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复用
说着夹叙夹议的吹了柴四郎三分钟,之后花了两分钟给甄嬷嬷和两个小姑娘讲: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特别是咱家两位老爷,都是在朝廷效力的人,咱们自然是要向着官家去思去想,那什么彭大儒之流道貌岸然不说,更是让官家不痛快,便都不是好东西,他们的话听着就行,千万别往心里去!”
“夫人教训得是~”
两个小姑娘估计以为米粒儿是在皇帝面前得了赏赐后,回家里劝告全家要忠君爱国的,便纷纷表态要听皇帝的。
“哎,不是让你们死记硬背,是要你们学着点陛下开朗些,莫要整日闷在屋子里,偶尔也来同我走动走动,免得我家老爷还以为我同你们拌嘴了呢。”
两个小姑娘忙一边表示不敢,一边去看甄嬷嬷。
甄嬷嬷则谨慎的看过来,犹豫了好一会儿说:“夫人说得对,当今天子终究是年轻人,咱家也不能跟过往一样暮气沉沉的,连带着大老爷也显得老邱横秋,令官家不喜。”
这话说得就像“鱼腥草不好吃,但护肝,为了郦卓我们每天都要吃三大斤。”
米粒儿暗暗摇头的同时,也没兴趣去修正甄嬷嬷的脑子,她只是不想两个小女孩儿过得太辛苦,让长房悲剧重演,陷入糟糕的苦痛循环而已。
这样一来郦卓过得好点,郦殊也少替他哥操心。
米粒儿跟甄嬷嬷关系本就不坏,也没对长房揣什么坏心思,又有巧嘴一张。
渐渐便把局面打开,把三个人都说得其乐融融。
“哎哟,夫人真是个有福之人,走到哪儿便把福气带到哪儿,我不过陪夫人坐了这一会儿便觉得全身疲乏一扫而空,腿脚都更有力了。”
一阵大笑后,甄嬷嬷放下心站起身,向米粒儿作揖道:“老奴今日还有些事情要周全便不多作陪了,且由两位姨娘陪夫人说笑。”
说罢一转身,把阳光留了出来。
她一走,米粒儿明显看到大小孙氏大松一口气,脖子都抬起来了一些。
哎,真可怜,被一老太太压得喘不过气来。
米粒儿心里越发觉得她两可怜,就要送她们几件头面。
“不用了,夫人,老爷对我们很好,虽说不常见,却常派人回来问候。”
米粒儿真心待她们,她们怎会看不出来米粒儿的怜悯,就提起郦卓来,表示郦卓人不错,日子其实也还好。
“大老爷时长派人回来?那…可需要银两打点?”
米粒儿此刻却不由得心思一转,作出一副怕大小孙缺钱的模样,说:“昨夜恩赏不但有这只金手镯还有不少钱,你们若需要……”
“不不不,夫人,我们不是那个意思!”
小孙忙摆手说:“来问候的都是我…我娘家那边的家生子,他们在我祖父手下忠心耿耿纪律严明,不敢收钱的。”
“…原来如此。”
看来孙老头儿同样因为孙氏的事情搞得杯弓蛇影,这两小姑娘不但在这边被严加管束,在娘家也被断绝了一切出岔子的可能。
但即便只有这些只言片语,伶俐如米粒儿怎听不出来如今孙家和郦卓的状况?
