁人路过并不会觉得这碑上的字有多好,反而要嗤之以鼻。
可是陆知予知道,这是夏老汉找人写了碑以后,自己一刀一刀描着刻下的。
所以才会有的地方稍微多出一点有的地方又少一笔,整个木扁上的刻痕都深浅不一。
夏老汉越靠近坟头,就越沉默。
那些土地给他的精气神好像又被土地重新收了回去,他又变成了寡言少语佝偻身子的老头。
他哑着声音:“二小姐,这就是春霞的坟,她让我在她死后快些将她葬了。
“毕竟我们就那一个屋子,和妞儿放在一起,她怕妞儿沾了她的晦气,也没能让您见她一面。
“我一个种地的,什么都不懂,但春霞不一样,她跟我不是一类人。
“人长得漂亮懂得也多,还是大户人家里出来的丫鬟,遇见她真的是老汉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聊了这么久,陆知予已经可以认定,他对王嬷嬷真正的死因一无所知。
而只有在这时,在王春霞的坟前,她深究王嬷嬷的死才不会引起怀疑,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陆知予翁声道:“乳娘她,不是顺利将妞儿生下来了吗?怎么会这么突然就……”
夏老汉蹲下身子去清理坟头并不明显的杂草,新坟哪有什么杂草,只是他想挡住自己快要失态的脸罢了。
夏老汉的声音细碎:“是啊,都说女人生孩子是道鬼门关,她连鬼门关都闯过来了,稳婆还夸她好运气。
“这个年纪生产的不多见,谁知道第三天夜里,她身下的口子突然变大了许多。
“她、她还骗我将她抱到院子里看星星,说天上有一颗是她的福星,只要找到了福星,她也就没事了。
“哪知根本没有什么福星,我将天上的星星都数遍了,一颗都不是。
“最后的时候她才告诉我,床上那床锦被她很喜欢,弄脏了,我和孩子今晚就没地方睡了。
“我颤颤巍巍的去看她身下的伤口,竟然比她刚生完孩子那天还要大一倍。
“可能老天看妞儿出生的太顺利,想在后面折磨一下春霞吧。”
陆知予心神一震,这,这是她生生撕开了自己产道口!
血液淤积过多,影响了肺的呼吸,这才演变成了肺痈!
王嬷嬷竟然对自己这么狠!
她在这些世间里做的究竟是谁的棋子?
吴嬷嬷替她在坟前拜了拜,陆知予则给王嬷嬷倒了杯茶,徐徐洒在地上。
茶水浸入土里,一切恩怨,烟消云散。
回去之前陆知予留下了五十两银子,夏老汉推辞许久,憋红了脸。
“老汉怎么还能收您的钱,我不能要,春霞已经死了。
“二小姐不要再为我们破费,我没照顾好春霞已经是天大的错了!”
“夏伯您不贪图银钱,但也要为妞儿想一想,我不是说要为她打一条新络子吗?
“况且,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就连羊奶都要寻邻居去讨要,您是想让妞儿吃百家饭长大吗?
“您将这钱收下,好好将妞儿养大,就是对乳娘最好的交代了。”
吴嬷嬷也帮腔说了几句:“王嬷嬷遇见您,何尝不是她的福报?二小姐一片好心,您就收下吧。”
吴嬷嬷心中感叹,如果王春霞泉下有灵,怕是会后悔莫及曾经造下的业障吧。
她没想到大小姐能如此对待妞儿,如果是二小姐,她不一定会做到这个地步。
回程路上,陆知予梳理了下今日了解到的信息,自己那日去徐府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徐毓敏没有理由对王嬷嬷下手,如果她想要封王嬷嬷的口,没必要等到现在才动作。
会是陆知筝吗?
