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猎物的锁定

  拥有了“安然”这个完美的虚拟身份,我并没有立刻行动。

  我知道,要想钓到最大的鱼,必须用最精妙的鱼饵,和最有耐心的伪装。

  我给自己定下了第一个目标:清华大学。

  那是中国所有学子心中的圣殿,也是“资源”最顶端的聚集地。我要找的,不仅仅是一个免费的家教,更是一个能引领我跨越阶级、洞悉顶层思维方式的“领路人”。

  我用“安然”的身份,注册了一个全新的账号,头像就是那张在莫奈《睡莲》前的照片,知性又疏离。然后,我像一个最谨慎的猎人,悄无声息地潜入了清华大学内部的学术论坛“水木社区”。

  这个论坛高手云集,卧虎藏龙。我没有急着发帖,而是花了两天时间,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这里的信息。我仔细翻看着每一个热门板块,尤其是物理系相关的讨论区,观察着每一个高活跃度ID的发言风格和学术水平。

  很快,一个ID进入了我的视野——“Linyuan”。

  这个账号的发帖量不多,但每一次发言都言简意赅,直击要害。他从不参与灌水闲聊,只在一些极具深度的学术帖下偶尔出现,寥寥数语,就能引得楼主和其他人醍醐灌顶,奉为圭臬。

  我点开他的个人主页,信息少得可怜,只标注了“物理系,大二”。

  我几乎可以断定,他就是我要找的人。

  这种人,通常智商极高,性格孤傲,对寻常的搭讪和奉承不屑一顾。用“安然”的美貌去引诱他,大概率会招致反感。

  要想引起他的注意,唯一的敲门砖,只能是智力。

  我关掉论坛,从书包里翻出了一本物理竞赛的辅导书。这是我省吃俭用几个月,从旧书摊上淘来的,里面全是些超纲的、怪异的难题。我翻到最后一章,那里专门收录了一些大学物理才会涉及的、挑战思维极限的题目。

  我选中了其中一道关于“麦克斯韦妖”思想实验的延伸题。这道题不仅需要扎实的经典物理功底,更需要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有超越高中范畴的深刻理解。

  我花了一整个晚上的时间,用尽了毕生所学,才勉强理清了题目的脉络,并构思出了一个看似可行,却在关键步骤上留有明显逻辑漏洞的解题思路。

  这个漏洞,就是我为他准备的鱼饵。

  第二天晚上,我深吸一口气,用“安然”的账号,在物理板块发布了一个新帖子。

  标题是:“一道关于信息熵与能量转换的悖论,求教。”

  正文里,我没有废话,直接贴上了那道难题,并附上了我那套精心准备的、充满“破绽”的解题过程。我刻意让自己的行文风格显得有些随性,仿佛这只是一个顶尖学霸在闲暇时遇到的一个有趣的智力游戏。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

  在帖子的末尾,我轻描淡写地加了一句:“思路似乎在某个环节陷入了死循环,不知道是不是我对克劳修斯原理的理解有偏差?@Linyuan 学长,不知您是否有空指点一二?”

  这声“@”,就像是猎人扣动了扳机。

  我没有直接私信他,那显得太过刻意和功利。我选择用公开发帖并@的方式,将他置于一个被挑战、被请教的公开位置。

  如果他无视,那是他的自由。

  但如果他是一个真正的学术天才,一个对自己领域有着绝对自信和骄傲的人,他大概率不会容忍一个在他眼皮底下、关于他最擅长领域的、如此明显的逻辑谬误存在。

  我关掉电脑,心脏砰砰直跳。

  鱼饵已经撒下,现在,我只需要静静地等待。等待那个被我选中的、来自云端的猎物,是否会注意到这片特意为他投下的、闪着智慧光芒的诱饵。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