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雪域灯谜
日喀则的风裹着雪粒,刚触到皮肤就透着刺骨的凉。沈知微走出机场舱门时,脖子上的云锦围巾被风吹得贴在衣领上,夹层里的残片像块温玉,隔着布料传来微弱的暖意——那是李守业织进去的温度,是守梭人独有的心意。她下意识攥紧围巾边角,指尖摸到太爷爷提花板的刻痕,心里踏实了些。
不远处,一个穿藏袍的男人举着块木牌,上面刻着“多吉次仁”四个字,木牌边缘缠着经幡布条,布条上绣着的六字真言被雪打湿,颜色发暗。他看到沈知微颈间的双鱼玉坠,立刻迎上来,递过一碗酥油茶:“扎西师傅让我来接您,这茶能抗寒。”
沈知微接过茶碗,指尖刚碰到碗沿就顿住了——碗底光溜溜的,没有陈警官说的绿度母眼睛刻痕。更可疑的是,男人说“扎西师傅”时,发音生硬得像在念课本,真正的日喀则本地人会称“扎西啦”,尾音带着敬称的软劲,这是母亲在日记里特意标注的“藏地称谓细节”。她不动声色地将茶碗递回去,指腹悄悄蹭过男人藏袍袖口——摸到一片硬邦邦的东西,像是藏在里面的银质花刀。
“你不是多吉次仁。”沈知微后退一步,手悄悄摸向口袋里的银质打籽刀(张秀莲托人提前寄到南京的),“真的多吉次仁警官,茶碗底会刻绿度母的眼睛,而且会叫‘扎西啦’,不是‘扎西师傅’。你藏袍里的,是蛇缠派的花刀吧?”
假多吉次仁脸色骤变,突然从藏袍里掏出一把染了麻药的酥油壶,对着沈知微泼过来:“既然识破了,就别怪我!顾首领要的是残片,你乖乖交出来!”酥油带着刺鼻的药味,混着雪粒溅在地上,瞬间凝结成白色硬块。
沈知微侧身躲开,同时掏出打籽刀,对着假多吉次仁的手腕划过去——银刀碰到他藏袍下的铁制花刀,发出“当啷”一声脆响。假多吉次仁吃痛,花刀掉在地上,他弯腰去捡的瞬间,沈知微抓起地上的经幡布条,用母亲教的“缠枝莲绕法”缠住他的脚踝:“经幡的丝线浸过酥油,韧得很,你挣不开的。”
“住手!”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真多吉次仁带着两个警员冲过来,手里举着刻有绿度母眼睛的木牌,“他是蛇缠派的织奴,专门假扮守梭人的接应!我们盯他好几天了!”警员很快制服了假多吉次仁,从他藏袍里搜出一张地图,上面用红圈标着扎西的工坊位置,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杀扎西,夺唐卡残片”,字迹和张海涛笔记本上的一模一样。
“多亏你识破了他。”真多吉次仁擦了擦额头的雪,递过真正的酥油茶,茶碗底果然刻着小小的绿度母眼睛,“蛇缠派的‘画魔’已经盯上扎西的工坊了,他最擅长模仿唐卡画师的手法,还会用酥油调麻药,我们得尽快赶过去,晚了就怕出事。”
车子往扎什伦布寺方向开,沿途的经幡在风里翻飞,颜色鲜艳的布料上,六字真言的绣线被雪粒磨得有些起毛,却依旧透着庄严。沈知微摸了摸怀里的提花板,板上的宝相花纹路硌着掌心,突然想起李守业研究笔记里的话:“扎西的唐卡,绿度母眼睛用发丝绣,需酥油灯与经文共显暗纹,心不诚者,见而不得”——这肯定是找到残片的关键。她悄悄从围巾夹层摸出云锦残片,玉坠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她的心思。
