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尾钩
靠,王国舅这厮……
想了想,米粒儿冷静了下来。
到底此人是靠皇权崛起的外戚,对他而言秦舅爷就是另一个章典,是早晚要跟他争宠的存在。
他固然不喜欢鄙视自己的孙宰相一系,但也不希望秦舅爷太快坐大。
所以加入进来就是为了端水。
而焦阳其实也存了相似的心态,只是他需要平衡的权重更多,更复杂。
主动邀请王国舅前来,就是焦阳为了拉扯秦舅爷。
一面要秦舅爷一起斗孙家,另一面又不能让秦舅爷对郦殊影响力太大。
秦舅爷何尝看不出这些算计,可他要扩张就必须跟朝中老派正面开战。
陈太师固然更好对付,但陈家一系本就式微,没什么油水,能满足秦舅爷胃口和复仇欲望的也确实只有孙家一系了。
至于陈太师,他更是有自己的算盘,估计只有一直看戏的无相心态相对单纯。
看明白这些,米粒儿也就释然了。
大家都是为自己的人,纠结那些根本毫无意义。
便故意怯怯的看向郦殊,迟疑道:“可是奴家自有记忆起就姓米啊~”
不承认,不否认,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兔,就是她最合适的演法。
秦舅爷果然顺势叹息道:“这孩子也是命苦,襁褓中失了亲生父母,十一二岁养父母也相继过世。自身丝毫不记得石家的事情,今日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哦?怎会如此?”
王国舅不信,又问:“米氏夫妻便罢,难道老将军也不曾提起?”
对此郦殊自有一套说辞。
“我家门户森严,母亲治家严格,怎会允许她与我父亲独处?至于我母亲,我父亲怕她多心,索性不告诉她,只说是故人遗孤,留在她身边做个体面人。”
孙家那边也不傻,立刻找到门道,孙仁看了眼父亲后,冷笑道:“那不就是空口白牙的胡说八道咯?”
这话倒也巧妙。
毕竟石尹国全家灭门也有十几年了,就算真找来了当时尚在襁褓中的石家女儿,孙家照旧可以不认。
说到底,秦舅爷拿出这个雷,本就是诡诈之计,想看孙家人自己如何惊慌。
但孙老头到底是做宰相的人,在儿子们最慌乱时稳住了阵脚。
加上王国舅巧妙端水,孙家现在已经从猝不及防中恢复过来,又有了跟人对战三千场的底气。
“哦?那孙二爷何不替你兄长好好讲讲,那幅前朝名画是从何而来?据我所知,那时候的孙宰执还未入六部,在京中也无房产,一人俸禄要养一家十几口,还要付房租,官服之下尽是补丁,一直传为美谈呢~”
老狐狸根本不在这种自由心证的问题上跟孙家人辨经,立刻转移了焦灼点,顺道还揶揄了一把当年孙家老小的窘迫,再看现在孙家兄弟衣着面相都与世家公子无异,可见这十几年来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如何翻天覆地。
孙家兄弟没想到秦舅爷居然翻这本账,一时气得脸色通红,又骂不出来。
千里做官只为钱。
这条潜规则在官场的人人了然于胸,孙老头执掌相位时间不短,家中财富迅速积累也是常态。
甚至包括秦家、陈家、郦家在内的名门世家,也都是以此开始渐渐渐渐积累起来的。
可秦舅爷提这茬儿自然不是为了得罪整个世家圈子。
米粒儿略一想就明白了。
还是个时代问题。
除了这十几年崛起的孙家,其他世家都是几辈子的体面。
那时候柴家天下固然也有党争,却还在君子之争范围内,胜者前进一步,败者最多罢官离京。
跟先皇中后期至今越发无限制格斗的党争有着根本区别。
各老牌世家的来钱路数也远比孙家干净。
至此秦舅爷的阴谋才真正浮出水面。
他乃是用‘石家灭门案’这样老牌豪门不屑也不需要去做的旧案,来提醒其他人——孙家是群体中的异类。
他们起点太低,胃口太大,区区一个石家根本不够填满孙谦、孙正曦的欲壑,垂垂老矣的孙宰执也早晚拉不住脱缰的野心。
这对于今上继位后,就一直坐冷板凳,诸如陈家等老牌世家来说,可比石家灭门案的真相在攒劲儿多了。
当年他们能因为秦家连续两代宰执而集体排挤秦家子弟,难道就不会因为孙家人屡屡出格举动而对孙家做同样的事情?