不,应该不是。
或者说,陆知予希望不是她。
陆知筝致自己于死地,她还能够理解,毕竟阿筝对她的执念太深。
但如果阿筝要让她的乳母去死,让一个刚生下孩子的母亲死在孩子洗三的那天晚上。
陆知予不敢想象这是怀着怎样的恨意才能做到的事情。
那重新设想一下,父亲不会允许阿筝随意向外传信,唯独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海都。
她可以像曾经那样借着合理的名目将真实意图传达出去。
孙女写给祖父的信,不仅不会被阻拦,还不会被下人查看!
可海都的收信人不是陆缅,而是胡宴三!
胡宴三受陆知筝所托,除去定期给王嬷嬷寄银两,两人在信中也能沟通许多事情!
但这些猜测还有一个关键的节点。
陆知筝对于王嬷嬷的死是否知情?
如果知情,谁又会是主导者呢?
回府后她直奔陆知筝的院子,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踏进这个院子。
刚下学的陆知筝看见她还有些惊讶。
“呦,这不是姐姐吗?来阿筝这里,有何贵干?难不成,又想将妹妹再关上一次吗?”
陆知予扫了她一眼,眼前的陆知筝懒洋洋的窝在椅子上,瘦削的脸庞白皙似雪。
“姣好的身形被鹅黄色的衣裙展现的淋漓尽致,嘴边挂着一抹不屑的笑容。
见她来也并不起身,只圈在椅子上端着一杯茶,戏谑的盯着陆知予瞧。
“姐姐来了我这,却又不说话,难道姐姐是来找妹妹重修旧好的吗?
“那你可想岔了,我和你呀,没什么好说的。”
陆知予打量她的表情,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也不和她绕弯,开门见山道。
“王嬷嬷死了,你可知道?”
陆知筝眼神一缩,手上的白玉盏掉落,茶水洒在她的身上,晕湿一片。
“你说什么!”陆知筝的声音变得尖锐,“你再说一遍,谁死了?!”
看来陆知筝并不知道,陆知予的心中微微一松,脸上的冰霜化了几分。
鬼使神差的没有将真实原因说出,轻声道:
“她产后血崩而亡,我的人收到了消息,父亲一直监视着她,这个你应该知道。”
陆知筝仍旧没有站起来,而是将身子拼命的往椅子里缩,宽大的红木椅和小小的人儿形成了巨大的对比。
“嬷嬷怎么会死?她怎么会死啊,我一直将她照顾的好好的啊,她不会死的,不会的!”
陆知筝的身子微不可查的抖了起来,陆知予想上前拍拍她的肩膀,却没能迈出去。
叹了口气:“阿筝……节哀。”
作者有话说:
想起将陆知予一行人落在了后面,又折返回来站在那里巴巴的等着她们。
回到田埂的夏老汉仿佛注入了活力,手脚再也没有了之前在屋子里面对她那样的拘谨和不自然。
他站在田垄上,连脸上的沟壑都浅了几分。
碎碎地跟陆知予说着话:“二小姐您小心脚底下,”
他右手一指。“您看,那就是老汉的地,种的是稻谷,才种下不久,村里年年都是我的谷子长得最好。
“如果您不嫌弃,等以后老汉也拿给您尝一尝。”
陆知予点了点头,答应了这件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
只见秧苗整整齐齐的排列在水中,像严阵以待的将士,驻扎在自己的领地。
“春霞就葬在那田尽头,我单独辟了一块地给她,她最爱坐在那里等我忙农,她在那里,我也能安心。”
陆知予本意并不是去祭拜王嬷嬷,只是如果这个举动能够让夏老汉安心。
她倒也愿意走这一趟,她看着脚下的两块靛色的方巾,微叹了一口气。
“夏伯,我刚刚看见妞儿脖子上挂的麻绳,小孩儿皮肤娇嫩磨不得,回去后我让吴嬷嬷打一条络子给她吧。”
