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道心
窗柩上的钢钉位置巧妙,从外面看只是虚虚掩着一样,就好像是留给这间屋子里那人最后的体面。
毕竟,用木条钉住的窗,同寻常关合起来的窗,二者是有着迥异差别的。
翻窗看来是不可能了,陆知予同贺渝对视一眼,决定还是从屋顶入内。
也不知是不是此地久无人至,府内的守卫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严格。
又或许,叩首而出的伯爷的伯爷也不愿旁人听见那位公子残喘不已的模样,故而将人遣散了一些。
贺渝说,守在门口的人退后了半丈,他有把握在不惊动其他人的前提下进屋,但……
他欲言又止,房间里的声音不知何时变了,从一开始的干呕,变成了令人脸红的粗喘。
衣物窸窸窣窣的声音在静夜里被无限放大,贺渝的左耳几不可察地变红了。
“但……你要不要先留在这里等我回来?”
陆知予想的却是另一桩事,为何只听见男子的声音,却不见女子发出声响?
听见贺渝的问话,若是那女子安好便罢了,可一直没有听见另外一人的声音,她心底还是有些不安。
陆知予摇了摇头:“带着我一起会不会给公子造成很多麻烦?”
“自然不会。”
“那便劳烦公子了,我还是有些担心里面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知予不会轻举妄动的。”
贺渝心领神会,遂不再相劝,袖袍一展,一手揽住陆知予飞身而上,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便落到了屋顶中央。
二人将身下的瓦砾挪开,终于露出屋内的情形来。
那男子的发冠早就脱落了,长发四散,却不显杂乱,从发梢的颜色来看,就知道那满头青丝被人打理得很好。
乌发披散着,和着豆大的汗珠混在一起,以至于头发黏腻地盖在脸上,将姣好的面容遮掩了大半。
陆知予看不太清他的样貌,但她知道,他身上的药已经发作了。
男子侧仰在地上,双手紧攥,青筋暴起,他的一只手覆在另一只想要褪去衣衫的手上。
一只手挣扎着想要得到释放,另一只手倾尽全力想要阻挠自己发狂,矛盾的极致在同一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来前陆知予曾对自己说过,这一行,若是避无可避遇见了这样的情景。
她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不让落到像她一样境遇的人再受苦楚。
上一世的她不想熬,只想早些解脱,在催情香驱使下,她也和那人一样,想要动用全身每一处的力量去抵御。
不让这卑劣的药物控制住身体,不允许自己丢盔弃甲,失去理智成为发泄欲望的工具。
可她还是输了,她恨自己明明心底在嘶声厉喝,腹中在绞痛难忍,所有的脏器都在诉说着拒绝。
但她的身体却还是无比的渴望。
她的躯体背叛了她,她的理智扼杀了她,她的廉耻抹灭了她。
于是,她便死去了。
与其说她死于恶徒手中,倒不如说,她死在了自己手上。
见过失去道心的修炼者吗?一心问道的修士,在漫漫长河中不堪重负地前行着。
他恍然发现,自己追求信仰是虚妄的,经历的磋磨是虚假的,帮助过的人是背信弃义的。
他所坚持的所有,到头来都是一场梦。
修士的修炼还不足够,终于有一日,他的道心崩坏了,显出一条诺大的裂缝。
突生恶念的仇家与修士狭路相逢,那人拿出一柄薄剑戳向了他,宝剑恰好插进了道心的裂缝里。
修士瞬时便不挣扎了,开始静静等待着早已注定的结局。
彼时的陆知予就是那名失去道心的修士,然而,此时匍匐在地上,呜咽着拔出宝剑的人,像她,又不是他。
他尚且在修补着自己的道心,始终没有放弃,甚至想要去解救那个突然遭受无妄之灾的女子!
女子身上的被子滑落到地上,露出身上薄如蝉翼的遮蔽。
她幽幽转醒,睁眼看见的就是一个满眼猩红,向自己爬行前进的男子。
而这名女子赫然就是明心!
