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透明的墙壁
回到家,迎接我的是一场意料之中的狂风暴雨。
我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双手环胸,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我爸坐在一旁,不停地给她递眼色,但显然没什么用。茶几上放着我的手机,屏幕还亮着,显示着班主任的通话记录。
这是一场三堂会审。
“颜希!你长本事了啊!在学校里跟男同学打架,还被叫到教导处写检讨!我们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妈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尖锐得刺痛我的耳膜。
“妈,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不是我想的那样是哪样?”她根本不给我解释的机会,“班主任都跟我说了!因为一个男生!你一个女孩子家家,为了一个男生跟人打架,你还要不要脸了?我跟你爸辛辛苦苦供你上学,是让你去谈恋爱的吗?”
“我们没有谈恋爱!”我急着辩解,声音也不自觉地大了起来,“是那个叫张伟的同学先找麻烦,许皓之……”
“许皓之!许皓之!”我妈猛地一拍桌子,打断我的话,“你叫得还挺亲热!我告诉你,从今天开始,不许你再跟那个叫许皓之的惹是生非的男同学有任何来往!听见没有?”
“为什么?”我的倔脾气也上来了,“他根本不是惹是生非的人!他学习好,人也好,这次是为了保护我才……”
“保护你?他一个男的,血气方刚,跟人打架,那是惹事!你离他近了,就容易出事!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了你吗?”
我看着我妈那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无法言说的无力感。
我该怎么跟她解释?
说许皓之之所以会性情大变,是因为他被困在了永无止境的时间循环里,经历了无数次死亡和绝望?说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改变每一个可能导致他心脏病发的事件,否则他就会死在我面前?说那个看起来只是普通打架斗殴的下午,其实是我们对抗整个命运的第一场惨胜?
我说不出口。
这些话在他们听来,只会被当成是我为了维护“早恋对象”而编造出来的、荒诞不经的谎言,甚至会觉得我精神出了问题。
命运甚至不需要亲自出手。它只需要动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用最常规的“为你好”的逻辑,就能轻而易举地在我们之间,砌起一道道坚不可摧、却又无影无形的透明墙壁。
我们隔着这道墙,能清晰地看见彼此,听见彼此的声音,却无法再轻易地靠近。
那晚的争吵,最终以我被禁足一周,手机被没收而告终。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过得无比煎熬。
在学校里,我和许皓之的检讨书并排贴在教学楼下最显眼的公告栏里,成了课间时分所有学生围观的焦点。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像病毒一样在校园里疯狂传播。
有人说,我是脚踏两条船的“海后”,张伟和许皓之是为了我争风吃醋才大打出手。
有人说,许皓之是隐藏的“黑马王子”,平时看着温文尔雅,实际上是能一个打十个的校霸。
更有人将我们的故事,脑补成了一出惊天动地的校园爱情偶像剧,我和许皓之是反抗恶霸、追求真爱的悲情主角。
这些纷纷扰扰的议论,像无数只苍蝇,在我耳边嗡嗡作响。我成了动物园里的猴子,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而许皓之,似乎比我更能适应这种审视。他依旧像往常一样上课、听讲、做题,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是,他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冷漠气息,比以前更重了。他不再跟任何人开玩笑,也很少回答除了老师提问之外的任何问题,像一座自动隔绝了所有信号的孤岛。
我们遵守着对我妈的“承诺”,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我们会在走廊上擦肩而过,会在食堂里隔着几张桌子吃饭,会在同一个课堂上听课,但我们的目光,却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刻意地避开彼此。
只有在偶尔的、不经意的瞬间,我们的视线会在空中短暂地交汇一秒。那一秒里,我能从他平静无波的眼神深处,读到和我一样的情绪——隐忍,坚定,以及一种只有我们能懂的、属于“同谋”的默契。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这场风波平息,等待下一次行动的时机。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我正埋头演算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教室的后门被轻轻推开,班主任探进头来,对许皓之招了招手。
许皓之放下笔,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
我下意识地抬头,透过后门的玻璃窗,看到走廊上站着一个看起来很儒雅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眉宇间和许皓之有七八分相似,但眼神里没有那种超越年龄的疲惫和沧桑,只有属于成年人的、沉稳的担忧。
那是许皓之的父亲。我也在之前的循环里见过他,但每一次,都是在医院的太平间外。
我的心猛地一揪。
班主任正一脸严肃地跟许爸爸说着什么,不时地朝教室里看一眼,目光里充满了惋셔。许爸爸则一直认真地听着,眉头紧锁,脸色越来越凝重。
放学后,我故意磨蹭了很久才收拾好书包。走出校门的时候,果然在不远处的公交站牌下,看到了许皓之和他父亲的背影。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父亲没有开车,两个人就那样并肩在人行道上慢慢地走着,像一对最普通的父子。
我鬼使神差地,远远地跟了上去,躲在路边的香樟树后,听着他们断断续续的对话。
“……爸,我没事,就是一点小冲突,老师太小题大做了。”是许皓之的声音,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试图掩饰问题的烦躁。
“你以前从来不会这样。”许爸爸的声音很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沉重,“皓之,你从初中开始,就没让老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你告诉爸爸,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在学校有人欺负你?”