夏老汉黝黑的脸上泛出几分不自然。
“让二小姐见笑了,那玉是春霞走前交给我的,让我给妞儿收好。
“还嘱咐我一定不能卖,等到妞儿长大了,就当做她的嫁妆。
“我觉得那是她娘唯一留给妞儿的东西,老汉也不识货,在屋子里换了好几个地方,都觉得不妥贴。
“总觉得放着放着就会和那些木头一样似的朽了,就找了根粗布绳子给妞儿挂在了脖子上。
“不用二小姐您破费,您提醒的是,老汉过两天再去城里买几根络子来给妞儿戴上。”
陆知予眼神微闪,这就是她觉得另一处奇怪的地方。
王嬷嬷如果被某件事威胁或者心甘情愿为了谁牺牲,那么产后虚弱而死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而这时只需要不露出什么大破绽,就能将事情掩盖过去。
完全没必要将玉带在孩子脖子上,太明显了。
但如果是一无所知的夏老汉将孩子娘亲的遗物戴在了孩子身上,一切就能说通了。
她深深的看着步伐有力走在面前的人,如果夏老汉没有将玉拿出来。
从那些已经被王嬷嬷烧毁的信件和已经花光的钱财里,她找不到任何实际的证据,一切都只会是陆知予的猜测。
和淳朴老实的夏老汉相处冲淡了她心头一丝丝阴霾。
她看着天边透出的光亮,渐渐喘过气来,她一定可以找到事情的真相。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他们就走到了,坟头修的小小的,但碑却刻的认真。
也许旁人路过并不会觉得这碑上的字有多好,反而要嗤之以鼻。
可是陆知予知道,这是夏老汉找人写了碑以后,自己一刀一刀描着刻下的。
所以才会有的地方稍微多出一点有的地方又少一笔,整个木扁上的刻痕都深浅不一。
夏老汉越靠近坟头,就越沉默。
那些土地给他的精气神好像又被土地重新收了回去,他又变成了寡言少语佝偻身子的老头。
他哑着声音:“二小姐,这就是春霞的坟,她让我在她死后快些将她葬了。
“毕竟我们就那一个屋子,和妞儿放在一起,她怕妞儿沾了她的晦气,也没能让您见她一面。
“我一个种地的,什么都不懂,但春霞不一样,她跟我不是一类人。
“人长得漂亮懂得也多,还是大户人家里出来的丫鬟,遇见她真的是老汉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聊了这么久,陆知予已经可以认定,他对王嬷嬷真正的死因一无所知。
而只有在这时,在王春霞的坟前,她深究王嬷嬷的死才不会引起怀疑,得到最真实的答案。
陆知予翁声道:“乳娘她,不是顺利将妞儿生下来了吗?怎么会这么突然就……”
夏老汉蹲下身子去清理坟头并不明显的杂草,新坟哪有什么杂草,只是他想挡住自己快要失态的脸罢了。
夏老汉的声音细碎:“是啊,都说女人生孩子是道鬼门关,她连鬼门关都闯过来了,稳婆还夸她好运气。
“这个年纪生产的不多见,谁知道第三天夜里,她身下的口子突然变大了许多。
“她、她还骗我将她抱到院子里看星星,说天上有一颗是她的福星,只要找到了福星,她也就没事了。
“哪知根本没有什么福星,我将天上的星星都数遍了,一颗都不是。
“最后的时候她才告诉我,床上那床锦被她很喜欢,弄脏了,我和孩子今晚就没地方睡了。
“我颤颤巍巍的去看她身下的伤口,竟然比她刚生完孩子那天还要大一倍。
“可能老天看妞儿出生的太顺利,想在后面折磨一下春霞吧。”
陆知予心神一震,这,这是她生生撕开了自己产道口!
血液淤积过多,影响了肺的呼吸,这才演变成了肺痈!
王嬷嬷竟然对自己这么狠!
她在这些世间里做的究竟是谁的棋子?
