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格局

  米粒儿早就打听过了。

  桂州王家不算大户,却也有中等体面,不然哪有钱打点选秀,让她一路杀到皇帝面前?

  只不过王贵妃一房是王家大树上的一个小枝丫,桂州王家把她当博彩投了出来,也没想过她能混到如今的光景。

  加上之前王贵妃头上有太后、陈皇后压着,她一时受宠却未必一世得意。

  王家和贵妃各自有所顾忌,这才两头冷淡至今。

  但今时不同往日。

  王贵妃现在就差诞下太子母凭子贵了,她又有心经营自己的势力,哪能继续冷着桂州那边?

  桂州王氏跃升一流只是时间问题,届时有多少鸡犬升天?

  这对于桂州等地的豪族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米粒儿提起这事儿就是要孙季白以个人名义向王贵妃投诚,做王家进京的马前卒。

  只要办成这件事,孙季白个人就能成为一股势力,虽做不了官,他个人却一定不会再缺钱。

  郦卓和郦殊的经济压力也能小上很多。

  更重要的是——孙季白需要帮手!

  他再聪明也是菜鸟,必须要有人从旁指点他每一步操作,才能走好这条青云路。

  这方面,郦卓、孙老头都帮不上忙,孙家其他人要是懂早走上了,因此……

  我终于也能拥有自己的抓牙了吗?

  米粒儿心情沉重中隐隐有些激动,脸上的笑容却越发甜美,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孙、郦两家的联盟和共同利益。

  “你竟然让季白去投靠王氏?真是……”

  郦卓这人骨子里比他弟古板多了,一听王贵妃的名号就皱眉头,根本瞧不起那飞上枝头的暴发户。

  可孙家也是暴发户,嘴上孙家人也瞧不上王贵妃,心里说不定却是最能共情的。

  这不,孙季白之脸色变了变,就点头说:“若能请贵妃娘娘从中劝说一二,祖父也能好过许多,我家的名声也不至于遗臭万年。”

  “就是嘛~”

  米粒儿也跟着劝,又说:

  “大伯你可别小瞧了王氏,她腹中可揣着江山社稷呢!一旦诞下皇嗣就会被立为太子,届时满朝文武谁不拜她?便是生了公主,也是天子长女,地位非凡,宫中那还会有女人是她的对手?”

  这话说得郦卓收起了眉宇间的不屑,看向郦殊,问:“说起来二郎之前对王氏有救命之恩……”

  “大哥莫要再提,此乃天子逆鳞,怎能拿到台面上讲?”

  郦殊摇头,直接打消郦卓的幼稚举动。

  王贵妃想结党,怎可能当着天子面搞?

  再说了,恩情这玩意儿啊,风过无痕,大伙儿最后还是看人下菜,都是利益。

  “天子逆鳞”四个字说得郦卓浑身一震,他有些惊异的看着面无表情的郦殊,似乎现在才意识到弟弟已经长大一样。

  “如此一来,二郎岂不是白白……”

  “大哥,这些话都莫要说了,说来说去离不开‘本分’二字,世道如此前路茫茫,我也是走一步看一步罢。”

  郦殊对自己亲哥总是很坦荡,一番话下来,郦卓哑口无言之余反而有些羞恼,便别开脸不说话了。

  米粒儿趁机又对灌迷汤说:

  “孙伯渊两个胆敢如此大逆不道,到底是因为他们有北方地主土豪助力,天子…咳,立足未稳,他们觉得只要裹挟整个北方士绅态度强硬的闹下去,天子总得让步。可若国家大义面前,南方士绅站出来拱卫朝廷,而面临战祸的北方士绅还为了那点三瓜两枣跟朝廷使绊子。天下人又不是瞎子,如此高下立判,人心必然向南,朝廷也可以趁机抬升南方豪绅地位,敲打那群不识好歹的北方人。”

  大衍王朝的基本格局是黄河长江之间的富饶地带为核心,黄河以北的燕赵地区和长江以南的楚地为两翼,剩下的川蜀、云贵、广西都只有一部分在手里。

  王贵妃的老家桂州就在跟交趾国和党项人对峙的第一线。

  立国以来,交趾和党项这样有能力自给自足的小族群只会挑选王朝虚弱时,在边境上占占便宜。

  北面的游牧邻居们则跟打卡上班一样,每年固定至少一趟,多则全年无休的南下劫掠。

  归根究底,还是北方邻居规模更大,人口更多,而前朝以来他们赖以为生的瀚海沙化日益严重。

  大衍朝则因为文武之争一直防御力有余而攻击力不足。

  从对方的角度看,大衍就像是头行动迟缓的肥猪,固然正面对抗难以取胜,但利用群狼战术从背后偷袭却每每都能撕下一大块肉来。

  只要每年都能吃上这一两口肉,草原部落就能活,所以南下化缘勤快得宛如上班打卡。

  而反过来看大衍这边。

  对于柴家来说,每年这点损失并不是不能忍受,跟武将叛乱的致命威胁比起来,还真就跟猪被咬了背和屁股一样,会痛,但日子还能过。

  如此一来双方形成默契,围绕着杨陵城一带的国境线反复拉扯,资源和注意力也更多投了过去。

  鞑靼那边怎样米粒儿不知道,但大衍这边很明显,一南一北两只翅膀因此严重发展失衡。

  米粒儿亲眼见过太原城墙,实话说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跟京城相差无几,而且墙砖还比京城的新,维护情况也比京城更妥当。

  要知道,这可是在林斐然高强度贪腐之下的成果,可见朝廷光太原一城就投入了不知多少资源。

  与之对比的南方则只有“又送来了XX物资”的消息,每年除了水旱灾害、粮食减产、苗人叛乱、交趾国王作妖和群岭山李大天王又劫掠官府等信息外,存在感远不如北方,朝廷也不太关注那边。

  听曾经奉命南下江州的穆青山讲,江州城的城墙都生满了青苔,老百姓谈不上民不聊生,却也天高皇帝远,完全不把北方天子当回事儿。

  简而言之,都差不多托管了。

  这种局面下,再不趁机南顾。不但北方士绅会越发尾大不掉,甚至南方豪族也会渐渐生出异心。

  无论投李大天王,还是交趾国王,对于大衍来说都是新的肘腋之患。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