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语
他曾为我亲手建造了一座固若金汤的王国,将我雕刻成他最完美的艺术品。十年间,我的世界只有画笔、画布,和他。
然后,在我依赖到连呼吸的频率都与他同步时,他亲口告诉我,我只是他荣光之路上最沉重的一副“枷锁”。
他要自由,要我滚出他的世界。
我信了。
于是,我用最惨烈的方式与他为敌,将彼此刺得遍体鳞伤,在万众瞩目下,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我偏要让他看看,他引以为傲的艺术品,也能绽放出他无法掌控的光芒。
直到最后,我站在他用自己的血肉为我铺就的、通往世界之巅的路上,才发现——
这场耗尽我所有爱与恨的战争,从头到尾,只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场,名为“为我好”的,残忍骗局。
1
我是林一,一个无可救药的江驰依赖症患者。
这个诊断,是我下的。病灶深植骨血,病程贯穿了我整个记事的历史。
从八岁那年,父母意外离世,他牵着我的手走进江家大门开始,我的世界就只剩下两种构成:江驰,以及江驰允许存在的一切。
无药可医,我也不想医。
此刻,圣华中学顶楼的专属画室里,午后阳光穿过巨大的落地窗,给空气中浮动的尘埃镀上一层金边。
我对着一张画了一半的素描皱眉,画纸上是一个古希腊雕塑的石膏像,阿波罗。
可无论我如何修改,那连接着肩颈与背脊的线条,画了不下三十遍,始终透着一股无法言说的僵硬,像是被无形的枷锁死死捆住了。
烦躁从心底升起,像无数只细小的蚂蚁,沿着我的血管爬遍四肢百骸。
我把一支快秃的4B铅笔在指间转来转去,磨秃的笔杆敲击着苍白的指骨,发出“哒、哒、哒”的轻响,像我濒临失控的心跳。
这间画室,是江驰送我的十六岁生日礼物。全市最好的地段,最顶级的采光,从荷兰进口的画架,到德国定制的颜料,应有尽有。我的工具箱里,有全新的瑞士产卡达削笔刀,和成打的、码放整齐的辉柏嘉铅笔。
但我懒得动。
我在等。
我笃定那个坐在不远处沙发上,戴着金丝边眼镜,安静翻阅德语版《金融时报》的男人,会像背后长了眼睛似的,捕捉到我每一丝微末的情绪。
这是我们之间,长达十年的默契。
果然,几乎就在我指尖的战栗快要握不住那支可怜的铅笔时,身后传来沙发皮革轻微的下陷声,伴随着平稳沉静的脚步。
他会走过来,用他那双能弹肖邦、解高数题、也能为我剥好一整盘虾仁的手,不发一言地抽走我手里的铅笔。
然后像个严谨的军需官,将一整盒削得笔锋锐利完美的“铅笔士兵”,码放在我手边,笔尖的角度都整齐划一。
然而,今天,那脚步声却在半路突兀地停住了。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我疑惑地回头,看见江驰并没有看我,而是侧身望着窗外。
他的视线越过楼下的篮球场,落在更远的地方,神情是我读不懂的幽深。
阳光将他的侧脸勾勒得像一座冷白皮的冰雕,完美,却也疏离。他握着报纸的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怎么了……为什么不像之前一样过来?
“林一!”
一个高大的身影毫无预兆地出现在画室门口,逆着光,像一团行走的火焰。他手里举着两杯奶茶,汗水顺着饱满的额角滑落,笑容却灿烂得像正午的太阳。
“我刚训练完,顺路带了你上次说好喝的芋泥波波!多加了芋泥!”
是校篮球队的前锋,周燃。一个我只在升旗仪式上见过、从未说过话的人。
我的眉头下意识地紧紧皱起。我最讨厌芋泥黏腻的口感,也从没跟任何人,包括江驰,提过我喜欢喝什么奶茶。因为我的饮品,永远是江驰算好时间、温在保温杯里的蜂蜜水或温牛奶。
我正要开口,用我惯有的、不近人情的冷淡拒绝他,江驰却已经站了起来。
他挡在我面前,一米八八的身影将我完全笼罩在阴影里,隔绝了周燃炙热的视线。他从周燃手里接过那两杯奶茶,动作流畅,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属于上位者的疏离与审视:“谢谢。他最近肠胃不好,忌生冷甜腻。”
周燃脸上的笑容明显僵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应。他挠了挠头,有些无措地看向我,眼神里带着点显而易见的失落。
江驰甚至没再看他一眼,转身,迈开长腿,将那两杯还冒着冷气、包装精美的奶茶,稳稳地、精准地……扔进了画室角落那个价值不菲的感应式垃圾桶里。
“砰”的一声轻响,盖子自动合上,像一次无声的处决。
周燃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难堪与错愕的表情。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尴尬地笑了笑,说了句“那我先走了”,便匆匆离去。
整个过程,江驰像什么都没发生。他重新坐回我身边,拿起我的画,指尖点在阿波罗僵硬的肩膀上:“这里,光影太平了,缺少体积感。你把暗部和明暗交界线再处理一下,肌肉的张力就出来了。”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低沉悦耳,温柔,且专业。
可我却第一次,从这温柔的指导里,听出了一丝不容置喙的掌控。
我没有去看画,而是看着他冷硬完美的侧脸。阳光下,他金丝边眼镜的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一个念头,突然像一根淬了毒的芒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扎进我的心里:
在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名为“爱”的无菌温室里,我到底是他的国王,还是……他的囚徒?