扎西的工坊藏在转经道旁的小巷里,门口挂着半幅未完工的唐卡,上面的绿度母衣袂用“套针绣”织了一半,丝线从深绿到浅绿渐变,像雪山融水顺着衣褶流淌,针脚细得要凑到跟前才能看清。沈知微刚要推门,就看见门框上的经幡打了个“守梭结”——这是守梭人遇险时的暗号,结尾绕了三圈,代表“有危险,需从侧门进”,是母亲教她认的紧急信号。
她顺着经幡的方向往旁边的桑树林走,刚绕过一棵老桑树,就看见扎西蹲在树后,手里攥着一把藏刀,刀刃上沾着点蚕丝灰——是唐卡丝线燃烧后的痕迹。“姑娘,你可来了!”扎西的藏袍袖口破了个洞,用“堆绣”补了朵小莲花,针脚却比平时乱,显然是匆忙间缝的,“画魔带着织奴守在工坊里,说要我交唐卡残片,不然就烧了我师父留下的老绷子!我趁他们不注意,从后窗逃出来的,还带了酥油灯。”
扎西从怀里掏出个牛角酥油灯,灯芯是用去年的新蚕丝缠的,还带着淡淡的桑蚕香:“我师父说,守梭人传残片,要‘灯照经文显’,你跟我来,我们从后院的密道进工坊,那里藏着真的唐卡。密道是我师父当年挖的,只有守梭人知道怎么走。”
密道藏在桑树林的玛尼堆后面,推开一块刻着绿度母的石板,里面飘着酥油和蚕丝混合的香气,墙壁上刻着历代唐卡画师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绣着小小的莲花——是扎西的师父、师父的师父刻的,字迹深浅不一,却都透着虔诚。走了大概五十步,前方透出微光,是工坊的储藏室,里面堆着各种颜色的唐卡丝线,最里面的木架上,摆着一幅完整的绿度母唐卡,唐卡边缘用红丝线绣了个圈,是守梭人的标记。
“这就是藏残片的唐卡,”扎西点燃酥油茶灯,暖黄的光落在唐卡上,绿度母的衣袂突然显露出细碎的金线,像撒了把碎星,“但残片的暗纹要念《心经》才能显——我师父说,心不诚者,就算有灯也看不见。当年曼卿来学唐卡针法,念《心经》时眼泪掉在丝线上,还笑说‘这线沾了心意,肯定能显真章’。”
沈知微跟着扎西念起《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声音刚落,绿度母的眼睛突然亮了——那是用扎西母亲的头发丝绣的瞳孔,在酥油灯光下泛着淡金色,瞳孔里藏着极小的藏文,是“残片在莲座,密码是三转经”。她想起母亲说过,藏地守梭人传密码,总跟转经、经文有关,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保护线索的法子。
扎西小心地拆开绿度母的莲座部分,里面藏着一块巴掌大的唐卡残片,上面绣着半只净瓶,用的是“缂丝唐卡”技法,丝线细得像蚕丝,净瓶的瓶口还缠着根“雨过天青”色的线——是母亲的线!沈知微的指尖刚碰到那根线,玉坠突然发烫,脑海里闪过一幅画面:母亲和扎西坐在工坊里,母亲手里拿着这根蓝线,笑着说“扎西啦,这线染了湖州的水,跟你的唐卡配,能显心意”,扎西则在旁边调酥油,说“等残片藏好,我们再喝一壶甜茶”。
“这残片要和你带来的拼合,才能显下一个线索。”扎西刚把残片递给沈知微,储藏室的门突然被撞开,画魔带着两个织奴冲进来,手里的藏刀刻着蛇形花纹,刀刃上还沾着唐卡的丝线,是“雨过天青”色的——显然他们已经进过工坊,翻找过唐卡。“扎西,你以为躲得过吗?顾首领说了,今天必须拿到残片!”
