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幽灵
“其实我早就知道他娘在干放印子钱的事儿。”
苗娘子说话间从里屋出来,依旧是那身素色襦裙,根本没有去换喜服。
她脸色不很好,眉间阴霾着难掩的忧虑。
以往米粒儿不知陈夫人底细,只觉得苗娘子对陈太师两口子都冷冷清清的,颇为傲气。
眼下则觉得,这女孩儿真是心思细腻又滴水不漏。
跟陈景然爹妈保持距离是她,提醒米粒儿去找来陈二叔来制衡陈夫人也是她。
明明心里什么都知道,偏不告诉陈景然,要不是她做的每个选择最终都让陈景然得了实利,米粒儿都要怀疑她对陈景然的真实居心了。
苗娘子大约猜出了米粒儿的心思,有些尴尬的一低头,继而走来坐下蹙眉道:“夫人,我这实在是迫不得已。”
“我明白。”
米粒儿倒没有冷眼她的意思。
这毕竟是个光环人家的女孩子,全家惨死后一个人来京城,一面要为自己家人报仇而搏杀,另一面还要顾全跟小竹马单纯的爱情。
换了是米粒儿在这个位置上,还指不定多腹黑呢!
想到自己也对她藏了一肚子心思,米粒儿更加不觉得苗娘子的隐瞒算什么值得怨怼的事情。
便发自肺腑的说:“人嘛,活在世上总不能见了谁都掏心掏肺。”
“不是的!”
苗娘子却误会了,忙说:“我对夫人与将军铭感五内,只是陈家的事情,我其实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说着苗娘子便把自己对陈家的了解一一道来。
实际上苗三秋虽然告老回了杨陵城老家,但一直谋算着哪天龙王归来,甚至高攀宰执之位。
这也不稀奇。
读书人嚼烂四书五经不就是为了名利二字吗?
苗三秋对老百姓体恤有佳并不妨碍他野心勃勃,或者说正是因为深刻的明白大衍老百姓过得都是什么日子,苗三秋才时刻紧盯京城,谋算着杀回来拨乱反正。
这其中要包含斗倒陈太师、孙宰执这些绊脚石的谋划。
也正因如此,他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了陈夫人背着家里在外面放贷捞钱的秘密。
“起初我们都以为盖因分局后生活无以为继,他娘不得已才做这等阴缺之事。可后来,我爹收到了一封信,与我两个哥哥在书房里商议了整宿才出来,那之后他们就不许我再与景然书信往来了。”
苗娘子有些羞怯又有些迷茫的说着往事,叹道:
“我父亲并不是个只重视儿子的人,他对我们兄弟姐妹不分嫡庶一视同仁,偏事儿,他只与我年岁最大的两位兄长商议,我与以下的兄弟姐妹皆不知信中内容,只隐约偷听两位兄长聊起此事时长吁短叹,说什么‘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话。”
她讲出这段往事,显然是想以此解释她对陈夫人和陈太师的微妙态度。
米粒儿知道苗娘子不是个善于谎言的人,也觉得她在此事上没有必要撒谎。便低头想了想后,问:“你父亲这反应,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陈夫人背后还有更麻烦的大鱼?”
“……或许。”
苗娘子给了个不确定的答案,又蹙眉说:“我父亲一直抱怨陈家树大根深,什么乱七八糟藏污纳垢的事情都能牵涉一二,觉得景然早晚被这些恩怨纠葛牵扯,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不许我与他……”
感情苗娘子答应跟陈景然在一起,竟还背负着这种压力。
“陈家在京畿深耕百多年,天下姓柴之前就已经是京畿大族了,能绵延至今自然不全靠运气,我看景然是个君子,他进退有度又深得人心,久而久之必定能扭转陈家在天子心中的坏影响,在朝中重新谋得一席之地。”
米粒儿这么劝说苗娘子放宽心,也觉得陈景然的未来还真不至于那么差。
毕竟陈景然并不傻,只是因为一些前尘旧怨不方便主动亲近王家,只要他和京畿老爷们渐渐适应王家的崛起,以陈景然的大度和王国舅的激灵,这两人早晚联手带领南方士族和京畿士族对抗北人党。
届时国舅贵妃亲自出面,还不能为陈景然谋个一官半职吗?
