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启程
郦殊大约四更天才回来,喝得烂醉,整个人软得跟团泥巴一样,也不晓得喝了多少。
不过能喝这么久是好事,说明昨晚去拜访的同袍们都愿意跟他好好喝,愿意维持这份微妙的军伍情谊。
米粒儿因此也放心了些,命人端来醒酒汤给他灌下去,就边看顾他,边继续准备北上的事情。
这年头出趟远门可不容易。
马匹、人手、钱还是其次,路线、速度、落脚点才是要紧。
米粒儿拿着地图,仔细回忆当年跟着流民队伍走过的路,又询问其他仆人基本情况,再根据已知信息提前确定好行程和备用计划,最后命人趁夜添置必要物资。
真恨不得脖子上多长出两颗脑袋来。
好在太原与京城之间官道畅通,商旅往来车水马龙,就算米粒儿不会骑马,坐车也不太过颠簸。
做好规划后,米粒儿打了个哈欠的功夫抬头看窗外,见已经蒙蒙亮,便不打算去眯一会儿了。
正此时郦殊嘴里阿巴阿巴着皱眉翻身,第n次尝试从侧躺转为仰卧。
米粒儿可不能让他有意外窒息的风险,只能打起精神又把他拉扯着回到胎卧状态。
“难受的话,起来喝点蜂蜜水吧。”
估摸着郦殊也没睡踏实,米粒儿低声劝他。
却见这家伙眯着双眼,大着舌头问:“万事都安排妥当了吗?”
“醉着就别操心了,我还不晓得妥当?”
被他酒气熏到皱眉,米粒儿干脆直接给他灌了一碗蜂蜜水下去。
喝完水,这小子来了精神,半撑着要起来,说:“有一件事情,我……”
“娘子~米娘子~外面有个叫莺儿的找您~”
也不晓得‘娘子’这称号怎么传开的,这才一夜过去连外面值守的奴仆也跟着喊起来。
一听说是莺儿,米粒儿想到昨晚离开前周妈妈和杨妈妈如火如荼的掰头,心里有些不放心。
这一走好几天,要是那两个不消停惹出事来,闹到要郦殊出面就太丢人了。
这些三教九流的事情不能让他沾手,否则被御史们抓住把柄,在朝堂上发起弹劾就麻烦了。
便也顾不得他,把手从他手里抽出来,便匆匆赶出去了。
莺儿这小丫头完全没有豪门奴仆的那些得体,见了米粒儿只简单粗暴的磕头问安,爬起来就说:
“娘子~我家妈妈让我把这些文书带来,转告娘子,万事都已经安置妥当,定不让娘子劳神。”
说着递上来一个布包,米粒儿一接手就晓得里面有孝敬,想了想,吩咐旁边的仆人取来十匹时兴的锦缎。
“拿这些给手下的姑娘们置办置办,两位妈妈也别落下,今后你们是郦家的脸面,不要惹事也无需怯场。”
这话自然是莺儿这些底层最欢喜的,她千恩万谢的又磕头几下,才带着东西迅速离开。
米粒儿回到房间里,见郦殊又睡着了,便拆开布包来看。
见里面不但有孝敬的纹银百两,还有周家院子的地契和今年以来的流水账,不由得失笑。
这巴结靠山弹压竞争者的手段比起当年怡红院鸨母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小甜水巷真是卧虎藏龙啊~
显然米粒儿和郦殊离开后,周妈妈跟杨妈妈在经营方针、利益分配和话语权问题上都进行了针尖对麦芒的撕扯。
但她们谁也舍不得郦家的庇护,再如何看不顺眼对方也只能相忍过日子。
只是周妈妈底牌更多,所以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把杨妈妈最渴求的地契交上来以示忠诚,不给外来势力蚕食自家资产的机会。
郦家作为想要在小甜水巷扩张势力的新来者,肯定不可能贪没这一亩三分地,反而相当于给周妈妈的资产当了保镖。
那种突然发现翠翘很有想法的感觉再次漫上来,米粒儿边感叹边想,绝不能小看任何不起眼的人,对于路上的计划又有了更细致的安排。
待到天色大亮,做好一切准备,米粒儿钻进马车装备宣布出发。
“娘子,通禀二郎一声吗?”
