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祛魅
虽说没有其他切实的证据,但只看孙家人在听到取物之人的描述后那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就知道,人肯定是有这人的,若米粒儿坚持要求孙家把人叫来对峙,多半能对得一清二楚。
可谁不知道孙家怎么可能缺东珠?
分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向郦家伸手要的钱!
“老孙啊,你儿子前阵子还在夸耀他媳妇针线一绝,怎就眼疾了呢?还要上品东珠治眼睛?呵呵,既然都病成这样了,不如还是好生修养,他那身清廉补丁交给婢女去打吧。”
陈太师没忍住呛了一声,显然是对孙家不讲究的鄙夷。
秦舅爷则趁机落井下石,阴阳怪气道:“太师这话可不妥,相爷的几个儿子个个都有两三位夫人,加上诸姬妾,算下来洋洋洒洒一大家子人,可不就缺东珠了吗?”
“姓秦的,你血口喷人!”
一直不与秦舅爷正面对抗的孙老三终于爆发,指着秦舅爷鼻子骂道:“你以为谁都跟你姐夫似的十三房姨娘?我孙家儿郎个个行得端走得正!连妾室也只有两三房,哪里来的其他夫人!”
“哪里来的?”
秦舅爷诡异的反问了一句,随即笑道:“你的外室们不都是小甜水巷里现在最红的那家馆子里来的吗?如今接出来都安置在孙家附近的巷子里,你每天吃过饭就往不同的方向去访友,其实嘛,呵呵,四方都有你的红颜知己~”
接着,秦舅爷便当着众人的面一气点出了孙老头三个儿子各自在什么地方私藏了哪些外室。
来历、年龄、姓氏、时间都说得一清二楚,仿佛孙家老小在他面前一丝不挂似的。
“你!你!你!你竟敢跟踪朝廷命官!”
孙老三被气得七窍生烟,又臊得慌,边骂边否认道:“那些都只是故人妻女,郦天明能秘密养着石尹国的女儿,我们难道就不能拉老相识一把!”
这话欲盖弥彰得可笑,米粒儿看见陈景然在他父亲身后翻了个白眼,被苗娘子瞪了才又板起脸,勉强没笑出声。
她也忍得辛苦,又听秦舅爷不咸不淡道:“是啊,万一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呢?可我姐夫关照石家遗孤也没把人闺女肚子搞大啊~”
“噗!”
陈太师为掩饰表情而端起的茶水一下喷在了地上,王贵妃用袖子掩嘴,天子的脸色也精彩起来,喃喃道:“孙卿家的女眷算下来恐怕比我后宫的妃嫔还多。”
这话还真没说假,米粒儿进宫那会儿就发现,皇宫里挺冷清的,后来才知道,柴四郎因帝位不稳,那方面兴致也不高,后宫里除了王贵妃和陈皇后,也就先帝赐下的另三人加上两个潜邸里贴身服侍的通房,两只手就能数清的人口规模。
跟孙家这洋洋洒洒一家子比起来,确实挺凋敝的。
而听到皇帝说出这话,孙老头一个激灵,赶紧跪下惶恐道:“臣不敢!”
“哎,有什么敢不敢的?”
天子对此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叹道:“刚才你儿子也说了嘛,郦公生前尚有十三房爱妾,京中其他贵人门庭也很充实,朕要是连这都计较,那还计较得过来吗?”
说着,他有些表情怪异的笑道:“我只是没想到,孙卿其实跟其他人也没什么不一样。”
“阿弥陀佛~官家悟了~真乃大善也~”
对于郦家分家一事不感兴趣的无相突然如是大声,惊得所有人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其中关节。
是啊,柴四郎之前很防备无相、陈太师和孙老头的一大原因不就在于他们身上的‘权威感’吗?
无相眼看着没几天在人间了,等他真去了佛国,天子自然松一口气。
陈太师倒是人设维持得好,但陈皇后已死,陈家对天子的压力实际上大不如前。
只有喜欢拿道德大棒打人的孙家,个个都是战斗鸡,一个孙正曦就能闹出一场流民之乱来,孙宰相又在事实上把持了朝政。
皇帝心里只怕比忌惮焦阳郦殊还忌惮孙家。
现在倒好,秦舅爷接机点破了孙家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事实,今后孙家还要拿道德大棒打人也不好使了,至少在女色方面,他们比皇帝还奢侈,那里还好站出来骂人?
