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远方
自此之后习悠便同陈峙松成了好友,每隔几日便在西门见一次。
他们开始了天南地北地闲聊,陈峙松将夫子传授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话讲给她听。
习悠也搜罗了一大筐邻里乡坊的趣事和陈峙松分享。
在下人们的掩护下二人隐秘地度过了一段悠长的岁月,几乎算是参与了对方大半的年少时光。
他们太清楚自己之间的差距,心照不宣地在所有闲谈里不提及这些。
下人们喜闻乐见地看着他们相处,喜滋滋的憧憬着得到未来主母的赏赐,
他们可是全程参与并卖力维系这段情谊最最忠实的仆众!
往后一个小管事的职位还不是习主儿一句话的事?
习悠像是看不懂那些人的暗示,每当陈峙松提及此事的时候就岔开话题,身边人起哄惹得他一阵脸红。
但他也尊重着习悠的意愿,渐渐不再多言此事了。
阳光一日日映在日晷上,终于到了陈峙松及冠的日子,府中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
可谓门当户对,人人道贺,唯独他自己兴致缺缺,愤懑不已。
“父亲,您分明答应过允我自主婚事!为何会在行冠礼时当众宣布我与林家小姐定亲的消息?
陈峙松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您要失信于儿子吗?”
得不到回应的陈峙松神色复杂,走到父亲跟前掀衣而跪。
“父亲,恕儿不孝,这桩亲事我不能答应,我现在就去求林家解除亲事。”
“你给我站住!”
一道威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你以为自己是谁?顶着我的名号在书院里拿个甲等就忘了姓甚名谁了?”
“这亲你愿意结也是结!不愿结也是结!
“如今这个家还容不得你做主!!”
陈峙松头一次顶撞他的父亲:“父亲失言在先,就别怪儿子不肯娶林家小姐了,无论如何这桩婚事我是一定要退的。
“非两情相悦之人,如何厮守一生?”
他没有回头,但听见了一声极为不屑的哧笑。
“厮守一生?你和那卖货的丫头两情相悦,我何曾阻挠过?
“一个市井小民,我当你觉得新鲜,喜欢几日便罢了,再不济,接到府里来做个妾室。
“谁知道你竟是给她留着正妻的位置,还想退了林家的小姐的亲事,我看你真是昏了头了!”
陈峙松心中分明,府里大小事物没有逃得过父亲眼睛的。
他窃喜地以为父亲是懂他的拳拳真心,默许了他们来往。
况且习悠总有些顾忌让旁人发现两人的相处,他也就顺水推舟地任那些下人掩耳盗铃地打着掩护。
没想到父亲只是将他赤诚直白的心意当成了无伤大雅的玩乐而已。
“向父亲提出自主婚事的那日起,儿子便是下了决心的,距今已有八年。
“这八年我小心翼翼不让她从我手边溜走,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让那个越来越胆小的姑娘逃跑了。
“父亲看着我们相处了八年,却仍然罔顾儿子的心意替我定下旁的亲事,您为了什么我不想知道。
“我只知道,这辈子,我的妻子只有她一个人,什么林小姐、李小姐、孙小姐儿子全都不要!”
陈峙松没有回头,也便没能看见里屋颤动的门帘和那双攥得发白的有着几条沟壑的手。
“你听见了?”那声音少了几分威严,多了一丝冷漠。
习悠从里间走了出来,像是被抽走魂魄的行尸走肉,需要人用细线吊着才能做出反应的动作。
半晌后她木木地点头:“听见了。”
“听下人禀报你跟着松儿学过几句诗书,当只天差地别这四个字怎么写,他今日愿意为了你拒绝林家的亲事。
“这桩亲事曾于宴会上公之于众,他拒绝就是不识好歹,哪管他是跪着上门还是爬着去求,都一样要被打出来。
“待入仕后,他便会被风谲云诡的势力打得束手无策。
“我不过就是一介文臣,教不了他结友,只能尽可能做到不让他树敌。
“林家,很适合,你……可明白了?”