在马车内待命的婢女春琴低问了一声,米粒儿摇摇头,直接扬声宣布启程。
共计二十一人的队伍便迅速出发了。
很快就会回来,搞得依依不舍作甚?
米粒儿在心里嘀咕,同时端详着新助手的脸。
昨夜回去以后,米粒儿先宣布了秦夫人入驻因果寺,翠翘离去和仙凤的死讯并随便点了一个人去料理她的葬礼。
这时候就有聪明人站出来推荐自己的女儿。
都是郦家的家生子,又接连经历了两轮严酷考验。
这时候还能站出来自荐的人肯定有点东西,米粒儿就让被举荐的女孩儿们出葬礼方案,在十来个备选中调了三人出来。
其中之一就是眼前这位,方脸大眼的穆春琴。
令脱颖而出的优点有很多,但米粒儿最看重的还是她识文断字的能力和清醒的大脑。
据说这丫头所属的穆家,在郦府内部曾是豪奴们的领头羊,只是秦夫人嫁来以后,不满郦家将门风气,把这些老牌体面人打了下去,才有了刘家一家做坐的局面。
想着这些屁事儿,米粒儿越发仔细端详春琴,觉得这女孩儿模样也好,仪态也佳,本事也好,秦夫人冷落他们就为了那点儿书生意气,真是不可理喻。
又想到这帮老人在秦夫人手里受打压几十年,眼下也不晓得什么心态,便对春琴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稳住局面,旁的事情都可以徐徐图之,你也看到了,刘家就剩个刘维了,那癞蛤蟆似的玩意儿还能掀起什么浪?”
“娘子说得对~”
春琴身子随着马车轻轻摇动道:“刘家之事大家都一清二楚,是他们贪得无厌差点害了主人家,落得如今的地步府内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她先拍了个马屁,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经此一朝,刘维没了底气,今后跟着大郎大奶奶也会尽心竭力,老实做人。”
这话看似在说刘维,实则是在站队。
很显然的,穆家对跟秦氏更紧密的郦卓根本不抱期望,他们追随将门百年,更青睐遵循郦家传统的郦殊。
作者有话说:
不过能喝这么久是好事,说明昨晚去拜访的同袍们都愿意跟他好好喝,愿意维持这份微妙的军伍情谊。
米粒儿因此也放心了些,命人端来醒酒汤给他灌下去,就边看顾他,边继续准备北上的事情。
这年头出趟远门可不容易。
马匹、人手、钱还是其次,路线、速度、落脚点才是要紧。
米粒儿拿着地图,仔细回忆当年跟着流民队伍走过的路,又询问其他仆人基本情况,再根据已知信息提前确定好行程和备用计划,最后命人趁夜添置必要物资。
真恨不得脖子上多长出两颗脑袋来。
好在太原与京城之间官道畅通,商旅往来车水马龙,就算米粒儿不会骑马,坐车也不太过颠簸。
做好规划后,米粒儿打了个哈欠的功夫抬头看窗外,见已经蒙蒙亮,便不打算去眯一会儿了。
正此时郦殊嘴里阿巴阿巴着皱眉翻身,第n次尝试从侧躺转为仰卧。
米粒儿可不能让他有意外窒息的风险,只能打起精神又把他拉扯着回到胎卧状态。
“难受的话,起来喝点蜂蜜水吧。”
估摸着郦殊也没睡踏实,米粒儿低声劝他。
却见这家伙眯着双眼,大着舌头问:“万事都安排妥当了吗?”
“醉着就别操心了,我还不晓得妥当?”