许皓之沉默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皓之,”许爸爸叹了口气,停下脚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我知道,你对自己要求高,想考个好大学。但是身体是第一位的,有什么事,一定要跟爸爸说。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
我躲在树后,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我无法想象,许皓之要如何向自己的父亲解释这一切?
难道要他说:爸,我其实已经死了很多次了,我被困在了同一天,马上又要死了,所以我最近脾气不太好?
他扛着的,是另一个维度的、无法与任何人言说的、足以压垮一个成年人的巨大重量。
就在那一刻,我看到许皓之的身形忽然控制不住地晃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抬手,用力地按住了自己的额头,另一只手则悄悄地捂住了胸口。
那个动作,让我的血液瞬间凝固了。
“怎么了?是不是又不舒服了?”许爸爸立刻紧张地扶住他,声音里充满了惊慌。
“没事,”许皓之很快站直了身体,放下了手,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却故作轻松,“就是刚才站起来有点猛,有点低血糖。”
他对他最亲近的父亲,也撒了谎。
我的眼眶一热,差点掉下泪来。
我不能再跟下去了。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冲出去。
我转过身,靠在粗糙的树干上,感觉浑身冰冷。我们拆掉了一颗炸弹,却发现身边埋了更多的地雷。我们避开了来自恶意的明枪,却躲不开来自关心的暗箭。
父母的担忧,老师的压力,同学的误解,还有他那颗脆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罢工的心脏……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我们越收越紧。
晚上,我拿回了我的手机。开机后,立刻弹出来一条未读的微信消息,是许皓之在几个小时前发的。
消息很简单,只有一张图片。
那是一张手写的、潦草的计划表。最上面的一行写着“堡垒二号”,下面罗列着几个关键词:期中考试,熬夜,压力,班级第一。
而在这些词的下面,他用红笔,重重地画了一个叉。
我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下一个“死亡节点”,是两周后的期中考试。在过去的很多次循环里,作为学神的许皓之,为了保住自己和班级的荣誉,会在考前疯狂地刷题、熬夜复习,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讲题。这种高强度的精神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是诱发他心脏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的第二个计划是——让他放弃“学神”的身份。
这听起来比放弃一场接力赛要简单,但我和他都清楚,这其中的难度,只会有增无减。因为这一次,我们要对抗的,是老师的期望,是同学的依赖,甚至是他自己长久以来建立的、属于优等生的骄傲和责任感。
我深吸一口气,给他回了两个字。
“收到。”
窗外,夜色如墨。我看着手机屏幕上我们俩简单的对话框,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悲壮的感觉。
我们就像两个被困在孤岛上的幸存者,面对着深不可测、随时可能掀起滔天巨浪的海洋,只能依靠彼此,驾驶着一艘破旧的小船,艰难地、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冲出风暴的包围。
我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双手环胸,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我爸坐在一旁,不停地给她递眼色,但显然没什么用。茶几上放着我的手机,屏幕还亮着,显示着班主任的通话记录。
这是一场三堂会审。
“颜希!你长本事了啊!在学校里跟男同学打架,还被叫到教导处写检讨!我们家的脸都被你丢尽了!”我妈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尖锐得刺痛我的耳膜。
“妈,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
“不是我想的那样是哪样?”她根本不给我解释的机会,“班主任都跟我说了!因为一个男生!你一个女孩子家家,为了一个男生跟人打架,你还要不要脸了?我跟你爸辛辛苦苦供你上学,是让你去谈恋爱的吗?”