秦舅爷就像一只藏在沙土下的蝎子,当孙家父子防御住他的正面进攻时,致命尾钩已然弹出直击命门。
“罢了,此案老夫亲自交于刑部大理寺侦办,三个月内让他们给米夫人一个交代。”
不出意外的,孙老头再次退让了。
他用眼神逼退还想争执的儿子们,明智的选择不再这件事情上纠结。
反正越争越对孙家不利,不如暂时揭过,转而进攻别处。
“其实此来老夫除了祭奠郦公,还有一事要问。”
说着他转向一只闭眼看戏的无相禅师,沉声道:“我听闻禅师今日煽动流民毁谤朝廷命官,可有此事?”
没想到孙老头竟然直击无相。
米粒儿惊讶的同时,又深感学到了。
是啊,细枝末节上越辨孙家越不占理,不如直接挑战这次联盟最大的向心力——无相禅师。
只要能在老和尚手里挽回三分,孙家一系在朝廷和民间就能争取到更大操作空间。
无相面对当朝宰相虽然从容依旧,却也严肃了不少,双手合十口念佛号后,缓缓反问:
“流民何处来?因何来?又该何处去?”
这三个问题简单明了直击核心,也算是无相对孙老头摊牌了。
米粒儿耳朵听着,眼睛却在看孙家兄弟脸色。
见他们挑眉怒目,一副很想上去怼无相的样子,才意识到老和尚的言语陷阱。
这三个问题里,只有最后一个需要回答,如果被前两个迷惑,搬出“郦天明战败”的套话,那就又被拖入细枝末节的陷阱,难以在高度上动摇无相的正当性了。
政治素养远不如父亲的孙家兄弟看表情就是这幅陷进去的模样。
但这种招数对孙宰相这样的老狐狸明显没用。
所以无相这是真的在问孙老头:“流民之乱该如何收场?”
作者有话说:
想了想,米粒儿冷静了下来。
到底此人是靠皇权崛起的外戚,对他而言秦舅爷就是另一个章典,是早晚要跟他争宠的存在。
他固然不喜欢鄙视自己的孙宰相一系,但也不希望秦舅爷太快坐大。
所以加入进来就是为了端水。
而焦阳其实也存了相似的心态,只是他需要平衡的权重更多,更复杂。
主动邀请王国舅前来,就是焦阳为了拉扯秦舅爷。
一面要秦舅爷一起斗孙家,另一面又不能让秦舅爷对郦殊影响力太大。
秦舅爷何尝看不出这些算计,可他要扩张就必须跟朝中老派正面开战。
陈太师固然更好对付,但陈家一系本就式微,没什么油水,能满足秦舅爷胃口和复仇欲望的也确实只有孙家一系了。
至于陈太师,他更是有自己的算盘,估计只有一直看戏的无相心态相对单纯。
看明白这些,米粒儿也就释然了。
大家都是为自己的人,纠结那些根本毫无意义。
便故意怯怯的看向郦殊,迟疑道:“可是奴家自有记忆起就姓米啊~”
不承认,不否认,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兔,就是她最合适的演法。
秦舅爷果然顺势叹息道:“这孩子也是命苦,襁褓中失了亲生父母,十一二岁养父母也相继过世。自身丝毫不记得石家的事情,今日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哦?怎会如此?”
王国舅不信,又问:“米氏夫妻便罢,难道老将军也不曾提起?”
对此郦殊自有一套说辞。
“我家门户森严,母亲治家严格,怎会允许她与我父亲独处?至于我母亲,我父亲怕她多心,索性不告诉她,只说是故人遗孤,留在她身边做个体面人。”
孙家那边也不傻,立刻找到门道,孙仁看了眼父亲后,冷笑道:“那不就是空口白牙的胡说八道咯?”
