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旧事
陆旭酩携陆知予、陆知筝回了府,弯都不曾转一个,进门后三人便直奔书房。
陆旭酩颓然地坐下来:“你们……说说吧,今日究竟发生了何事?”
陆知筝一动不动地坐在靠近门边的座位上,生气从她身上一点一滴地流出,眸子没有半分光亮。
她无神地看着地面,思绪不知落在了哪里,面对父亲的问话,一时间亦不知该从哪里说起。
陆知予长长地叹息一声:“父亲,还是我来说吧。”
主院书房非心腹不得入,此刻陆旭酩甚至将跟在身边多年的侍从都遣了下去。
陆知予上前为他泡了杯茶,将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徐徐道了出来。
“我从未想过阿筝会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恨意,也许见面伊始,我的确打算攻心为上。
“想让母亲对我能够多些愧疚,让我可以从母亲那里分得些许怜惜。
“在阿筝对我表现出莫大的敌意时,我也曾想拿走她的一切,让她体验一次真正的绝望。”
陆旭酩胸口发闷:“你们一人想要另一人的性命,一人想要另一人绝望。
“我陆旭酩好好的一双女儿,为何非要走到这样的地步?”
听到陆旭酩沉重的发问,陆知筝似乎被拉回了情绪,她的泪水翻涌而下。
“既然父亲希望我们能够和和睦睦,相亲相敬,为何不从小就让我们在一处长大!
“否则女儿何至于错信他人, 被人作刀作筏地像个傻子一般玩弄!”
陆旭酩抹了把脸,将这段尘封的记忆翻找出来。
“我一直以为,过去对你们的亏欠永远都无法弥补。
“所以不曾与你说过抛弃一人的缘由,觉得那不是在忏悔倒更像是为自己开脱。
“父亲这一生从未后悔过任何一个决定,彼时朝廷局势动荡,我与你们祖父商议为陆家留下一个血脉。
“思来想去,终于决定将生机让给小女儿,也就是你,阿筝。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阿筝平平安安地长大,不要卷入这些是非纷争之中。
“可你偏偏啼哭起来,这才让留在海都之人变成了满满。
“哪怕将你带在身边,我也在心中暗自发过誓,一定会保护好你,不让你受一丝委屈。
“小时候你与母亲闹过,瘪着小嘴质问,为何长姐有小名你却没有?
“当时父亲与你解释可你听不太懂,如今你可懂得盼望圆满的意思?
“你姐姐一日无法与我们一家团圆,她便一日得不到圆满。”
听着父亲的剖白,陆知予恍惚地回忆起来。
“其实我的日子也没你想的那样好过,祖父能够安稳致仕,全赖他从不与任何势力勾结。
“祖父虽一生行正坐端,想要安度晚年也是要有取舍的,陆府没日没夜地被监视,被探查。
“自懂事后我便不敢往府门外再踏一步,年复一年地呆在那方小院里,将父亲的来信摹了一遍又一遍。”
她用手蘸进自己杯中,用茶水在桌面写了一个“筝“字。
“祖父告诉我有一个妹妹的时候,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的自己有多高兴。
“家中的纸笔被我写完了,我便用茶水一笔一画地写你的姓名,陆知筝,阿筝,真好听。
“独独只看名字便知道我们是姐妹,除了侍奉的丫鬟,我几乎没有任何玩伴。
“我在脑海里想象着与你一起背书,一道作画,一同孝顺父母,互相搀扶长大。
“我告诉自己日后要将隐忍了十年的感情都倾注在你身上。
“我要让你知道,过去的年月里,你有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姐姐。”
陆知筝的嘴嗫嚅着:“不,不是这样的,她们说你是来找我寻仇的!
“你自小便被父母遗弃在乡野之间,你恨不得将我拆之入腹,因为你不甘心!
“没有人能够甘心被剥夺锦衣玉食,父疼母爱的机会!你也是这么做的!”
