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梧桐树下的重逢:褪色糖纸与未寄的信
导语:糖纸边缘又被指尖掐出了新卷边。沈梦冉望着野餐垫上那双摆弄餐布的手,突然想起七年前她掌心焐热的水果糖 —— 那时她隔着纱窗递糖纸,汗渍在阳光下亮得像星子。当 “冉冉” 两个字从她唇间飘出,他听见帆布背包带被捏紧的声响,像听见童年被父亲拽走时,车窗上那道模糊的掌印正在裂开。
九月的风裹着夏末最后一丝燥热,掠过A大南门那排百年梧桐。沈梦冉背着磨白的双肩包,站在户外拓展课的集合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侧袋里那张泛黄的糖纸。草莓牛奶味的糖纸边角已然蜷曲,像一只欲振翅的纸蝶,褶皱里嵌着的细小草屑早枯成深褐色,却仍固执地附着在纤维上,如同他心底从未褪色的记忆。那草屑让他想起七年前的午后,花园泥土的潮润气息混着青草香,他蹲在地上捡拾糖纸时,裤腿也沾了同样的草屑,母亲后来用指甲一点点替他抠掉,指尖的温度还残留在记忆里。
广播里的集合指令带着电流杂音响起时,他正望着操场东侧的野餐区。阳光透过叶隙在草坪上筛下斑驳光影,一个弯腰铺餐垫的身影撞进眼帘。米白色针织衫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纤细手腕,腕骨处有颗浅褐色的小痣——他记忆里的女孩手腕总是干干净净,唯一一次擦伤是爬树掏鸟窝时被树枝划破,他用草叶嚼碎了敷在她伤口上,被她笑着推开说“冉冉你像只小山羊”。此刻阳光在她发顶碎成金箔,高马尾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圈是樱桃红的绸缎,让他想起小时候她总爱把彩色发绳分他一半,说“我们戴情侣款”。
“小颖……?”他听见自己的声音飘出去,尾音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栗。周遭的谈笑声似潮水般退去,只剩血液在耳膜里轰鸣。舌尖习惯性抵住上颚——这是童年模仿她换牙期说话漏风留下的习惯,多年来每当紧张便会重现。他看见自己说话时,指节无意识地抠着背包带,磨白的帆布被捏出深深的褶皱,如同此刻翻涌的心绪。
女孩的动作骤然顿住,脊背挺得笔直,像被惊动的白鹭。她转过身时,睫毛上沾着的细小光斑随着眨眼轻轻颤动,瞳孔在看清他面容的刹那微微收缩,眼尾那片“欲融的春雪”似乎凝了霜。沈梦冉能清晰看见她眼角新增的那颗小痣,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像夜空中悄然出现的星子。记忆里的她眼角光洁,只有笑起来时才会漾开细碎的纹路,像投进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
“冉冉?”她的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精准砸在他心上。这个被岁月尘封的昵称从她口中溢出,带着牛奶糖般的甜腻余温。他忽然想起无数个傍晚,她蹲在秋千架下喊他名字,尾音总拖得长长的,像含着一颗化不开的糖。有次他感冒发烧,她偷偷揣着家里的水果糖跑来找他,隔着纱窗把糖纸塞进来,说“吃了糖就不难受了”,糖纸在她掌心焐得温热,还带着她手心的汗渍。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那年他刚搬来小区,躲在滑梯下哭鼻子,是扎着蝴蝶结的江小颖举着半块糖凑过来。她校服裙摆沾着草渍,是刚在草地上打滚的印记,而他袖口留着母亲缝补时歪歪扭扭的针脚——母亲的针线活向来粗糙,有次缝补他的校服,针脚歪得像条蚯蚓,他嫌难看不肯穿,是小颖说“这样才独一无二呀”。后来他们总在傍晚的秋千架下碰头,她分他彩色发绳,他帮她修坏了的布娃娃。那只布娃娃缺了只眼睛,是她不小心扯掉的,他用纽扣替它重新缝上,针脚同样歪歪扭扭,她却视若珍宝,说“冉冉缝的眼睛会发光”。