画魔的脸上有一道刀疤,从额头划到下巴,说话时疤会跟着动,像条扭曲的蛇。他伸手去抢沈知微手里的残片,沈知微侧身躲开,把残片塞进云锦围巾的夹层里,同时掏出李玥给的真金捻线,用力一甩——真金的韧性极强,金线缠在画魔的手腕上,他越挣扎,金线勒得越紧,手腕很快红了一圈,藏刀“当啷”掉在地上。
“用经幡!”扎西大喊着,抓起旁边的经幡,经幡上的粗丝线像鞭子一样抽向织奴,织奴手里的藏刀被抽飞,扎西趁机捡起藏刀,对着织奴的脚边划过去,织奴吓得后退,却踩在散落的丝线上,摔了个四脚朝天。沈知微则摸出银质打籽刀,对着另一个织奴的藏袍下摆划过去——藏袍里掉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掺了麻药的酥油,撒在地上,瞬间散发出刺鼻的味道。
画魔见势不妙,从怀里掏出个火折子,就要烧旁边的唐卡:“我得不到残片,你们也别想留着!这些老唐卡,烧了才干净!”他的手指刚碰到唐卡边缘,沈知微就扑过去,用云锦围巾挡住火折子——云锦密度高,本来就防火,李守业织的时候还特意加了防火的蚕丝,火星落在围巾上,只留下个小黑点,没燃起来。
画魔被沈知微的动作愣了一下,扎西趁机从后面抱住他的腰,把他按在地上:“多吉次仁警官!我们在这里!”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多吉次仁带着警员冲进来,很快制服了画魔和织奴。从画魔身上搜出一张地图,上面标着废弃寺庙的位置,还有一行字:“李守业在寺庙地宫,需织影图残片换”——字迹是顾明远的,笔画里带着急劲,显然是匆忙写的。
“这寺庙在雪山脚下,以前是个修行地,后来废弃了,里面的地宫很复杂,都是岔路,像织机上的经线,走错一步就绕不出来。”多吉次仁指着地图上的红点,眉头皱得很紧,“画魔交代,顾首领已经在那里设了埋伏,还放了‘追丝’——就是掺了铅的黑丝线,能顺着‘丝气’找目标,你们得小心。”
沈知微摸了摸怀里的残片,突然发现唐卡残片的净瓶上,有三个极小的凹痕——对应地图上的三个岔路口,凹痕里还嵌着点蚕丝,是李守业刻的,怕蛇缠派篡改地图。“我们得尽快去救爷爷,”她的声音很坚定,指尖捏着残片,“残片我带着,只要能救爷爷,就算有埋伏,我也去。”
扎西从怀里掏出一串檀木佛珠,珠子上缠了层去年的新丝,蚕丝里还掺了点蚕沙:“这串佛珠能辟邪,也能掩盖残片的丝气——蛇缠派的人靠闻丝气找人,有这个在,他们不容易发现你。还有这个,”他递过来一小块酥油,用油纸包着,“地宫冷,这个能暖手,也能当灯油,要是火把灭了,用它能点燃。我师父说,酥油是藏地的心意,能照亮守梭人的路。”
第二天一早,沈知微、扎西和多吉次仁带着警员往废弃寺庙出发。雪山脚下的路很滑,沈知微的靴子上沾了雪,走一步会滑一下,扎西就用桑树枝给她做了个拐杖,杖头刻了个小织梭:“我师父说,守梭人的拐杖,要刻织梭,这样走再远的路,都能找到方向。当年曼卿来雪山找我师父,我就给她做过一个,她还说要带回去当纪念。”
快到寺庙时,远远就看见门口挂着块破布,上面用黑墨写着“交残片,放李守业”——字写得歪歪扭扭,还故意把“李守业”写成了“李守夜”,显然是蛇缠派的人写的,想试探他们是不是真的来救李守业。沈知微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李守业的老花镜,镜片虽然碎了,却还能映出破布上的字:“他们连爷爷的名字都写错,肯定是慌了。”
“他们在故意写错名字,试探我们是不是真的来救李老。”多吉次仁压低声音,从背包里掏出防弹衣,“等会儿我带警员从正面吸引注意力,你和扎西从侧门进地宫,找到李老就赶紧走,别跟他们硬碰。侧门藏在寺庙的经幡后面,门轴上涂了酥油,推的时候轻点,别出声。”
侧门果然藏在经幡后面,推开时“吱呀”响,像老织机的声音,在安静的雪山里格外明显。地宫里很黑,沈知微点燃扎西给的酥油,微弱的光映着墙壁上的壁画——画的是佛教故事,却被人用黑墨涂了很多蛇形图案,看着阴森森的。她按唐卡残片上的凹痕找路,第一个岔路口走左边,地上果然有根“雨过天青”色的线——是母亲的线,肯定是母亲之前来探路时留的记号,线尾还打了个守梭结,代表“安全”。
走了大概十分钟,前方传来微弱的咳嗽声,是李守业!沈知微加快脚步,转过拐角,果然看见李守业被绑在柱子上,身上的藏袍破了好几处,却依旧紧紧攥着块云锦残片——是从南京带过来的“宝相花残片”,显然他怕蛇缠派抢走,一直藏在怀里,藏袍的衣襟都被攥得发皱。“爷爷!”沈知微跑过去,解开李守业身上的绳子,绳子是用掺了铅的丝线编的,勒得李守业的手腕通红,她心疼地摸了摸,“您没事吧?”