这话倒也巧妙。
毕竟石尹国全家灭门也有十几年了,就算真找来了当时尚在襁褓中的石家女儿,孙家照旧可以不认。
说到底,秦舅爷拿出这个雷,本就是诡诈之计,想看孙家人自己如何惊慌。
但孙老头到底是做宰相的人,在儿子们最慌乱时稳住了阵脚。
加上王国舅巧妙端水,孙家现在已经从猝不及防中恢复过来,又有了跟人对战三千场的底气。
“哦?那孙二爷何不替你兄长好好讲讲,那幅前朝名画是从何而来?据我所知,那时候的孙宰执还未入六部,在京中也无房产,一人俸禄要养一家十几口,还要付房租,官服之下尽是补丁,一直传为美谈呢~”
老狐狸根本不在这种自由心证的问题上跟孙家人辨经,立刻转移了焦灼点,顺道还揶揄了一把当年孙家老小的窘迫,再看现在孙家兄弟衣着面相都与世家公子无异,可见这十几年来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如何翻天覆地。
孙家兄弟没想到秦舅爷居然翻这本账,一时气得脸色通红,又骂不出来。
千里做官只为钱。
这条潜规则在官场的人人了然于胸,孙老头执掌相位时间不短,家中财富迅速积累也是常态。
甚至包括秦家、陈家、郦家在内的名门世家,也都是以此开始渐渐渐渐积累起来的。
可秦舅爷提这茬儿自然不是为了得罪整个世家圈子。
米粒儿略一想就明白了。
还是个时代问题。
除了这十几年崛起的孙家,其他世家都是几辈子的体面。
那时候柴家天下固然也有党争,却还在君子之争范围内,胜者前进一步,败者最多罢官离京。
跟先皇中后期至今越发无限制格斗的党争有着根本区别。
各老牌世家的来钱路数也远比孙家干净。
至此秦舅爷的阴谋才真正浮出水面。
他乃是用‘石家灭门案’这样老牌豪门不屑也不需要去做的旧案,来提醒其他人——孙家是群体中的异类。
他们起点太低,胃口太大,区区一个石家根本不够填满孙谦、孙正曦的欲壑,垂垂老矣的孙宰执也早晚拉不住脱缰的野心。
这对于今上继位后,就一直坐冷板凳,诸如陈家等老牌世家来说,可比石家灭门案的真相在攒劲儿多了。
当年他们能因为秦家连续两代宰执而集体排挤秦家子弟,难道就不会因为孙家人屡屡出格举动而对孙家做同样的事情?
秦舅爷就像一只藏在沙土下的蝎子,当孙家父子防御住他的正面进攻时,致命尾钩已然弹出直击命门。
“罢了,此案老夫亲自交于刑部大理寺侦办,三个月内让他们给米夫人一个交代。”
不出意外的,孙老头再次退让了。
他用眼神逼退还想争执的儿子们,明智的选择不再这件事情上纠结。
反正越争越对孙家不利,不如暂时揭过,转而进攻别处。
“其实此来老夫除了祭奠郦公,还有一事要问。”
说着他转向一只闭眼看戏的无相禅师,沉声道:“我听闻禅师今日煽动流民毁谤朝廷命官,可有此事?”
没想到孙老头竟然直击无相。
米粒儿惊讶的同时,又深感学到了。
是啊,细枝末节上越辨孙家越不占理,不如直接挑战这次联盟最大的向心力——无相禅师。
只要能在老和尚手里挽回三分,孙家一系在朝廷和民间就能争取到更大操作空间。
无相面对当朝宰相虽然从容依旧,却也严肃了不少,双手合十口念佛号后,缓缓反问:
“流民何处来?因何来?又该何处去?”
这三个问题简单明了直击核心,也算是无相对孙老头摊牌了。
米粒儿耳朵听着,眼睛却在看孙家兄弟脸色。
见他们挑眉怒目,一副很想上去怼无相的样子,才意识到老和尚的言语陷阱。
这三个问题里,只有最后一个需要回答,如果被前两个迷惑,搬出“郦天明战败”的套话,那就又被拖入细枝末节的陷阱,难以在高度上动摇无相的正当性了。
政治素养远不如父亲的孙家兄弟看表情就是这幅陷进去的模样。
但这种招数对孙宰相这样的老狐狸明显没用。
所以无相这是真的在问孙老头:“流民之乱该如何收场?”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