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无踪
有九皇子遗孀出声调停,满场狂热似有降温趋势。
可米粒儿细品每个人脸上表情,却越看越觉得不对。
皇子遗孀、方丈李五郎、王国舅甚至秦舅爷,每张脸都貌似平静,又不时从眼角眉梢泄露出些复杂的情绪来,似紧张,似期待,又似什么都没想。
米粒儿太熟悉这种状态了。
上辈子业务原因,她陪客户飞新葡京、金木棉乃至拉斯维加斯边玩边谈业务的情况不少,这种看似淡定实则坐立不安的状态,分明是赌徒们如痴如醉的开牌前夕。
这令米粒儿非但不敢放松,反而更加警惕了几分。
毕竟尼姑和尚紧张不奇怪,可王国舅和秦舅爷,他们各自在盘算什么呢?
特别是秦舅爷。
米粒儿用余光小心观察他的表情,心想。
这老小子看似只是个无赖,可今日种种下来,米粒儿却笃定那副混子嘴脸不过是糊弄人的假面具。
这条藏在脚边的蛇指不定想咬谁呢!
这么想着,她不由下意识往赵家媳妇身边挤了挤,秦舅爷也警惕的转过脸,似笑非笑的看她。
米粒儿正要尬笑着说点话稳住他,新的战报已经送来了。
“报!宫中血战已歇,太后安然无恙,已移驾赶来。宫中诸贵人,除皇帝与王贵妃外,皆禁足殿内。”
“果真找不到皇帝?”
李五郎一手撑着禅杖皱眉,又去看王国舅。
王国舅忙摇头,又把之前的话说了一遍,李五郎无奈只能又去看女主人。
九皇子的遗孀绣眉微蹙,说:“不在宫中,想来是通过密道逃出城了,那便……”
说着那双从没往这边看过一眼的眸子一下扫过来,目光锁定米粒儿,旋即轻笑道:“倒是给了郦二郎一个好机会。”
她是个光彩照人的绝色佳丽,哪怕素面朝天笑起来也自带一股甘甜。
可米粒儿被她这一笑,却只觉得头皮发麻。
这话反过来说,抓不到皇帝就是郦殊的责任了!
不由得小声分辨:
“娘娘,奴婢以为,官家与娘娘是否逃出城也不一定呢,万一他们藏身宫中密室……”
“那也不错。”
尼姑挥挥手,状似不在意的笑道:“只要他不跑出去另起炉灶,郦卿便得大功一件。”
这话说穿了还是归责到郦殊头上,但另一重意思也颇为深长。
他们对皇帝的态度并非是要赶尽杀绝的意思,似乎只要不脱离掌控就无所谓。
这种想法出现在太后身上很正常,已经‘不能是任何娘娘’的皇子遗孀也这样想,就颇为怪哉了。
这些人,他们到底打算如何了结这场动乱?
犹疑间,忽听佛塔方向传来一阵古怪的动静,地面也有些微微震动的意思。
还盯着米粒儿的尼姑和方丈脸色齐齐一变,其他和尚、尼姑、阉人也都面容一肃,停下所有动作向佛塔跪拜。
又是一阵齿轮咬合的清脆响动后,尼姑与李五郎也向佛塔跪下了。
他们膝盖触到地板的同时,佛塔里传来啪一声脆响,之后佛塔一层大门轰然洞开。
一队全甲金刀的兵士鱼贯而出侍列左右,接着走出两列宫女开路,四个个衣着华贵的内侍簇拥一个恍若观音又似修罗的威严女人浩浩荡荡从塔里出来。
米粒儿见状立马附身下拜,她没想到太后来得如此之快。
更没想到,这佛塔里就有一条直通宫廷的密道。
“太后万福金安!”
李五郎带头山呼。
其他人就跟着齐齐喊,米粒儿也趁这机会去看秦舅爷的脸,见他照旧是骰盅打开前的紧绷状态,心想后面可能还有变数,不由得又往边上挪了挪。
她已经想好也看好了,侧后方向的一扇侧门只有一个持刀僧人守备,若待会儿有机会,她就要往那处试上一试。
“免礼!”
