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陈家
米粒儿看着陈夫人眉间那散不去的哀愁,心里想的却是她这番话到底有几分真。
这世道已经到了孙家父子都能反目的地步,陈夫人固然只剩了陈景然一个儿子,但陈景然对苗娘子到底有没有这么不可自拔,现在只有陈夫人一面之词。
至于陈夫人跟米粒儿讲这些的目的,米粒儿倒是心里有数。
无非就是陈夫人希望儿子跟苗娘子修成正果,但陈太师那边很难松口。
此事只有引入外部势力介入,让陈太师不得不答应,陈景然和苗娘子才能正经走到一起。
看样子陈夫人打的是找郦家介入的主意,可为什么她就笃定陈太师吃郦家这一套呢?
大概是米粒儿冷淡的态度太明显,陈夫人见感情牌没法打动年纪不大的年轻主母,眉头微蹙又舒开后说:
“实不相瞒,其实我家老爷对郦公之死是真心实意在惋惜。”
“哦~”
米粒儿扬起眉毛,做出个似笑非笑的表情,假惺惺的客套道:“我家老太爷与太师多年同朝为天家分忧,想来确实情深义重。”
“不止如此。”
陈夫人眉眼间有些讽刺又有些伤痛的说:“当年我家老爷心高气傲,自认天下无人能与陈家抗衡,结果现在我们都再也见不到女儿了。他方才幡然醒悟,知道天命难违。”
见陈夫人把陈家一系败落说得如此优雅伤感,米粒儿心想这女人果然不简单,心里更加谨慎,说:“这话言重了,想来京畿邻里间,还是以太师马首是瞻的。”
陈家的基本盘到底还是牢固,那群长在柴家天下腐殖质里的士族地主,现在也很难改换门庭。
“呵呵~”
陈夫人的眉目一下子跟声音一样冷。
她颇怨恨的说:“若非他们一味吹捧老爷,我女儿怎会入宫,又怎会为了虚名白白葬送!”
这一句里的怨气真情实感得令人动容,米粒儿回想起刚才郦家灵堂里那些优柔寡断的嘴脸,想到这些看似可怜无辜的家伙,其实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重要推手。
不由得对眼下世道倾颓之状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还真就应了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夫人是怕他们祸害了大娘子后,又怂恿太师,害了大郎君?”
米粒儿默默换了称呼,不再提什么皇后、国舅,只说那是陈夫人的两个孩子。
这份主动拉近距离的心意,陈夫人收到了,面上又有了些笑容,摇头说:“他们就算有那个胆量,老爷也没有那份心气了。是真的,老爷想起当年郦公之威武,又见眼下朝中人才凋敝,对郦二郎如何能不爱屋及乌?”
呵呵!
米粒儿心里冷笑。
要不是前方线报言明了陈太师想推郦殊去死,米粒儿说不定还真被这女人七分真三分假的话术给糊弄住。
只在嘴上应承道:“太师一片心意,想来我家老爷也铭感五内。”
就不表现在外了。
这话把陈夫人说得有些尴尬,但到底是做过皇后母亲的人,她迅速调整好表情,又一声叹息道:“可惜我家老爷醒悟得太晚,女儿去了,景然又满心都是苗氏……哎,老爷一人独自支撑门庭,已有些力不从心了。”
那你干嘛不与他复合呢?
说到底,你其实是不想接手陈家的烂摊子,又要保住儿子对陈家家业的绝对继承权,所以想要给陈太师找个机会体面退场,顺势把儿子推到前台去,完成老牌政治家族的新旧更替。
这之中陈景然和苗娘子的婚姻自然是重要的一环,毕竟苗三秋的政治声望恰是陈景然所需的资源。
但陈太师并不止陈景然一个儿子,他妾室不少,虽然庶子只有两三个,但陈家后宅的茶壶风暴也很精彩,不然陈夫人不会跟丈夫分居。
陈景然上位对陈太师的庶子们和妾室们都不是好消息。
那至少意味着曾被他们挤出去的陈夫人将以老太君的身份回到陈府,更意味着今后他们吃穿用度都要看陈夫人脸色。
在见识过孙家内斗后,米粒儿对这些豪门家族内部的蝇营狗苟早已了然于胸。
陈家庶出肯定会疯狂攻击苗娘子已然失贞还曾委身胡通海的黑历史,而陈太师又恰是个会去纠结这些无用之事的老顽固,如此一来,苗娘子就算能进陈家门也做不了正室,而以苗娘子心高气傲只怕宁死也不会委身为妾。
只要成功逼走了苗娘子,陈景然一定大受打击,到时候陈家家业便有了庶子们的机会。
啧啧啧,真是血淋淋的斗争啊!
