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倒
苗三秋惨死案的经过非常简单,苗娘子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只需要平铺直叙就能把事情讲明白。
堂堂前任礼部侍郎,先帝宠臣,曾在朝中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一家老小默默无闻的死在太原城外,作为老相识的孙宰相到现在都还蒙在鼓里。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林斐然都没有推脱责任的可能性。
孙宰相蜡黄的老脸跟挂了霜似的,一动不动站在原地半晌。
深吸一口气,转身木然的看着两个儿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父亲,你听我说,此事不是她说的那样,太原城外因战祸陷入混乱,林斐然他独木难支……”
“就算我老糊涂了,苗三秋也没糊涂,他一直攻于心计熟识人心,怎会不先去信太原……”
回忆起老对手,孙宰相麻木的脸忽然鲜活起来,他的眼中似乎想起了什么过去的事情,在短暂的精亮后,迅速跌入痛苦里。
嗓音也哽咽了。
“苗三秋熟知人性,若不是觉得我还是个君子,他返京一定会乔装改扮,甚至绕远路避过是非之地……是我害的。”
“爹!话不能这样……”
“混账东西,我一辈子老脸算是被你们这群讨债鬼消磨光了,到了地下苗三秋那混蛋指不定怎么笑我呢…哈哈哈~”
他陈太师似的叹息着,苦笑着,最后又想起来似的对苗娘子抱歉道:“我确实跟林斐然提起过《兰亭集序》的事情,我以为…”
脸上两行清泪的苗娘子只是摇头,也说不出话来了。
只有孙家兄弟还在挣扎。
“父亲,林斐然只是一介文官,郦天明战败…”
“郦天明都死啦,他躺在那儿再也不用发愁受累了。”
孙宰相不再提调门,只对儿子们冷冷甩出最诚恳的话。
他问:
“眼下边患未歇、流民遍地,盗匪四起,国家内忧外患,全推给死了的郦天明你们两就能饱食高卧?我怎么就教养了一窝不知死活的东西?”
“阿弥陀佛~相爷,事情还未到不可挽回的一步。”
“是吗?”
老宰相看向枯树桩子似的老和尚,脸上的痛苦迷茫随着面皮的舒展收紧一一藏进褶子里,最后一提气站起来,躬身行礼道:“还请禅师明示。”
“相爷早已了然于胸,何必老衲多言?”
无相的诚实来自于无牵无挂的清醒。
跟拖家带口的孙老头比起来,老和尚只有一座庙和两个徒弟。
徒弟们可以相互扶持,寺庙则总能找到香油主。
即便都不成了,还可以阿弥陀佛,大家佛国再会。
而孙宰相则永远在人间,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也愁不尽的人间疾苦。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铸就完全不同的人生。
老宰相只是略一沉吟就报出一串地名来,都是京畿一代的富裕地区。
“这十三县的府库,郦公出征前我才派王鹏前去清查过一遭,本是预备之后鏖战所需花费,谁知……”
孙老头说着说着底气又下去了,只因郦殊和焦阳的脸色都很难看。
已经了解过郦天明之死的米粒儿心里一阵无语凝噎。
她眼看着焦阳张了张嘴,好几次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最后还是郦殊低声说:“家父战败,首因缺粮。”
“这……”
孙宰相的口型是下意识想反驳,但迅速放弃了。
他看向苗娘子,看了好一会儿,问:“林斐然杀你父亲的原因其实是这个吧。”
“奴家不知,但林斐然与太原周边村寨士绅勾结一气,纵兵匪掳掠难民,将他们向京城驱赶,是我亲眼所见。”
苗娘子并不愿与孙老头多说。
对此孙老头也不纠结,颓然的叹息了一声后,说“我连夜去筹。”
接着又从京畿一代挑选了几个县,计划将流民分批安置去这些地方。
此时一直安静的栾承安终于站起来了。
他拱手问:“不知相爷这是何意?”
孙宰相扭头仔细看了看他,了然一笑,道:“你也是读书人,能不知是何意?”