刚才柴四郎只怕一瞬间就觉得政治压力蒸发了一大半吧。
米粒儿心里想着,又看了看无相,见老和尚夸奖完皇帝再次闭目养神,对他的看法也从佛国落了地。
其实无相就是想最后给天子做点心理辅导,让他好好当皇帝,别瞎折腾坏了先帝一番苦心。
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敬的长辈,一个虔诚的信徒。
仅此而已,却令人肃然起敬。
米粒儿想到自己如今也是米夫人了,也得多顾全大局,便收起看热闹的心思,又劝郦卓道:
“大伯莫怪奴家多嘴,只是祖宗家业来之不易,便是为了大嫂的体面也要有所节制。”
说着又念了几条记录,都是郦卓结婚一年来孙家找郦家无故索求钱财。
听得陈太师等人越发不屑,又揶揄孙宰相道:“你们人口多成这样,只怕一半吃穿都要仰赖郦家接济,就这样还闹什么和离?”
这次老宰相实在什么硬气话好说了,只一点头:“我说了,不可能和离,我孙女舒窈生是郦家的人,死是郦家的鬼。便是大郎与二郎分家后,她也要跟着大郎好好过日子,今后谁再敢提这些混账话,我便将之逐出门墙!”
这话算是为孙家挽回了最后的颜面,也给不安分的孙氏做出了最残酷的命运裁决。
米粒儿心里一时五味杂陈的同时,又感慨这老东西真难对付。
孙氏和王鹏多半是有奸情的,这么个烫手山芋若趁今天和离了也罢,偏又被孙老头踢了回来。如此一来,如何分得干净?难道要装聋作哑,眼看着郦卓被头上青青草原吸干骨血不成?
米粒儿心里正犯难,郦殊这时却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对孙老头说:“此事难道仅仅靠不和离就能善了?你们孙家趁我母亲神智昏聩从我郦家拿了那么多钱财,如今我兄弟分家前若不能算清这笔账,该如何分?”
作者有话说:
可谁不知道孙家怎么可能缺东珠?
分明是随便找了个借口向郦家伸手要的钱!
“老孙啊,你儿子前阵子还在夸耀他媳妇针线一绝,怎就眼疾了呢?还要上品东珠治眼睛?呵呵,既然都病成这样了,不如还是好生修养,他那身清廉补丁交给婢女去打吧。”
陈太师没忍住呛了一声,显然是对孙家不讲究的鄙夷。
秦舅爷则趁机落井下石,阴阳怪气道:“太师这话可不妥,相爷的几个儿子个个都有两三位夫人,加上诸姬妾,算下来洋洋洒洒一大家子人,可不就缺东珠了吗?”
“姓秦的,你血口喷人!”
一直不与秦舅爷正面对抗的孙老三终于爆发,指着秦舅爷鼻子骂道:“你以为谁都跟你姐夫似的十三房姨娘?我孙家儿郎个个行得端走得正!连妾室也只有两三房,哪里来的其他夫人!”
“哪里来的?”
秦舅爷诡异的反问了一句,随即笑道:“你的外室们不都是小甜水巷里现在最红的那家馆子里来的吗?如今接出来都安置在孙家附近的巷子里,你每天吃过饭就往不同的方向去访友,其实嘛,呵呵,四方都有你的红颜知己~”
接着,秦舅爷便当着众人的面一气点出了孙老头三个儿子各自在什么地方私藏了哪些外室。
来历、年龄、姓氏、时间都说得一清二楚,仿佛孙家老小在他面前一丝不挂似的。
“你!你!你!你竟敢跟踪朝廷命官!”
孙老三被气得七窍生烟,又臊得慌,边骂边否认道:“那些都只是故人妻女,郦天明能秘密养着石尹国的女儿,我们难道就不能拉老相识一把!”
