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造势
这个场景下,再亲切的问候得到的也只会是讪笑,唯独孙商姿沉不住气站了起来,声音带怒:
“话都说完了,所以不想说了,不可以吗?芝麻绿豆大的事还劳陆大小姐过问不成?”
陆知予慢条斯理地坐了,“可以,各位随意,我只是问问,你也不用紧张,同样的招数我不会再用,你背后那位徐小姐也不会上当第二次。”
“你!哼,谁知道你又要想干什么?”孙商姿扁了扁嘴,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对待陆知予。
明明前些日子,她们还算得上是朋友,而后来再见就已成了相见相厌,她不想这样,可世事总不由人。
“我是与她有隙,但不代表就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像今天这样的局面,未来可能还会有许多次,商姿妹妹还是早日习惯了的好。”
“用不着你假惺惺!”
“呵,农夫与蛇莫过于此。”李穗总是语出惊人,让人不得不怀疑她和孙商姿二人究竟谁才是谏官的女儿。
“你!你们不要太过分!!”孙商姿当真是气极了,整个人浑身止不住颤栗,徐毓敏上前拉她的手,安慰道:
“没事了,没事了,有什么好生气的,失了自己的身份,路上遇见吠犬,躲着走就是,计较起来都是你我吃亏。”
李穗冷嗤一声,“徐小姐果然还是同我们不一样的,就连骂人也这般婉转,不愧是有身份的女子,自然不是我这般粗人可以媲美的。”
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难逃,一群坐立不安的女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一人打破了笼罩在屋内的尴尬气息。
一位穿着绿衫的圆脸姑娘叹了口气,拉着旁边的好友说道:“听我娘说,他们最近已经在给我相看人家了,可是偏偏我一个都看不上。”
好友接话流畅,“咦”了一声,“这是为何?”
“还不都怪那位禾三公子?便就是三品大员的独子又如何?人生渺渺,所求之物焉能俱全,能得一人真心就已经没有遗憾了。
“而让我娘满意的那几位,家里不是早有小妾就是等着我去给人做续弦,我已经看我娘争风吃醋了一辈子,再也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了。”
绿衣姑娘愁苦着一张脸,神思一转,将目光落在半空中,一改之前的苦闷的样子,激动说道:“禾三公子和明心姑娘就不一样。
“他们是不屈于层级,不拘泥世俗的存在,哪怕身份有着云泥之别,哪怕一人已经消失不见,另外一人仍旧会坚守在原地。
“我的夫君也应该像他那样,即便没有他富有,也不比他气质非凡,只要能够对我一心一意,便好。”
好友痴痴地笑:“情深说的倒是,可气质非凡又何以见得?我听人说禾公子长得并不英俊,只那金光闪闪的服饰更吸引人注意。”
绿衣被笑的有些恼,抽手去拧好友的腰:“气质,我说的是他通身的气派,谁与你说他的金衣了?”
加入话题的人越来越多,一拨人坚持觉得禾公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敢于追求心中所爱,不为世俗束缚。
而另一拨女子却认为他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扬言在找回明心姑娘后散尽妻妾,懂得迷途知返,患难之中仍见真情。
于是所有的一切都汇成一句话,既然讨论不出一个结果,为何不去亲眼看看?
之前听坊间传闻,传话有褒有贬,虽然褒的都是那些女子,而男子大多觉得禾辛沽名钓誉。
分明前头还有几房小妾,后面又敢为了位素不相识的姑娘大闹承天府,当真是衙门门口显灵,让月老牵了线不成?