“我们没有谈恋爱!”我急着辩解,声音也不自觉地大了起来,“是那个叫张伟的同学先找麻烦,许皓之……”
“许皓之!许皓之!”我妈猛地一拍桌子,打断我的话,“你叫得还挺亲热!我告诉你,从今天开始,不许你再跟那个叫许皓之的惹是生非的男同学有任何来往!听见没有?”
“为什么?”我的倔脾气也上来了,“他根本不是惹是生非的人!他学习好,人也好,这次是为了保护我才……”
“保护你?他一个男的,血气方刚,跟人打架,那是惹事!你离他近了,就容易出事!我是你妈,我还能害了你吗?”
我看着我妈那张因为愤怒而扭曲的脸,心里涌上一股巨大的、无法言说的无力感。
我该怎么跟她解释?
说许皓之之所以会性情大变,是因为他被困在了永无止境的时间循环里,经历了无数次死亡和绝望?说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改变每一个可能导致他心脏病发的事件,否则他就会死在我面前?说那个看起来只是普通打架斗殴的下午,其实是我们对抗整个命运的第一场惨胜?
我说不出口。
这些话在他们听来,只会被当成是我为了维护“早恋对象”而编造出来的、荒诞不经的谎言,甚至会觉得我精神出了问题。
命运甚至不需要亲自出手。它只需要动用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用最常规的“为你好”的逻辑,就能轻而易举地在我们之间,砌起一道道坚不可摧、却又无影无形的透明墙壁。
我们隔着这道墙,能清晰地看见彼此,听见彼此的声音,却无法再轻易地靠近。
那晚的争吵,最终以我被禁足一周,手机被没收而告终。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过得无比煎熬。
在学校里,我和许皓之的检讨书并排贴在教学楼下最显眼的公告栏里,成了课间时分所有学生围观的焦点。各种版本的流言蜚语像病毒一样在校园里疯狂传播。
有人说,我是脚踏两条船的“海后”,张伟和许皓之是为了我争风吃醋才大打出手。
有人说,许皓之是隐藏的“黑马王子”,平时看着温文尔雅,实际上是能一个打十个的校霸。
更有人将我们的故事,脑补成了一出惊天动地的校园爱情偶像剧,我和许皓之是反抗恶霸、追求真爱的悲情主角。
这些纷纷扰扰的议论,像无数只苍蝇,在我耳边嗡嗡作响。我成了动物园里的猴子,一举一动都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
而许皓之,似乎比我更能适应这种审视。他依旧像往常一样上课、听讲、做题,脸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只是,他周身那股生人勿近的冷漠气息,比以前更重了。他不再跟任何人开玩笑,也很少回答除了老师提问之外的任何问题,像一座自动隔绝了所有信号的孤岛。
我们遵守着对我妈的“承诺”,在学校里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我们会在走廊上擦肩而过,会在食堂里隔着几张桌子吃饭,会在同一个课堂上听课,但我们的目光,却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刻意地避开彼此。
只有在偶尔的、不经意的瞬间,我们的视线会在空中短暂地交汇一秒。那一秒里,我能从他平静无波的眼神深处,读到和我一样的情绪——隐忍,坚定,以及一种只有我们能懂的、属于“同谋”的默契。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这场风波平息,等待下一次行动的时机。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我正埋头演算一道复杂的物理题,教室的后门被轻轻推开,班主任探进头来,对许皓之招了招手。
许皓之放下笔,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
我下意识地抬头,透过后门的玻璃窗,看到走廊上站着一个看起来很儒雅的中年男人。他穿着一身熨帖的深色西装,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眉宇间和许皓之有七八分相似,但眼神里没有那种超越年龄的疲惫和沧桑,只有属于成年人的、沉稳的担忧。
那是许皓之的父亲。我也在之前的循环里见过他,但每一次,都是在医院的太平间外。
我的心猛地一揪。
班主任正一脸严肃地跟许爸爸说着什么,不时地朝教室里看一眼,目光里充满了惋셔。许爸爸则一直认真地听着,眉头紧锁,脸色越来越凝重。
放学后,我故意磨蹭了很久才收拾好书包。走出校门的时候,果然在不远处的公交站牌下,看到了许皓之和他父亲的背影。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父亲没有开车,两个人就那样并肩在人行道上慢慢地走着,像一对最普通的父子。
我鬼使神差地,远远地跟了上去,躲在路边的香樟树后,听着他们断断续续的对话。
“……爸,我没事,就是一点小冲突,老师太小题大做了。”是许皓之的声音,带着一丝少年人特有的、试图掩饰问题的烦躁。
“你以前从来不会这样。”许爸爸的声音很温和,却带着一丝不容置喙的沉重,“皓之,你从初中开始,就没让老师给我打过一次电话。你告诉爸爸,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在学校有人欺负你?”