“快……快走,顾明远在前面设了陷阱,他要……要抢织影图……”李守业的声音很虚弱,却还是把残片塞进沈知微手里,“这残片上刻着下一个线索,你看……”沈知微凑过去,用酥油灯光照着残片,果然在宝相花的花芯里,刻着极小的字:“成都张秀莲,蜀绣藏秘”——是下一个线索,指向成都的守梭人张秀莲,蜀绣支的传人。
“沈知微,你果然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暗处传来,顾明远带着几个织奴冲过来,手里的织刀闪着冷光,刀身刻着蛇形花纹,“把所有残片交出来,我可以放你们走,不然这地宫,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他的头发白了大半,眼睛里布满血丝,藏袍上沾着雪和泥土,显然在这待了很久。
顾明远伸手去抓沈知微的围巾,沈知微后退一步,从怀里掏出母亲的日记,翻开画着“守梭结”的那一页:“顾叔叔,我母亲说,心织术不是控心术,是织心术。你看我母亲的笔记,她写‘织艺的本质是传递美好,不是控制人心’,你为什么非要把它变成害人的东西?阿柔阿姨要是知道你这样,会难过的。”
顾明远的动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却很快又变得坚定:“我要救阿柔!她病得很重,医生说她快不行了,只有心织术能让她好起来!你们不懂,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哭腔,“当年我和阿柔一起学织艺,她最喜欢我绣的莲花,说比真花还美。现在她躺在病床上,连眼睛都睁不开,我只能靠心织术!”
“阿柔阿姨要的不是心织术,是你陪她!”沈知微从口袋里掏出张照片,是母亲留给她的,上面是顾明远和阿柔在苏州织坊的合影——阿柔手里拿着顾明远绣的莲花手帕,笑得很开心,顾明远则在旁边给她递丝线。“我母亲说,阿柔阿姨上个月醒了,她跟护士说,想等你回去,一起绣完当年没绣完的牡丹。你看这照片背面,是阿柔阿姨写的字。”
顾明远接过照片,手指颤抖着翻到背面——上面是阿柔的字迹,很轻,却很工整:“明远,我不要心织术,我要你陪我绣牡丹,就像以前一样。”他突然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起来,像个迷路的孩子:“我错了……我以为心织术能救她,却忘了她最想要的是我……我不该听蛇缠派的话,不该伤害守梭人……”
这时,多吉次仁带着警员冲进来,按住了剩下的织奴。顾明远站起身,对多吉次仁说:“我跟你们走,我犯的错,我承担。阿柔那边,麻烦你们帮我告诉她,等我出来,我陪她绣完那朵牡丹,绣一辈子都可以。”
沈知微扶着李守业走出地宫,雪山的阳光照在身上,暖得像酥油茶的温度。李守业看着手里的唐卡残片,笑着说:“曼卿没说错,你是天生的守梭人,不仅指尖灵,心更诚。下一个线索在成都,找张秀莲,她是蜀绣支的守梭人,也是曼卿的师姐,当年曼卿学蜀绣的‘藏心籽’,就是她教的。她手里有蜀绣篇的残片,你去了提‘曼卿的蓝手帕’,她就知道是自己人。”
离开日喀则前,扎西把唐卡残片缝在了沈知微的藏袍衣襟里,用的是“藏针绣”,针脚藏在褶皱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张秀莲的‘藏心籽’很厉害,能把线索藏在打籽绣的籽粒里,你见到她,要小心她的‘真假籽’——真籽里藏线索,假籽里藏麻药,别认错了。”他还往沈知微的口袋里塞了一小袋酥油:“成都比日喀则暖,但这酥油能提神,要是遇到危险,还能当燃料。”
沈知微抱着扎西送的酥油灯,坐在飞往成都的飞机上。窗外的雪山越来越小,颈间的玉坠轻轻发烫,像在回应她的心意。她打开母亲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用红笔写下:
“日喀则,救回李爷爷;画魔落网,唐卡残片到手。顾明远虽犯错,却终被唤醒——原来再偏执的人,心里也藏着柔软的丝线。下一站成都,找张秀莲,寻蜀绣残片。守梭之路,虽有险,却总有善意相伴:扎西的酥油灯,多吉次仁的守护,李爷爷的坚持,都是织艺里的光,照亮我往前走的路。”
日记旁,她画了个小小的绿度母,像唐卡里的那样,眼睛里藏着微光。她知道,成都的巷弄里,还有新的挑战在等着她——张秀莲的“藏心籽”、蛇缠派的残余势力,还有母亲失踪的真相。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的身边,有所有守梭人的心意,有母亲的指引,还有指尖那缕永远不会断的织艺之光。
作者有话说:
不远处,一个穿藏袍的男人举着块木牌,上面刻着“多吉次仁”四个字,木牌边缘缠着经幡布条,布条上绣着的六字真言被雪打湿,颜色发暗。他看到沈知微颈间的双鱼玉坠,立刻迎上来,递过一碗酥油茶:“扎西师傅让我来接您,这茶能抗寒。”
沈知微接过茶碗,指尖刚碰到碗沿就顿住了——碗底光溜溜的,没有陈警官说的绿度母眼睛刻痕。更可疑的是,男人说“扎西师傅”时,发音生硬得像在念课本,真正的日喀则本地人会称“扎西啦”,尾音带着敬称的软劲,这是母亲在日记里特意标注的“藏地称谓细节”。她不动声色地将茶碗递回去,指腹悄悄蹭过男人藏袍袖口——摸到一片硬邦邦的东西,像是藏在里面的银质花刀。
“你不是多吉次仁。”沈知微后退一步,手悄悄摸向口袋里的银质打籽刀(张秀莲托人提前寄到南京的),“真的多吉次仁警官,茶碗底会刻绿度母的眼睛,而且会叫‘扎西啦’,不是‘扎西师傅’。你藏袍里的,是蛇缠派的花刀吧?”