米粒儿心里吐槽着,越发觉得郦家的兄弟关系还不错,郦卓固然奇葩又无用,但还没坏到这个地步。
心里暗搓搓吐槽完,陈夫人的真实想法也就昭然若揭了。
陈家的庶子毕竟是一群上不了台面的玩意儿,陈夫人只需要引入一个庶子姨娘们招惹不起的大人物替苗娘子出头,那她扶持儿子取代丈夫的计划就可以顺利实施了。
至于陈太师本人。
米粒儿猜想,这老头儿在今天的高强度拉锯战后身体只怕也有些吃不消了,确实是个会萌生退意的关口。
难怪陈夫人急不可耐,立即亲自出马来相求。
搞明白了这些,米粒儿再一想早上被陈太师推郦殊去死一事差点气炸了肺。
心里不由也产生了些情绪。
加上一个消停点的陈家更有利于郦殊利用好京畿士族们的政治能量和资源,也更有利于南人北上。
当即觉得哪怕不从中捞好处,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便故作为难的说:“这……我等妇道人家,说这些只怕不妥吧。”
陈夫人似看穿米粒儿算计一样,眉眼弯弯的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家老爷这把年纪已属不易,若还恋栈权力,只怕有伤天数,反而得不偿失了。”
说着便顺势一步拉进和米粒儿的距离道:“依我看,郦家二郎正是少年英才,又得官家器重,郦家在京畿也有百年根基,早就该与我等世家亲近。只是我家老爷老持承重一直开不了口,不如你我从中撮合一二,也是为两家门楣添光增彩。”
作者有话说:
这世道已经到了孙家父子都能反目的地步,陈夫人固然只剩了陈景然一个儿子,但陈景然对苗娘子到底有没有这么不可自拔,现在只有陈夫人一面之词。
至于陈夫人跟米粒儿讲这些的目的,米粒儿倒是心里有数。
无非就是陈夫人希望儿子跟苗娘子修成正果,但陈太师那边很难松口。
此事只有引入外部势力介入,让陈太师不得不答应,陈景然和苗娘子才能正经走到一起。
看样子陈夫人打的是找郦家介入的主意,可为什么她就笃定陈太师吃郦家这一套呢?
大概是米粒儿冷淡的态度太明显,陈夫人见感情牌没法打动年纪不大的年轻主母,眉头微蹙又舒开后说:
“实不相瞒,其实我家老爷对郦公之死是真心实意在惋惜。”
“哦~”
米粒儿扬起眉毛,做出个似笑非笑的表情,假惺惺的客套道:“我家老太爷与太师多年同朝为天家分忧,想来确实情深义重。”
“不止如此。”
陈夫人眉眼间有些讽刺又有些伤痛的说:“当年我家老爷心高气傲,自认天下无人能与陈家抗衡,结果现在我们都再也见不到女儿了。他方才幡然醒悟,知道天命难违。”
见陈夫人把陈家一系败落说得如此优雅伤感,米粒儿心想这女人果然不简单,心里更加谨慎,说:“这话言重了,想来京畿邻里间,还是以太师马首是瞻的。”
陈家的基本盘到底还是牢固,那群长在柴家天下腐殖质里的士族地主,现在也很难改换门庭。
“呵呵~”
陈夫人的眉目一下子跟声音一样冷。
她颇怨恨的说:“若非他们一味吹捧老爷,我女儿怎会入宫,又怎会为了虚名白白葬送!”