陆知予在往下看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她,见明心虽双眼闭紧,呼吸却十分均匀的模样才稍稍放心了一些。
明心的脸色和平时没有太大不同,没有喝完催情迷药后的双颊坨红,也没有混身发热的迹象。
看来,他们并没有给明心下令人致幻的药物。
想到贺渝说的,需要那女子需要带着满腔的恨意死去方可成事,陆知予眼底闪过一抹厉色。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是怕掳来的那人一旦有了药物的影响,她心中的愤恨就会少上一分。
少一分,就成不了厉鬼,搅不动、带不起此地人杰地灵的大好风水。
这样就救不了那位伯爷心中的宝贵公子。
呵,当真是可笑,可笑至极!
陆知予嘴角挂着一丝冷意,连带着看向那男子的眼神也带了几分冰凉。
她从腰间拿出一块光滑扁平、拇指大小的石块,递向贺渝,问道:“这是我从路上捡来的石子,本想留着在被人发现的时候声东击西用。
“公子不若试试能否用它隔空点穴将那人先弄昏过去,然后再进屋内将人救走?”
贺渝看着那枚静静躺在陆知予手中的白色鹅卵石,好半晌才回过神来,无声笑开:“外面的人不进屋,是因为知道里面的人逃不掉。
“那人被灌下了猛烈的虎狼之药,便一定会按照他们预想的路走,没有其他的法子。
“若是突然没了声响,无论如何都会察觉到异常的。”
陆知予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她见底下那人心智越是坚定,她的心就越发落不到实处。
她不得不去猜测此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与谢汕秋的关系。
贺渝面上的确蒙了面纱,却比不得自己脸上做下的手脚,仅凭一双眼就能将贺渝认出的人,这世上不是没有。
她不想赌,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希望贺渝在那人没有昏迷过去之前现身。
陆知予思量片刻,眼神一亮:“既然不能借外力,就只能里应外合了。”
作者有话说:
毕竟,用木条钉住的窗,同寻常关合起来的窗,二者是有着迥异差别的。
翻窗看来是不可能了,陆知予同贺渝对视一眼,决定还是从屋顶入内。
也不知是不是此地久无人至,府内的守卫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严格。
又或许,叩首而出的伯爷的伯爷也不愿旁人听见那位公子残喘不已的模样,故而将人遣散了一些。
贺渝说,守在门口的人退后了半丈,他有把握在不惊动其他人的前提下进屋,但……
他欲言又止,房间里的声音不知何时变了,从一开始的干呕,变成了令人脸红的粗喘。
衣物窸窸窣窣的声音在静夜里被无限放大,贺渝的左耳几不可察地变红了。
“但……你要不要先留在这里等我回来?”
陆知予想的却是另一桩事,为何只听见男子的声音,却不见女子发出声响?
听见贺渝的问话,若是那女子安好便罢了,可一直没有听见另外一人的声音,她心底还是有些不安。
陆知予摇了摇头:“带着我一起会不会给公子造成很多麻烦?”
