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北
也就是说,眼下孙老头虽然宰相乌纱还在,但其实就是个光杆司令?
米粒儿面上绷得紧张,心里只觉得好笑。
堂堂万人之上竟也被自己儿孙给架空了,若没记错,之前郦殊与秦舅爷闲谈时,分明提到那孙伯渊只是个吏部从三品,连正经侍郎都没混上呢!
可仔细想来,又觉得孙伯渊父子狡诈。
他们一个无官在身,另一个官位不高,无论掀起多大风浪,外人要找也只找孙老头。
如此一来,反而能拖老宰相下水。
这才是孙季白急着稳住郦卓的原因,只怕今天朝堂上,孙老头就要把郦卓扶正,让满朝文武都知道他放弃了亲儿子和亲孙子。
这样的表态能不能刹住长房父子的野心不好说,但至少能把孙家其他人从乱局中摘出来。
哪怕最后孙老头自己难逃责罚,孙家其他人也不至于被牵连下水,尚能在郦卓庇护下做寻常富人。
为此只怕再赔上两个孙女,孙家人也愿意。
看明白这局面,米粒儿微微侧头看向郦殊,与他对了下眼神。
郦殊眼神冷淡微噘着嘴,一副随便孙家怎么闹,他只负责挺郦卓的态度。
这全在米粒儿意料之内。
郦殊有跟焦阳的联盟,在北方战争高压下根本不怕孙伯渊父子作妖,他对孙家的死活也根本不在意,在意的只有郦卓的利益。
只要郦卓能坐稳孙家继承人的地位,郦殊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米粒儿不这样想。
她已经看到了更多可能。
郦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既然郦卓未来要长期供血孙家,为什么不现在就让孙家为了生活更努力一些呢?
“局面就是这么个局面,二郎,我知道你一定心有不满,但孙家那边我必须出面操持丧事。”
讲完了孙家现状的郦卓最后抛出自己的需求。
这个问题上郦殊早有心理准备,只闭了下眼睛就点头说:“父亲会理解的。”
郦卓那边和孙季白一起大松了一口气。
跟有恃无恐的孙伯渊父子不同,郦殊要是不配合,郦卓不在家操持自己父亲丧礼一事可是能闹很大的。
这也算郦殊再次表态,接受自己大哥事实上入赘孙家一事。
有了这句打底,郦卓便又说:“此外今日上朝……”
“直接挺宰执不行,但焦阳不会放过林斐然,我也不能,不然军费、军粮哪里来?”
说着郦殊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依我看,这次孙伯渊不会只串联了在京的势力,更会通知北方士绅,到时候他们定会勾连林斐然,裹挟民意跟朝廷寻死觅活的闹。我们能等,北面也不会等,那些王八自认坚不可摧的邬堡在大军面前如螳臂当车,若朝廷到时候怂了,那也就是便宜了南下的鞑子而已,我等在京城下战死也就罢了。”
他说得云淡风轻,全不知米粒儿听得心里坠铅一样。
什么叫“战死也就罢了”!
米粒儿真想糊那张耍酷的冷脸一巴掌。
就算知道这是郦殊半威胁的给孙老头打预防针,也太过分了。
心里暗暗记下一笔,米粒儿也趁机观察郦卓和孙季白脸色。
其实也不用观察,这两人政治上都是菜鸟,一听还有这种可能性就脸色发白,已经被郦殊唬住了。
“这…二郎莫要胡说!”
郦殊骂了一句,又道:“纵使父亲战死,异族想要深入中原腹地也难。”
郦殊早料到他哥会这样讲一样,嗤笑道:“一路有那帮肥得流油的士绅供应钱粮酒水,连女人都能不重样的睡,再难也会排除万难,届时能拖延他们铁蹄的也就只剩下花柳病了!”
这话好糙,糙得不像郦殊能在家里讲出来的。
却又真实到不可辩驳。
郦卓孙季白两人听得人都缩了一寸,米粒儿见状就趁机开口道:
“那些士绅何止是给外人送钱粮这一处罪过?咱们自家的大军不用米粮吗?本来说好了,让咱家舅爷北上帮着筹粮,若是因此坏了事……哎哎哎,往后史书上只怕也要记上重重一笔啊!”