栾承安立刻缩了一下,随后说:“将流民分而治之本是常理,可……”
“书不是这样读的。”
孙老头叹息中带着点莫名其妙的慈爱,他语重心长的说:“林斐然祸国殃民罪证确凿,那些与他勾连颇深的士绅富户焉有不牵连之理?”
“林斐然恰是京畿阳平县人,他在老家占了不少地,用来安置流民倒是个好手段。”
秦舅爷说着轻轻鼓掌,笑道:“相爷大义灭亲啊~”
“呵呵,亡羊补牢徒增笑尔。”
孙老头也不惧怕,说完还转向了王国舅。
“国舅以为……”
“哎,相爷客气了,我一个外戚哪懂这些啊?”
王国舅谦让了一句,余光却在往郦殊、焦阳身上瞟。
米粒儿这才意识到,孙宰相接下来是什么打算。
他这是明确表态切割林斐然了。
如果这时候章典还活着,孙家极有可能迎来其他党争中败落一方的结局——抄家灭族,子弟沦为奴婢。
但偏偏章典死了。
朝中戾气早在因果寺之乱中泄了大半,台面上剩下的人物如陈太师、秦舅爷倒是有心整死孙家,可前者太老,儿子不中用;后者倒是老奸巨猾,却上位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拥有党羽。
加上柴四郎本人眼高手低,根本无力消化政务。
真正能维持住泱泱大国运转的,还真就只有管不住儿孙的孙老头!
此番孙家根本倒不了,那对于孙宰相来说,根本没有必要抵抗,迅速切割、及时止损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其中王国舅自然可以搅和一番,让孙老头下不来台。
但他偏偏选择了闭嘴,看着老孙头安排好一切后象征性代表皇帝点了个头。
正当米粒儿疑惑,王国舅的想法时,孙老头却先点破了他的心思。
“国舅放心,几番动乱之后,朝中积弊也算出清了大半,只要修养生息数年,天下又能复现欣欣向荣之态。”
言下之意,他不会丢给王贵妃诞下的皇子一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的。
作者有话说:
堂堂前任礼部侍郎,先帝宠臣,曾在朝中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一家老小默默无闻的死在太原城外,作为老相识的孙宰相到现在都还蒙在鼓里。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林斐然都没有推脱责任的可能性。
孙宰相蜡黄的老脸跟挂了霜似的,一动不动站在原地半晌。
深吸一口气,转身木然的看着两个儿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父亲,你听我说,此事不是她说的那样,太原城外因战祸陷入混乱,林斐然他独木难支……”
“就算我老糊涂了,苗三秋也没糊涂,他一直攻于心计熟识人心,怎会不先去信太原……”
回忆起老对手,孙宰相麻木的脸忽然鲜活起来,他的眼中似乎想起了什么过去的事情,在短暂的精亮后,迅速跌入痛苦里。
嗓音也哽咽了。
“苗三秋熟知人性,若不是觉得我还是个君子,他返京一定会乔装改扮,甚至绕远路避过是非之地……是我害的。”
“爹!话不能这样……”
“混账东西,我一辈子老脸算是被你们这群讨债鬼消磨光了,到了地下苗三秋那混蛋指不定怎么笑我呢…哈哈哈~”
他陈太师似的叹息着,苦笑着,最后又想起来似的对苗娘子抱歉道:“我确实跟林斐然提起过《兰亭集序》的事情,我以为…”
脸上两行清泪的苗娘子只是摇头,也说不出话来了。
只有孙家兄弟还在挣扎。
“父亲,林斐然只是一介文官,郦天明战败…”
“郦天明都死啦,他躺在那儿再也不用发愁受累了。”
孙宰相不再提调门,只对儿子们冷冷甩出最诚恳的话。
他问:
“眼下边患未歇、流民遍地,盗匪四起,国家内忧外患,全推给死了的郦天明你们两就能饱食高卧?我怎么就教养了一窝不知死活的东西?”
“阿弥陀佛~相爷,事情还未到不可挽回的一步。”
“是吗?”