享受过拥趸朝拜的太后眼里燃烧着烈火,她拾级而下,一路径直走向儿媳妇,握住那双捏着念珠的手夸奖道:“薇儿,你真是哀家的好孩子,这些年来受苦了。”
“妾身不苦,只求为夫君正名。”
尼姑面对太后却显得有些拘谨,说话细声细气的。
太后对此笑笑,又向李五郎,说:“此事之后,尔等皆可平反,论功行赏后,便返家与妻儿父母重聚吧。”
那当了好几年方丈的壮汉一听这话,整个身子一抖,竟哽咽起来。
“多谢太后恩典!末将父兄皆为殿下殉葬,末将的老母也…但请为他们封赏追谥,末将自己便老死因果寺也甘心了。”
他说话间泪流满面,可见是真情。
太后对此反而慈爱一笑,说:“你还年轻,说什么老死?既然你再无亲眷,我膝下也空虚许久了,不如我认你做义子,今后你伴我左右,为我养老送终。”
这话一说出来,气氛当即一滞,米粒儿听见一声熟悉的抽气音,抬头一看,在太后一行人最末尾看到两个熟悉的人影。
秦氏穿着诰命正装由彩鸾搀扶着站在佛塔下的阴影里,像两颗被遗忘的蘑菇,眼睛只盯着太后那边儿,似乎也没发觉她的弟弟、奴婢。
米粒儿一看到她的脸,又往旁边挪了挪,示意赵家媳妇挡住自己。
她现在一点也不想跟秦夫人眼神交流,若不小心扫过来,也叫她瞪自己弟弟去。
太后那边儿,表演还在继续。
吃过这女人亏的米粒儿用脚趾想也知道,这又是她试探人的套路。
好在李五郎也没上钩,他往地上狠狠磕了三个响头,把止血的印堂又磕破后,拱手道:“末将此生只认九殿下一个主子,请太后恕罪!”
太后脸上缓缓露出温柔的笑,旁边凝神静听的皇子遗孀也缓缓吐出口气来。
“好~那哀家且将你放一放,等尘埃落定再另行安排。”
“谢太后成全。”
演完这一出,太后这才把眼睛移向台子上那十四颗人头组成的京观,叹道:“章典一党足有数十人,怎么现在就这几粒脑袋?段寿,你的干儿子们怎也不知长进啊!”
可米粒儿细品每个人脸上表情,却越看越觉得不对。
皇子遗孀、方丈李五郎、王国舅甚至秦舅爷,每张脸都貌似平静,又不时从眼角眉梢泄露出些复杂的情绪来,似紧张,似期待,又似什么都没想。
米粒儿太熟悉这种状态了。
上辈子业务原因,她陪客户飞新葡京、金木棉乃至拉斯维加斯边玩边谈业务的情况不少,这种看似淡定实则坐立不安的状态,分明是赌徒们如痴如醉的开牌前夕。
这令米粒儿非但不敢放松,反而更加警惕了几分。
毕竟尼姑和尚紧张不奇怪,可王国舅和秦舅爷,他们各自在盘算什么呢?
特别是秦舅爷。
米粒儿用余光小心观察他的表情,心想。
这老小子看似只是个无赖,可今日种种下来,米粒儿却笃定那副混子嘴脸不过是糊弄人的假面具。
这条藏在脚边的蛇指不定想咬谁呢!
这么想着,她不由下意识往赵家媳妇身边挤了挤,秦舅爷也警惕的转过脸,似笑非笑的看她。
米粒儿正要尬笑着说点话稳住他,新的战报已经送来了。
“报!宫中血战已歇,太后安然无恙,已移驾赶来。宫中诸贵人,除皇帝与王贵妃外,皆禁足殿内。”
“果真找不到皇帝?”
李五郎一手撑着禅杖皱眉,又去看王国舅。
王国舅忙摇头,又把之前的话说了一遍,李五郎无奈只能又去看女主人。
九皇子的遗孀绣眉微蹙,说:“不在宫中,想来是通过密道逃出城了,那便……”
说着那双从没往这边看过一眼的眸子一下扫过来,目光锁定米粒儿,旋即轻笑道:“倒是给了郦二郎一个好机会。”
她是个光彩照人的绝色佳丽,哪怕素面朝天笑起来也自带一股甘甜。
可米粒儿被她这一笑,却只觉得头皮发麻。
这话反过来说,抓不到皇帝就是郦殊的责任了!
