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往事

  陌生又熟悉的味道传到舌尖,像是裹着火和酸,足够男人回味。

  他的嗓音淡淡,不似刚才冰冷的态度;“谢谢。”

  余光间,简意注意到俞灵松了一口气,两人之前气氛的缓和让她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下来,她笑着也给俞灵夹了点吃的放进碗里。

  “伯母,也吃。”

  圆桌上饭菜出炉的热气腾腾,三人时不时的搭话,配上小农院后应有尽有的菜园,茂盛鲜嫩的蔬菜将院子内的水池遮蔽的严严实实,西红柿色泽鲜艳的挂在枝头,不用简意多看几眼都知道,俞伯母在这里照顾的有多好。

  但再观俞母,身上的旗袍的样式也想是几年前的,布料的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细节磨损,也是多亏了有人细心的保养,色泽依旧还在;

  在看不需要多加装饰的俞母的脸,素面朝天,连多余的配饰都没有带,只有给盛放夹菜的动作间的指节里露出一枚鎏金色的戒指。

  可本来俞家也没有涉及到田园乡镇的产业,那俞母为什么要深入简出,甚至这么多年都不能见自己的儿子一面。

  可她觉得俞伯母是想念盛放的,不然也不会做一大桌子都是他喜欢的菜,也不会这么担心饭菜不合他的胃口,一个母亲的焦躁不安虽然没有表现在简意的面前,却在一个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无处遁形。

  难道这次是因为俞家的有人回来了?

  简意吃饭的动作越来越慢,她心里想着事,戳着碗里的白米饭一声不吭;

  一只虾被骨节分明的大手捏着,放入她的碗中,看着出神的小画家,盛放漆黑的眸子落在碗里被反的底朝天的米饭。

  他低低开口,声线低哑,话里带着浅淡的倦;“好好吃饭。”

  在录节目的时候,他就发现,小画家因为和俞争争住的近的缘故,也学了点俞争争的坏习惯,比如爱吃零食,比如吃饭不爱吃主食,更比如吃饭不专心,就像新生宝宝做吃饭注意力测试一样,必须要有人看着才行。

  被点名批评的简意,在俞母明显带笑的眼神里,默默的红了脸,可偏偏男人并不懂得什么叫见好就收;

  他将桌子上能夹的青菜都夹了点,看着简意面前的碗高高叠起,他才收回筷子。

  “不会夹不到了,吃吧。”

  本来应该气愤的小画家,不知道为什么听到男人开口略显亲昵的声线,和他默不作声的动作后,她的心跳共振了一下。

  逐渐日光高照的庭院,园林内树影成片,为两人落坐的圆桌的地方,扫下一片暖黄的光线,在光线下,落在俞母的眼里;

  她的儿子英俊,小姑娘略显羞涩的低着头,吃着饭,而他的点漆的眸光温柔的正对着他带来的女孩,如同星夜下的流星那般灿烂;

  也许是更加平静如水的生活,突然添上了一抹光亮,不知怎的俞母的鼻子有些酸涩,这一次,她不是在通过薄薄的手机屏幕,不是通过那般冰冷无人回应她的电话里,看到了她的儿子。

  得子如此,俞灵知足了。

  乡问田野,四野空旷,遍地潮湿,空气新鲜而清凉,淡淡的烟零在田野之上缭绕,丝线一样一条条分散、缠绕,似断似连。远远型去壹片片麦穗,像一片金色得海洋,柔丽若水,景象如幻,银色下的田园像绿海波涛中的舞台,一阵微风吹来,田野里滚着层层波涛,连绵起伏,十分迷人!

  这顿热气的午饭终究是结束了;

  俞灵想起连夜忙完工作的姐姐来到她这的几句话,还有不知道哪一次母亲带着来姝来过一次,手握拐杖的老太太就坐在她面前,语气带着点问询的意思;

  “争争在花帛戏的天份不多,那孩子又不喜欢,你也是知道,她从小就对课业……也因为我。”面对自家的小辈,俞老太太的语气颇有微词,但因为是亲生的,到底是血缘亲如水,隔辈亲,让她没法强求。

  她想了想,对着得她真传让她引以为傲的小女儿,语气沉了沉;“我也是半截身子不行了,还想看见俞家的花帛戏后继有人……一个安泽,一个争争,既然都不感兴趣,那老太太我也就不强求了。”

  得到示意的来姝从身后拿出,一个细致精美的花船,花帛丝缠的秀美,就连船底的花心都栩栩如生;

  这手法虽然稚嫩,但盛在手稳,争争每年都会被老太太接过来,美名其曰,课业辅导。但俞灵也能从中看出些端倪;

  “这不是争争的吧……”

  俞老太太扬了扬头;“确实不是争争丫头的。”

  俞灵的视线落在花船上,泛起光亮语气也带上情绪;“那母亲,这人是才接触就能做出这么轻盈精致的金帛了吗?她是谁?”

  要知道,金箔丝极其细,犹如蚕丝的精致但同时有是软绵绵的,若不是长时间接触这类事务的人,根本不能完成花船如此重工的设计。

  当年,俞争争接手时也是生生磨了三天,才能将金帛丝勉强缠成一朵花的工序。

  比起老太太的遗憾,俞灵又谈何不呢,想到自家的儿子,五大三粗的也不适合去学这么细致的东西,符合要求的争争也同样不喜欢。

  她当然也想要找一个人,但这事关俞家的声望,没有老太太的准许,她也不敢……既然老太太有了这个想法,她当然激动;

  “母亲?是谁?”

  看着同样眼光发亮的俞灵终于说出了这次来的目的;“是安泽带回来的。”

  “安泽带回来了?”

  俞灵还有些惊讶,多久没听过,她儿子的消息了,是有女朋友了吗……

  老太太看着神思的小女儿,脸前又浮现出耐心陪伴俞争争和她们一家其乐融融,坐在餐桌用餐的场景,眼底带着笑意;“她叫简意,是个好孩子……”

  思绪放空几秒,俞母看着不让她进厨房,和盛放两个人把圆桌上吃的盘子收走的简意,不禁和她母亲发出一样的感叹,确实是个好孩子。

  心里的担子缓缓放松下来,既然这样,那她就离出去不远了……

  在厨房后院洗碗的简意,抬头看到了远山叠账的层林,不经发出一声感叹;

  “好美啊……”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儿时课本里的这句古诗,让多少人梦到这样的水乡:小楼、深巷、杏花、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城乡,水乡的杏花春雨,便时时打湿了斑斓的梦。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