吴嬷嬷替她在坟前拜了拜,陆知予则给王嬷嬷倒了杯茶,徐徐洒在地上。
茶水浸入土里,一切恩怨,烟消云散。
回去之前陆知予留下了五十两银子,夏老汉推辞许久,憋红了脸。
“老汉怎么还能收您的钱,我不能要,春霞已经死了。
“二小姐不要再为我们破费,我没照顾好春霞已经是天大的错了!”
“夏伯您不贪图银钱,但也要为妞儿想一想,我不是说要为她打一条新络子吗?
“况且,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就连羊奶都要寻邻居去讨要,您是想让妞儿吃百家饭长大吗?
“您将这钱收下,好好将妞儿养大,就是对乳娘最好的交代了。”
吴嬷嬷也帮腔说了几句:“王嬷嬷遇见您,何尝不是她的福报?二小姐一片好心,您就收下吧。”
吴嬷嬷心中感叹,如果王春霞泉下有灵,怕是会后悔莫及曾经造下的业障吧。
她没想到大小姐能如此对待妞儿,如果是二小姐,她不一定会做到这个地步。
回程路上,陆知予梳理了下今日了解到的信息,自己那日去徐府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徐毓敏没有理由对王嬷嬷下手,如果她想要封王嬷嬷的口,没必要等到现在才动作。
会是陆知筝吗?
不,应该不是。
或者说,陆知予希望不是她。
陆知筝致自己于死地,她还能够理解,毕竟阿筝对她的执念太深。
但如果阿筝要让她的乳母去死,让一个刚生下孩子的母亲死在孩子洗三的那天晚上。
陆知予不敢想象这是怀着怎样的恨意才能做到的事情。
那重新设想一下,父亲不会允许阿筝随意向外传信,唯独一个地方除外——那就是海都。
她可以像曾经那样借着合理的名目将真实意图传达出去。
孙女写给祖父的信,不仅不会被阻拦,还不会被下人查看!
可海都的收信人不是陆缅,而是胡宴三!
胡宴三受陆知筝所托,除去定期给王嬷嬷寄银两,两人在信中也能沟通许多事情!
但这些猜测还有一个关键的节点。
陆知筝对于王嬷嬷的死是否知情?
如果知情,谁又会是主导者呢?
回府后她直奔陆知筝的院子,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踏进这个院子。
刚下学的陆知筝看见她还有些惊讶。
“呦,这不是姐姐吗?来阿筝这里,有何贵干?难不成,又想将妹妹再关上一次吗?”
陆知予扫了她一眼,眼前的陆知筝懒洋洋的窝在椅子上,瘦削的脸庞白皙似雪。
“姣好的身形被鹅黄色的衣裙展现的淋漓尽致,嘴边挂着一抹不屑的笑容。
见她来也并不起身,只圈在椅子上端着一杯茶,戏谑的盯着陆知予瞧。
“姐姐来了我这,却又不说话,难道姐姐是来找妹妹重修旧好的吗?
“那你可想岔了,我和你呀,没什么好说的。”
陆知予打量她的表情,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也不和她绕弯,开门见山道。
“王嬷嬷死了,你可知道?”
陆知筝眼神一缩,手上的白玉盏掉落,茶水洒在她的身上,晕湿一片。
“你说什么!”陆知筝的声音变得尖锐,“你再说一遍,谁死了?!”
看来陆知筝并不知道,陆知予的心中微微一松,脸上的冰霜化了几分。
鬼使神差的没有将真实原因说出,轻声道:
“她产后血崩而亡,我的人收到了消息,父亲一直监视着她,这个你应该知道。”
陆知筝仍旧没有站起来,而是将身子拼命的往椅子里缩,宽大的红木椅和小小的人儿形成了巨大的对比。
“嬷嬷怎么会死?她怎么会死啊,我一直将她照顾的好好的啊,她不会死的,不会的!”
陆知筝的身子微不可查的抖了起来,陆知予想上前拍拍她的肩膀,却没能迈出去。
叹了口气:“阿筝……节哀。”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