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攀扯
被提及姓名的禾辛等的便是这一问,之前之所以不提谢家,是因为明心失踪的一事还只局限在乡坊民间。
再如何翻滚沸腾,等过段时间歇了累了,自然会淡出视野,可如今却不同,清案是举国大案。
谢汕秋不会再对庄椟隐瞒禾辛曾找上门过的事情,三两句能解释清楚的东西,没必要再等着人在公堂上再言明。
像清案这样的大案,除去受理衙门之外,任何势力是不得到场的。
这就代表着没有势力能够简单渗入到案件之中,只能暗中隐在人群,却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干预。
因此,各家官员的子女亦同样不能到场,他们基本上就代表着各主家的意见,若来凑个热闹,就会被人当作是哪家特别关注,只会得不偿失。
这日恰逢书院休沐,陆知予便邀了李穗到府,让青萝做出二人在陌野居的假象,反正她母亲仍旧因着陆知筝的缘故不愿踏足这里,父亲又是男子,懂得避嫌。
而陆知筝又因徐毓敏的笄礼而整日郁郁寡欢,整日将自己关在院子里不肯出来,母亲倒是日日去陪她,但总不见小女儿展颜,穆邵思甚至为此愁白了头发。
院落里常常传出母女抱头痛哭的声音,陆旭酩怕大女儿伤心,又劝不动妻子,只好顺其自然了。
这倒是给了乔装打扮的陆知予和李穗一个绝佳的机会。
禾辛淡淡一笑,向上作揖,“回大人,草民日前在发现明心姑娘失踪之后便四处寻找,打听到一老妇曾在谢府附近看见过其踪迹。
“原先这事草民也不打算说,毕竟夜半上门叨扰谢公子已是失礼,也没找到什么人,许是老妇年纪大了,看不清明这才误看了,认错罢了。
“后来草民发现城中关于自己和明心姑娘的传言越来越多,怕事情愈演愈烈。
“加之相信庄大人英明神武、明察秋毫的办案能力,觉得您一定能够将她完好无损的带回来。故而选择呆在家中不再出门。”
庄椟欣慰,霎时又觉得他看着顺眼了些,仔细一想,发现好像这人当真在承天府闹过一场后就偃旗息鼓。
那时庄大人还曾派周襄上门查看过,得到的回复是幕僚禾雨劝阻了刺头,焦躁不堪的禾三公子只能整日在院子里踱来踱去,身子愣是消瘦了好几斤。
当然,这是周襄帮忙遮掩之后的结果,他自然看得出来禾辛、禾雨同他在院子里演戏,真正的明心那夜早就被找到了。
可惜这个一心想要查清紫藤山真相的,最被庄椟所看好的衙差,却拧巴着不希望看见清风明月的谢家公子暗地里藏着什么危害社稷的东西。
那座山,实在太适合作为藏兵之地了,一面陡峭另一面平坦,一面隐于迷雾之中,另一面便用来匿人。
陆知予倒是未对他告知东翁亭的存在,是他自己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出的不同寻常,自己扮作谢汕秋之后果然就有人听令而动。
而自己又被变幻无穷的迷阵困在其中,听说“禾辛”后来差点遇险,后来有人赶到才解救于危难之中,虽来的及时却叫人跑了,半点收获也无。
这一个个谜团堵在周襄胸间,那句言之凿凿告诉禾辛的——“他从不说假话”犹在耳边,将他的脸烫的火辣,疑心一起,便再难停止。
他心知禾辛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的这样简单,但也只能选择合作,这样才好接近禾辛,也能某些事情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助力。
禾辛徐徐说着,回忆的断断续续,偶尔还需要禾雨补充说上几句,这不,一句“草民在家思来想去,仍觉放心不下,又对明心姑娘失踪的下落好无头绪。
“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想岔了,遗漏了什么消息,只好,只好又派人回谢府周围守着,看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嘛。”
