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善后
按说,此番至此孙伯渊一系可谓是稳操胜券,用一群无用弃子换了高价值的焦阳父子,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然而这世道正是无常,人性也永远诡谲。
他们算计吴三光、杜金奴性命时,又何曾想过吴三光背后勾连牵扯的另一波暗流呢?
如今天子拿着吴三光替人运送黑钱的清单又惊又疑,哪里还有心思去计较焦盛那点得失。
东西又是从吴三光那儿搜出来的,可见焦盛杀的也不是良民。
便是以此出去造谣诽谤,按大衍市井的风气来说,杜金奴与吴三光勾搭成奸谋害焦盛惨遭反杀也是人人拍手称快的“好事儿”。
孙伯渊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如今站在那儿便显得无比尴尬了。
可这只是一时。
他毕竟是一股强大政治势力的代表,米粒儿说不好孙伯渊何时能查清这背后的曲折纠结,更说不好孙伯渊对于陈夫人的放贷团伙和背后那么诡异的隐形头目是什么态度。
但她可不想看到这两伙人联合起来,也不想看到他们其中一方利用另一方在如今这个局面下做大做强。
为了生存和家庭的未来,孙伯渊必须死。
为了四十万和更长远的未来,那伙吸血鬼也不能活。
这两个宏大的目标摆在眼前,米粒儿心里有斗志也有谨慎,便略略直起脖子去看十王爷的神情,心里又想:还有这条狼,他所求的又到底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天子,暗中左右朝廷局势呢?还是索性取而代之呢?
如果是后者,我们…应该跟吗?
米粒儿心中计较万千时,男人们之间的讨论也没有停止。
孙老头儿认为兹事体大,需要对此事进行详查。
那孙伯渊便阴阳怪气的怼道:“这还用相爷说吗?若那被砍成几节的吴三光能开口,只怕如今早已水落石出了。”
他自然还是在diss焦阳父子,给自己挽回颜面。
孙老头儿不理儿子,只去看郦殊。
“我听闻之前闹事儿的流寇里还有些假扮朝廷命官之人?”
他故意跳过了其中还有阉人这条,明显不打算牵扯到宫里去。
郦殊对此回应得也很妙。
“确实听说有些乔装打扮的家伙混在其中为贼人张目,却在乱战开始前就被我夫人命人用棍棒打得屁滚尿流,在乱战开始初期便混入人群逃走了。”
同样没提有太监,但也没完全接下孙老头儿的话柄,只说“有人乔装改扮”。
这般余地自然是留给王国舅的,回头此事秘密说与他知,他自然晓得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肃清宫中不干净的宫人。
孙老头儿对此皱了皱眉,大约是不太赞同追究到宫里去,但也没说出来,只顺着往下说道:“这些人会不会也是吴三光的同伙?若能悉数抓获定能拷问出线索来。”
意思自然是要郦殊兼职京兆尹的部分业务,待会儿就去抓这些市井氓流,好给柴四郎拷出个满意的答案来。
米粒儿听到这里便在心里暗暗叹息。
孙老头儿这人呐,是真的一言难尽。
你说他心狠手辣吧。
他对普通百姓其实挺和善的,每年都会建议轻徭薄赋虽说天子不一定采纳,但确实个人能力强心里又有老百姓。
但你说他大慈大悲吧。
莫说松烟、孙氏、杜氏这些旧账了,便是眼下这一句,一阵风闹起来又要害死多少人?
那帮假扮官员前来叫门的玩意儿明显是孙伯渊父子舍弃那帮流寇时临时雇佣的泼皮流氓。
孙伯渊拿这些玩意儿冒充自己的心腹手下,让牛五道等人以为孙伯渊还在全力支持他们,这才冒险入城来袭郦府。
他们以为杀穿郦家后只要孙伯渊在朝堂上为他们说话,他们的处境就能扭转为“斩杀乱臣贼子的英雄”,岂知这都是孙伯渊的千层套路。
他们也好,“官儿”和太监也好,都是炮灰。
估计当时孙伯渊以为焦盛之事已定,抱着物尽其用的心态把让这伙人来给郦家添堵。
没想到今天十王爷心血来潮跑来看热闹,差点儿重演“蹴鞠场惨案”,以至于没等到明天在大朝会上形成声势,就把天子也引了过来。
米粒儿不信人老成精的孙老头儿看不出来这其中都是他儿子的手笔。
偏偏他就要郦殊顺着这方向去抓人。
一来这种得罪京城百姓的事情,丢给郦殊不脏他的手。
二来无论郦殊抓到的人知不知道指示者是孙伯渊,他都能依据拷问结果炮制出一份详实的口供,让柴四郎看了安心。
可就为了哄柴四郎好好吃饭睡觉,又有多少人要被牵连下水扣上罪名,最后惨死在监狱或者流放途中的某个角落?