她将桌子上的器具挥落在地,惊惶失措地看着地板上四分五裂的碎片,始终不敢抬头。
陆知予的肩膀耷拉下来,手中仍在描绘那个写过千百遍的文字。
“算上今日,你意欲取我性命,共有三次,我未死,你的恨意便不止不休。
“我怎么能不恨?你是我曾想掏心掏肺认真对待的妹妹。
“我知你爱戴银昭楼的首饰,每月要去至少三次百衣阁。
“我曾想过回到圣都的第一天就去瞧一瞧你爱逛的铺子,隐秘地为你备下许多礼物,听你欣喜若狂地唤我姐姐。”
陆知予说的这些皆为事实,上一世她对陆知筝做的比这些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将那日日夜夜的期待都化作了实物,一丝不落地捧起送给对方。
她无法解释这辈子对陆知筝没有来由的恨意,但在和自己的拉扯中,她终究没有去伤害陆知筝的性命。
陆知筝蜷起身子,整个人再次缩进那张与她身型不符的大椅上。
“不!你闭嘴!
“我不信,你骗我!你们全都骗我,所有人都在利用我!
“我就是个傻子,我恨的人不该恨,我信的人不该信,我爱的人也不该爱。
“那你们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对的?!我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
“我……我杀了你三次吗?已经三次了吗……
“不,我不想的,我怎么会杀人?!我不会的!”
陆知筝身子弯成了一张紧绷的弓,刹那间浑身痉挛起来,她大口地呼吸着。
双手不受控制地扯开衣领,嘴里发出“嗬嗬”的风声。
她整个人僵硬地倒了下来,落在飞奔过去陆知予的怀里。
“阿筝!阿筝!不要用嘴呼吸,冷静下来,慢慢呼气!
“你听我说,我还活着,你的手上没有沾上鲜血,一切……都还来得及。
“慢慢来,好不好?”
陆知予握住她痉挛着的双手,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平复陆知筝的喘呼逆息。
她从未感觉过如此害怕失去,那些痛不欲生的恨意放佛在这一刻消弭掉了,原来她还是没有办法欺骗自己。
她也许永远都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地报复这个被宠坏的妹妹。
况且,追根究底给陆知筝心中播下恶种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恶劣。
这些日子陆知予不停地追问,终于想起一桩旧事。
约莫八岁时,祖父曾在月夜下同她乘凉,明明有下人在,他仍坚持为陆知予摇着蒲扇。
他们一起仰躺在摇晃的躺椅上,听陆缅讲一个关于师徒约定的故事。
陆缅禁了陆知予看游记话本,但总会挑一些有趣的事情说给她听。
彼时陆知予还不能将陆缅的学生和太子逸对应起来,只当祖父又在和她说游记中的篇章。
她还记得陆缅说:有一个学生在读到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注)的时候问他的老师,我什么时候能有个弟弟呢?
老师回答他说:倘若有了兄弟,你会如何对待他呢?
学生答道:兄弟怡怡,自是要与之和气相处。
老师又问:你的人生轨迹已经定下,倘若拥有亲生兄弟便会增添许多未知,如此这般,你仍愿意?
学生再答:吾之命运昭然若揭,吾之妻妾亦有定数,然,盼愿吾弟,无桎梏无劫无难,寻得良人,顺遂心意。
老师点了点头:那你便要做个好兄长,守护你的兄弟不被条律约束,不受困顿。
只有你将脚下的路走得稳当,才能够让他有更多可能。
学生舒眉笑了起来:那便和老师约定好了,若有一日吾得一弟,便让他迎娶老师的孙女。
陆知予好奇地追问:“然后呢然后呢?他有没有盼来他的兄弟?”
陆缅忽然沉寂了下去,陆知予再看的时候就发现他已经睡着了。
作者有话说:
注:“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出自《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意思是说兄弟的亲密关系就像树叶长在树枝上,朋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亲。
陆旭酩颓然地坐下来:“你们……说说吧,今日究竟发生了何事?”