假多吉次仁脸色骤变,突然从藏袍里掏出一把染了麻药的酥油壶,对着沈知微泼过来:“既然识破了,就别怪我!顾首领要的是残片,你乖乖交出来!”酥油带着刺鼻的药味,混着雪粒溅在地上,瞬间凝结成白色硬块。
沈知微侧身躲开,同时掏出打籽刀,对着假多吉次仁的手腕划过去——银刀碰到他藏袍下的铁制花刀,发出“当啷”一声脆响。假多吉次仁吃痛,花刀掉在地上,他弯腰去捡的瞬间,沈知微抓起地上的经幡布条,用母亲教的“缠枝莲绕法”缠住他的脚踝:“经幡的丝线浸过酥油,韧得很,你挣不开的。”
“住手!”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真多吉次仁带着两个警员冲过来,手里举着刻有绿度母眼睛的木牌,“他是蛇缠派的织奴,专门假扮守梭人的接应!我们盯他好几天了!”警员很快制服了假多吉次仁,从他藏袍里搜出一张地图,上面用红圈标着扎西的工坊位置,还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杀扎西,夺唐卡残片”,字迹和张海涛笔记本上的一模一样。
“多亏你识破了他。”真多吉次仁擦了擦额头的雪,递过真正的酥油茶,茶碗底果然刻着小小的绿度母眼睛,“蛇缠派的‘画魔’已经盯上扎西的工坊了,他最擅长模仿唐卡画师的手法,还会用酥油调麻药,我们得尽快赶过去,晚了就怕出事。”
车子往扎什伦布寺方向开,沿途的经幡在风里翻飞,颜色鲜艳的布料上,六字真言的绣线被雪粒磨得有些起毛,却依旧透着庄严。沈知微摸了摸怀里的提花板,板上的宝相花纹路硌着掌心,突然想起李守业研究笔记里的话:“扎西的唐卡,绿度母眼睛用发丝绣,需酥油灯与经文共显暗纹,心不诚者,见而不得”——这肯定是找到残片的关键。她悄悄从围巾夹层摸出云锦残片,玉坠微微发烫,像是在回应她的心思。
扎西的工坊藏在转经道旁的小巷里,门口挂着半幅未完工的唐卡,上面的绿度母衣袂用“套针绣”织了一半,丝线从深绿到浅绿渐变,像雪山融水顺着衣褶流淌,针脚细得要凑到跟前才能看清。沈知微刚要推门,就看见门框上的经幡打了个“守梭结”——这是守梭人遇险时的暗号,结尾绕了三圈,代表“有危险,需从侧门进”,是母亲教她认的紧急信号。
她顺着经幡的方向往旁边的桑树林走,刚绕过一棵老桑树,就看见扎西蹲在树后,手里攥着一把藏刀,刀刃上沾着点蚕丝灰——是唐卡丝线燃烧后的痕迹。“姑娘,你可来了!”扎西的藏袍袖口破了个洞,用“堆绣”补了朵小莲花,针脚却比平时乱,显然是匆忙间缝的,“画魔带着织奴守在工坊里,说要我交唐卡残片,不然就烧了我师父留下的老绷子!我趁他们不注意,从后窗逃出来的,还带了酥油灯。”