习悠沉静地点头,她明白的。
否则她也不会在这个将心思都写在脸上的少年面前装傻充愣了那么多年,不会听不懂任何人的明示暗示。
更不会应了他父亲的邀请藏在这内室之中,最后一次看过他的心意之后便选择离开。
“习悠省得。”
陈峙松没能出去陈府的大门,他步履生风地走向正门,早有人在那里严阵以待了。
于是他立即向西门撒腿跑去,却发现更多人等在那里,小厮们将他捉了起来,关进屋子里。
全府下令,他一日不答应,便一日不解除封禁,他也便一日见不到习悠。
习悠在他被约束的日子里收拾起了行囊,她的幼弟已经长大,进了鱼跃书院读书,父亲身子尚还健朗。
她将积蓄全都留给了家中,自己趁着夜色走向远方。
习悠想去陈峙松告诉过她的大海山川之地看一看风景,听了许多年,还未用脚步丈量过一城的土地。
当初她便心有预感,在胸间默默盘算着,等到他及冠之日便离开。
也不离开,只是去走一走他口中说过的山川大地,去见一见各处的风土人情。
这样他们仍算是……好朋友。
习悠去过桨坊浣衣,采过常见的药材,她每到一处便做一些普通的营生,供自己饱腹。
置办到了足够的干粮就启程,写不出来那些壮阔的景色就仔仔细细地记在眼睛里,刻在脑海里。
兜兜转转一年多,习悠这次走到了一个名为渔县的地方。
夕阳西下,她踱步来到了岸边,将缝缝补补许多次的布鞋脱了下来,赤脚踏进水里。
看着赤色的余晖洒在水面,她忽然用足尖在水面拨出阵阵细纹,美的不可方物。
有人想上前和其寒暄,却看见了她挽着妇人的发髻,叹息一声复又走开。
在十五岁那年,习悠家中便来了好些说媒的人家,统统都被她拒了回去。
她有无数个搪塞父亲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却从不宣之于口。
她好像也在那悠悠的岁月里,恋上了一位小公子,可她从见面的第一天就知道——
他们不是一样的人。
眼见落日已落,月色悄至,习悠甩了甩脚上的露珠,从岸边松开了一条通体黑色的狼犬。
那是她走山路时偶然救下的一只小兽,窝缩在潮湿的树洞里,她等在一边好久都不见小兽的母亲回来。
于是她将小兽抱起,自己悉心喂养了起来,她吃何物便给小兽吃何物。
小东西渐大却长成了一只狼犬,替她吓退了不少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习悠拍了拍狼犬头上沾染到的杂草:“你现在长的太大啦,我们已经不能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了,明日继续走山路吧。”
狼犬呜呜地蹭了蹭她的手,眼睛汪汪地看着习悠,似乎在说:对不起呀,对不起呀。
她哈哈笑了起来:“走吧,我们去下一个……”
“我终于找到你了……习悠。”
作者有话说:
他们开始了天南地北地闲聊,陈峙松将夫子传授的道理用浅显易懂的话讲给她听。
习悠也搜罗了一大筐邻里乡坊的趣事和陈峙松分享。
在下人们的掩护下二人隐秘地度过了一段悠长的岁月,几乎算是参与了对方大半的年少时光。
他们太清楚自己之间的差距,心照不宣地在所有闲谈里不提及这些。
下人们喜闻乐见地看着他们相处,喜滋滋的憧憬着得到未来主母的赏赐,
他们可是全程参与并卖力维系这段情谊最最忠实的仆众!
往后一个小管事的职位还不是习主儿一句话的事?
习悠像是看不懂那些人的暗示,每当陈峙松提及此事的时候就岔开话题,身边人起哄惹得他一阵脸红。
但他也尊重着习悠的意愿,渐渐不再多言此事了。
阳光一日日映在日晷上,终于到了陈峙松及冠的日子,府中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
可谓门当户对,人人道贺,唯独他自己兴致缺缺,愤懑不已。
“父亲,您分明答应过允我自主婚事!为何会在行冠礼时当众宣布我与林家小姐定亲的消息?
陈峙松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您要失信于儿子吗?”
得不到回应的陈峙松神色复杂,走到父亲跟前掀衣而跪。
“父亲,恕儿不孝,这桩亲事我不能答应,我现在就去求林家解除亲事。”
“你给我站住!”
一道威严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你以为自己是谁?顶着我的名号在书院里拿个甲等就忘了姓甚名谁了?”
“这亲你愿意结也是结!不愿结也是结!
“如今这个家还容不得你做主!!”
陈峙松头一次顶撞他的父亲:“父亲失言在先,就别怪儿子不肯娶林家小姐了,无论如何这桩婚事我是一定要退的。
“非两情相悦之人,如何厮守一生?”
他没有回头,但听见了一声极为不屑的哧笑。
“厮守一生?你和那卖货的丫头两情相悦,我何曾阻挠过?
“一个市井小民,我当你觉得新鲜,喜欢几日便罢了,再不济,接到府里来做个妾室。
“谁知道你竟是给她留着正妻的位置,还想退了林家的小姐的亲事,我看你真是昏了头了!”