他的语气有些心虚,就连庄椟听着都颇有些往谢汕秋身上泼脏水的意思。
于是禾雨就适时发了言,他满面惭愧,“公子亦是无计可施,蒙头乱转,谁知却将谢府牵扯进来。
“这,这可该如何是好?我们并没有别的意思,也知道谢家不会谋害明心姑娘,元风出现在那,应当只是意外。”
公堂之上的人都不是傻子,这话说的漂亮,台阶都为人铺下了却并没有什么大用,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幌子而已。
而那周申遭元风眼风一瞟,早就没了之前威风凛凛,质疑这个反驳那个的气势,只尽力将自己缩在椅子上。
元风被押来的那刻,他差点叫自己口水给呛着,从前那么清高自傲的一个人,居然被人拧着胳膊往衙门里送。
而元二背后的人,周申也是知晓的,一旦他出现在这里,意味着自己很有可能会被元风扔出去当成弃子。
所以他只能一边在内心极速思索着对策,想着届时能够逃过一劫,或是咬下对方一口肉来,最好是用什么把柄让元风不得不保下自己。
他周申可是有着天大的功劳的周大人,岂能将不二功勋折在这里?那他大概死都不能瞑目了。
他直直看着元风,没从他身上感悟到什么,于是凝神听着场内发生的对话,眼见禾辛要得罪谢家这样的权贵,桀桀笑了出来。
周申不屑地看着明心,嗤道:“明心啊明心,还以为说你是逃奴却是冤枉了你,觉得你多么能耐,找个了贵人不留余地地帮你筹谋元氏家财。
“他看着也不是个缺银子的主,既然不是为钱,那就是求人咯?
“只不过你找的这位似乎脑子也不大好,将好好的大路走窄了,张口就想咬人,这不?又攀扯上了谢家不是?”
庄椟在心中点了点头,虽然周申这人说话的调子欠揍十足,这句话倒是没有说错,他想不通禾辛为什么一定要和谢家过不去,也没听说过他们两家有仇啊。
不过,他仍旧清了清嗓子,“公堂之上,勿要喧哗。”
气势一正,眸子一深,不容直视地望向元风,“听了那么久,不如你来替本官解解惑,元风,磨山镇玫县生人,年二十四岁。
“户籍记载,你生平从未到过圣都,也不曾带着兄长外出,这次行迹匆匆赶来,究竟所为何事呢?”
作者有话说:
再如何翻滚沸腾,等过段时间歇了累了,自然会淡出视野,可如今却不同,清案是举国大案。
谢汕秋不会再对庄椟隐瞒禾辛曾找上门过的事情,三两句能解释清楚的东西,没必要再等着人在公堂上再言明。
像清案这样的大案,除去受理衙门之外,任何势力是不得到场的。
这就代表着没有势力能够简单渗入到案件之中,只能暗中隐在人群,却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干预。
因此,各家官员的子女亦同样不能到场,他们基本上就代表着各主家的意见,若来凑个热闹,就会被人当作是哪家特别关注,只会得不偿失。
这日恰逢书院休沐,陆知予便邀了李穗到府,让青萝做出二人在陌野居的假象,反正她母亲仍旧因着陆知筝的缘故不愿踏足这里,父亲又是男子,懂得避嫌。
而陆知筝又因徐毓敏的笄礼而整日郁郁寡欢,整日将自己关在院子里不肯出来,母亲倒是日日去陪她,但总不见小女儿展颜,穆邵思甚至为此愁白了头发。
院落里常常传出母女抱头痛哭的声音,陆旭酩怕大女儿伤心,又劝不动妻子,只好顺其自然了。
这倒是给了乔装打扮的陆知予和李穗一个绝佳的机会。
禾辛淡淡一笑,向上作揖,“回大人,草民日前在发现明心姑娘失踪之后便四处寻找,打听到一老妇曾在谢府附近看见过其踪迹。
“原先这事草民也不打算说,毕竟夜半上门叨扰谢公子已是失礼,也没找到什么人,许是老妇年纪大了,看不清明这才误看了,认错罢了。
“后来草民发现城中关于自己和明心姑娘的传言越来越多,怕事情愈演愈烈。
“加之相信庄大人英明神武、明察秋毫的办案能力,觉得您一定能够将她完好无损的带回来。故而选择呆在家中不再出门。”
庄椟欣慰,霎时又觉得他看着顺眼了些,仔细一想,发现好像这人当真在承天府闹过一场后就偃旗息鼓。
那时庄大人还曾派周襄上门查看过,得到的回复是幕僚禾雨劝阻了刺头,焦躁不堪的禾三公子只能整日在院子里踱来踱去,身子愣是消瘦了好几斤。
