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婚约
“可眼下李太医这一针下或不下,又有什么分别呢?任由方公子这样下去,结果不都是一样的吗?”
赵奕臻一愣,“竟如此严重?”
李太医叹息道:“这位小姐说的没错,此间凶险非同小可,臣实在拿不定主意啊。”
“治!再怎么说也比在这干看着强,况且他这样和我也有关系。”李穗抿了抿嘴,看向赵奕臻,目光坚定。
“五殿下,若是方苍宁因此出了事,尽可算在我头上,我来承担,但还请您下令让太医即刻医治!”
赵奕臻摆了摆手,“李小姐说笑了,”他招来贴身侍从,低语几句,后者匆忙离去。
“方苍宁是我好友,又受我之邀来参加皇兄的宴席,无论结果如何,还无需李小姐来承担风险,李太医。”
“诶!臣在臣在。”
“我命你不管用什么办法,需要什么天灵地宝的药材,一定要将方苍宁救过来,听懂了吗?”
李太医连连应是,说话间又将脑门上的汗擦了又擦。
这时一直守在旁边的院公捧着托盘走了过来,“五殿下,这是太子命小人交给您的千年人参,兴许能够对方公子有用。”
赵奕臻道了声谢,又问:“皇兄如何?这边的事可有惊扰到他?等苍宁的情况稳定下来后,我亲自去向皇兄请罪。”
院公侧了侧身子没受赵奕臻的礼。
谁也不愿意耽误时间,李太医就地处理了人参,刚想要扒开方苍宁的下巴,却发现对方整个人已经彻底僵直,根本敲不开。
“这、虽然方公子自小练武,可毕竟伤不在身而是内里……”
李穗打断道:“还请李太医直言相告,需要我们怎么做?”
“找一条木棍来,再让人撬开他的嘴,臣需要将人参放进方公子嘴里含服吊气,否则这一针下去,他不一定能受得住。”
陆知予在一旁看着,不得不说李太医反应的已经非常及时了,若是她来做,不一定会比对方做的更好。
侍从灵活,不肖吩咐便将需要的东西都找了过来,见一切准备妥当,李太医不再犹豫。
几人屏息着,见金针笔直刺下。
一息两息。
只见方苍宁如同溺水之后的人突然吐出一口卡在肺间的污水一般,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发紫转黑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
李太医喜道:“成了!成了!”
赵奕臻的心高高扬起又轻轻落下,“那便好,那便好,快快将方公子带到房间去,好好将养,李太医,多谢了!”
陆知予拍了拍李穗的手:“呼吸。”
被提醒之后的李穗这才回过神来,“噢,噢!好,好,他这是没事了吧?”
“是,李太医说最凶险的一关已经过了,日后只要好好调养,未必还会像现在这般有性命之忧。”
李穗抚着胸口,后怕一般:“早知道他身体不好,我怎么还会和一个病人置气?以后我还是躲着他走好了。”
赵奕臻失笑:“李小姐这话切莫在苍宁面前说,苍宁性格骄傲,怕是听不得这些。”
陆知予想到昨日亲眼看见到那一幕,不禁笑出了声,贺渝数次击中方苍宁同一个地方,对方的恼意直冲云霄,比对方劫走了人还要令他气愤。
赵奕臻抬眼,仿佛也被笑意感染了,问道:“陆大小姐也劝一劝罢,苍宁要强,李小姐也不甘示弱,要是再遇上如今的局面怕是不好。”
李穗一噎,刚想说些什么,余光瞥到某个被抬走的背影,哽了半晌终究还是将话头咽了下去。
“殿下提醒的是,让您费心了。”见方苍宁既然已经脱离了危险,便也打算告退。
“殿……”
“陆……”
“您先说。”
“你先说。”
二人相视而笑,赵奕臻负手道:“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竹林旁有一座小亭,是专门用来观赏乘凉的,两人谁都没坐,两人看似并肩,不过要是看过来的人足够仔细,就会发现陆知予站得稍后一些。
陆知予和赵奕臻的交集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除去之前被谢汕秋声东击西的那件事。
“听说徽文书局里的书是陆大小姐发现的,可惜我还未当面谢过你。”
赵奕臻的声音低醇,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直视着对方,显得再真诚不过。
陆知予心中虽有猜测,仍旧不知道赵奕臻对此事是什么态度,于是低头退了半步,“知予惶恐。”
赵奕臻虚扶一把,“是我道谢,你怎么这般紧张?老师应当与你说过后来的事吧?”
