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无猜

  前脚郦殊跟着那十几号京畿老爷们往陈太师处去,后脚陈夫人的仆人便踏进了郦家的门槛。

  米粒儿在灵堂上照例端正的立着,看着那人给郦天明上香后,且听她恭敬道:“我家夫人有要事愿与米夫人详谈。”

  详谈?

  谈什么?

  自然不可能是宗教活动。

  但若说陈夫人找她去谈郦家与陈家联合一事,又过头了。

  陈太师那么古板一个人,怎么可能让女流代理这等大事。

  想来想去米粒儿能想到的也只有那一件事,便命人唤来先前下去休息的三郎四郎,才对来人说:“且容我修整一二。”

  浑身素缟的孝服太扎眼,米粒儿把身上多余的孝带等物摘下来,略打理了下头发,又添了件整身儿的青色披风,才由穆春琴打头,带着两个婢女从后门出去。

  那陈家仆人见米粒儿如此神色也郑重了不少,引着他们一行走出去没百米就一拐弯,转进了一间不大的院门。

  “这……”

  米粒儿去看穆春琴,那丫头立即说道:“这是刑部侍郎裘大人的府邸,他两年前丧母返乡丁忧后,宅子就一直空置,只有不足十名仆人留下打理。”

  说着表情不善的看向陈家仆人。

  那人一个激灵,忙解释道:“裘夫人与我家夫人乃是闺中密友,返乡前曾托付我家夫人常来小住,以维持宅院人气。”

  在大衍倒确实有这种说法,时下玄学认为宅子若长久无人居住,容易滋长阴气吸引妖邪。

  所以若要长期离开,确实会托人时不时去房子里住两天。

  但……这不过是民间防范有人侵宅的委婉说法,裘侍郎贵为朝廷大员,又有仆人看家,哪里有这种需求?

  分明是陈夫人急不可耐,要赶紧跟米粒儿商议那件事。

  想到今天朝堂上那番龙争虎斗的拉锯战,米粒儿也不由得猜想这其中陈家到底吃了多少暗亏。

  于是笑道:“原来如此,倒是我少见多怪了。”

  又随手塞给引路仆人几角银子,再跟着一路往裘家宅院深处去。

  跟郦家宛如国中之国的豪华园林比起来,裘侍郎显然是个‘清官’,这处紧挨着郦家的宅院就像是跟满汉全席摆在一起的馒头稀饭,一路看来虽挑不出错处,却也显得局促寒酸。

  外院四面屋舍抱着一大圈抄手游廊,穿过游廊正中的过厅就是略大些的四面房屋抱着略大些的游廊,竟然连个正经花园都没有。

  不过正经豪门谁乐意旁边蹲着另一个庞然大物做邻居?这般局促的院子住着没什么后台的京官倒也不稀奇。

  唯一说得上体面的唯有正房之后冒起的一栋二层小楼,远远的看去已经开了窗,正有个模样标志的丫鬟探头探脑的往这边张望。

  米粒儿抬头冲着那女孩儿一笑,丫鬟忙一挺胸,施施然露出个礼貌的笑容,然后迅速退了回去。

  看来陈夫人已经恭候多时了。

  穿过裘家局促的二进院子,米粒儿很快在正房后头见到了裘家宅院的精华部分。

  小楼连同前面的正房和两侧耳房一起形成了个摆满盆景托着假山流水的小院儿,虽说不上雕梁画栋,却也有股小桥流水的风情。

  陈夫人就在院子中央的水上小亭里,同样一身素白,却在头上簪了五颗硕大的东珠,光彩莹润实在贵气逼人。

  大约是米粒儿盯着那每颗足有葡萄大的东珠略久了些,陈夫人敏感的一抬头,似喜似悲的叹道:“我这把年纪本不该再戴这个了,只因是我女儿给我的,便怎也舍不得不戴。”

  她女儿不就是因果寺风波中枉死的陈皇后吗?

  想起秦舅爷之前大略描述的陈家近况,米粒儿迅速反应过来。

  除了长女陈皇后和嫡子陈景然外,陈夫人没有其他孩子。

  与丈夫分居多年,如今女儿一去,陈夫人唯一的亲人也只剩下陈景然了。

  难怪她按捺不住,今天就一定要详谈。

  并不等米粒儿想好措辞,陈夫人已经打开了话匣子,她颇忧愁的说道:

  “今日之事本不与郦家沾边,可我听说米夫人是个好心肠,我那命根子又偏应了无相禅师的箴言,今生偏要遇到她,哎,罢罢,如今我还有什么看不开?只求他做个富贵闲人,无灾无病到百年。”

  这话自然是在说陈景然和苗娘子。

  米粒儿一早就看出这两人之间眉来眼去,却不知还有无相禅师的功劳,不由面露疑虑。

  陈夫人的贴身婢女便小声说:“米夫人有所不知,先帝晚年很喜欢孩子,后宫却无嫔妃再有所出。苗侍郎与我家老爷便时常把苗娘子与我家少爷带在身边,让先帝见了龙颜大悦。”

  一听这话,米粒儿自然想起了关在因果寺里的太后。

  这个女人啊…为了稳固小儿子地位在后宫里发毓婷,这种事情她还真干得出来。

  当然也完全有可能是先帝晚年不中用了,又对九皇子以外的儿子都不满意,只能撸别家孩子寻求心理安慰。

  总而言之,苗娘子与陈景然的父亲们虽然政治敌对,但她们两作为先帝的开心果,是实打实的青梅竹马。

  那以无相的眼力和好心肠,多半会趁机用两个孩子单纯的情谊去劝说背地里明争暗斗的两位父亲。

  “当时无相禅师忽然两眼一睁便说了一句箴言‘今生再续前世缘,命中要见终会见’。”

  果然小丫头娓娓叙述中,无相便做这种神棍操作。

  但可惜当时的苗三秋和陈太师都是心比天高的人物,又都看不上对方,自然只当无相的话是耳旁风。

  之后九殿下发生意外,先帝猝然驾崩,苗三秋北走避祸,陈太师在一时得意后,又被弃如敝履。

  陈景然短时间内先后与苗娘子和姐姐分离,又因陈太师遭今上嫌弃而没有身份匹配的贵女愿意与他结亲,日积月累的竟真拖到了苗娘子再返京城。

  “说起来此事之中也有夫人一份功劳,若非夫人心善在接回老将军之时不忘带上那孩子,我那傻傻的痴儿啊,岂不是要苦等她一辈子?”

  说到这里陈夫人竟是一副拿儿子没办法的模样。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