当然,这是周襄帮忙遮掩之后的结果,他自然看得出来禾辛、禾雨同他在院子里演戏,真正的明心那夜早就被找到了。
可惜这个一心想要查清紫藤山真相的,最被庄椟所看好的衙差,却拧巴着不希望看见清风明月的谢家公子暗地里藏着什么危害社稷的东西。
那座山,实在太适合作为藏兵之地了,一面陡峭另一面平坦,一面隐于迷雾之中,另一面便用来匿人。
陆知予倒是未对他告知东翁亭的存在,是他自己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出的不同寻常,自己扮作谢汕秋之后果然就有人听令而动。
而自己又被变幻无穷的迷阵困在其中,听说“禾辛”后来差点遇险,后来有人赶到才解救于危难之中,虽来的及时却叫人跑了,半点收获也无。
这一个个谜团堵在周襄胸间,那句言之凿凿告诉禾辛的——“他从不说假话”犹在耳边,将他的脸烫的火辣,疑心一起,便再难停止。
他心知禾辛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的这样简单,但也只能选择合作,这样才好接近禾辛,也能某些事情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助力。
禾辛徐徐说着,回忆的断断续续,偶尔还需要禾雨补充说上几句,这不,一句“草民在家思来想去,仍觉放心不下,又对明心姑娘失踪的下落好无头绪。
“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想岔了,遗漏了什么消息,只好,只好又派人回谢府周围守着,看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嘛。”
他的语气有些心虚,就连庄椟听着都颇有些往谢汕秋身上泼脏水的意思。
于是禾雨就适时发了言,他满面惭愧,“公子亦是无计可施,蒙头乱转,谁知却将谢府牵扯进来。
“这,这可该如何是好?我们并没有别的意思,也知道谢家不会谋害明心姑娘,元风出现在那,应当只是意外。”
公堂之上的人都不是傻子,这话说的漂亮,台阶都为人铺下了却并没有什么大用,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幌子而已。
而那周申遭元风眼风一瞟,早就没了之前威风凛凛,质疑这个反驳那个的气势,只尽力将自己缩在椅子上。
元风被押来的那刻,他差点叫自己口水给呛着,从前那么清高自傲的一个人,居然被人拧着胳膊往衙门里送。
而元二背后的人,周申也是知晓的,一旦他出现在这里,意味着自己很有可能会被元风扔出去当成弃子。
所以他只能一边在内心极速思索着对策,想着届时能够逃过一劫,或是咬下对方一口肉来,最好是用什么把柄让元风不得不保下自己。
他周申可是有着天大的功劳的周大人,岂能将不二功勋折在这里?那他大概死都不能瞑目了。
他直直看着元风,没从他身上感悟到什么,于是凝神听着场内发生的对话,眼见禾辛要得罪谢家这样的权贵,桀桀笑了出来。
周申不屑地看着明心,嗤道:“明心啊明心,还以为说你是逃奴却是冤枉了你,觉得你多么能耐,找个了贵人不留余地地帮你筹谋元氏家财。
“他看着也不是个缺银子的主,既然不是为钱,那就是求人咯?
“只不过你找的这位似乎脑子也不大好,将好好的大路走窄了,张口就想咬人,这不?又攀扯上了谢家不是?”
庄椟在心中点了点头,虽然周申这人说话的调子欠揍十足,这句话倒是没有说错,他想不通禾辛为什么一定要和谢家过不去,也没听说过他们两家有仇啊。
不过,他仍旧清了清嗓子,“公堂之上,勿要喧哗。”
气势一正,眸子一深,不容直视地望向元风,“听了那么久,不如你来替本官解解惑,元风,磨山镇玫县生人,年二十四岁。
“户籍记载,你生平从未到过圣都,也不曾带着兄长外出,这次行迹匆匆赶来,究竟所为何事呢?”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