幸好赵奕臻也并不打算等她回答,“我方才在人前说的话是真心的,可骤然听见皇兄的消息心中动荡也是真的。
“老师……他是不是对我很失望?
“呵,其实失望也是应该的,就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堪,本来就不是属于我的东西,我只是暂时替皇兄保管了一段时日而已。
“太子的头衔既是枷锁也是荣光,曾经坐在那个位置上,我做的就并不好,从小到大,我听过许多关于皇兄的事迹。
“他才是大臣们众望所归的太子。”
陆知予敛着心神,静静的听着,赵奕臻需要的不会只是一个单纯的听者,她在等后面的转折。
“其实皇兄这次回来,我竟有种舒了一口气的感觉,这样也许我也不用夹在江山社稷和母后之间,可以专心做自己了。”
陆知予的头复又低了一些。
这话和她这个外人说是不是有点越界了?
即使五皇子因着朝中顾忌徐氏的原因,一直同皇后不够亲近。
但众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每人都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一环,宁愿放在心里酿成酒糟了也不会拿出来讲。
陆知予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与此同时,赵奕臻背过身去,陆知予只暼见一个背影。
竹林发出沙沙声,连带着陆知予头上的步摇叮当作响。
“皇兄平安归来,太子之位也重回旧轨,徐氏女是太子命定的姻缘,而我如今只是五殿下。”
陆知予骤然抬头。
“皇兄出事前曾为我定下一桩婚约,那人正是是陆缅的孙女,陆知予。”
作者有话说:
赵奕臻一愣,“竟如此严重?”
李太医叹息道:“这位小姐说的没错,此间凶险非同小可,臣实在拿不定主意啊。”
“治!再怎么说也比在这干看着强,况且他这样和我也有关系。”李穗抿了抿嘴,看向赵奕臻,目光坚定。
“五殿下,若是方苍宁因此出了事,尽可算在我头上,我来承担,但还请您下令让太医即刻医治!”
赵奕臻摆了摆手,“李小姐说笑了,”他招来贴身侍从,低语几句,后者匆忙离去。
“方苍宁是我好友,又受我之邀来参加皇兄的宴席,无论结果如何,还无需李小姐来承担风险,李太医。”
“诶!臣在臣在。”
“我命你不管用什么办法,需要什么天灵地宝的药材,一定要将方苍宁救过来,听懂了吗?”
李太医连连应是,说话间又将脑门上的汗擦了又擦。
这时一直守在旁边的院公捧着托盘走了过来,“五殿下,这是太子命小人交给您的千年人参,兴许能够对方公子有用。”
赵奕臻道了声谢,又问:“皇兄如何?这边的事可有惊扰到他?等苍宁的情况稳定下来后,我亲自去向皇兄请罪。”
院公侧了侧身子没受赵奕臻的礼。
谁也不愿意耽误时间,李太医就地处理了人参,刚想要扒开方苍宁的下巴,却发现对方整个人已经彻底僵直,根本敲不开。
“这、虽然方公子自小练武,可毕竟伤不在身而是内里……”
李穗打断道:“还请李太医直言相告,需要我们怎么做?”
“找一条木棍来,再让人撬开他的嘴,臣需要将人参放进方公子嘴里含服吊气,否则这一针下去,他不一定能受得住。”
陆知予在一旁看着,不得不说李太医反应的已经非常及时了,若是她来做,不一定会比对方做的更好。
侍从灵活,不肖吩咐便将需要的东西都找了过来,见一切准备妥当,李太医不再犹豫。
几人屏息着,见金针笔直刺下。
一息两息。
只见方苍宁如同溺水之后的人突然吐出一口卡在肺间的污水一般,发出一阵剧烈的咳嗽,发紫转黑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
李太医喜道:“成了!成了!”
