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升级
那尼姑见了钱,只略一迟疑,就面不改色的收进了袖子里。
米粒儿见她这样,心里哪有不懂?
说到底,这尼姑都是锦衣玉食惯的,哪怕真的心如止水潜心礼佛了,生活水平的落差也不是光靠念经能摆平的困难。
何况这些人都曾是贵人身边的女眷,政治嗅觉只怕比木讷扭捏的慧悲强了千百倍。
眼下这局面化解寺想要置身事外已是不可能,住持不出面只让他们两个虾米出来应付,恐怕也是存了给自己留更多回旋余地的心思。
这尼姑不想做炮灰就得主动出击,孙正曦派来的儒生都不顶用,她能抓住的机会本来也只有米粒儿。
所以,这钱她收得心安理得。
想明白这些,米粒儿越发看重这尼姑,便问了她的法名。
“贫尼一届尘外之人,谈何法名?倒是尚在闺中时有些虚名,也不知施主有否听过九江楼氏。”
楼氏?楼氏!
米粒儿迅速反应过来,忙说听过。
但其实根本不知道她是哪个楼氏。
可听她故意说起自己娘家,就晓得这尼姑是在让米粒儿回头去找京中九江楼氏出身的官员。
这说明不止她本人,与她尚有微弱联系的娘家也有心掺和进来。
因果寺之变果真是影响深远,不但一流世家豪门纷纷入局,就连米粒儿没听过的一流之外也开始了自己的火中取栗。
可这样局面对于郦家和她来说,不正是乐见其成吗?
米粒儿索性就在尼姑这里预约了个给家宅驱邪避煞的宗教活动,让尼姑班能来多少来多少。
尼姑得点头连连,本就五官柔美的脸笑得菩萨一样。
旁边的慧悲则一抹汗水,有些着急的说:“静怡师姐,这只怕不妥啊!”
“有何不妥?”
被称为静怡的尼姑看也不看他。
那慧悲见状脸上又沁出一层汗来,磕巴了几秒,抓住了一个着力点,说:“此番牵涉到太原府林大人的大案,这位女施主此时与本寺有了大额钱财往来,这…只怕令人非议啊!”
“你不说我不说,难道佛祖和施主会出去乱说?”
尼姑静怡好一张利嘴,这一句就把慧悲噎得说不出话来。
是啊,在场就这三人,真传了出去,那一定是慧悲说的。
到时候静怡站郦家一派,慧悲就成了孙正曦一派的细作,静怡什么都不用做,自有郦家的人马收拾这不长眼的秃驴。
“师姐说笑了,普度众生本就是我等出家人的职责,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连着念了两遍佛号,慧悲便找个借口飞也似的逃了。
等他没了人影,静怡嗤笑一声。
“也罢,这化解寺若不想步因果寺后尘,让慧悲师弟接手住持之位确实阿弥陀佛。”
这话暗示了化解寺住持不露面的真实原因。
米粒儿听了心里当即明白,这次博弈中静怡会力推慧悲代表化解寺出面,而她作为幕后推手自然是站郦家的。
这正是米粒儿撒银票的目的,当即千恩万谢又与静怡商量了郦天明丧礼的各种细节,最后静怡甚至亲自揽下了包括找道士来与和尚们一起办水陆道场的一应事宜,再在化解寺以郦家名义奢粥七七四十九天。
把米粒儿需要操心的公众公关业务承包走了一大半。
对此米粒儿除了暗叹这钱花得真值的同时,也要投桃报李,离开化解寺便让挂着膀子的春琴去打听九江楼氏的底细。
接下来只要顺利把郦天明送回郦府,这出大戏的基础准备就算大功告成了。
正这么想着,突然有人急吼吼来报。
“娘子,不好了,那些挨打的儒生之中死了好几个,他们的家眷不知哪里找来了几个言官儿,正在外面带着人叱骂二郎和老爷,说老爷应该挫骨扬灰,骂二郎狼子野心草菅人命!”
什么不知从哪里来的言官儿,分明就是孙家的后手!