怀着这样或那样的疑惑,来日聚集在承天府门口的人只会多,不会少,这回就不仅仅是普通的失踪案,而是圣上亲子过问的,要公开受理的清案一件了。
翼国有清案的规矩,若对江山社稷有功者有过,必先罚后赏,两者不可相抵,且是公开受审,请四方百姓为证。
只有等犯下的罪责了了,才能论功行赏,通常这种事极少发生,在战乱不多的年代,大的功劳几乎绝迹,小的过错也很容易掩藏。
可这位好运发现一条矿脉的周县令,功劳堪比打了一场大胜仗的将军,风口浪尖之际恰好达到清安的所有条件。
陆知予为他考虑的仔细,就连他被卸任后所签署的文书究竟还生不生效都想到了,所以特意让李杵找路子托隔壁县签下的文书。
那样,哪怕周县令被问罪,也不会有过多的连累,更何况李杵才是那个真正有大功劳的人,让他拿着那山的地契,比放在周县令手里要妥当的多。
屋内女子探讨的越发激情,陆知予不再开口,稍坐一会便起身离开,见她离席,李穗也不慌不忙的跟上。
二人找来侍女代替自己向贺夫人告辞,礼数周全,不见半点慢怠。
李穗忍了忍,直到出了贺府才小声道:“所以刚才你是故意惹孙商姿生气的?这样其他人才会为了缓和气氛说起明心的事情来。
“可是你又是怎么知道她们会说这个而不是别的?万一她们没那么聪明想不到这茬怎么办?”
陆知予停下来看她一眼,李穗看明白她的意思:不是还有你吗?她顿时一凝,不是,合着我脸上写着挡箭牌不成?
想归想,到底还是没有说出口,毕竟无论是扮作禾辛还是做她自己,对方还从未让她陷入到真正的险境过。
富贵险中求嘛,这个道理她懂,李穗贴近陆知予,声音低若蚊蝇:“这几日你还有什么安排?还是按之前说的那样?
“可你没和我说过明心姑娘和周县令的关系啊,他们之间果然有一门官司?到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不远处的青江朝陆知予轻轻颔首,这是周围无人监听的意思,陆知予抬步向马车走去。
温声答她:“不会,禾辛本就对这件事一知半解,你了解的少些才更正常,等周县令被人‘请’来了圣都,到那时,人才算真正的齐了。”
李穗无端打了个寒颤,无意识点了点头,“哦,好,好。”
作者有话说:
“话都说完了,所以不想说了,不可以吗?芝麻绿豆大的事还劳陆大小姐过问不成?”
陆知予慢条斯理地坐了,“可以,各位随意,我只是问问,你也不用紧张,同样的招数我不会再用,你背后那位徐小姐也不会上当第二次。”
“你!哼,谁知道你又要想干什么?”孙商姿扁了扁嘴,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对待陆知予。
明明前些日子,她们还算得上是朋友,而后来再见就已成了相见相厌,她不想这样,可世事总不由人。
“我是与她有隙,但不代表就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像今天这样的局面,未来可能还会有许多次,商姿妹妹还是早日习惯了的好。”
“用不着你假惺惺!”
“呵,农夫与蛇莫过于此。”李穗总是语出惊人,让人不得不怀疑她和孙商姿二人究竟谁才是谏官的女儿。
“你!你们不要太过分!!”孙商姿当真是气极了,整个人浑身止不住颤栗,徐毓敏上前拉她的手,安慰道:
“没事了,没事了,有什么好生气的,失了自己的身份,路上遇见吠犬,躲着走就是,计较起来都是你我吃亏。”
李穗冷嗤一声,“徐小姐果然还是同我们不一样的,就连骂人也这般婉转,不愧是有身份的女子,自然不是我这般粗人可以媲美的。”
真是神仙打架,小鬼难逃,一群坐立不安的女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终于有一人打破了笼罩在屋内的尴尬气息。
一位穿着绿衫的圆脸姑娘叹了口气,拉着旁边的好友说道:“听我娘说,他们最近已经在给我相看人家了,可是偏偏我一个都看不上。”
好友接话流畅,“咦”了一声,“这是为何?”
