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有仇
“五日前,本官接了禾辛的状子,是为失踪一案,可昨日官差发现你的第一句话,你却说另有重案要告,否则宁愿以死明志也不愿进半口米粮。
“今日,本官就在这里,你要状告的人也来了,如此,你可愿开口了?”
明心长跪,闻言终于直起身子,双手捧起一张字迹猩红的诉状,“禀大人,民女要告磨山镇县令周申和元府二公子元风官商勾结,贪官庸吏。
“用权当刀,以公谋私,妄断民案,磨山镇百姓苦其久矣。”
她的声音并不动听,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沙哑粗旷,却字字有力,回荡于公堂之上久久不绝。
一镇百姓不说数万,却至少也有上千,可亦只有明心最终站在了承天府门前,泣血诉说。
“元府二子元风,德行败坏,满腹私欲,同周申交好,却肆意篡改事实,不惜以我母的性命作为要挟,意欲让民女缄口。
“隐瞒其对兄长……元云的觊觎之心,民女曾亲眼看见元风不止一次逼迫其兄行那不端之事!
“元府二老善心,见小儿可怜,恻隐收留,却没有想到元风狼子野心,行径恶劣至极,窥伺兄长是为不义。
“蒙骗父母是为不孝,敛财谋权是为无德,三罪皆有,却仍不知悔改,更是间接造成元府大公子元风落水痴傻,如同三岁稚儿的罪魁祸首!”
雷霆之声将歇,周遭却一阵静谧,看席处百姓面面相觑,他们一开始便听说过明心姑娘和禾公子结缘承天府门前是有案在身。
却没想到竟然这事如此荒唐,哪怕不要求人人皆兄友弟恭,手足情深,但也不是这么个违背人伦的做法。
即便不是血缘亲生的兄弟,也太让人膛目结舌了些,更何况元家二老对他有恩?
在这个易子果腹,卖女求荣的年代,养恩是大于生恩的,生下来如果不好好抚育,那丝薄如蝉翼的亲情也就断的干干净净了。
多少流落家头的孩子,对亲生父母的印象都模糊不清,只记得步履匆匆的人曾路过自己多少次,有几次踌躇想要停下来,又有几次一脸嫌恶的快步离去。
元家老爷夫人的存在,对于元二来说无疑是暗夜中的微光,冬日里的火炭,可他竟还对救命恩人,养育父母唯一的孩子有着那样的心思。
人们半是唏嘘半是好奇地看向禾辛,不知这位痴情人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何态度。
可禾辛只是静静听着,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那个女子,千万柔情化在眉间,轻蹙的弧度,唇边噙着一弯冷冽,似是替明心亲身经历过一般。
哪怕心中酸涩,也懂得尊重她的选择。
明心徐徐诉说着过往发生的一切,庄椟神情不变,心中早已翻江倒海,自从发现明心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之前的那些不过是餐前小食。
真正凶险的地方,不过是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尽管他猜不到全貌,也嗅到一丝不平静的味道。
元风他其实早已派人去找了,可自从他们入城之后,就如同水滴入海一般,怎么都寻不到踪迹。
如今明心堂而皇之地将元二牵扯进来,他便知道,这姑娘根本就没有将他昨日说的话听在心里。
否则怎会不知将事情都局限在周申身上?
圣上虽对此事有些关注的意思,归根结底那是因为中间牵扯到了一个发现矿脉立下功劳的周申,只要她愿意将矛头对准周申,庄椟就有把握尽力为明心周旋。
徐徐图之,至少先将周申绳之以法之后再思量和元风之间的牵扯。
而一旦让人发现他们的症结在于另外一处,且明心并没有什么实证,那么开清案的意义就会模糊不清,再也达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人不在堂,如何审?难道各凭诉词给人定罪不成?