这一句里的怨气真情实感得令人动容,米粒儿回想起刚才郦家灵堂里那些优柔寡断的嘴脸,想到这些看似可怜无辜的家伙,其实也是造成如今局面的重要推手。
不由得对眼下世道倾颓之状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还真就应了那句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夫人是怕他们祸害了大娘子后,又怂恿太师,害了大郎君?”
米粒儿默默换了称呼,不再提什么皇后、国舅,只说那是陈夫人的两个孩子。
这份主动拉近距离的心意,陈夫人收到了,面上又有了些笑容,摇头说:“他们就算有那个胆量,老爷也没有那份心气了。是真的,老爷想起当年郦公之威武,又见眼下朝中人才凋敝,对郦二郎如何能不爱屋及乌?”
呵呵!
米粒儿心里冷笑。
要不是前方线报言明了陈太师想推郦殊去死,米粒儿说不定还真被这女人七分真三分假的话术给糊弄住。
只在嘴上应承道:“太师一片心意,想来我家老爷也铭感五内。”
就不表现在外了。
这话把陈夫人说得有些尴尬,但到底是做过皇后母亲的人,她迅速调整好表情,又一声叹息道:“可惜我家老爷醒悟得太晚,女儿去了,景然又满心都是苗氏……哎,老爷一人独自支撑门庭,已有些力不从心了。”
那你干嘛不与他复合呢?
说到底,你其实是不想接手陈家的烂摊子,又要保住儿子对陈家家业的绝对继承权,所以想要给陈太师找个机会体面退场,顺势把儿子推到前台去,完成老牌政治家族的新旧更替。
这之中陈景然和苗娘子的婚姻自然是重要的一环,毕竟苗三秋的政治声望恰是陈景然所需的资源。
但陈太师并不止陈景然一个儿子,他妾室不少,虽然庶子只有两三个,但陈家后宅的茶壶风暴也很精彩,不然陈夫人不会跟丈夫分居。
陈景然上位对陈太师的庶子们和妾室们都不是好消息。
那至少意味着曾被他们挤出去的陈夫人将以老太君的身份回到陈府,更意味着今后他们吃穿用度都要看陈夫人脸色。
在见识过孙家内斗后,米粒儿对这些豪门家族内部的蝇营狗苟早已了然于胸。
陈家庶出肯定会疯狂攻击苗娘子已然失贞还曾委身胡通海的黑历史,而陈太师又恰是个会去纠结这些无用之事的老顽固,如此一来,苗娘子就算能进陈家门也做不了正室,而以苗娘子心高气傲只怕宁死也不会委身为妾。
只要成功逼走了苗娘子,陈景然一定大受打击,到时候陈家家业便有了庶子们的机会。
啧啧啧,真是血淋淋的斗争啊!
米粒儿心里吐槽着,越发觉得郦家的兄弟关系还不错,郦卓固然奇葩又无用,但还没坏到这个地步。
心里暗搓搓吐槽完,陈夫人的真实想法也就昭然若揭了。
陈家的庶子毕竟是一群上不了台面的玩意儿,陈夫人只需要引入一个庶子姨娘们招惹不起的大人物替苗娘子出头,那她扶持儿子取代丈夫的计划就可以顺利实施了。
至于陈太师本人。
米粒儿猜想,这老头儿在今天的高强度拉锯战后身体只怕也有些吃不消了,确实是个会萌生退意的关口。
难怪陈夫人急不可耐,立即亲自出马来相求。
搞明白了这些,米粒儿再一想早上被陈太师推郦殊去死一事差点气炸了肺。
心里不由也产生了些情绪。
加上一个消停点的陈家更有利于郦殊利用好京畿士族们的政治能量和资源,也更有利于南人北上。
当即觉得哪怕不从中捞好处,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便故作为难的说:“这……我等妇道人家,说这些只怕不妥吧。”
陈夫人似看穿米粒儿算计一样,眉眼弯弯的笑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家老爷这把年纪已属不易,若还恋栈权力,只怕有伤天数,反而得不偿失了。”
说着便顺势一步拉进和米粒儿的距离道:“依我看,郦家二郎正是少年英才,又得官家器重,郦家在京畿也有百年根基,早就该与我等世家亲近。只是我家老爷老持承重一直开不了口,不如你我从中撮合一二,也是为两家门楣添光增彩。”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