作者有话说:
他曾为我亲手建造了一座固若金汤的王国,将我雕刻成他最完美的艺术品。十年间,我的世界只有画笔、画布,和他。
然后,在我依赖到连呼吸的频率都与他同步时,他亲口告诉我,我只是他荣光之路上最沉重的一副“枷锁”。
他要自由,要我滚出他的世界。
我信了。
于是,我用最惨烈的方式与他为敌,将彼此刺得遍体鳞伤,在万众瞩目下,投入另一个人的怀抱。我偏要让他看看,他引以为傲的艺术品,也能绽放出他无法掌控的光芒。
直到最后,我站在他用自己的血肉为我铺就的、通往世界之巅的路上,才发现——
这场耗尽我所有爱与恨的战争,从头到尾,只是他自导自演的一场,名为“为我好”的,残忍骗局。
1
我是林一,一个无可救药的江驰依赖症患者。
这个诊断,是我下的。病灶深植骨血,病程贯穿了我整个记事的历史。
从八岁那年,父母意外离世,他牵着我的手走进江家大门开始,我的世界就只剩下两种构成:江驰,以及江驰允许存在的一切。
无药可医,我也不想医。
此刻,圣华中学顶楼的专属画室里,午后阳光穿过巨大的落地窗,给空气中浮动的尘埃镀上一层金边。
我对着一张画了一半的素描皱眉,画纸上是一个古希腊雕塑的石膏像,阿波罗。
可无论我如何修改,那连接着肩颈与背脊的线条,画了不下三十遍,始终透着一股无法言说的僵硬,像是被无形的枷锁死死捆住了。
烦躁从心底升起,像无数只细小的蚂蚁,沿着我的血管爬遍四肢百骸。
我把一支快秃的4B铅笔在指间转来转去,磨秃的笔杆敲击着苍白的指骨,发出“哒、哒、哒”的轻响,像我濒临失控的心跳。
这间画室,是江驰送我的十六岁生日礼物。全市最好的地段,最顶级的采光,从荷兰进口的画架,到德国定制的颜料,应有尽有。我的工具箱里,有全新的瑞士产卡达削笔刀,和成打的、码放整齐的辉柏嘉铅笔。
但我懒得动。
我在等。
我笃定那个坐在不远处沙发上,戴着金丝边眼镜,安静翻阅德语版《金融时报》的男人,会像背后长了眼睛似的,捕捉到我每一丝微末的情绪。
这是我们之间,长达十年的默契。
果然,几乎就在我指尖的战栗快要握不住那支可怜的铅笔时,身后传来沙发皮革轻微的下陷声,伴随着平稳沉静的脚步。
他会走过来,用他那双能弹肖邦、解高数题、也能为我剥好一整盘虾仁的手,不发一言地抽走我手里的铅笔。
然后像个严谨的军需官,将一整盒削得笔锋锐利完美的“铅笔士兵”,码放在我手边,笔尖的角度都整齐划一。
然而,今天,那脚步声却在半路突兀地停住了。
空气仿佛凝滞了一瞬。
我疑惑地回头,看见江驰并没有看我,而是侧身望着窗外。
他的视线越过楼下的篮球场,落在更远的地方,神情是我读不懂的幽深。
阳光将他的侧脸勾勒得像一座冷白皮的冰雕,完美,却也疏离。他握着报纸的指节,因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他怎么了……为什么不像之前一样过来?
“林一!”
一个高大的身影毫无预兆地出现在画室门口,逆着光,像一团行走的火焰。他手里举着两杯奶茶,汗水顺着饱满的额角滑落,笑容却灿烂得像正午的太阳。
“我刚训练完,顺路带了你上次说好喝的芋泥波波!多加了芋泥!”
是校篮球队的前锋,周燃。一个我只在升旗仪式上见过、从未说过话的人。
我的眉头下意识地紧紧皱起。我最讨厌芋泥黏腻的口感,也从没跟任何人,包括江驰,提过我喜欢喝什么奶茶。因为我的饮品,永远是江驰算好时间、温在保温杯里的蜂蜜水或温牛奶。
我正要开口,用我惯有的、不近人情的冷淡拒绝他,江驰却已经站了起来。
他挡在我面前,一米八八的身影将我完全笼罩在阴影里,隔绝了周燃炙热的视线。他从周燃手里接过那两杯奶茶,动作流畅,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属于上位者的疏离与审视:“谢谢。他最近肠胃不好,忌生冷甜腻。”
周燃脸上的笑容明显僵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得到这样的回应。他挠了挠头,有些无措地看向我,眼神里带着点显而易见的失落。
江驰甚至没再看他一眼,转身,迈开长腿,将那两杯还冒着冷气、包装精美的奶茶,稳稳地、精准地……扔进了画室角落那个价值不菲的感应式垃圾桶里。
“砰”的一声轻响,盖子自动合上,像一次无声的处决。
周燃脸上的笑容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难堪与错愕的表情。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尴尬地笑了笑,说了句“那我先走了”,便匆匆离去。
整个过程,江驰像什么都没发生。他重新坐回我身边,拿起我的画,指尖点在阿波罗僵硬的肩膀上:“这里,光影太平了,缺少体积感。你把暗部和明暗交界线再处理一下,肌肉的张力就出来了。”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低沉悦耳,温柔,且专业。
可我却第一次,从这温柔的指导里,听出了一丝不容置喙的掌控。
我没有去看画,而是看着他冷硬完美的侧脸。阳光下,他金丝边眼镜的镜片反射着冰冷的光,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一个念头,突然像一根淬了毒的芒刺,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扎进我的心里:
在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名为“爱”的无菌温室里,我到底是他的国王,还是……他的囚徒?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