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顾总说要开分店?

  我几乎是逃一般地冲出那栋写字楼,身后顾昭之的声音和招财那一声轻得像幻觉的猫叫,混杂着窗外刺眼的阳光,在我脑子里搅成一锅粥。

  合伙人?投资?

  我低头看着手里那张轻飘飘却又重逾千斤的合作方案,上面“小满卤味”四个字,像是被烙铁烫出来的,灼得我手心发疼。

  巷口的风吹过来,带着熟悉的卤料香和湿漉漉的青石板味道。

  我站住了脚,回头望向那栋毫不起眼的写字楼,再看看街角,那辆黑色的轿车已经不见了踪影,仿佛从未出现过。

  可我知道,它来过。林薇也来过。

  原来,她不是管不到居委会。

  她只是换了种更狠的方式,想从根上刨断我的生路。

  举报,让整条巷子的摊贩都陪着我遭殃,引爆邻里间的矛盾,再把我逼进绝路。

  这一招,釜底抽薪,又毒又辣。

  如果不是顾昭之,或者说,如果不是招财碰巧叼来了这张纸,我现在的下场,大概就是抱着我妈留下的锅,在街坊邻居的埋怨声中,狼狈地滚出这条巷子。

  心里的天平,第一次不受控制地倾斜了。

  我捏紧了那份方案,快步走回摊位。

  小棠正焦急地踱步,看到我回来,一把抓住我的胳膊:“怎么样?小满,居委会怎么说?是不是真要我们滚蛋?”

  我把方案递给她。

  小棠的眼睛从疑惑到震惊,最后瞪得像铜铃:“试点合作经营……城市烟火振兴计划?老巷37号?带装修补贴?小满!你踩狗屎运了?不对,这……顾昭之?他谁啊?”

  我没法解释这复杂的来龙去脉,只能含糊道:“一个……认识的人。”

  “认识的人?”小棠瞬间化身福尔摩斯,眯着眼打量我,“男的女的?多大年纪?帅不帅?是不是对你有意思?”

  我被她问得脸颊发烫,推了她一把:“别胡说,就是个……投资人。”

  说出“投资人”三个字时,我自己都觉得有些心虚。

  人家投资的是几百上千万的大项目,谁会投资一个巷子里的卤味摊?

  可顾昭之说了,他看中的是味道。

  我妈留下的味道。

  这个理由,莫名地让我心里踏实了一点。

  接下来的几天,像是做梦一样。

  我拿着那份方案,半信半疑地跟着周婶去街道办签了正式的合同。

  合同很厚,条款复杂,我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生怕里面有坑。

  顾昭之没再出现,只有一个戴金丝眼镜的助理,姓李,全程陪同。

  他言简意赅地为我解释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划分,利润分成,以及补贴发放的流程。

  一切都清晰明了,专业得不像话。

  合同规定,店铺的所有权归“城市烟火振兴计划”项目组,也就是顾昭之的公司,但我拥有永久的、可继承的经营权和品牌所有权,只需要支付一笔象征性的、远低于市场价的管理费。

  “苏小姐,”李助理推了推眼镜,语气公式化,“顾总的意思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您只需要专注于一件事——保持卤味最正宗的味道。”

  我签下名字的那一刻,手还是抖的。

  老巷37号,就是原来巷口那家倒闭了很久的杂货铺。

  位置绝佳,两面临街,还有一个小小的院子。

  我以前路过,总要羡慕地看上两眼,做梦都没想到,它会变成我的店。

  搬家的那天,是个大晴天。

  我和小棠把那辆跟了我妈十几年、又跟了我三年的小推车擦得一干二净。

  车轮有些变形,不锈钢的台面布满了细密的划痕,每一个角落都浸透了卤汁的香气。

  我摸着冰凉的台面,眼眶一热。

  “小满,别难过了,”小棠拍拍我的背,“咱们这是鸟枪换炮!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城管追着跑了。阿姨在天有灵,看到你把摊子做成了正经店铺,不知道多高兴呢!”