庄椟气的胡须直翘,觉得自己费心费力劝了两个时辰不带喝一口水的付出全部白费了。
他细细捋过,假若周县令果真是个尸位素餐之人,民意沸腾之下不怕找不到对方的错漏,一人难堵众口,只要有心,定能发现端倪。
庄椟还打算从每年官员评选的枝末中入手,抽丝剥茧也能暂时将周申身上的功劳暂时按下,他可以再逐一分析,查明真相。
他倒也不是凭着一面之词就信了明心的话,只是他心念微动时查阅过周申生平档案,年轻时是家中给捐的小官,占了个师爷的位子。
三年庸碌无为,无甚过人之处,却在一朝之间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县令,而后每三年一次的考校评比,次次拿优,俸禄涨了一次又一次。
这么好的官,名声响亮,传至皇城圣都,却年年不升官,不调县,就窝在那满是坚石的磨山镇,庄椟为官多年,其中有没有内情,他心中有数。
庄椟坐在明镜之下,恍然回神,见明心仍在徐徐说着,她隐去身份只道元风有恩于她,因智弱无力自顾,这才被元二请去照看。
一瞬间,明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有恩必报,无愧于人,虔心侍奉,路遇不公,便是粉身碎骨也要挺身而出,这是何等气度!
等明心语闭,禾辛这才收回视线,悠悠一鞠,“庄大人,草民还有一事要说。”
庄椟心中盼着快些能听见关于元风的消息,见刺头坚持,只好摆了摆手:“什么事,你说罢。”
“草民曾在谢府附近看见过一人,同明心姑娘所说的元二公子模样十分相似,但也没细瞧,眼下想来,应当是他没错,还请庄大人能将此人一并请来查问。”
又是谢府?
庄椟一愣,前几日谢家小子其实说过几句禾辛上门的事,他将前因后果一串,解释的正当又充分,庄椟自然不觉得有异。
令他吃惊的是,不过才几天的光景,谢府就又出现了一次,这个禾辛是跟谢家有仇么?
庄椟一时没想明白,飞快的将禾辛扫视一番,沉声道:“来人,去按禾辛说的地方找找,若发现元风踪迹,务必将人尽快带回。”
作者有话说:
“今日,本官就在这里,你要状告的人也来了,如此,你可愿开口了?”
明心长跪,闻言终于直起身子,双手捧起一张字迹猩红的诉状,“禀大人,民女要告磨山镇县令周申和元府二公子元风官商勾结,贪官庸吏。
“用权当刀,以公谋私,妄断民案,磨山镇百姓苦其久矣。”
她的声音并不动听,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沙哑粗旷,却字字有力,回荡于公堂之上久久不绝。
一镇百姓不说数万,却至少也有上千,可亦只有明心最终站在了承天府门前,泣血诉说。
“元府二子元风,德行败坏,满腹私欲,同周申交好,却肆意篡改事实,不惜以我母的性命作为要挟,意欲让民女缄口。
“隐瞒其对兄长……元云的觊觎之心,民女曾亲眼看见元风不止一次逼迫其兄行那不端之事!
“元府二老善心,见小儿可怜,恻隐收留,却没有想到元风狼子野心,行径恶劣至极,窥伺兄长是为不义。
“蒙骗父母是为不孝,敛财谋权是为无德,三罪皆有,却仍不知悔改,更是间接造成元府大公子元风落水痴傻,如同三岁稚儿的罪魁祸首!”
雷霆之声将歇,周遭却一阵静谧,看席处百姓面面相觑,他们一开始便听说过明心姑娘和禾公子结缘承天府门前是有案在身。
却没想到竟然这事如此荒唐,哪怕不要求人人皆兄友弟恭,手足情深,但也不是这么个违背人伦的做法。
即便不是血缘亲生的兄弟,也太让人膛目结舌了些,更何况元家二老对他有恩?