至于陈夫人,米粒儿觉得她去跟秦氏和太后做病友就挺好,一窝子宗教狂热精神病每天坐在一起讲经挺好的,就不要出来污染凡尘俗世的柴米油盐了。
谁知苗娘子却忧虑不改,睫毛颤动道:“可我还是觉得他娘从一个内宅妇人走到现在这副不见首尾的模样,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据苗娘子和苗三秋的调查所知,陈夫人娘家姓严,不过是个沾了些皇室血统的普通京畿士族家庭。
与陈太师初婚时,两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相互成就间倒也恩爱。
但之后陈夫人娘家因牵涉一些皇室阴谋而失势,全家男丁都丢了官职,再之后严家又连遭打击,渐渐家财散尽,与陈家不再匹配。
陈太师夫妻的关系就是从那会儿起开始恶化,原因嘛,自然是夫人娘家失势,陈太师开始嫌弃妻子无用了。
那后来两口子在陈家宅内拉扯了几年,严家也在风雨飘摇中逐渐败落得不像样子,最后陈夫人被丈夫扫地出门,只能暂居在京郊一处尼姑庵内,对自己娘家的惨状也是有心无力,唯有垂泪。
“那严家竟然败落至此?”
米粒儿咋舌间,暗暗猜测这背后只怕有来自当时的天子,也就是先帝的授意吧。
苗娘子轻轻摇头,继续说:
“就在世人都以为严氏要老死在尼姑庵内时,她突然又回到了京城里,买了间宅子开始四处传扬自己曾在夜里听见观音菩萨的箴言。”
这不就是搞神棍了吗!
米粒儿顿时明白,陈夫人当年一定是在尼姑庵里遇到高人指点了。
在这人指点下,陈夫人从一个女神棍渐渐做大做强,摇身一变坐稳了京城高利贷的头把交椅,更成了那人的白手套,替他赚取巨量不义之财。
这个人……
一瞬间,米粒儿也有了一种背后毛毛的感觉。
作者有话说:
苗娘子说话间从里屋出来,依旧是那身素色襦裙,根本没有去换喜服。
她脸色不很好,眉间阴霾着难掩的忧虑。
以往米粒儿不知陈夫人底细,只觉得苗娘子对陈太师两口子都冷冷清清的,颇为傲气。
眼下则觉得,这女孩儿真是心思细腻又滴水不漏。
跟陈景然爹妈保持距离是她,提醒米粒儿去找来陈二叔来制衡陈夫人也是她。
明明心里什么都知道,偏不告诉陈景然,要不是她做的每个选择最终都让陈景然得了实利,米粒儿都要怀疑她对陈景然的真实居心了。
苗娘子大约猜出了米粒儿的心思,有些尴尬的一低头,继而走来坐下蹙眉道:“夫人,我这实在是迫不得已。”
“我明白。”
米粒儿倒没有冷眼她的意思。
这毕竟是个光环人家的女孩子,全家惨死后一个人来京城,一面要为自己家人报仇而搏杀,另一面还要顾全跟小竹马单纯的爱情。
换了是米粒儿在这个位置上,还指不定多腹黑呢!
想到自己也对她藏了一肚子心思,米粒儿更加不觉得苗娘子的隐瞒算什么值得怨怼的事情。
便发自肺腑的说:“人嘛,活在世上总不能见了谁都掏心掏肺。”
“不是的!”
苗娘子却误会了,忙说:“我对夫人与将军铭感五内,只是陈家的事情,我其实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说着苗娘子便把自己对陈家的了解一一道来。
实际上苗三秋虽然告老回了杨陵城老家,但一直谋算着哪天龙王归来,甚至高攀宰执之位。
这也不稀奇。
读书人嚼烂四书五经不就是为了名利二字吗?