陆知筝一动不动地坐在靠近门边的座位上,生气从她身上一点一滴地流出,眸子没有半分光亮。
她无神地看着地面,思绪不知落在了哪里,面对父亲的问话,一时间亦不知该从哪里说起。
陆知予长长地叹息一声:“父亲,还是我来说吧。”
主院书房非心腹不得入,此刻陆旭酩甚至将跟在身边多年的侍从都遣了下去。
陆知予上前为他泡了杯茶,将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徐徐道了出来。
“我从未想过阿筝会对自己有这么大的恨意,也许见面伊始,我的确打算攻心为上。
“想让母亲对我能够多些愧疚,让我可以从母亲那里分得些许怜惜。
“在阿筝对我表现出莫大的敌意时,我也曾想拿走她的一切,让她体验一次真正的绝望。”
陆旭酩胸口发闷:“你们一人想要另一人的性命,一人想要另一人绝望。
“我陆旭酩好好的一双女儿,为何非要走到这样的地步?”
听到陆旭酩沉重的发问,陆知筝似乎被拉回了情绪,她的泪水翻涌而下。
“既然父亲希望我们能够和和睦睦,相亲相敬,为何不从小就让我们在一处长大!
“否则女儿何至于错信他人, 被人作刀作筏地像个傻子一般玩弄!”
陆旭酩抹了把脸,将这段尘封的记忆翻找出来。
“我一直以为,过去对你们的亏欠永远都无法弥补。
“所以不曾与你说过抛弃一人的缘由,觉得那不是在忏悔倒更像是为自己开脱。
“父亲这一生从未后悔过任何一个决定,彼时朝廷局势动荡,我与你们祖父商议为陆家留下一个血脉。
“思来想去,终于决定将生机让给小女儿,也就是你,阿筝。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阿筝平平安安地长大,不要卷入这些是非纷争之中。
“可你偏偏啼哭起来,这才让留在海都之人变成了满满。
“哪怕将你带在身边,我也在心中暗自发过誓,一定会保护好你,不让你受一丝委屈。
“小时候你与母亲闹过,瘪着小嘴质问,为何长姐有小名你却没有?
“当时父亲与你解释可你听不太懂,如今你可懂得盼望圆满的意思?
“你姐姐一日无法与我们一家团圆,她便一日得不到圆满。”
听着父亲的剖白,陆知予恍惚地回忆起来。
“其实我的日子也没你想的那样好过,祖父能够安稳致仕,全赖他从不与任何势力勾结。
“祖父虽一生行正坐端,想要安度晚年也是要有取舍的,陆府没日没夜地被监视,被探查。
“自懂事后我便不敢往府门外再踏一步,年复一年地呆在那方小院里,将父亲的来信摹了一遍又一遍。”
她用手蘸进自己杯中,用茶水在桌面写了一个“筝“字。
“祖父告诉我有一个妹妹的时候,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的自己有多高兴。
“家中的纸笔被我写完了,我便用茶水一笔一画地写你的姓名,陆知筝,阿筝,真好听。
“独独只看名字便知道我们是姐妹,除了侍奉的丫鬟,我几乎没有任何玩伴。
“我在脑海里想象着与你一起背书,一道作画,一同孝顺父母,互相搀扶长大。
“我告诉自己日后要将隐忍了十年的感情都倾注在你身上。
“我要让你知道,过去的年月里,你有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姐姐。”
陆知筝的嘴嗫嚅着:“不,不是这样的,她们说你是来找我寻仇的!
“你自小便被父母遗弃在乡野之间,你恨不得将我拆之入腹,因为你不甘心!
“没有人能够甘心被剥夺锦衣玉食,父疼母爱的机会!你也是这么做的!”
