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沉重的约定
自从那次“视频危机”之后,我和江临渊之间,似乎有了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他再也没有提过见面的事,只是将那份期待,化作了更细致、更投入的辅导。
而我,则像是悬崖边的囚徒,一边享受着他递来的甘泉,一边计算着坠落的日子。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辅导,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夜。窗外的蝉鸣聒噪不休,搅得人心烦意乱。我戴着耳机,却依然能感觉到空气里那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那晚,江临渊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始讲题。
他在语音那头沉默了片刻,声音比平时要低沉一些:“明天就进考场了,紧张吗?”
“有点。”我老实地回答。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心脏也像是被什么东西攥着,一抽一抽的。
“别怕。”他的声音很稳,像定海神针,瞬间抚平了我心头的一丝躁动,“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这段时间你的进步,我看在眼里。你的基础很扎实,思维也足够敏锐,唯一缺的,就是自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心态。把它当成我们平时的一次习题讨论就行。遇到难题,别慌,先深呼吸,想想我们之前讲过的那些底层逻辑。记住,所有复杂的表象,都可以拆解成最基本的模型。”
他的话,像一股清泉,缓缓流过我焦灼的心田。这些道理,老师说过无数遍,但从他口中说出来,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我静静地听着,鼻尖忽然有些发酸。
在这场彻头彻尾的骗局里,我得到了最真诚的善意。这份善意,让我愈发觉得自己卑劣不堪。
“其实……”我鬼使神差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我有时候觉得,自己配不上……”
“配不上什么?”他敏锐地追问。
“……配不上这么好的成绩。”我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换上了一个安全的说辞。
他似乎笑了一下,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没有配不配得上。你的努力,就是你最大的底气。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学生之一,真的。”
最聪明的学生。
我的心,被这几个字狠狠地刺痛了。我最引以为傲的“聪明”,却被我用在了这场最不光彩的骗局上。
就在我沉浸在自我厌弃的情绪中时,他突然用一种很轻、很认真的声音,叫出了我的名字。
不是“安然”。
而是——
“林以安。”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击中,瞬间一片空白。
他怎么会知道我的真名?!
他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什么?周舒心?还是别的什么人?无数个念头在我脑海中疯狂闪过,恐惧像一张大网,将我牢牢罩住。
我的呼吸都停滞了,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只能听到自己震耳欲聋的心跳声。
“……你怎么……知道?”我颤抖着问出这句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语音那头,传来他的一声轻笑,带着一丝狡黠和得意。
“上次,你发给我一张试卷照片,右上角,你用涂改液涂掉了名字。但是,对着光,还是能隐约看到两个字的印痕。”
我的心,像坐过山车一样,从万丈悬崖的边缘,又被猛地拉了回来。
原来是这样。
是了,那张92分的卷子,我当时太过兴奋,只记得涂掉名字,却忘了从背面看,依然会有写字留下的压痕。
“抱歉,不是故意窥探你的隐私。”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歉意,随即又变得无比温柔,“我只是觉得,‘林以安’这个名字,比‘安然’更好听。”
他又说了一遍。
“林以安,我在清华……等你来北京。”
这声带着我真实姓名的呼唤,这句无比沉重的约定,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我的心上。
“安然”的谎言,在此刻,被他无意中撕开了一道最真实的裂口。他不再是和一个虚假的ID对话,而是在对我,这个真实的、卑微的、正坐在破旧书桌前的林以安,发出了最真诚的邀请。
他知道了我叫“林以安”,却不知道“林以安”是怎样一副模样。
这约定,不再是飘在云端的童话。
它变得无比具体,无比沉重,像一座即将压垮我的山。
我挂断了电话,趴在桌子上,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一半是因为感动,一半……是因为绝望。
作者有话说:
而我,则像是悬崖边的囚徒,一边享受着他递来的甘泉,一边计算着坠落的日子。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辅导,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夜。窗外的蝉鸣聒噪不休,搅得人心烦意乱。我戴着耳机,却依然能感觉到空气里那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那晚,江临渊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始讲题。
他在语音那头沉默了片刻,声音比平时要低沉一些:“明天就进考场了,紧张吗?”
“有点。”我老实地回答。我的手心里全是汗,心脏也像是被什么东西攥着,一抽一抽的。
“别怕。”他的声音很稳,像定海神针,瞬间抚平了我心头的一丝躁动,“你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这段时间你的进步,我看在眼里。你的基础很扎实,思维也足够敏锐,唯一缺的,就是自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高考,考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心态。把它当成我们平时的一次习题讨论就行。遇到难题,别慌,先深呼吸,想想我们之前讲过的那些底层逻辑。记住,所有复杂的表象,都可以拆解成最基本的模型。”
他的话,像一股清泉,缓缓流过我焦灼的心田。这些道理,老师说过无数遍,但从他口中说出来,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我静静地听着,鼻尖忽然有些发酸。
在这场彻头彻尾的骗局里,我得到了最真诚的善意。这份善意,让我愈发觉得自己卑劣不堪。
“其实……”我鬼使神差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我有时候觉得,自己配不上……”
“配不上什么?”他敏锐地追问。
“……配不上这么好的成绩。”我把后面的话咽了下去,换上了一个安全的说辞。
他似乎笑了一下,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没有配不配得上。你的努力,就是你最大的底气。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学生之一,真的。”
最聪明的学生。
我的心,被这几个字狠狠地刺痛了。我最引以为傲的“聪明”,却被我用在了这场最不光彩的骗局上。
就在我沉浸在自我厌弃的情绪中时,他突然用一种很轻、很认真的声音,叫出了我的名字。
不是“安然”。
而是——
“林以安。”
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仿佛被重锤击中,瞬间一片空白。
他怎么会知道我的真名?!
他是不是已经发现了什么?周舒心?还是别的什么人?无数个念头在我脑海中疯狂闪过,恐惧像一张大网,将我牢牢罩住。
我的呼吸都停滞了,全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只能听到自己震耳欲聋的心跳声。
“……你怎么……知道?”我颤抖着问出这句话,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语音那头,传来他的一声轻笑,带着一丝狡黠和得意。
“上次,你发给我一张试卷照片,右上角,你用涂改液涂掉了名字。但是,对着光,还是能隐约看到两个字的印痕。”
我的心,像坐过山车一样,从万丈悬崖的边缘,又被猛地拉了回来。
原来是这样。
是了,那张92分的卷子,我当时太过兴奋,只记得涂掉名字,却忘了从背面看,依然会有写字留下的压痕。
“抱歉,不是故意窥探你的隐私。”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歉意,随即又变得无比温柔,“我只是觉得,‘林以安’这个名字,比‘安然’更好听。”
他又说了一遍。
“林以安,我在清华……等你来北京。”
这声带着我真实姓名的呼唤,这句无比沉重的约定,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了我的心上。
“安然”的谎言,在此刻,被他无意中撕开了一道最真实的裂口。他不再是和一个虚假的ID对话,而是在对我,这个真实的、卑微的、正坐在破旧书桌前的林以安,发出了最真诚的邀请。
他知道了我叫“林以安”,却不知道“林以安”是怎样一副模样。
这约定,不再是飘在云端的童话。
它变得无比具体,无比沉重,像一座即将压垮我的山。
我挂断了电话,趴在桌子上,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一半是因为感动,一半……是因为绝望。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