苗三秋对老百姓体恤有佳并不妨碍他野心勃勃,或者说正是因为深刻的明白大衍老百姓过得都是什么日子,苗三秋才时刻紧盯京城,谋算着杀回来拨乱反正。
这其中要包含斗倒陈太师、孙宰执这些绊脚石的谋划。
也正因如此,他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到了陈夫人背着家里在外面放贷捞钱的秘密。
“起初我们都以为盖因分局后生活无以为继,他娘不得已才做这等阴缺之事。可后来,我爹收到了一封信,与我两个哥哥在书房里商议了整宿才出来,那之后他们就不许我再与景然书信往来了。”
苗娘子有些羞怯又有些迷茫的说着往事,叹道:
“我父亲并不是个只重视儿子的人,他对我们兄弟姐妹不分嫡庶一视同仁,偏事儿,他只与我年岁最大的两位兄长商议,我与以下的兄弟姐妹皆不知信中内容,只隐约偷听两位兄长聊起此事时长吁短叹,说什么‘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的话。”
她讲出这段往事,显然是想以此解释她对陈夫人和陈太师的微妙态度。
米粒儿知道苗娘子不是个善于谎言的人,也觉得她在此事上没有必要撒谎。便低头想了想后,问:“你父亲这反应,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陈夫人背后还有更麻烦的大鱼?”
“……或许。”
苗娘子给了个不确定的答案,又蹙眉说:“我父亲一直抱怨陈家树大根深,什么乱七八糟藏污纳垢的事情都能牵涉一二,觉得景然早晚被这些恩怨纠葛牵扯,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因此不许我与他……”
感情苗娘子答应跟陈景然在一起,竟还背负着这种压力。
“陈家在京畿深耕百多年,天下姓柴之前就已经是京畿大族了,能绵延至今自然不全靠运气,我看景然是个君子,他进退有度又深得人心,久而久之必定能扭转陈家在天子心中的坏影响,在朝中重新谋得一席之地。”
米粒儿这么劝说苗娘子放宽心,也觉得陈景然的未来还真不至于那么差。
毕竟陈景然并不傻,只是因为一些前尘旧怨不方便主动亲近王家,只要他和京畿老爷们渐渐适应王家的崛起,以陈景然的大度和王国舅的激灵,这两人早晚联手带领南方士族和京畿士族对抗北人党。
届时国舅贵妃亲自出面,还不能为陈景然谋个一官半职吗?
至于陈夫人,米粒儿觉得她去跟秦氏和太后做病友就挺好,一窝子宗教狂热精神病每天坐在一起讲经挺好的,就不要出来污染凡尘俗世的柴米油盐了。
谁知苗娘子却忧虑不改,睫毛颤动道:“可我还是觉得他娘从一个内宅妇人走到现在这副不见首尾的模样,实在令人不寒而栗。”
据苗娘子和苗三秋的调查所知,陈夫人娘家姓严,不过是个沾了些皇室血统的普通京畿士族家庭。
与陈太师初婚时,两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相互成就间倒也恩爱。
但之后陈夫人娘家因牵涉一些皇室阴谋而失势,全家男丁都丢了官职,再之后严家又连遭打击,渐渐家财散尽,与陈家不再匹配。
陈太师夫妻的关系就是从那会儿起开始恶化,原因嘛,自然是夫人娘家失势,陈太师开始嫌弃妻子无用了。
那后来两口子在陈家宅内拉扯了几年,严家也在风雨飘摇中逐渐败落得不像样子,最后陈夫人被丈夫扫地出门,只能暂居在京郊一处尼姑庵内,对自己娘家的惨状也是有心无力,唯有垂泪。
“那严家竟然败落至此?”
米粒儿咋舌间,暗暗猜测这背后只怕有来自当时的天子,也就是先帝的授意吧。
苗娘子轻轻摇头,继续说:
“就在世人都以为严氏要老死在尼姑庵内时,她突然又回到了京城里,买了间宅子开始四处传扬自己曾在夜里听见观音菩萨的箴言。”
这不就是搞神棍了吗!
米粒儿顿时明白,陈夫人当年一定是在尼姑庵里遇到高人指点了。
在这人指点下,陈夫人从一个女神棍渐渐做大做强,摇身一变坐稳了京城高利贷的头把交椅,更成了那人的白手套,替他赚取巨量不义之财。
这个人……
一瞬间,米粒儿也有了一种背后毛毛的感觉。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