跟之前的儒生、流民这些招数不一样,有正经言官儿下场说明孙正曦之上的孙家长辈业已下场。
无论是孙正曦绷不住自己向长辈求援,还是孙家长辈听到消息意识到局面危机。
这都意味着事情的进一步升级。
让言官儿来骂人意味着他们决定恶人先告状,更意味着他们也决定逼皇帝出面表态。
一旦事情从单方面的指责进攻,变成双方相互攻讦对抗。
以柴四郎那眼高手低色厉内荏的尿性,多半会选择各打五十大板再各退一步,最后和稀泥平息事端。、
那孙家受损最多道林斐然为止,而郦家表面没有损失,实则郦天明和郦殊的名誉将在民间大受打击。别的不说,那些文人连皇帝的荤段子都敢胡编瞎造,郦天明生前爱妾十三房,他们一气写十三本低俗小说,把郦天明所有子女都黑成私生子也是完全能做到的。
到时候造谣一张嘴,辟谣……这个时代这种谣言还能怎么辟!
那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行,不能让他们占据任何舆论优势,现在立刻就要给这些言官儿好看!
可话又说回来,孙家恶毒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派手下的言官儿来骂人。
言官儿好歹是官儿,如果米粒儿动用军方的力量对付言官儿。
那么之前会因为苗家灭门惨案而对抗孙家的书香世家,也会为了读书人的同气连枝而转头对抗郦家。
这帮人党争了几辈子,早就成了巴浦洛夫的狗,面对问题只考虑家族利益、派系利益和个人得失,对事情本身的黑白毫无兴趣。
要怎样才能让这些派系打手闭嘴呢?
米粒儿边想边皱眉杀到现场。
一到地方就看见几具盖了白布的尸体旁边,各有一群披麻戴孝的男女在哭。
他们的哭声中,几个穿着青色官袍头戴乌纱的言官儿正对着这边高声叱骂。
而那些挨了打后没死的儒生则不见踪,多半是怕他们说漏了嘴,索性直接撤走,换了另一批演员登台表演。
“尸首怎么就到了他们手里!”
米粒儿扭头对一个焦阳亲兵皱眉。
那军士自知搞砸了事情,忙解释道:“因打的时候是公开打的,所以很快就有人来了,一开始我们还能喝退,可之后来了这些言官儿,他们一上来就要夺刀自尽,我们可不敢让官老爷死在这儿啊。便被他们冲开了一个口子,那些人便一哄而上,把尸首和伤者都拖走了,只有那几个跟了将军的躲在营中不敢出来。”
作者有话说:
米粒儿见她这样,心里哪有不懂?
说到底,这尼姑都是锦衣玉食惯的,哪怕真的心如止水潜心礼佛了,生活水平的落差也不是光靠念经能摆平的困难。
何况这些人都曾是贵人身边的女眷,政治嗅觉只怕比木讷扭捏的慧悲强了千百倍。
眼下这局面化解寺想要置身事外已是不可能,住持不出面只让他们两个虾米出来应付,恐怕也是存了给自己留更多回旋余地的心思。
这尼姑不想做炮灰就得主动出击,孙正曦派来的儒生都不顶用,她能抓住的机会本来也只有米粒儿。
所以,这钱她收得心安理得。
想明白这些,米粒儿越发看重这尼姑,便问了她的法名。
“贫尼一届尘外之人,谈何法名?倒是尚在闺中时有些虚名,也不知施主有否听过九江楼氏。”
楼氏?楼氏!
米粒儿迅速反应过来,忙说听过。
但其实根本不知道她是哪个楼氏。
可听她故意说起自己娘家,就晓得这尼姑是在让米粒儿回头去找京中九江楼氏出身的官员。
这说明不止她本人,与她尚有微弱联系的娘家也有心掺和进来。
因果寺之变果真是影响深远,不但一流世家豪门纷纷入局,就连米粒儿没听过的一流之外也开始了自己的火中取栗。
可这样局面对于郦家和她来说,不正是乐见其成吗?
米粒儿索性就在尼姑这里预约了个给家宅驱邪避煞的宗教活动,让尼姑班能来多少来多少。
尼姑得点头连连,本就五官柔美的脸笑得菩萨一样。
旁边的慧悲则一抹汗水,有些着急的说:“静怡师姐,这只怕不妥啊!”
“有何不妥?”
被称为静怡的尼姑看也不看他。
那慧悲见状脸上又沁出一层汗来,磕巴了几秒,抓住了一个着力点,说:“此番牵涉到太原府林大人的大案,这位女施主此时与本寺有了大额钱财往来,这…只怕令人非议啊!”
“你不说我不说,难道佛祖和施主会出去乱说?”