  我点点头,把最后的念想收进心里。

  装修队是顾昭之那边派来的,效率高得惊人。

  他们几乎是推倒了重建,但又很神奇地保留了老房子的那种味道。

  青砖墙,木格窗,门口挂上了一块专门请老师傅雕的牌匾,黑底金字,写着“小满卤味”。

  字体圆润饱满,带着一股子温暖的烟火气,和我写在小黑板上的歪歪扭扭的字迹,简直天壤之别。

  装修的一个星期里,我一天也没闲着。

  我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添置了新的冰柜,更大的卤锅,还有一套专业的消毒设备。

  厨房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做得锃光瓦亮,比我家卧室还干净。

  小棠则负责设计菜单和价目表,还像模像样地搞了几个开业酬宾的套餐。

  招财成了监工,每天蹲在尚未完工的窗台上,尾巴悠闲地甩来甩去,检阅着属于它的新地盘。

  装修师傅们都很喜欢它,总爱逗它,还给它起了个外号叫“顾总”。

  我听了,脸又没出息地红了。

  开业那天,我们没搞什么鞭炮齐鸣的仪式。

  只是像往常一样,天蒙蒙亮就起来,卤上第一锅肉。

  新的厨房宽敞明亮,火候稳定,卤出来的东西似乎都更加入味了。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小满卤味”的牌匾上时,我打开了店门。

  没有想象中的冷清。

  巷子里的老街坊们早就等着了。

  周婶第一个走进来,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着我的新店,眼圈都红了:“真好,真好啊小满!你妈要是能看见……”

  “周婶,您尝尝,还是不是那个味儿。”我赶紧夹了一块刚出锅的卤豆腐递过去。

  “是!比以前还香!”周婶笑得合不拢嘴。

  老客们涌了进来,看着崭新的店铺啧啧称奇,但当他们吃到第一口卤味时,脸上都露出了熟悉的、满足的表情。

  “味道没变,这就对了!”

  “小满出息了啊!”

  “以后买卤菜可方便多啦!”

  小棠在前面忙着收钱打包,忙得脚不沾地,嘴却咧到了耳根。

  我守在后厨的灶台前,听着外面的热闹声,心里被一种滚烫的情绪填得满满的。

  忙碌间隙,我一抬头,看见顾昭之站在店门口。

  他今天穿得很休闲,一件简单的白衬衫,双手插在裤兜里,没有了那天在办公室里的疏离感。

  他就那么静静地站着,看着店里人来人往的景象,嘴角噙着一抹很淡的笑意。

  阳光落在他身上,像是给他镀了层柔光。

  我们的目光在空中相遇。

  我有些局促,下意识地擦了擦手,想说点什么。

  他却只是朝我点了一下头,然后像个最普通的客人那样,排进了队伍里。

  轮到他时,小棠看清来人,激动地捅了捅我。

  我走到前面,深吸一口气,问:“想……想吃点什么?”

  “招牌的都来一点,”他把一张百元钞票放在柜台上,目光扫过那些色泽诱人的卤味,“招财也一份。”

  我手脚麻利地给他打包,心里却乱糟糟的。

  “谢谢你。”我把打包好的袋子递给他,低声说。

  这两个字,我欠了他太久。

  “我说了,这是投资。”他接过袋子,顿了顿,补充道,“苏老板,开业大吉。”

  “苏老板”三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和从李助理嘴里说出来,感觉完全不同。

  前者是公事公办,后者……却带了点揶揄的温度。

  他转身离开,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我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心里那点因为林薇而起的阴霾,似乎也被这热闹的烟火气和温暖的阳光驱散了。

  生意越来越好,不止是老客,很多路过的新面孔也被这窗明几净的店面和飘出的香气吸引。

  我甚至开始考虑要不要再招个人手。

  一切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天下午。

  店里刚送走一波客人,小棠在算账,我靠在柜台上休息。

  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皮鞋擦得锃亮的男人走了进来。

  他跟这条悠闲的老巷子格格不入,一进来,目光就挑剔地扫视着我的店,那是一种审视货物的眼神。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脸上挤出一个标准的、毫无温度的笑容。

  “苏老板,”他开口了,声音客气,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压力,“我们……”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