这话欲盖弥彰得可笑,米粒儿看见陈景然在他父亲身后翻了个白眼,被苗娘子瞪了才又板起脸,勉强没笑出声。
她也忍得辛苦,又听秦舅爷不咸不淡道:“是啊,万一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呢?可我姐夫关照石家遗孤也没把人闺女肚子搞大啊~”
“噗!”
陈太师为掩饰表情而端起的茶水一下喷在了地上,王贵妃用袖子掩嘴,天子的脸色也精彩起来,喃喃道:“孙卿家的女眷算下来恐怕比我后宫的妃嫔还多。”
这话还真没说假,米粒儿进宫那会儿就发现,皇宫里挺冷清的,后来才知道,柴四郎因帝位不稳,那方面兴致也不高,后宫里除了王贵妃和陈皇后,也就先帝赐下的另三人加上两个潜邸里贴身服侍的通房,两只手就能数清的人口规模。
跟孙家这洋洋洒洒一家子比起来,确实挺凋敝的。
而听到皇帝说出这话,孙老头一个激灵,赶紧跪下惶恐道:“臣不敢!”
“哎,有什么敢不敢的?”
天子对此却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叹道:“刚才你儿子也说了嘛,郦公生前尚有十三房爱妾,京中其他贵人门庭也很充实,朕要是连这都计较,那还计较得过来吗?”
说着,他有些表情怪异的笑道:“我只是没想到,孙卿其实跟其他人也没什么不一样。”
“阿弥陀佛~官家悟了~真乃大善也~”
对于郦家分家一事不感兴趣的无相突然如是大声,惊得所有人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其中关节。
是啊,柴四郎之前很防备无相、陈太师和孙老头的一大原因不就在于他们身上的‘权威感’吗?
无相眼看着没几天在人间了,等他真去了佛国,天子自然松一口气。
陈太师倒是人设维持得好,但陈皇后已死,陈家对天子的压力实际上大不如前。
只有喜欢拿道德大棒打人的孙家,个个都是战斗鸡,一个孙正曦就能闹出一场流民之乱来,孙宰相又在事实上把持了朝政。
皇帝心里只怕比忌惮焦阳郦殊还忌惮孙家。
现在倒好,秦舅爷接机点破了孙家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事实,今后孙家还要拿道德大棒打人也不好使了,至少在女色方面,他们比皇帝还奢侈,那里还好站出来骂人?
刚才柴四郎只怕一瞬间就觉得政治压力蒸发了一大半吧。
米粒儿心里想着,又看了看无相,见老和尚夸奖完皇帝再次闭目养神,对他的看法也从佛国落了地。
其实无相就是想最后给天子做点心理辅导,让他好好当皇帝,别瞎折腾坏了先帝一番苦心。
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可敬的长辈,一个虔诚的信徒。
仅此而已,却令人肃然起敬。
米粒儿想到自己如今也是米夫人了,也得多顾全大局,便收起看热闹的心思,又劝郦卓道:
“大伯莫怪奴家多嘴,只是祖宗家业来之不易,便是为了大嫂的体面也要有所节制。”
说着又念了几条记录,都是郦卓结婚一年来孙家找郦家无故索求钱财。
听得陈太师等人越发不屑,又揶揄孙宰相道:“你们人口多成这样,只怕一半吃穿都要仰赖郦家接济,就这样还闹什么和离?”
这次老宰相实在什么硬气话好说了,只一点头:“我说了,不可能和离,我孙女舒窈生是郦家的人,死是郦家的鬼。便是大郎与二郎分家后,她也要跟着大郎好好过日子,今后谁再敢提这些混账话,我便将之逐出门墙!”
这话算是为孙家挽回了最后的颜面,也给不安分的孙氏做出了最残酷的命运裁决。
米粒儿心里一时五味杂陈的同时,又感慨这老东西真难对付。
孙氏和王鹏多半是有奸情的,这么个烫手山芋若趁今天和离了也罢,偏又被孙老头踢了回来。如此一来,如何分得干净?难道要装聋作哑,眼看着郦卓被头上青青草原吸干骨血不成?
米粒儿心里正犯难,郦殊这时却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对孙老头说:“此事难道仅仅靠不和离就能善了?你们孙家趁我母亲神智昏聩从我郦家拿了那么多钱财,如今我兄弟分家前若不能算清这笔账,该如何分?”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