扎西从怀里掏出个牛角酥油灯,灯芯是用去年的新蚕丝缠的,还带着淡淡的桑蚕香:“我师父说,守梭人传残片,要‘灯照经文显’,你跟我来,我们从后院的密道进工坊,那里藏着真的唐卡。密道是我师父当年挖的,只有守梭人知道怎么走。”
密道藏在桑树林的玛尼堆后面,推开一块刻着绿度母的石板,里面飘着酥油和蚕丝混合的香气,墙壁上刻着历代唐卡画师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绣着小小的莲花——是扎西的师父、师父的师父刻的,字迹深浅不一,却都透着虔诚。走了大概五十步,前方透出微光,是工坊的储藏室,里面堆着各种颜色的唐卡丝线,最里面的木架上,摆着一幅完整的绿度母唐卡,唐卡边缘用红丝线绣了个圈,是守梭人的标记。
“这就是藏残片的唐卡,”扎西点燃酥油茶灯,暖黄的光落在唐卡上,绿度母的衣袂突然显露出细碎的金线,像撒了把碎星,“但残片的暗纹要念《心经》才能显——我师父说,心不诚者,就算有灯也看不见。当年曼卿来学唐卡针法,念《心经》时眼泪掉在丝线上,还笑说‘这线沾了心意,肯定能显真章’。”
沈知微跟着扎西念起《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声音刚落,绿度母的眼睛突然亮了——那是用扎西母亲的头发丝绣的瞳孔,在酥油灯光下泛着淡金色,瞳孔里藏着极小的藏文,是“残片在莲座,密码是三转经”。她想起母亲说过,藏地守梭人传密码,总跟转经、经文有关,这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保护线索的法子。
扎西小心地拆开绿度母的莲座部分,里面藏着一块巴掌大的唐卡残片,上面绣着半只净瓶,用的是“缂丝唐卡”技法,丝线细得像蚕丝,净瓶的瓶口还缠着根“雨过天青”色的线——是母亲的线!沈知微的指尖刚碰到那根线,玉坠突然发烫,脑海里闪过一幅画面:母亲和扎西坐在工坊里,母亲手里拿着这根蓝线,笑着说“扎西啦,这线染了湖州的水,跟你的唐卡配,能显心意”,扎西则在旁边调酥油,说“等残片藏好,我们再喝一壶甜茶”。
“这残片要和你带来的拼合,才能显下一个线索。”扎西刚把残片递给沈知微,储藏室的门突然被撞开,画魔带着两个织奴冲进来,手里的藏刀刻着蛇形花纹,刀刃上还沾着唐卡的丝线,是“雨过天青”色的——显然他们已经进过工坊,翻找过唐卡。“扎西,你以为躲得过吗?顾首领说了,今天必须拿到残片!”
