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父亲的影子
午夜的客厅,寂静得像一片深海。
我和许皓之将相册原封不动地放回茶几,动作轻得仿佛在拆解一枚炸弹。月光在我们脚边投下两个细长的、颤抖的影子。
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只是在擦肩而过,返回各自房间的瞬间,交换了一个沉重无比的眼神。
那个眼神里有太多东西:震惊、了然,以及一种被真相扼住咽喉的窒息感。
躺回自己的小床上,我睁着眼睛,毫无睡意。天花板在黑暗中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幕布,反复上演着同一张照片——林清雨站在向日葵花田里,手抚着小腹,笑得像拥抱了全世界。
一个死去的母亲,一个未曾出世的孩子。
这个认知,像一块冰,贴着我的心脏,让我在温暖的被窝里,从里到外地感到寒冷。
第二天在幼儿园,喧闹的滑梯和秋千都成了模糊的背景。我和许皓之坐在沙坑的角落里,用塑料小铲子,心不在焉地堆着一座永远无法成形的城堡。
“孩子的父亲。”许皓_之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很低,几乎被孩子们的笑闹声淹没,“这是关键。”
我点点头。
一个女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怀上孩子。这段被尘封的往事里,一定还有另一个主角。一个我们尚未知晓的、男性的名字。
“相册里,肯定还有线索。”我说,“我们只看了一半不到。”
“我妈妈今天会把相册拿走。”许皓之皱着眉,这个消息让我们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调查,再次陷入了僵局。
“那就在她拿走之前。”我看着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们没有时间了。我们必须在今天,撬开那个潘多拉魔盒更深的一角。
机会,再一次被我们自己创造了出来。
放学后,我以“想和皓之哥哥多玩一会儿”为借口,让妈妈打电话邀请周阿姨带着许皓之,在晚饭前再来家里坐坐。
妈妈笑着答应了,说我们俩的感情真好。
她不知道,维系我们这段“感情”的,是比血缘更深刻、比死亡更沉重的秘密。
周阿姨和许皓之如约而至。
大人们再次陷入了客厅的闲聊,那本相册,依然安静地躺在茶几上,像一个心照不宣的诱饵。
“妈妈,我想再看看你和阿姨年轻时候的照片!”我故技重施,拉着许皓之,用最甜的声音撒着娇。
这一次,妈妈和周阿姨对视了一眼,眼神里有些许的无奈和纵容。
“好,好,就你看得最起劲。”周阿姨笑着,主动打开了相册。
我和许皓之立刻像两只小猫,凑了过去,一人一边,紧紧盯着那些泛黄的纸页。我们的心跳得飞快,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无比明确——找到那个男人。
我们一页一页地翻过去,目光像探照灯,扫过每一张有林清雨的合影。
她总是站在人群中,有时微笑,有时沉默。她的身边,出现过很多不同的面孔。
“咦?”我伸出手指,指向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单位春游的合影,林清雨和一个男人并肩站着,虽然隔着些微的距离,但男人的视线,却不着痕迹地,落在了林清雨的侧脸上。
“这个叔叔是谁呀?”我用属于孩童的天真问道,“他长得好高啊。”
我的问题,让客厅的空气有了一瞬间的凝滞。
我能感觉到,身边的许皓之,身体也僵硬了。
因为那个男人,我们都再熟悉不过。
是他的父亲。
“哦,这是你许叔叔。”我妈妈的语气听起来很正常,但她的手指却不自觉地捻着衣角,“他们以前是同事,关系挺好的。”
“是啊,”周阿姨笑了笑,笑容却有些勉强,“你许叔叔那时候,可受小姑娘欢迎了。”
她们的回答滴水不漏,仿佛在陈述一件再也正常不过的往事。
但我和许皓之,却从她们刻意放大的音量里,听出了一丝欲盖弥彰的慌乱。
我们的目光,再次落回相册。
随着书页的翻动,那个身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林清雨出现的照片里,总能找到许叔叔的身影。他有时在她身后,有时在她身侧,像一个沉默的、如影随形的守护者。
直到,我们翻到了某一页。
那是一张在海边的照片。林清雨穿着长裙,海风吹起她的头发,她回眸一笑,身后是金色的沙滩和蔚蓝的大海。
而在照片的最右侧,只拍进来了半个身影。
一只男人的手。
那只手,正紧紧地、又带着无限珍视地,牵着林清雨的手。从那只手上戴着的、我们无比眼熟的旧款手表,我们能百分之百地确定——那是许皓之的父亲。
这张照片的构图很奇怪,像是无意中被抓拍的。它泄露的亲密,与之前所有照片里刻意保持的距离,形成了天壤之别。
它像一把尖刀,瞬间刺破了所有的伪装。
我下意识地,转头去看许皓之。
他的脸,已经是一片惨白。他死死地盯着那只属于他父亲的手,小小的身体里,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轰然倒塌。
客厅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墙上挂钟“滴答”作响。
我妈妈和周阿姨的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她们谁都没有再开口解释。
沉默,就是默认。
那个我们苦苦寻找的、关于孩子父亲的答案,就以这样一种惨烈而直白的方式,砸在了我们面前。
不是什么陌生人。
而是许皓之的父亲,周阿姨的丈夫。
我终于明白了周阿姨脸上那份复杂的悲伤与懊悔,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个秘密,必须被她们死死地封存起来。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
这是一场,牵扯到我们两个家庭的,不为人知的爱恨纠葛。