“还不都怪那位禾三公子?便就是三品大员的独子又如何?人生渺渺,所求之物焉能俱全,能得一人真心就已经没有遗憾了。
“而让我娘满意的那几位,家里不是早有小妾就是等着我去给人做续弦,我已经看我娘争风吃醋了一辈子,再也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了。”
绿衣姑娘愁苦着一张脸,神思一转,将目光落在半空中,一改之前的苦闷的样子,激动说道:“禾三公子和明心姑娘就不一样。
“他们是不屈于层级,不拘泥世俗的存在,哪怕身份有着云泥之别,哪怕一人已经消失不见,另外一人仍旧会坚守在原地。
“我的夫君也应该像他那样,即便没有他富有,也不比他气质非凡,只要能够对我一心一意,便好。”
好友痴痴地笑:“情深说的倒是,可气质非凡又何以见得?我听人说禾公子长得并不英俊,只那金光闪闪的服饰更吸引人注意。”
绿衣被笑的有些恼,抽手去拧好友的腰:“气质,我说的是他通身的气派,谁与你说他的金衣了?”
加入话题的人越来越多,一拨人坚持觉得禾公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他敢于追求心中所爱,不为世俗束缚。
而另一拨女子却认为他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扬言在找回明心姑娘后散尽妻妾,懂得迷途知返,患难之中仍见真情。
于是所有的一切都汇成一句话,既然讨论不出一个结果,为何不去亲眼看看?
之前听坊间传闻,传话有褒有贬,虽然褒的都是那些女子,而男子大多觉得禾辛沽名钓誉。
分明前头还有几房小妾,后面又敢为了位素不相识的姑娘大闹承天府,当真是衙门门口显灵,让月老牵了线不成?
怀着这样或那样的疑惑,来日聚集在承天府门口的人只会多,不会少,这回就不仅仅是普通的失踪案,而是圣上亲子过问的,要公开受理的清案一件了。
翼国有清案的规矩,若对江山社稷有功者有过,必先罚后赏,两者不可相抵,且是公开受审,请四方百姓为证。
只有等犯下的罪责了了,才能论功行赏,通常这种事极少发生,在战乱不多的年代,大的功劳几乎绝迹,小的过错也很容易掩藏。
可这位好运发现一条矿脉的周县令,功劳堪比打了一场大胜仗的将军,风口浪尖之际恰好达到清安的所有条件。
陆知予为他考虑的仔细,就连他被卸任后所签署的文书究竟还生不生效都想到了,所以特意让李杵找路子托隔壁县签下的文书。
那样,哪怕周县令被问罪,也不会有过多的连累,更何况李杵才是那个真正有大功劳的人,让他拿着那山的地契,比放在周县令手里要妥当的多。
屋内女子探讨的越发激情,陆知予不再开口,稍坐一会便起身离开,见她离席,李穗也不慌不忙的跟上。
二人找来侍女代替自己向贺夫人告辞,礼数周全,不见半点慢怠。
李穗忍了忍,直到出了贺府才小声道:“所以刚才你是故意惹孙商姿生气的?这样其他人才会为了缓和气氛说起明心的事情来。
“可是你又是怎么知道她们会说这个而不是别的?万一她们没那么聪明想不到这茬怎么办?”
陆知予停下来看她一眼,李穗看明白她的意思:不是还有你吗?她顿时一凝,不是,合着我脸上写着挡箭牌不成?
想归想,到底还是没有说出口,毕竟无论是扮作禾辛还是做她自己,对方还从未让她陷入到真正的险境过。
富贵险中求嘛,这个道理她懂,李穗贴近陆知予,声音低若蚊蝇:“这几日你还有什么安排?还是按之前说的那样?
“可你没和我说过明心姑娘和周县令的关系啊,他们之间果然有一门官司?到时候会不会有什么变故?”
不远处的青江朝陆知予轻轻颔首,这是周围无人监听的意思,陆知予抬步向马车走去。
温声答她:“不会,禾辛本就对这件事一知半解,你了解的少些才更正常,等周县令被人‘请’来了圣都,到那时,人才算真正的齐了。”
李穗无端打了个寒颤,无意识点了点头,“哦,好,好。”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