画魔的脸上有一道刀疤,从额头划到下巴,说话时疤会跟着动,像条扭曲的蛇。他伸手去抢沈知微手里的残片,沈知微侧身躲开,把残片塞进云锦围巾的夹层里,同时掏出李玥给的真金捻线,用力一甩——真金的韧性极强,金线缠在画魔的手腕上,他越挣扎,金线勒得越紧,手腕很快红了一圈,藏刀“当啷”掉在地上。
“用经幡!”扎西大喊着,抓起旁边的经幡,经幡上的粗丝线像鞭子一样抽向织奴,织奴手里的藏刀被抽飞,扎西趁机捡起藏刀,对着织奴的脚边划过去,织奴吓得后退,却踩在散落的丝线上,摔了个四脚朝天。沈知微则摸出银质打籽刀,对着另一个织奴的藏袍下摆划过去——藏袍里掉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掺了麻药的酥油,撒在地上,瞬间散发出刺鼻的味道。
画魔见势不妙,从怀里掏出个火折子,就要烧旁边的唐卡:“我得不到残片,你们也别想留着!这些老唐卡,烧了才干净!”他的手指刚碰到唐卡边缘,沈知微就扑过去,用云锦围巾挡住火折子——云锦密度高,本来就防火,李守业织的时候还特意加了防火的蚕丝,火星落在围巾上,只留下个小黑点,没燃起来。
画魔被沈知微的动作愣了一下,扎西趁机从后面抱住他的腰,把他按在地上:“多吉次仁警官!我们在这里!”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多吉次仁带着警员冲进来,很快制服了画魔和织奴。从画魔身上搜出一张地图,上面标着废弃寺庙的位置,还有一行字:“李守业在寺庙地宫,需织影图残片换”——字迹是顾明远的,笔画里带着急劲,显然是匆忙写的。
“这寺庙在雪山脚下,以前是个修行地,后来废弃了,里面的地宫很复杂,都是岔路,像织机上的经线,走错一步就绕不出来。”多吉次仁指着地图上的红点,眉头皱得很紧,“画魔交代,顾首领已经在那里设了埋伏,还放了‘追丝’——就是掺了铅的黑丝线,能顺着‘丝气’找目标,你们得小心。”
沈知微摸了摸怀里的残片,突然发现唐卡残片的净瓶上,有三个极小的凹痕——对应地图上的三个岔路口,凹痕里还嵌着点蚕丝,是李守业刻的,怕蛇缠派篡改地图。“我们得尽快去救爷爷,”她的声音很坚定,指尖捏着残片,“残片我带着,只要能救爷爷,就算有埋伏,我也去。”
扎西从怀里掏出一串檀木佛珠,珠子上缠了层去年的新丝,蚕丝里还掺了点蚕沙:“这串佛珠能辟邪,也能掩盖残片的丝气——蛇缠派的人靠闻丝气找人,有这个在,他们不容易发现你。还有这个,”他递过来一小块酥油,用油纸包着,“地宫冷,这个能暖手,也能当灯油,要是火把灭了,用它能点燃。我师父说,酥油是藏地的心意,能照亮守梭人的路。”
第二天一早,沈知微、扎西和多吉次仁带着警员往废弃寺庙出发。雪山脚下的路很滑,沈知微的靴子上沾了雪,走一步会滑一下,扎西就用桑树枝给她做了个拐杖,杖头刻了个小织梭:“我师父说,守梭人的拐杖,要刻织梭,这样走再远的路,都能找到方向。当年曼卿来雪山找我师父,我就给她做过一个,她还说要带回去当纪念。”