“真的是你。”江小颖往前走了半步,针织衫下摆扫过草叶,惊起几只绿蚱蜢。她的耳坠是珍珠的,随着动作轻轻摇晃,让他想起她小时候收集的贝壳风铃。那些贝壳是她去海边外婆家捡的,大小不一,串成风铃挂在窗前,风一吹就发出细碎声响,像她银铃般的笑声。有年台风过境,风铃被吹落在地摔碎了,她蹲在地上哭了很久,他把自己攒的玻璃弹珠串成串送给她,说“这个更响”。
“计算机系,研一。”沈梦冉下意识攥紧背包带,指节泛白。他注意到她无名指上的细巧银戒,心里莫名一沉,像有片乌云悄然压上心头。“听说你保送了传媒学院的研究生?”这话他昨晚在学院公示栏前看了许久,公示栏的玻璃上还贴着去年篮球赛海报,边角卷起,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他记得公示栏的灯光有些闪烁,照在她的名字上,“江小颖”三个字被他用目光描摹了无数遍,直到保安来关灯才离开。
“嗯。”江小颖低下头整理餐垫边角,发丝垂落遮住表情。蓝白相间的餐垫纹路让他想起小时候用粉笔画在地上的跳房子格子,他们曾用石子在上面玩了整个夏天,直到粉笔痕迹被雨水冲刷干净。“那年你们搬走得太急,我连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她的指尖划过餐垫,像在触摸时光的纹路。他想起搬家那天,父亲铁青着脸砸碎他的存钱罐,硬币滚了一地,他蹲在地上捡,听见母亲在里屋压抑的哭声。楼道里传来小颖的喊声“冉冉!你要去哪儿?”,他想回答,却被父亲粗暴拽起塞进出租车。车窗升上去的瞬间,他看见她追着车跑,蝴蝶结在风里飞,像只受伤的蝴蝶。她追出小区门口时鞋带跑散了,却顾不上系,只是拼命挥手,直到出租车拐过街角,后视镜里的身影缩成一个小点,最终消失不见。他当时把脸贴在车窗上,玻璃的冰凉触感混着泪水,在车窗上留下一个模糊的掌印。
作者有话说:
九月的风裹着夏末最后一丝燥热,掠过A大南门那排百年梧桐。沈梦冉背着磨白的双肩包,站在户外拓展课的集合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背包侧袋里那张泛黄的糖纸。草莓牛奶味的糖纸边角已然蜷曲,像一只欲振翅的纸蝶,褶皱里嵌着的细小草屑早枯成深褐色,却仍固执地附着在纤维上,如同他心底从未褪色的记忆。那草屑让他想起七年前的午后,花园泥土的潮润气息混着青草香,他蹲在地上捡拾糖纸时,裤腿也沾了同样的草屑,母亲后来用指甲一点点替他抠掉,指尖的温度还残留在记忆里。
广播里的集合指令带着电流杂音响起时,他正望着操场东侧的野餐区。阳光透过叶隙在草坪上筛下斑驳光影,一个弯腰铺餐垫的身影撞进眼帘。米白色针织衫的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纤细手腕,腕骨处有颗浅褐色的小痣——他记忆里的女孩手腕总是干干净净,唯一一次擦伤是爬树掏鸟窝时被树枝划破,他用草叶嚼碎了敷在她伤口上,被她笑着推开说“冉冉你像只小山羊”。此刻阳光在她发顶碎成金箔,高马尾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发圈是樱桃红的绸缎,让他想起小时候她总爱把彩色发绳分他一半,说“我们戴情侣款”。