“那大伯在官场行走,可需要……”
米粒儿依旧做出一副钱多烫手的模样,大孙见状用帕子掩嘴压抑的扬了下嘴角,柔声说:
“郎君在朝中虽然还未发迹,在工部却很是如鱼得水呢~”
她到底年长一些,又事实上成了郦卓的新妻子,下巴也比小孙略抬得高些,显出些许妯娌间公平比老公的底气。
“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你们不知道,我家老爷嘴上不说,其实心里一直惦念着,昨夜睡前还在说,不知大伯这边可顺利。”
“我家祖父一向周全,又有威望,郎君只消跟着祖父指点,来日必有一番作为。”
大孙对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米粒儿猜在她看来,现在的憋屈压抑都是因为她们姐姐闯了祸,只要她们老实待着,等郦卓熬出头,她们生下孩子,那碍眼的孙氏便是还有气在,她们也大可当她是个死人,跟郦卓安安稳稳靠着娘家大树过日子。
当然这是正确的路,米粒儿也觉得这样想的大小孙是好妯娌,不惹事的好亲戚。
可以一想到她们跟孙氏与孙伯渊的血缘联系,米粒儿又觉得有些事情吧……未必就能尽善尽美。
“如此我家老爷也能安心下来了,哎,你们不知道之前那次朝会可把他搞得精疲力尽累坏了,我也怕他更劳费心力,这才略多了嘴。”
那次朝会的主要惹事儿大户就是孙伯渊,米粒儿提这茬儿就是为了看大小孙反应。
小孙拿着帕子睁大眼睛,疑惑地欲言又止。
大孙则下意识一皱眉头,又迅速松开,故意咧开嘴,有用帕子遮掩着笑起来。
“朝廷里的事情一贯如此,往日里我们看祖父也常三更睡下四更又起来继续忙碌…这也是做臣子的本分嘛~”
好吧,大孙肯定通过某种途径知道了哪天的事情。
米粒儿想了想,不再跟大孙深入话题,只又讨论了些园子里秦氏留下的花草太老气,房子的一些细节需要修缮,御赐金手镯需要怎样的衣服鞋子搭配之类的,普通主母常操心的话题。
一直到春琴来报“老爷回来啦~”
米粒儿才留下些给大小孙裁新衣的面料,离开了这里。
“夫人,那两…”
“松烟留下的那个莲儿呢?没有发卖吧?去把她找来!”
大孙又不是仙鹤姑娘,要在内外防范的前提下还掌握自己的渠道,无非只能用老熟人。
这个熟人只能是莲儿。
果然那丫头一来,米粒儿就瞧出端倪来。
她一个受罚之人几天不见不但没有多少憔悴,头上还有发油用,脸上也擦了淡淡一层粉。
“夫、夫人…”
莲儿只犹豫了一小会儿,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实交代道:“奴婢只收了大孙姨娘一些见面礼,帮她打听了一下孙家的情况而已,万不敢有半分背叛。”
作者有话说: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特别是咱家两位老爷,都是在朝廷效力的人,咱们自然是要向着官家去思去想,那什么彭大儒之流道貌岸然不说,更是让官家不痛快,便都不是好东西,他们的话听着就行,千万别往心里去!”
“夫人教训得是~”
两个小姑娘估计以为米粒儿是在皇帝面前得了赏赐后,回家里劝告全家要忠君爱国的,便纷纷表态要听皇帝的。
“哎,不是让你们死记硬背,是要你们学着点陛下开朗些,莫要整日闷在屋子里,偶尔也来同我走动走动,免得我家老爷还以为我同你们拌嘴了呢。”
两个小姑娘忙一边表示不敢,一边去看甄嬷嬷。
甄嬷嬷则谨慎的看过来,犹豫了好一会儿说:“夫人说得对,当今天子终究是年轻人,咱家也不能跟过往一样暮气沉沉的,连带着大老爷也显得老邱横秋,令官家不喜。”
这话说得就像“鱼腥草不好吃,但护肝,为了郦卓我们每天都要吃三大斤。”
米粒儿暗暗摇头的同时,也没兴趣去修正甄嬷嬷的脑子,她只是不想两个小女孩儿过得太辛苦,让长房悲剧重演,陷入糟糕的苦痛循环而已。
这样一来郦卓过得好点,郦殊也少替他哥操心。
米粒儿跟甄嬷嬷关系本就不坏,也没对长房揣什么坏心思,又有巧嘴一张。
渐渐便把局面打开,把三个人都说得其乐融融。
“哎哟,夫人真是个有福之人,走到哪儿便把福气带到哪儿,我不过陪夫人坐了这一会儿便觉得全身疲乏一扫而空,腿脚都更有力了。”
一阵大笑后,甄嬷嬷放下心站起身,向米粒儿作揖道:“老奴今日还有些事情要周全便不多作陪了,且由两位姨娘陪夫人说笑。”
说罢一转身,把阳光留了出来。
她一走,米粒儿明显看到大小孙氏大松一口气,脖子都抬起来了一些。
哎,真可怜,被一老太太压得喘不过气来。
米粒儿心里越发觉得她两可怜,就要送她们几件头面。
“不用了,夫人,老爷对我们很好,虽说不常见,却常派人回来问候。”
米粒儿真心待她们,她们怎会看不出来米粒儿的怜悯,就提起郦卓来,表示郦卓人不错,日子其实也还好。
“大老爷时长派人回来?那…可需要银两打点?”