不由得小声分辨:
“娘娘,奴婢以为,官家与娘娘是否逃出城也不一定呢,万一他们藏身宫中密室……”
“那也不错。”
尼姑挥挥手,状似不在意的笑道:“只要他不跑出去另起炉灶,郦卿便得大功一件。”
这话说穿了还是归责到郦殊头上,但另一重意思也颇为深长。
他们对皇帝的态度并非是要赶尽杀绝的意思,似乎只要不脱离掌控就无所谓。
这种想法出现在太后身上很正常,已经‘不能是任何娘娘’的皇子遗孀也这样想,就颇为怪哉了。
这些人,他们到底打算如何了结这场动乱?
犹疑间,忽听佛塔方向传来一阵古怪的动静,地面也有些微微震动的意思。
还盯着米粒儿的尼姑和方丈脸色齐齐一变,其他和尚、尼姑、阉人也都面容一肃,停下所有动作向佛塔跪拜。
又是一阵齿轮咬合的清脆响动后,尼姑与李五郎也向佛塔跪下了。
他们膝盖触到地板的同时,佛塔里传来啪一声脆响,之后佛塔一层大门轰然洞开。
一队全甲金刀的兵士鱼贯而出侍列左右,接着走出两列宫女开路,四个个衣着华贵的内侍簇拥一个恍若观音又似修罗的威严女人浩浩荡荡从塔里出来。
米粒儿见状立马附身下拜,她没想到太后来得如此之快。
更没想到,这佛塔里就有一条直通宫廷的密道。
“太后万福金安!”
李五郎带头山呼。
其他人就跟着齐齐喊,米粒儿也趁这机会去看秦舅爷的脸,见他照旧是骰盅打开前的紧绷状态,心想后面可能还有变数,不由得又往边上挪了挪。
她已经想好也看好了,侧后方向的一扇侧门只有一个持刀僧人守备,若待会儿有机会,她就要往那处试上一试。
“免礼!”
享受过拥趸朝拜的太后眼里燃烧着烈火,她拾级而下,一路径直走向儿媳妇,握住那双捏着念珠的手夸奖道:“薇儿,你真是哀家的好孩子,这些年来受苦了。”
“妾身不苦,只求为夫君正名。”
尼姑面对太后却显得有些拘谨,说话细声细气的。
太后对此笑笑,又向李五郎,说:“此事之后,尔等皆可平反,论功行赏后,便返家与妻儿父母重聚吧。”
那当了好几年方丈的壮汉一听这话,整个身子一抖,竟哽咽起来。
“多谢太后恩典!末将父兄皆为殿下殉葬,末将的老母也…但请为他们封赏追谥,末将自己便老死因果寺也甘心了。”
他说话间泪流满面,可见是真情。
太后对此反而慈爱一笑,说:“你还年轻,说什么老死?既然你再无亲眷,我膝下也空虚许久了,不如我认你做义子,今后你伴我左右,为我养老送终。”
这话一说出来,气氛当即一滞,米粒儿听见一声熟悉的抽气音,抬头一看,在太后一行人最末尾看到两个熟悉的人影。
秦氏穿着诰命正装由彩鸾搀扶着站在佛塔下的阴影里,像两颗被遗忘的蘑菇,眼睛只盯着太后那边儿,似乎也没发觉她的弟弟、奴婢。
米粒儿一看到她的脸,又往旁边挪了挪,示意赵家媳妇挡住自己。
她现在一点也不想跟秦夫人眼神交流,若不小心扫过来,也叫她瞪自己弟弟去。
太后那边儿,表演还在继续。
吃过这女人亏的米粒儿用脚趾想也知道,这又是她试探人的套路。
好在李五郎也没上钩,他往地上狠狠磕了三个响头,把止血的印堂又磕破后,拱手道:“末将此生只认九殿下一个主子,请太后恕罪!”
太后脸上缓缓露出温柔的笑,旁边凝神静听的皇子遗孀也缓缓吐出口气来。
“好~那哀家且将你放一放,等尘埃落定再另行安排。”
“谢太后成全。”
演完这一出,太后这才把眼睛移向台子上那十四颗人头组成的京观,叹道:“章典一党足有数十人,怎么现在就这几粒脑袋?段寿,你的干儿子们怎也不知长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