这话把郦殊说笑了。
不屑的扭过头,对这些虚名全不放心上。
可郦卓和孙季白在乎啊!
读书人、世家子,政治经验为零的人,最怕的不就是“千古骂名”吗?
“啊~这可如何是好!”
孙季白绝望道:“祖父就算态度坚决,我爹…孙伯渊那混蛋在北地也有大量人脉,此刻消息只怕早顺着这些网络传遍北方了……他们、他们一定会关门闭户,一城一寨的跟朝廷拉锯的。”
“那还是好的,你爹要真的把消息散了出去,只怕杨陵城一带某些墙头草赶明儿就全北投了,他们会说鞑靼话,多少能混个包衣奴婢,荣华富贵照样享受。”
这时候郦殊还不忘嫌弃万分的冷笑。
他的态度就像个见惯了丈夫寻花问柳的妻子,面对血淋淋的现实冷笑之余只剩下一颗拼命的心。
米粒儿越看他这样,越觉得心里糟糕,偏还得唱红脸,又笑道:
“北方人不行不还有南方人吗?孙三郎难道就没想过向南看?”
“可我家世居北地,哪有南方亲戚?”
“没有南方亲戚可以结啊,你家人口那么多,嫁嫁娶娶不就南北俱全了?”
米粒儿努力笑着,引诱道:“你也瞧见了,你家那些故交都被孙伯渊蛊惑,不中用了,就算这次咱家帮你家熬过来,那些老交情也都是翻了片儿的黄历,你家岂不是成了困守京城的孤家寡人?”
“这……”
孙季白喉结滚动,微微点了头,说:“确实是这个道理,可如今……谁还愿意与我家结亲?”
“眼光不要那么高嘛~”
米粒儿此刻努力挤压着脸上肌肉,让自己看上去笑得轻松又惬意:
“一流世家之外还有二流三流,可不要嫌他们小,咱们贵妃娘娘老家桂州不也有好些沾亲带故的人户?贵妃和国舅不提,难道心里不思念?若能让这些桂州豪族响应朝廷号召,捐出一二米粮,就算数目不多,但也礼轻情意重嘛,何况说了出去也是贵妃娘娘脸上有光,到时候还能少了你的好处?”
作者有话说:
米粒儿面上绷得紧张,心里只觉得好笑。
堂堂万人之上竟也被自己儿孙给架空了,若没记错,之前郦殊与秦舅爷闲谈时,分明提到那孙伯渊只是个吏部从三品,连正经侍郎都没混上呢!
可仔细想来,又觉得孙伯渊父子狡诈。
他们一个无官在身,另一个官位不高,无论掀起多大风浪,外人要找也只找孙老头。
如此一来,反而能拖老宰相下水。
这才是孙季白急着稳住郦卓的原因,只怕今天朝堂上,孙老头就要把郦卓扶正,让满朝文武都知道他放弃了亲儿子和亲孙子。
这样的表态能不能刹住长房父子的野心不好说,但至少能把孙家其他人从乱局中摘出来。
哪怕最后孙老头自己难逃责罚,孙家其他人也不至于被牵连下水,尚能在郦卓庇护下做寻常富人。
为此只怕再赔上两个孙女,孙家人也愿意。
看明白这局面,米粒儿微微侧头看向郦殊,与他对了下眼神。
郦殊眼神冷淡微噘着嘴,一副随便孙家怎么闹,他只负责挺郦卓的态度。
这全在米粒儿意料之内。
郦殊有跟焦阳的联盟,在北方战争高压下根本不怕孙伯渊父子作妖,他对孙家的死活也根本不在意,在意的只有郦卓的利益。
只要郦卓能坐稳孙家继承人的地位,郦殊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米粒儿不这样想。
她已经看到了更多可能。
郦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既然郦卓未来要长期供血孙家,为什么不现在就让孙家为了生活更努力一些呢?
“局面就是这么个局面,二郎,我知道你一定心有不满,但孙家那边我必须出面操持丧事。”
讲完了孙家现状的郦卓最后抛出自己的需求。
这个问题上郦殊早有心理准备,只闭了下眼睛就点头说:“父亲会理解的。”
郦卓那边和孙季白一起大松了一口气。
跟有恃无恐的孙伯渊父子不同,郦殊要是不配合,郦卓不在家操持自己父亲丧礼一事可是能闹很大的。
这也算郦殊再次表态,接受自己大哥事实上入赘孙家一事。
有了这句打底,郦卓便又说:“此外今日上朝……”
“直接挺宰执不行,但焦阳不会放过林斐然,我也不能,不然军费、军粮哪里来?”