米粒儿此刻却不由得心思一转,作出一副怕大小孙缺钱的模样,说:“昨夜恩赏不但有这只金手镯还有不少钱,你们若需要……”
“不不不,夫人,我们不是那个意思!”
小孙忙摆手说:“来问候的都是我…我娘家那边的家生子,他们在我祖父手下忠心耿耿纪律严明,不敢收钱的。”
“…原来如此。”
看来孙老头儿同样因为孙氏的事情搞得杯弓蛇影,这两小姑娘不但在这边被严加管束,在娘家也被断绝了一切出岔子的可能。
但即便只有这些只言片语,伶俐如米粒儿怎听不出来如今孙家和郦卓的状况?
“那大伯在官场行走,可需要……”
米粒儿依旧做出一副钱多烫手的模样,大孙见状用帕子掩嘴压抑的扬了下嘴角,柔声说:
“郎君在朝中虽然还未发迹,在工部却很是如鱼得水呢~”
她到底年长一些,又事实上成了郦卓的新妻子,下巴也比小孙略抬得高些,显出些许妯娌间公平比老公的底气。
“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你们不知道,我家老爷嘴上不说,其实心里一直惦念着,昨夜睡前还在说,不知大伯这边可顺利。”
“我家祖父一向周全,又有威望,郎君只消跟着祖父指点,来日必有一番作为。”
大孙对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
米粒儿猜在她看来,现在的憋屈压抑都是因为她们姐姐闯了祸,只要她们老实待着,等郦卓熬出头,她们生下孩子,那碍眼的孙氏便是还有气在,她们也大可当她是个死人,跟郦卓安安稳稳靠着娘家大树过日子。
当然这是正确的路,米粒儿也觉得这样想的大小孙是好妯娌,不惹事的好亲戚。
可以一想到她们跟孙氏与孙伯渊的血缘联系,米粒儿又觉得有些事情吧……未必就能尽善尽美。
“如此我家老爷也能安心下来了,哎,你们不知道之前那次朝会可把他搞得精疲力尽累坏了,我也怕他更劳费心力,这才略多了嘴。”
那次朝会的主要惹事儿大户就是孙伯渊,米粒儿提这茬儿就是为了看大小孙反应。
小孙拿着帕子睁大眼睛,疑惑地欲言又止。
大孙则下意识一皱眉头,又迅速松开,故意咧开嘴,有用帕子遮掩着笑起来。
“朝廷里的事情一贯如此,往日里我们看祖父也常三更睡下四更又起来继续忙碌…这也是做臣子的本分嘛~”
好吧,大孙肯定通过某种途径知道了哪天的事情。
米粒儿想了想,不再跟大孙深入话题,只又讨论了些园子里秦氏留下的花草太老气,房子的一些细节需要修缮,御赐金手镯需要怎样的衣服鞋子搭配之类的,普通主母常操心的话题。
一直到春琴来报“老爷回来啦~”
米粒儿才留下些给大小孙裁新衣的面料,离开了这里。
“夫人,那两…”
“松烟留下的那个莲儿呢?没有发卖吧?去把她找来!”
大孙又不是仙鹤姑娘,要在内外防范的前提下还掌握自己的渠道,无非只能用老熟人。
这个熟人只能是莲儿。
果然那丫头一来,米粒儿就瞧出端倪来。
她一个受罚之人几天不见不但没有多少憔悴,头上还有发油用,脸上也擦了淡淡一层粉。
“夫、夫人…”
莲儿只犹豫了一小会儿,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老实交代道:“奴婢只收了大孙姨娘一些见面礼,帮她打听了一下孙家的情况而已,万不敢有半分背叛。”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