“小颖……?”他听见自己的声音飘出去,尾音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颤栗。周遭的谈笑声似潮水般退去,只剩血液在耳膜里轰鸣。舌尖习惯性抵住上颚——这是童年模仿她换牙期说话漏风留下的习惯,多年来每当紧张便会重现。他看见自己说话时,指节无意识地抠着背包带,磨白的帆布被捏出深深的褶皱,如同此刻翻涌的心绪。
女孩的动作骤然顿住,脊背挺得笔直,像被惊动的白鹭。她转过身时,睫毛上沾着的细小光斑随着眨眼轻轻颤动,瞳孔在看清他面容的刹那微微收缩,眼尾那片“欲融的春雪”似乎凝了霜。沈梦冉能清晰看见她眼角新增的那颗小痣,在阳光下若隐若现,像夜空中悄然出现的星子。记忆里的她眼角光洁,只有笑起来时才会漾开细碎的纹路,像投进湖面的石子荡开的涟漪。
“冉冉?”她的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精准砸在他心上。这个被岁月尘封的昵称从她口中溢出,带着牛奶糖般的甜腻余温。他忽然想起无数个傍晚,她蹲在秋千架下喊他名字,尾音总拖得长长的,像含着一颗化不开的糖。有次他感冒发烧,她偷偷揣着家里的水果糖跑来找他,隔着纱窗把糖纸塞进来,说“吃了糖就不难受了”,糖纸在她掌心焐得温热,还带着她手心的汗渍。
记忆的闸门轰然洞开。那年他刚搬来小区,躲在滑梯下哭鼻子,是扎着蝴蝶结的江小颖举着半块糖凑过来。她校服裙摆沾着草渍,是刚在草地上打滚的印记,而他袖口留着母亲缝补时歪歪扭扭的针脚——母亲的针线活向来粗糙,有次缝补他的校服,针脚歪得像条蚯蚓,他嫌难看不肯穿,是小颖说“这样才独一无二呀”。后来他们总在傍晚的秋千架下碰头,她分他彩色发绳,他帮她修坏了的布娃娃。那只布娃娃缺了只眼睛,是她不小心扯掉的,他用纽扣替它重新缝上,针脚同样歪歪扭扭,她却视若珍宝,说“冉冉缝的眼睛会发光”。
“真的是你。”江小颖往前走了半步,针织衫下摆扫过草叶,惊起几只绿蚱蜢。她的耳坠是珍珠的,随着动作轻轻摇晃,让他想起她小时候收集的贝壳风铃。那些贝壳是她去海边外婆家捡的,大小不一,串成风铃挂在窗前,风一吹就发出细碎声响,像她银铃般的笑声。有年台风过境,风铃被吹落在地摔碎了,她蹲在地上哭了很久,他把自己攒的玻璃弹珠串成串送给她,说“这个更响”。
“计算机系,研一。”沈梦冉下意识攥紧背包带,指节泛白。他注意到她无名指上的细巧银戒,心里莫名一沉,像有片乌云悄然压上心头。“听说你保送了传媒学院的研究生?”这话他昨晚在学院公示栏前看了许久,公示栏的玻璃上还贴着去年篮球赛海报,边角卷起,如同他此刻纷乱的心绪。他记得公示栏的灯光有些闪烁,照在她的名字上,“江小颖”三个字被他用目光描摹了无数遍,直到保安来关灯才离开。
“嗯。”江小颖低下头整理餐垫边角,发丝垂落遮住表情。蓝白相间的餐垫纹路让他想起小时候用粉笔画在地上的跳房子格子,他们曾用石子在上面玩了整个夏天,直到粉笔痕迹被雨水冲刷干净。“那年你们搬走得太急,我连句再见都没来得及说。”她的指尖划过餐垫,像在触摸时光的纹路。他想起搬家那天,父亲铁青着脸砸碎他的存钱罐,硬币滚了一地,他蹲在地上捡,听见母亲在里屋压抑的哭声。楼道里传来小颖的喊声“冉冉!你要去哪儿?”,他想回答,却被父亲粗暴拽起塞进出租车。车窗升上去的瞬间,他看见她追着车跑,蝴蝶结在风里飞,像只受伤的蝴蝶。她追出小区门口时鞋带跑散了,却顾不上系,只是拼命挥手,直到出租车拐过街角,后视镜里的身影缩成一个小点,最终消失不见。他当时把脸贴在车窗上,玻璃的冰凉触感混着泪水,在车窗上留下一个模糊的掌印。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