我看着身边摇摇欲坠的许皓之,忽然感到一阵铺天盖地的无力。我们以为自己在接近真相,接近治愈的可能。
可我们挖出来的,却是足以将我们所有人,都埋葬的、更深的坟墓。
我和许皓之将相册原封不动地放回茶几,动作轻得仿佛在拆解一枚炸弹。月光在我们脚边投下两个细长的、颤抖的影子。
我们谁都没有说话,只是在擦肩而过,返回各自房间的瞬间,交换了一个沉重无比的眼神。
那个眼神里有太多东西:震惊、了然,以及一种被真相扼住咽喉的窒息感。
躺回自己的小床上,我睁着眼睛,毫无睡意。天花板在黑暗中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幕布,反复上演着同一张照片——林清雨站在向日葵花田里,手抚着小腹,笑得像拥抱了全世界。
一个死去的母亲,一个未曾出世的孩子。
这个认知,像一块冰,贴着我的心脏,让我在温暖的被窝里,从里到外地感到寒冷。
第二天在幼儿园,喧闹的滑梯和秋千都成了模糊的背景。我和许皓之坐在沙坑的角落里,用塑料小铲子,心不在焉地堆着一座永远无法成形的城堡。
“孩子的父亲。”许皓_之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很低,几乎被孩子们的笑闹声淹没,“这是关键。”
我点点头。
一个女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怀上孩子。这段被尘封的往事里,一定还有另一个主角。一个我们尚未知晓的、男性的名字。
“相册里,肯定还有线索。”我说,“我们只看了一半不到。”
“我妈妈今天会把相册拿走。”许皓之皱着眉,这个消息让我们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调查,再次陷入了僵局。
“那就在她拿走之前。”我看着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我们没有时间了。我们必须在今天,撬开那个潘多拉魔盒更深的一角。
机会,再一次被我们自己创造了出来。
放学后,我以“想和皓之哥哥多玩一会儿”为借口,让妈妈打电话邀请周阿姨带着许皓之,在晚饭前再来家里坐坐。
妈妈笑着答应了,说我们俩的感情真好。
她不知道,维系我们这段“感情”的,是比血缘更深刻、比死亡更沉重的秘密。
周阿姨和许皓之如约而至。
大人们再次陷入了客厅的闲聊,那本相册,依然安静地躺在茶几上,像一个心照不宣的诱饵。
“妈妈,我想再看看你和阿姨年轻时候的照片!”我故技重施,拉着许皓之,用最甜的声音撒着娇。
这一次,妈妈和周阿姨对视了一眼,眼神里有些许的无奈和纵容。
“好,好,就你看得最起劲。”周阿姨笑着,主动打开了相册。
我和许皓之立刻像两只小猫,凑了过去,一人一边,紧紧盯着那些泛黄的纸页。我们的心跳得飞快,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无比明确——找到那个男人。
我们一页一页地翻过去,目光像探照灯,扫过每一张有林清雨的合影。
她总是站在人群中,有时微笑,有时沉默。她的身边,出现过很多不同的面孔。
“咦?”我伸出手指,指向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单位春游的合影,林清雨和一个男人并肩站着,虽然隔着些微的距离,但男人的视线,却不着痕迹地,落在了林清雨的侧脸上。
“这个叔叔是谁呀?”我用属于孩童的天真问道,“他长得好高啊。”
我的问题,让客厅的空气有了一瞬间的凝滞。
我能感觉到,身边的许皓之,身体也僵硬了。
因为那个男人,我们都再熟悉不过。
是他的父亲。
“哦,这是你许叔叔。”我妈妈的语气听起来很正常,但她的手指却不自觉地捻着衣角,“他们以前是同事,关系挺好的。”
“是啊,”周阿姨笑了笑,笑容却有些勉强,“你许叔叔那时候,可受小姑娘欢迎了。”
她们的回答滴水不漏,仿佛在陈述一件再也正常不过的往事。
但我和许皓之,却从她们刻意放大的音量里,听出了一丝欲盖弥彰的慌乱。
我们的目光,再次落回相册。
随着书页的翻动,那个身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林清雨出现的照片里,总能找到许叔叔的身影。他有时在她身后,有时在她身侧,像一个沉默的、如影随形的守护者。
直到,我们翻到了某一页。
那是一张在海边的照片。林清雨穿着长裙,海风吹起她的头发,她回眸一笑,身后是金色的沙滩和蔚蓝的大海。
而在照片的最右侧,只拍进来了半个身影。
一只男人的手。
那只手,正紧紧地、又带着无限珍视地,牵着林清雨的手。从那只手上戴着的、我们无比眼熟的旧款手表,我们能百分之百地确定——那是许皓之的父亲。
这张照片的构图很奇怪,像是无意中被抓拍的。它泄露的亲密,与之前所有照片里刻意保持的距离,形成了天壤之别。
它像一把尖刀,瞬间刺破了所有的伪装。
我下意识地,转头去看许皓之。
他的脸,已经是一片惨白。他死死地盯着那只属于他父亲的手,小小的身体里,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轰然倒塌。
客厅里安静得可怕,只剩下墙上挂钟“滴答”作响。
我妈妈和周阿姨的脸色,也变得异常难看。她们谁都没有再开口解释。
沉默,就是默认。
那个我们苦苦寻找的、关于孩子父亲的答案,就以这样一种惨烈而直白的方式,砸在了我们面前。
不是什么陌生人。
而是许皓之的父亲,周阿姨的丈夫。
我终于明白了周阿姨脸上那份复杂的悲伤与懊悔,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个秘密,必须被她们死死地封存起来。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
这是一场,牵扯到我们两个家庭的,不为人知的爱恨纠葛。
我看着身边摇摇欲坠的许皓之,忽然感到一阵铺天盖地的无力。我们以为自己在接近真相,接近治愈的可能。
可我们挖出来的,却是足以将我们所有人,都埋葬的、更深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