那些泼皮流氓本质上只是失去土地流浪进城的破产农民而已,他们当中确实有很多坏人,但……罪不在他们,也罪不至此啊!
越想,米粒儿心里越觉得难受,一咬牙便要起身说两句自己当时看到的细节,好让孙老头儿别乱画圈圈乱套人。
谁知腹部刚一发力,郦殊就赶蚊子似的在纱幔边挥了挥手,米粒儿身体一时僵硬,只能期许的看着他。
便听他说:
“此事我自会去办,但相爷莫要忘了,这伙儿流寇是如何入城的?”
听那意思,竟是把开门放人进来的城门官吏们也当做了吴三光的同伙。
孙老头儿这人官僚思想本来就重,一听这话眉毛都竖了起来,正要开口,又低头瞟了眼自己儿子,咬着牙喘息了两声后,慢慢说:
“吴三光不过一介市井泼皮,想来怎也不能与官身之人有什么深交。”
“可他之前确实也帮那群流寇从城里骗了不少人去,这其中没有城门吏配合绝对做不到。”
郦殊声音冷淡,又有理有据,孙老头儿听了只能又瞪一眼孙伯渊,叹息道:“将军说得有理,老朽这就将他们的家小一并收押,想来其中定有人认识吴三光。”
听到这个答案,米粒儿嘴角一阵苦涩,也不知说什么好。
只能在心里自我安慰,那些官员的家属平时也享受了一家之主贪赃枉法得到的好处,他们并不无辜。
作者有话说:
然而这世道正是无常,人性也永远诡谲。
他们算计吴三光、杜金奴性命时,又何曾想过吴三光背后勾连牵扯的另一波暗流呢?
如今天子拿着吴三光替人运送黑钱的清单又惊又疑,哪里还有心思去计较焦盛那点得失。
东西又是从吴三光那儿搜出来的,可见焦盛杀的也不是良民。
便是以此出去造谣诽谤,按大衍市井的风气来说,杜金奴与吴三光勾搭成奸谋害焦盛惨遭反杀也是人人拍手称快的“好事儿”。
孙伯渊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如今站在那儿便显得无比尴尬了。
可这只是一时。
他毕竟是一股强大政治势力的代表,米粒儿说不好孙伯渊何时能查清这背后的曲折纠结,更说不好孙伯渊对于陈夫人的放贷团伙和背后那么诡异的隐形头目是什么态度。
但她可不想看到这两伙人联合起来,也不想看到他们其中一方利用另一方在如今这个局面下做大做强。
为了生存和家庭的未来,孙伯渊必须死。
为了四十万和更长远的未来,那伙吸血鬼也不能活。
这两个宏大的目标摆在眼前,米粒儿心里有斗志也有谨慎,便略略直起脖子去看十王爷的神情,心里又想:还有这条狼,他所求的又到底是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天子,暗中左右朝廷局势呢?还是索性取而代之呢?
如果是后者,我们…应该跟吗?
米粒儿心中计较万千时,男人们之间的讨论也没有停止。
孙老头儿认为兹事体大,需要对此事进行详查。
那孙伯渊便阴阳怪气的怼道:“这还用相爷说吗?若那被砍成几节的吴三光能开口,只怕如今早已水落石出了。”
他自然还是在diss焦阳父子,给自己挽回颜面。
孙老头儿不理儿子,只去看郦殊。
“我听闻之前闹事儿的流寇里还有些假扮朝廷命官之人?”