被他酒气熏到皱眉,米粒儿干脆直接给他灌了一碗蜂蜜水下去。
喝完水,这小子来了精神,半撑着要起来,说:“有一件事情,我……”
“娘子~米娘子~外面有个叫莺儿的找您~”
也不晓得‘娘子’这称号怎么传开的,这才一夜过去连外面值守的奴仆也跟着喊起来。
一听说是莺儿,米粒儿想到昨晚离开前周妈妈和杨妈妈如火如荼的掰头,心里有些不放心。
这一走好几天,要是那两个不消停惹出事来,闹到要郦殊出面就太丢人了。
这些三教九流的事情不能让他沾手,否则被御史们抓住把柄,在朝堂上发起弹劾就麻烦了。
便也顾不得他,把手从他手里抽出来,便匆匆赶出去了。
莺儿这小丫头完全没有豪门奴仆的那些得体,见了米粒儿只简单粗暴的磕头问安,爬起来就说:
“娘子~我家妈妈让我把这些文书带来,转告娘子,万事都已经安置妥当,定不让娘子劳神。”
说着递上来一个布包,米粒儿一接手就晓得里面有孝敬,想了想,吩咐旁边的仆人取来十匹时兴的锦缎。
“拿这些给手下的姑娘们置办置办,两位妈妈也别落下,今后你们是郦家的脸面,不要惹事也无需怯场。”
这话自然是莺儿这些底层最欢喜的,她千恩万谢的又磕头几下,才带着东西迅速离开。
米粒儿回到房间里,见郦殊又睡着了,便拆开布包来看。
见里面不但有孝敬的纹银百两,还有周家院子的地契和今年以来的流水账,不由得失笑。
这巴结靠山弹压竞争者的手段比起当年怡红院鸨母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小甜水巷真是卧虎藏龙啊~
显然米粒儿和郦殊离开后,周妈妈跟杨妈妈在经营方针、利益分配和话语权问题上都进行了针尖对麦芒的撕扯。
但她们谁也舍不得郦家的庇护,再如何看不顺眼对方也只能相忍过日子。
只是周妈妈底牌更多,所以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价值,也把杨妈妈最渴求的地契交上来以示忠诚,不给外来势力蚕食自家资产的机会。
郦家作为想要在小甜水巷扩张势力的新来者,肯定不可能贪没这一亩三分地,反而相当于给周妈妈的资产当了保镖。
那种突然发现翠翘很有想法的感觉再次漫上来,米粒儿边感叹边想,绝不能小看任何不起眼的人,对于路上的计划又有了更细致的安排。
待到天色大亮,做好一切准备,米粒儿钻进马车装备宣布出发。
“娘子,通禀二郎一声吗?”
在马车内待命的婢女春琴低问了一声,米粒儿摇摇头,直接扬声宣布启程。
共计二十一人的队伍便迅速出发了。
很快就会回来,搞得依依不舍作甚?
米粒儿在心里嘀咕,同时端详着新助手的脸。
昨夜回去以后,米粒儿先宣布了秦夫人入驻因果寺,翠翘离去和仙凤的死讯并随便点了一个人去料理她的葬礼。
这时候就有聪明人站出来推荐自己的女儿。
都是郦家的家生子,又接连经历了两轮严酷考验。
这时候还能站出来自荐的人肯定有点东西,米粒儿就让被举荐的女孩儿们出葬礼方案,在十来个备选中调了三人出来。
其中之一就是眼前这位,方脸大眼的穆春琴。
令脱颖而出的优点有很多,但米粒儿最看重的还是她识文断字的能力和清醒的大脑。
据说这丫头所属的穆家,在郦府内部曾是豪奴们的领头羊,只是秦夫人嫁来以后,不满郦家将门风气,把这些老牌体面人打了下去,才有了刘家一家做坐的局面。
想着这些屁事儿,米粒儿越发仔细端详春琴,觉得这女孩儿模样也好,仪态也佳,本事也好,秦夫人冷落他们就为了那点儿书生意气,真是不可理喻。
又想到这帮老人在秦夫人手里受打压几十年,眼下也不晓得什么心态,便对春琴说:“眼下最要紧的还是稳住局面,旁的事情都可以徐徐图之,你也看到了,刘家就剩个刘维了,那癞蛤蟆似的玩意儿还能掀起什么浪?”
“娘子说得对~”
春琴身子随着马车轻轻摇动道:“刘家之事大家都一清二楚,是他们贪得无厌差点害了主人家,落得如今的地步府内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她先拍了个马屁,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经此一朝,刘维没了底气,今后跟着大郎大奶奶也会尽心竭力,老实做人。”
这话看似在说刘维,实则是在站队。
很显然的,穆家对跟秦氏更紧密的郦卓根本不抱期望,他们追随将门百年,更青睐遵循郦家传统的郦殊。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