许皓之沉默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皓之,”许爸爸叹了口气,停下脚步,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最近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我知道,你对自己要求高,想考个好大学。但是身体是第一位的,有什么事,一定要跟爸爸说。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
我躲在树后,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我无法想象,许皓之要如何向自己的父亲解释这一切?
难道要他说:爸,我其实已经死了很多次了,我被困在了同一天,马上又要死了,所以我最近脾气不太好?
他扛着的,是另一个维度的、无法与任何人言说的、足以压垮一个成年人的巨大重量。
就在那一刻,我看到许皓之的身形忽然控制不住地晃了一下,他下意识地抬手,用力地按住了自己的额头,另一只手则悄悄地捂住了胸口。
那个动作,让我的血液瞬间凝固了。
“怎么了?是不是又不舒服了?”许爸爸立刻紧张地扶住他,声音里充满了惊慌。
“没事,”许皓之很快站直了身体,放下了手,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却故作轻松,“就是刚才站起来有点猛,有点低血糖。”
他对他最亲近的父亲,也撒了谎。
我的眼眶一热,差点掉下泪来。
我不能再跟下去了。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冲出去。
我转过身,靠在粗糙的树干上,感觉浑身冰冷。我们拆掉了一颗炸弹,却发现身边埋了更多的地雷。我们避开了来自恶意的明枪,却躲不开来自关心的暗箭。
父母的担忧,老师的压力,同学的误解,还有他那颗脆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罢工的心脏……这一切的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我们越收越紧。
晚上,我拿回了我的手机。开机后,立刻弹出来一条未读的微信消息,是许皓之在几个小时前发的。
消息很简单,只有一张图片。
那是一张手写的、潦草的计划表。最上面的一行写着“堡垒二号”,下面罗列着几个关键词:期中考试,熬夜,压力,班级第一。
而在这些词的下面,他用红笔,重重地画了一个叉。
我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下一个“死亡节点”,是两周后的期中考试。在过去的很多次循环里,作为学神的许皓之,为了保住自己和班级的荣誉,会在考前疯狂地刷题、熬夜复习,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讲题。这种高强度的精神压力和不规律的作息,是诱发他心脏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的第二个计划是——让他放弃“学神”的身份。
这听起来比放弃一场接力赛要简单,但我和他都清楚,这其中的难度,只会有增无减。因为这一次,我们要对抗的,是老师的期望,是同学的依赖,甚至是他自己长久以来建立的、属于优等生的骄傲和责任感。
我深吸一口气,给他回了两个字。
“收到。”
窗外,夜色如墨。我看着手机屏幕上我们俩简单的对话框,心中忽然生出一种悲壮的感觉。
我们就像两个被困在孤岛上的幸存者,面对着深不可测、随时可能掀起滔天巨浪的海洋,只能依靠彼此,驾驶着一艘破旧的小船,艰难地、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冲出风暴的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