在这个易子果腹,卖女求荣的年代,养恩是大于生恩的,生下来如果不好好抚育,那丝薄如蝉翼的亲情也就断的干干净净了。
多少流落家头的孩子,对亲生父母的印象都模糊不清,只记得步履匆匆的人曾路过自己多少次,有几次踌躇想要停下来,又有几次一脸嫌恶的快步离去。
元家老爷夫人的存在,对于元二来说无疑是暗夜中的微光,冬日里的火炭,可他竟还对救命恩人,养育父母唯一的孩子有着那样的心思。
人们半是唏嘘半是好奇地看向禾辛,不知这位痴情人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何态度。
可禾辛只是静静听着,一眨不眨地看着眼前那个女子,千万柔情化在眉间,轻蹙的弧度,唇边噙着一弯冷冽,似是替明心亲身经历过一般。
哪怕心中酸涩,也懂得尊重她的选择。
明心徐徐诉说着过往发生的一切,庄椟神情不变,心中早已翻江倒海,自从发现明心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之前的那些不过是餐前小食。
真正凶险的地方,不过是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尽管他猜不到全貌,也嗅到一丝不平静的味道。
元风他其实早已派人去找了,可自从他们入城之后,就如同水滴入海一般,怎么都寻不到踪迹。
如今明心堂而皇之地将元二牵扯进来,他便知道,这姑娘根本就没有将他昨日说的话听在心里。
否则怎会不知将事情都局限在周申身上?
圣上虽对此事有些关注的意思,归根结底那是因为中间牵扯到了一个发现矿脉立下功劳的周申,只要她愿意将矛头对准周申,庄椟就有把握尽力为明心周旋。
徐徐图之,至少先将周申绳之以法之后再思量和元风之间的牵扯。
而一旦让人发现他们的症结在于另外一处,且明心并没有什么实证,那么开清案的意义就会模糊不清,再也达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人不在堂,如何审?难道各凭诉词给人定罪不成?
庄椟气的胡须直翘,觉得自己费心费力劝了两个时辰不带喝一口水的付出全部白费了。
他细细捋过,假若周县令果真是个尸位素餐之人,民意沸腾之下不怕找不到对方的错漏,一人难堵众口,只要有心,定能发现端倪。
庄椟还打算从每年官员评选的枝末中入手,抽丝剥茧也能暂时将周申身上的功劳暂时按下,他可以再逐一分析,查明真相。
他倒也不是凭着一面之词就信了明心的话,只是他心念微动时查阅过周申生平档案,年轻时是家中给捐的小官,占了个师爷的位子。
三年庸碌无为,无甚过人之处,却在一朝之间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县令,而后每三年一次的考校评比,次次拿优,俸禄涨了一次又一次。
这么好的官,名声响亮,传至皇城圣都,却年年不升官,不调县,就窝在那满是坚石的磨山镇,庄椟为官多年,其中有没有内情,他心中有数。
庄椟坐在明镜之下,恍然回神,见明心仍在徐徐说着,她隐去身份只道元风有恩于她,因智弱无力自顾,这才被元二请去照看。
一瞬间,明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有恩必报,无愧于人,虔心侍奉,路遇不公,便是粉身碎骨也要挺身而出,这是何等气度!
等明心语闭,禾辛这才收回视线,悠悠一鞠,“庄大人,草民还有一事要说。”
庄椟心中盼着快些能听见关于元风的消息,见刺头坚持,只好摆了摆手:“什么事,你说罢。”
“草民曾在谢府附近看见过一人,同明心姑娘所说的元二公子模样十分相似,但也没细瞧,眼下想来,应当是他没错,还请庄大人能将此人一并请来查问。”
又是谢府?
庄椟一愣,前几日谢家小子其实说过几句禾辛上门的事,他将前因后果一串,解释的正当又充分,庄椟自然不觉得有异。
令他吃惊的是,不过才几天的光景,谢府就又出现了一次,这个禾辛是跟谢家有仇么?
庄椟一时没想明白,飞快的将禾辛扫视一番,沉声道:“来人,去按禾辛说的地方找找,若发现元风踪迹,务必将人尽快带回。”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