她将桌子上的器具挥落在地,惊惶失措地看着地板上四分五裂的碎片,始终不敢抬头。
陆知予的肩膀耷拉下来,手中仍在描绘那个写过千百遍的文字。
“算上今日,你意欲取我性命,共有三次,我未死,你的恨意便不止不休。
“我怎么能不恨?你是我曾想掏心掏肺认真对待的妹妹。
“我知你爱戴银昭楼的首饰,每月要去至少三次百衣阁。
“我曾想过回到圣都的第一天就去瞧一瞧你爱逛的铺子,隐秘地为你备下许多礼物,听你欣喜若狂地唤我姐姐。”
陆知予说的这些皆为事实,上一世她对陆知筝做的比这些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将那日日夜夜的期待都化作了实物,一丝不落地捧起送给对方。
她无法解释这辈子对陆知筝没有来由的恨意,但在和自己的拉扯中,她终究没有去伤害陆知筝的性命。
陆知筝蜷起身子,整个人再次缩进那张与她身型不符的大椅上。
“不!你闭嘴!
“我不信,你骗我!你们全都骗我,所有人都在利用我!
“我就是个傻子,我恨的人不该恨,我信的人不该信,我爱的人也不该爱。
“那你们告诉我,到底什么才是对的?!我为何会变成现在这样?
“我……我杀了你三次吗?已经三次了吗……
“不,我不想的,我怎么会杀人?!我不会的!”
陆知筝身子弯成了一张紧绷的弓,刹那间浑身痉挛起来,她大口地呼吸着。
双手不受控制地扯开衣领,嘴里发出“嗬嗬”的风声。
她整个人僵硬地倒了下来,落在飞奔过去陆知予的怀里。
“阿筝!阿筝!不要用嘴呼吸,冷静下来,慢慢呼气!
“你听我说,我还活着,你的手上没有沾上鲜血,一切……都还来得及。
“慢慢来,好不好?”
陆知予握住她痉挛着的双手,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平复陆知筝的喘呼逆息。
她从未感觉过如此害怕失去,那些痛不欲生的恨意放佛在这一刻消弭掉了,原来她还是没有办法欺骗自己。
她也许永远都不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地报复这个被宠坏的妹妹。
况且,追根究底给陆知筝心中播下恶种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恶劣。
这些日子陆知予不停地追问,终于想起一桩旧事。
约莫八岁时,祖父曾在月夜下同她乘凉,明明有下人在,他仍坚持为陆知予摇着蒲扇。
他们一起仰躺在摇晃的躺椅上,听陆缅讲一个关于师徒约定的故事。
陆缅禁了陆知予看游记话本,但总会挑一些有趣的事情说给她听。
彼时陆知予还不能将陆缅的学生和太子逸对应起来,只当祖父又在和她说游记中的篇章。
她还记得陆缅说:有一个学生在读到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注)的时候问他的老师,我什么时候能有个弟弟呢?
老师回答他说:倘若有了兄弟,你会如何对待他呢?
学生答道:兄弟怡怡,自是要与之和气相处。
老师又问:你的人生轨迹已经定下,倘若拥有亲生兄弟便会增添许多未知,如此这般,你仍愿意?
学生再答:吾之命运昭然若揭,吾之妻妾亦有定数,然,盼愿吾弟,无桎梏无劫无难,寻得良人,顺遂心意。
老师点了点头:那你便要做个好兄长,守护你的兄弟不被条律约束,不受困顿。
只有你将脚下的路走得稳当,才能够让他有更多可能。
学生舒眉笑了起来:那便和老师约定好了,若有一日吾得一弟,便让他迎娶老师的孙女。
陆知予好奇地追问:“然后呢然后呢?他有没有盼来他的兄弟?”
陆缅忽然沉寂了下去,陆知予再看的时候就发现他已经睡着了。
作者有话说:
注:“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出自《旧题苏武诗/别诗四首·其一》,意思是说兄弟的亲密关系就像树叶长在树枝上,朋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