赵奕臻的心高高扬起又轻轻落下,“那便好,那便好,快快将方公子带到房间去,好好将养,李太医,多谢了!”
陆知予拍了拍李穗的手:“呼吸。”
被提醒之后的李穗这才回过神来,“噢,噢!好,好,他这是没事了吧?”
“是,李太医说最凶险的一关已经过了,日后只要好好调养,未必还会像现在这般有性命之忧。”
李穗抚着胸口,后怕一般:“早知道他身体不好,我怎么还会和一个病人置气?以后我还是躲着他走好了。”
赵奕臻失笑:“李小姐这话切莫在苍宁面前说,苍宁性格骄傲,怕是听不得这些。”
陆知予想到昨日亲眼看见到那一幕,不禁笑出了声,贺渝数次击中方苍宁同一个地方,对方的恼意直冲云霄,比对方劫走了人还要令他气愤。
赵奕臻抬眼,仿佛也被笑意感染了,问道:“陆大小姐也劝一劝罢,苍宁要强,李小姐也不甘示弱,要是再遇上如今的局面怕是不好。”
李穗一噎,刚想说些什么,余光瞥到某个被抬走的背影,哽了半晌终究还是将话头咽了下去。
“殿下提醒的是,让您费心了。”见方苍宁既然已经脱离了危险,便也打算告退。
“殿……”
“陆……”
“您先说。”
“你先说。”
二人相视而笑,赵奕臻负手道:“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竹林旁有一座小亭,是专门用来观赏乘凉的,两人谁都没坐,两人看似并肩,不过要是看过来的人足够仔细,就会发现陆知予站得稍后一些。
陆知予和赵奕臻的交集不多,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除去之前被谢汕秋声东击西的那件事。
“听说徽文书局里的书是陆大小姐发现的,可惜我还未当面谢过你。”
赵奕臻的声音低醇,说这话的时候目光直视着对方,显得再真诚不过。
陆知予心中虽有猜测,仍旧不知道赵奕臻对此事是什么态度,于是低头退了半步,“知予惶恐。”
赵奕臻虚扶一把,“是我道谢,你怎么这般紧张?老师应当与你说过后来的事吧?”
幸好赵奕臻也并不打算等她回答,“我方才在人前说的话是真心的,可骤然听见皇兄的消息心中动荡也是真的。
“老师……他是不是对我很失望?
“呵,其实失望也是应该的,就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堪,本来就不是属于我的东西,我只是暂时替皇兄保管了一段时日而已。
“太子的头衔既是枷锁也是荣光,曾经坐在那个位置上,我做的就并不好,从小到大,我听过许多关于皇兄的事迹。
“他才是大臣们众望所归的太子。”
陆知予敛着心神,静静的听着,赵奕臻需要的不会只是一个单纯的听者,她在等后面的转折。
“其实皇兄这次回来,我竟有种舒了一口气的感觉,这样也许我也不用夹在江山社稷和母后之间,可以专心做自己了。”
陆知予的头复又低了一些。
这话和她这个外人说是不是有点越界了?
即使五皇子因着朝中顾忌徐氏的原因,一直同皇后不够亲近。
但众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每人都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一环,宁愿放在心里酿成酒糟了也不会拿出来讲。
陆知予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与此同时,赵奕臻背过身去,陆知予只暼见一个背影。
竹林发出沙沙声,连带着陆知予头上的步摇叮当作响。
“皇兄平安归来,太子之位也重回旧轨,徐氏女是太子命定的姻缘,而我如今只是五殿下。”
陆知予骤然抬头。
“皇兄出事前曾为我定下一桩婚约,那人正是是陆缅的孙女,陆知予。”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