老宰相看向枯树桩子似的老和尚,脸上的痛苦迷茫随着面皮的舒展收紧一一藏进褶子里,最后一提气站起来,躬身行礼道:“还请禅师明示。”
“相爷早已了然于胸,何必老衲多言?”
无相的诚实来自于无牵无挂的清醒。
跟拖家带口的孙老头比起来,老和尚只有一座庙和两个徒弟。
徒弟们可以相互扶持,寺庙则总能找到香油主。
即便都不成了,还可以阿弥陀佛,大家佛国再会。
而孙宰相则永远在人间,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也愁不尽的人间疾苦。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铸就完全不同的人生。
老宰相只是略一沉吟就报出一串地名来,都是京畿一代的富裕地区。
“这十三县的府库,郦公出征前我才派王鹏前去清查过一遭,本是预备之后鏖战所需花费,谁知……”
孙老头说着说着底气又下去了,只因郦殊和焦阳的脸色都很难看。
已经了解过郦天明之死的米粒儿心里一阵无语凝噎。
她眼看着焦阳张了张嘴,好几次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最后还是郦殊低声说:“家父战败,首因缺粮。”
“这……”
孙宰相的口型是下意识想反驳,但迅速放弃了。
他看向苗娘子,看了好一会儿,问:“林斐然杀你父亲的原因其实是这个吧。”
“奴家不知,但林斐然与太原周边村寨士绅勾结一气,纵兵匪掳掠难民,将他们向京城驱赶,是我亲眼所见。”
苗娘子并不愿与孙老头多说。
对此孙老头也不纠结,颓然的叹息了一声后,说“我连夜去筹。”
接着又从京畿一代挑选了几个县,计划将流民分批安置去这些地方。
此时一直安静的栾承安终于站起来了。
他拱手问:“不知相爷这是何意?”
孙宰相扭头仔细看了看他,了然一笑,道:“你也是读书人,能不知是何意?”
栾承安立刻缩了一下,随后说:“将流民分而治之本是常理,可……”
“书不是这样读的。”
孙老头叹息中带着点莫名其妙的慈爱,他语重心长的说:“林斐然祸国殃民罪证确凿,那些与他勾连颇深的士绅富户焉有不牵连之理?”
“林斐然恰是京畿阳平县人,他在老家占了不少地,用来安置流民倒是个好手段。”
秦舅爷说着轻轻鼓掌,笑道:“相爷大义灭亲啊~”
“呵呵,亡羊补牢徒增笑尔。”
孙老头也不惧怕,说完还转向了王国舅。
“国舅以为……”
“哎,相爷客气了,我一个外戚哪懂这些啊?”
王国舅谦让了一句,余光却在往郦殊、焦阳身上瞟。
米粒儿这才意识到,孙宰相接下来是什么打算。
他这是明确表态切割林斐然了。
如果这时候章典还活着,孙家极有可能迎来其他党争中败落一方的结局——抄家灭族,子弟沦为奴婢。
但偏偏章典死了。
朝中戾气早在因果寺之乱中泄了大半,台面上剩下的人物如陈太师、秦舅爷倒是有心整死孙家,可前者太老,儿子不中用;后者倒是老奸巨猾,却上位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拥有党羽。
加上柴四郎本人眼高手低,根本无力消化政务。
真正能维持住泱泱大国运转的,还真就只有管不住儿孙的孙老头!
此番孙家根本倒不了,那对于孙宰相来说,根本没有必要抵抗,迅速切割、及时止损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其中王国舅自然可以搅和一番,让孙老头下不来台。
但他偏偏选择了闭嘴,看着老孙头安排好一切后象征性代表皇帝点了个头。
正当米粒儿疑惑,王国舅的想法时,孙老头却先点破了他的心思。
“国舅放心,几番动乱之后,朝中积弊也算出清了大半,只要修养生息数年,天下又能复现欣欣向荣之态。”
言下之意,他不会丢给王贵妃诞下的皇子一个摇摇欲坠的烂摊子的。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