陈峙松心中分明,府里大小事物没有逃得过父亲眼睛的。
他窃喜地以为父亲是懂他的拳拳真心,默许了他们来往。
况且习悠总有些顾忌让旁人发现两人的相处,他也就顺水推舟地任那些下人掩耳盗铃地打着掩护。
没想到父亲只是将他赤诚直白的心意当成了无伤大雅的玩乐而已。
“向父亲提出自主婚事的那日起,儿子便是下了决心的,距今已有八年。
“这八年我小心翼翼不让她从我手边溜走,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让那个越来越胆小的姑娘逃跑了。
“父亲看着我们相处了八年,却仍然罔顾儿子的心意替我定下旁的亲事,您为了什么我不想知道。
“我只知道,这辈子,我的妻子只有她一个人,什么林小姐、李小姐、孙小姐儿子全都不要!”
陈峙松没有回头,也便没能看见里屋颤动的门帘和那双攥得发白的有着几条沟壑的手。
“你听见了?”那声音少了几分威严,多了一丝冷漠。
习悠从里间走了出来,像是被抽走魂魄的行尸走肉,需要人用细线吊着才能做出反应的动作。
半晌后她木木地点头:“听见了。”
“听下人禀报你跟着松儿学过几句诗书,当只天差地别这四个字怎么写,他今日愿意为了你拒绝林家的亲事。
“这桩亲事曾于宴会上公之于众,他拒绝就是不识好歹,哪管他是跪着上门还是爬着去求,都一样要被打出来。
“待入仕后,他便会被风谲云诡的势力打得束手无策。
“我不过就是一介文臣,教不了他结友,只能尽可能做到不让他树敌。
“林家,很适合,你……可明白了?”
习悠沉静地点头,她明白的。
否则她也不会在这个将心思都写在脸上的少年面前装傻充愣了那么多年,不会听不懂任何人的明示暗示。
更不会应了他父亲的邀请藏在这内室之中,最后一次看过他的心意之后便选择离开。
“习悠省得。”
陈峙松没能出去陈府的大门,他步履生风地走向正门,早有人在那里严阵以待了。
于是他立即向西门撒腿跑去,却发现更多人等在那里,小厮们将他捉了起来,关进屋子里。
全府下令,他一日不答应,便一日不解除封禁,他也便一日见不到习悠。
习悠在他被约束的日子里收拾起了行囊,她的幼弟已经长大,进了鱼跃书院读书,父亲身子尚还健朗。
她将积蓄全都留给了家中,自己趁着夜色走向远方。
习悠想去陈峙松告诉过她的大海山川之地看一看风景,听了许多年,还未用脚步丈量过一城的土地。
当初她便心有预感,在胸间默默盘算着,等到他及冠之日便离开。
也不离开,只是去走一走他口中说过的山川大地,去见一见各处的风土人情。
这样他们仍算是……好朋友。
习悠去过桨坊浣衣,采过常见的药材,她每到一处便做一些普通的营生,供自己饱腹。
置办到了足够的干粮就启程,写不出来那些壮阔的景色就仔仔细细地记在眼睛里,刻在脑海里。
兜兜转转一年多,习悠这次走到了一个名为渔县的地方。
夕阳西下,她踱步来到了岸边,将缝缝补补许多次的布鞋脱了下来,赤脚踏进水里。
看着赤色的余晖洒在水面,她忽然用足尖在水面拨出阵阵细纹,美的不可方物。
有人想上前和其寒暄,却看见了她挽着妇人的发髻,叹息一声复又走开。
在十五岁那年,习悠家中便来了好些说媒的人家,统统都被她拒了回去。
她有无数个搪塞父亲的理由,真正的原因却从不宣之于口。
她好像也在那悠悠的岁月里,恋上了一位小公子,可她从见面的第一天就知道——
他们不是一样的人。
眼见落日已落,月色悄至,习悠甩了甩脚上的露珠,从岸边松开了一条通体黑色的狼犬。
那是她走山路时偶然救下的一只小兽,窝缩在潮湿的树洞里,她等在一边好久都不见小兽的母亲回来。
于是她将小兽抱起,自己悉心喂养了起来,她吃何物便给小兽吃何物。
小东西渐大却长成了一只狼犬,替她吓退了不少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习悠拍了拍狼犬头上沾染到的杂草:“你现在长的太大啦,我们已经不能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了,明日继续走山路吧。”
狼犬呜呜地蹭了蹭她的手,眼睛汪汪地看着习悠,似乎在说:对不起呀,对不起呀。
她哈哈笑了起来:“走吧,我们去下一个……”
“我终于找到你了……习悠。”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