他故意跳过了其中还有阉人这条,明显不打算牵扯到宫里去。
郦殊对此回应得也很妙。
“确实听说有些乔装打扮的家伙混在其中为贼人张目,却在乱战开始前就被我夫人命人用棍棒打得屁滚尿流,在乱战开始初期便混入人群逃走了。”
同样没提有太监,但也没完全接下孙老头儿的话柄,只说“有人乔装改扮”。
这般余地自然是留给王国舅的,回头此事秘密说与他知,他自然晓得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肃清宫中不干净的宫人。
孙老头儿对此皱了皱眉,大约是不太赞同追究到宫里去,但也没说出来,只顺着往下说道:“这些人会不会也是吴三光的同伙?若能悉数抓获定能拷问出线索来。”
意思自然是要郦殊兼职京兆尹的部分业务,待会儿就去抓这些市井氓流,好给柴四郎拷出个满意的答案来。
米粒儿听到这里便在心里暗暗叹息。
孙老头儿这人呐,是真的一言难尽。
你说他心狠手辣吧。
他对普通百姓其实挺和善的,每年都会建议轻徭薄赋虽说天子不一定采纳,但确实个人能力强心里又有老百姓。
但你说他大慈大悲吧。
莫说松烟、孙氏、杜氏这些旧账了,便是眼下这一句,一阵风闹起来又要害死多少人?
那帮假扮官员前来叫门的玩意儿明显是孙伯渊父子舍弃那帮流寇时临时雇佣的泼皮流氓。
孙伯渊拿这些玩意儿冒充自己的心腹手下,让牛五道等人以为孙伯渊还在全力支持他们,这才冒险入城来袭郦府。
他们以为杀穿郦家后只要孙伯渊在朝堂上为他们说话,他们的处境就能扭转为“斩杀乱臣贼子的英雄”,岂知这都是孙伯渊的千层套路。
他们也好,“官儿”和太监也好,都是炮灰。
估计当时孙伯渊以为焦盛之事已定,抱着物尽其用的心态把让这伙人来给郦家添堵。
没想到今天十王爷心血来潮跑来看热闹,差点儿重演“蹴鞠场惨案”,以至于没等到明天在大朝会上形成声势,就把天子也引了过来。
米粒儿不信人老成精的孙老头儿看不出来这其中都是他儿子的手笔。
偏偏他就要郦殊顺着这方向去抓人。
一来这种得罪京城百姓的事情,丢给郦殊不脏他的手。
二来无论郦殊抓到的人知不知道指示者是孙伯渊,他都能依据拷问结果炮制出一份详实的口供,让柴四郎看了安心。
可就为了哄柴四郎好好吃饭睡觉,又有多少人要被牵连下水扣上罪名,最后惨死在监狱或者流放途中的某个角落?
那些泼皮流氓本质上只是失去土地流浪进城的破产农民而已,他们当中确实有很多坏人,但……罪不在他们,也罪不至此啊!
越想,米粒儿心里越觉得难受,一咬牙便要起身说两句自己当时看到的细节,好让孙老头儿别乱画圈圈乱套人。
谁知腹部刚一发力,郦殊就赶蚊子似的在纱幔边挥了挥手,米粒儿身体一时僵硬,只能期许的看着他。
便听他说:
“此事我自会去办,但相爷莫要忘了,这伙儿流寇是如何入城的?”
听那意思,竟是把开门放人进来的城门官吏们也当做了吴三光的同伙。
孙老头儿这人官僚思想本来就重,一听这话眉毛都竖了起来,正要开口,又低头瞟了眼自己儿子,咬着牙喘息了两声后,慢慢说:
“吴三光不过一介市井泼皮,想来怎也不能与官身之人有什么深交。”
“可他之前确实也帮那群流寇从城里骗了不少人去,这其中没有城门吏配合绝对做不到。”
郦殊声音冷淡,又有理有据,孙老头儿听了只能又瞪一眼孙伯渊,叹息道:“将军说得有理,老朽这就将他们的家小一并收押,想来其中定有人认识吴三光。”
听到这个答案,米粒儿嘴角一阵苦涩,也不知说什么好。
只能在心里自我安慰,那些官员的家属平时也享受了一家之主贪赃枉法得到的好处,他们并不无辜。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