尼姑静怡好一张利嘴,这一句就把慧悲噎得说不出话来。
是啊,在场就这三人,真传了出去,那一定是慧悲说的。
到时候静怡站郦家一派,慧悲就成了孙正曦一派的细作,静怡什么都不用做,自有郦家的人马收拾这不长眼的秃驴。
“师姐说笑了,普度众生本就是我等出家人的职责,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连着念了两遍佛号,慧悲便找个借口飞也似的逃了。
等他没了人影,静怡嗤笑一声。
“也罢,这化解寺若不想步因果寺后尘,让慧悲师弟接手住持之位确实阿弥陀佛。”
这话暗示了化解寺住持不露面的真实原因。
米粒儿听了心里当即明白,这次博弈中静怡会力推慧悲代表化解寺出面,而她作为幕后推手自然是站郦家的。
这正是米粒儿撒银票的目的,当即千恩万谢又与静怡商量了郦天明丧礼的各种细节,最后静怡甚至亲自揽下了包括找道士来与和尚们一起办水陆道场的一应事宜,再在化解寺以郦家名义奢粥七七四十九天。
把米粒儿需要操心的公众公关业务承包走了一大半。
对此米粒儿除了暗叹这钱花得真值的同时,也要投桃报李,离开化解寺便让挂着膀子的春琴去打听九江楼氏的底细。
接下来只要顺利把郦天明送回郦府,这出大戏的基础准备就算大功告成了。
正这么想着,突然有人急吼吼来报。
“娘子,不好了,那些挨打的儒生之中死了好几个,他们的家眷不知哪里找来了几个言官儿,正在外面带着人叱骂二郎和老爷,说老爷应该挫骨扬灰,骂二郎狼子野心草菅人命!”
什么不知从哪里来的言官儿,分明就是孙家的后手!
跟之前的儒生、流民这些招数不一样,有正经言官儿下场说明孙正曦之上的孙家长辈业已下场。
无论是孙正曦绷不住自己向长辈求援,还是孙家长辈听到消息意识到局面危机。
这都意味着事情的进一步升级。
让言官儿来骂人意味着他们决定恶人先告状,更意味着他们也决定逼皇帝出面表态。
一旦事情从单方面的指责进攻,变成双方相互攻讦对抗。
以柴四郎那眼高手低色厉内荏的尿性,多半会选择各打五十大板再各退一步,最后和稀泥平息事端。、
那孙家受损最多道林斐然为止,而郦家表面没有损失,实则郦天明和郦殊的名誉将在民间大受打击。别的不说,那些文人连皇帝的荤段子都敢胡编瞎造,郦天明生前爱妾十三房,他们一气写十三本低俗小说,把郦天明所有子女都黑成私生子也是完全能做到的。
到时候造谣一张嘴,辟谣……这个时代这种谣言还能怎么辟!
那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不行,不能让他们占据任何舆论优势,现在立刻就要给这些言官儿好看!
可话又说回来,孙家恶毒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派手下的言官儿来骂人。
言官儿好歹是官儿,如果米粒儿动用军方的力量对付言官儿。
那么之前会因为苗家灭门惨案而对抗孙家的书香世家,也会为了读书人的同气连枝而转头对抗郦家。
这帮人党争了几辈子,早就成了巴浦洛夫的狗,面对问题只考虑家族利益、派系利益和个人得失,对事情本身的黑白毫无兴趣。
要怎样才能让这些派系打手闭嘴呢?
米粒儿边想边皱眉杀到现场。
一到地方就看见几具盖了白布的尸体旁边,各有一群披麻戴孝的男女在哭。
他们的哭声中,几个穿着青色官袍头戴乌纱的言官儿正对着这边高声叱骂。
而那些挨了打后没死的儒生则不见踪,多半是怕他们说漏了嘴,索性直接撤走,换了另一批演员登台表演。
“尸首怎么就到了他们手里!”
米粒儿扭头对一个焦阳亲兵皱眉。
那军士自知搞砸了事情,忙解释道:“因打的时候是公开打的,所以很快就有人来了,一开始我们还能喝退,可之后来了这些言官儿,他们一上来就要夺刀自尽,我们可不敢让官老爷死在这儿啊。便被他们冲开了一个口子,那些人便一哄而上,把尸首和伤者都拖走了,只有那几个跟了将军的躲在营中不敢出来。”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