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草莓的原罪

周阿姨几乎是落荒而逃的。

她慌乱地合上相册,语无伦次地找了个借口,然后一把抓过许皓之的手,几乎是将他拖出了我们家的大门。我妈妈僵在原地,没有去送。

门“砰”地一声关上,隔绝了两个家庭之间汹涌的暗流。

客厅里,那片因为照片而凝固的空气,变得更加沉重、粘稠,压得人喘不过气。妈妈没有看我,她只是默默地收拾着茶几上的杯盘,手指却在微微发抖。

“妈。”我轻声叫她。

她身体一震,像被针扎了一下,然后慢慢回过头,对我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怎么了,希希?是不是困了?妈妈带你去睡觉。”

她避开了所有可能引爆的话题,用一种脆弱的、不堪一击的温柔,将我和那个肮脏的秘密隔离开来。

那一晚,我第一次对我的母亲,产生了复杂的情绪。她不再是那个完美无瑕、永远正确的妈妈,她也是一个藏着秘密、会犯错、会为了维护某种“和平”而选择沉默的,普通人。

第二天在幼儿园,许皓之没有来。

我一个人坐在沙坑里,觉得那个角落空前地大,也空前地冷。

第三天,他来了。但他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和我说话,甚至不看我一眼。他小小的身体周围,仿佛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冰墙,拒绝任何人的靠近。午睡的时候,我看见他背对着所有人,肩膀在轻轻地耸动。

我知道他在哭。

他不仅仅是在为一个素未谋面的、可能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而悲伤。他是在为自己那个轰然坍塌的世界哀悼。他的父亲是背叛者,他的母亲是受害者,而那个让他陷入无尽轮回的悲剧,源头竟是他最亲近的家人。

这种认知,足以摧毁一个成年人,何况是困在六岁身体里的我们。

我没有去打扰他。我知道,他需要时间,独自舔舐伤口。

直到第四天放学,我看见他独自一人走向与他家相反方向的、那个废弃的小公园。我跟了上去。

他坐在生了锈的秋千上,小小的身影在夕阳下被拉得很长,充满了孤独和破碎感。

我走到他身后,轻轻地推了一下秋千。

他没有反抗,任由身体随着秋-千的节奏前后摇晃。

“我爸爸,”过了很久,他终于开了口,声音沙哑得厉害,“他是个骗子。”

“我妈妈,”他继续说,声音里带上了哭腔,“她什么都知道……她一直都知道……”

所以她才会那么悲伤,那么懊悔,又那么恨。她恨的不仅是丈夫的背叛,更是林清雨和那个孩子的存在,那就像一根永远扎在她心里的刺。

“这不公平。”他说。

是的,不公平。对林清雨不公平,对那个未出世的孩子不公平,对周阿姨不公平,对我们……更不公平。我们什么都没做,却要被迫承担这场陈年旧怨的全部后果。

“许皓之,”我走到他面前,蹲下身,直视着他通红的眼睛,“现在重要的,不是他们谁对谁错。而是林清雨,到底是怎么死的?”

他愣住了,茫然地看着我。

“车祸?生病?还是……意外?”我一字一句地引导他,强迫他从情绪的泥沼里拔出来,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她们都说是意外。但你相信吗?在发现了这一切之后?”

他不说话了,只是用力地咬着嘴唇。

“相册我们看不到了,”我继续说,“大人们不会再对我们说一个字。我们现在唯一的线索,就是那个开启我们一切的源头。”

我看着他,清晰地吐出了那个词。

“草莓糖。”

许皓之的瞳孔猛地一缩。

那颗来自周阿姨的,甜蜜的、带着不祥气息的草莓糖。

“为什么是草莓糖?”我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锥子,试图钻进真相最坚硬的外壳,“周阿姨为什么会随身带着它?那真的是给我们的吗?”

我们都想起了那个几乎被忽略的细节——周阿姨说,那是给“伤心的阿姨自己那个永远无法吃到糖果的孩子”的。

过去,我们以为那个孩子是她自己的某种幻想。

可现在我们知道,那个“孩子”,真实存在过。只不过,那是林清雨的孩子。

一个可怕的、几乎要将我冻僵的念头,在我脑海中成形。

“许皓之,”我握住他冰冷的手,自己的声音也在发抖,“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林清雨的死,就和草莓有关?”

也许是一场离奇的过敏。

也许是周阿姨在绝望和嫉妒中,递出了一颗致命的草莓。

也许那根本不是一颗糖,而是周阿姨心中,那份混杂着愧疚、怨恨和悲痛的、永恒的“原罪”。她日复一日地咀嚼着这份罪孽,直到这份过于沉重的执念,强大到扭曲了时空,将无辜的我们,也一并拖入了这炼狱般的循环。

许皓之惨白着脸,死死地盯着我。

我们找到了。

我们可能找到了循环真正的关键。

但这个“关键”,却指向了一个比他父亲出轨,更加让他无法接受的、残忍的可能性——

他的母亲,或许不是一个单纯的受害者。

她可能是,杀死林清雨和那个孩子的……凶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