“自然不会。”
“那便劳烦公子了,我还是有些担心里面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知予不会轻举妄动的。”
贺渝心领神会,遂不再相劝,袖袍一展,一手揽住陆知予飞身而上,没有半点拖泥带水便落到了屋顶中央。
二人将身下的瓦砾挪开,终于露出屋内的情形来。
那男子的发冠早就脱落了,长发四散,却不显杂乱,从发梢的颜色来看,就知道那满头青丝被人打理得很好。
乌发披散着,和着豆大的汗珠混在一起,以至于头发黏腻地盖在脸上,将姣好的面容遮掩了大半。
陆知予看不太清他的样貌,但她知道,他身上的药已经发作了。
男子侧仰在地上,双手紧攥,青筋暴起,他的一只手覆在另一只想要褪去衣衫的手上。
一只手挣扎着想要得到释放,另一只手倾尽全力想要阻挠自己发狂,矛盾的极致在同一人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来前陆知予曾对自己说过,这一行,若是避无可避遇见了这样的情景。
她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不让落到像她一样境遇的人再受苦楚。
上一世的她不想熬,只想早些解脱,在催情香驱使下,她也和那人一样,想要动用全身每一处的力量去抵御。
不让这卑劣的药物控制住身体,不允许自己丢盔弃甲,失去理智成为发泄欲望的工具。
可她还是输了,她恨自己明明心底在嘶声厉喝,腹中在绞痛难忍,所有的脏器都在诉说着拒绝。
但她的身体却还是无比的渴望。
她的躯体背叛了她,她的理智扼杀了她,她的廉耻抹灭了她。
于是,她便死去了。
与其说她死于恶徒手中,倒不如说,她死在了自己手上。
见过失去道心的修炼者吗?一心问道的修士,在漫漫长河中不堪重负地前行着。
他恍然发现,自己追求信仰是虚妄的,经历的磋磨是虚假的,帮助过的人是背信弃义的。
他所坚持的所有,到头来都是一场梦。
修士的修炼还不足够,终于有一日,他的道心崩坏了,显出一条诺大的裂缝。
突生恶念的仇家与修士狭路相逢,那人拿出一柄薄剑戳向了他,宝剑恰好插进了道心的裂缝里。
修士瞬时便不挣扎了,开始静静等待着早已注定的结局。
彼时的陆知予就是那名失去道心的修士,然而,此时匍匐在地上,呜咽着拔出宝剑的人,像她,又不是他。
他尚且在修补着自己的道心,始终没有放弃,甚至想要去解救那个突然遭受无妄之灾的女子!
女子身上的被子滑落到地上,露出身上薄如蝉翼的遮蔽。
她幽幽转醒,睁眼看见的就是一个满眼猩红,向自己爬行前进的男子。
而这名女子赫然就是明心!
陆知予在往下看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她,见明心虽双眼闭紧,呼吸却十分均匀的模样才稍稍放心了一些。
明心的脸色和平时没有太大不同,没有喝完催情迷药后的双颊坨红,也没有混身发热的迹象。
看来,他们并没有给明心下令人致幻的药物。
想到贺渝说的,需要那女子需要带着满腔的恨意死去方可成事,陆知予眼底闪过一抹厉色。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是怕掳来的那人一旦有了药物的影响,她心中的愤恨就会少上一分。
少一分,就成不了厉鬼,搅不动、带不起此地人杰地灵的大好风水。
这样就救不了那位伯爷心中的宝贵公子。
呵,当真是可笑,可笑至极!
陆知予嘴角挂着一丝冷意,连带着看向那男子的眼神也带了几分冰凉。
她从腰间拿出一块光滑扁平、拇指大小的石块,递向贺渝,问道:“这是我从路上捡来的石子,本想留着在被人发现的时候声东击西用。
“公子不若试试能否用它隔空点穴将那人先弄昏过去,然后再进屋内将人救走?”
贺渝看着那枚静静躺在陆知予手中的白色鹅卵石,好半晌才回过神来,无声笑开:“外面的人不进屋,是因为知道里面的人逃不掉。
“那人被灌下了猛烈的虎狼之药,便一定会按照他们预想的路走,没有其他的法子。
“若是突然没了声响,无论如何都会察觉到异常的。”
陆知予也明白这个道理,可她见底下那人心智越是坚定,她的心就越发落不到实处。
她不得不去猜测此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与谢汕秋的关系。
贺渝面上的确蒙了面纱,却比不得自己脸上做下的手脚,仅凭一双眼就能将贺渝认出的人,这世上不是没有。
她不想赌,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希望贺渝在那人没有昏迷过去之前现身。
陆知予思量片刻,眼神一亮:“既然不能借外力,就只能里应外合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