说着郦殊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依我看,这次孙伯渊不会只串联了在京的势力,更会通知北方士绅,到时候他们定会勾连林斐然,裹挟民意跟朝廷寻死觅活的闹。我们能等,北面也不会等,那些王八自认坚不可摧的邬堡在大军面前如螳臂当车,若朝廷到时候怂了,那也就是便宜了南下的鞑子而已,我等在京城下战死也就罢了。”
他说得云淡风轻,全不知米粒儿听得心里坠铅一样。
什么叫“战死也就罢了”!
米粒儿真想糊那张耍酷的冷脸一巴掌。
就算知道这是郦殊半威胁的给孙老头打预防针,也太过分了。
心里暗暗记下一笔,米粒儿也趁机观察郦卓和孙季白脸色。
其实也不用观察,这两人政治上都是菜鸟,一听还有这种可能性就脸色发白,已经被郦殊唬住了。
“这…二郎莫要胡说!”
郦殊骂了一句,又道:“纵使父亲战死,异族想要深入中原腹地也难。”
郦殊早料到他哥会这样讲一样,嗤笑道:“一路有那帮肥得流油的士绅供应钱粮酒水,连女人都能不重样的睡,再难也会排除万难,届时能拖延他们铁蹄的也就只剩下花柳病了!”
这话好糙,糙得不像郦殊能在家里讲出来的。
却又真实到不可辩驳。
郦卓孙季白两人听得人都缩了一寸,米粒儿见状就趁机开口道:
“那些士绅何止是给外人送钱粮这一处罪过?咱们自家的大军不用米粮吗?本来说好了,让咱家舅爷北上帮着筹粮,若是因此坏了事……哎哎哎,往后史书上只怕也要记上重重一笔啊!”
这话把郦殊说笑了。
不屑的扭过头,对这些虚名全不放心上。
可郦卓和孙季白在乎啊!
读书人、世家子,政治经验为零的人,最怕的不就是“千古骂名”吗?
“啊~这可如何是好!”
孙季白绝望道:“祖父就算态度坚决,我爹…孙伯渊那混蛋在北地也有大量人脉,此刻消息只怕早顺着这些网络传遍北方了……他们、他们一定会关门闭户,一城一寨的跟朝廷拉锯的。”
“那还是好的,你爹要真的把消息散了出去,只怕杨陵城一带某些墙头草赶明儿就全北投了,他们会说鞑靼话,多少能混个包衣奴婢,荣华富贵照样享受。”
这时候郦殊还不忘嫌弃万分的冷笑。
他的态度就像个见惯了丈夫寻花问柳的妻子,面对血淋淋的现实冷笑之余只剩下一颗拼命的心。
米粒儿越看他这样,越觉得心里糟糕,偏还得唱红脸,又笑道:
“北方人不行不还有南方人吗?孙三郎难道就没想过向南看?”
“可我家世居北地,哪有南方亲戚?”
“没有南方亲戚可以结啊,你家人口那么多,嫁嫁娶娶不就南北俱全了?”
米粒儿努力笑着,引诱道:“你也瞧见了,你家那些故交都被孙伯渊蛊惑,不中用了,就算这次咱家帮你家熬过来,那些老交情也都是翻了片儿的黄历,你家岂不是成了困守京城的孤家寡人?”
“这……”
孙季白喉结滚动,微微点了头,说:“确实是这个道理,可如今……谁还愿意与我家结亲?”
“眼光不要那么高嘛~”
米粒儿此刻努力挤压着脸上肌肉,让自己看上去笑得轻松又惬意:
“一流世家之外还有二流三流,可不要嫌他们小,咱们贵妃娘娘老家桂州不也有好些沾亲带故的人户?贵妃和国舅不提,难道心里不思念?若能让这些桂州豪族响应朝廷号召,捐出一二米粮,就算数目不多,但也礼轻情意重嘛,何况说了出去也是贵妃娘娘脸上有光,到时候还能少了你的好处?”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