快到寺庙时,远远就看见门口挂着块破布,上面用黑墨写着“交残片,放李守业”——字写得歪歪扭扭,还故意把“李守业”写成了“李守夜”,显然是蛇缠派的人写的,想试探他们是不是真的来救李守业。沈知微冷笑一声,从口袋里掏出李守业的老花镜,镜片虽然碎了,却还能映出破布上的字:“他们连爷爷的名字都写错,肯定是慌了。”
“他们在故意写错名字,试探我们是不是真的来救李老。”多吉次仁压低声音,从背包里掏出防弹衣,“等会儿我带警员从正面吸引注意力,你和扎西从侧门进地宫,找到李老就赶紧走,别跟他们硬碰。侧门藏在寺庙的经幡后面,门轴上涂了酥油,推的时候轻点,别出声。”
侧门果然藏在经幡后面,推开时“吱呀”响,像老织机的声音,在安静的雪山里格外明显。地宫里很黑,沈知微点燃扎西给的酥油,微弱的光映着墙壁上的壁画——画的是佛教故事,却被人用黑墨涂了很多蛇形图案,看着阴森森的。她按唐卡残片上的凹痕找路,第一个岔路口走左边,地上果然有根“雨过天青”色的线——是母亲的线,肯定是母亲之前来探路时留的记号,线尾还打了个守梭结,代表“安全”。
走了大概十分钟,前方传来微弱的咳嗽声,是李守业!沈知微加快脚步,转过拐角,果然看见李守业被绑在柱子上,身上的藏袍破了好几处,却依旧紧紧攥着块云锦残片——是从南京带过来的“宝相花残片”,显然他怕蛇缠派抢走,一直藏在怀里,藏袍的衣襟都被攥得发皱。“爷爷!”沈知微跑过去,解开李守业身上的绳子,绳子是用掺了铅的丝线编的,勒得李守业的手腕通红,她心疼地摸了摸,“您没事吧?”
“快……快走,顾明远在前面设了陷阱,他要……要抢织影图……”李守业的声音很虚弱,却还是把残片塞进沈知微手里,“这残片上刻着下一个线索,你看……”沈知微凑过去,用酥油灯光照着残片,果然在宝相花的花芯里,刻着极小的字:“成都张秀莲,蜀绣藏秘”——是下一个线索,指向成都的守梭人张秀莲,蜀绣支的传人。
“沈知微,你果然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暗处传来,顾明远带着几个织奴冲过来,手里的织刀闪着冷光,刀身刻着蛇形花纹,“把所有残片交出来,我可以放你们走,不然这地宫,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他的头发白了大半,眼睛里布满血丝,藏袍上沾着雪和泥土,显然在这待了很久。
顾明远伸手去抓沈知微的围巾,沈知微后退一步,从怀里掏出母亲的日记,翻开画着“守梭结”的那一页:“顾叔叔,我母亲说,心织术不是控心术,是织心术。你看我母亲的笔记,她写‘织艺的本质是传递美好,不是控制人心’,你为什么非要把它变成害人的东西?阿柔阿姨要是知道你这样,会难过的。”
顾明远的动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却很快又变得坚定:“我要救阿柔!她病得很重,医生说她快不行了,只有心织术能让她好起来!你们不懂,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哭腔,“当年我和阿柔一起学织艺,她最喜欢我绣的莲花,说比真花还美。现在她躺在病床上,连眼睛都睁不开,我只能靠心织术!”
“阿柔阿姨要的不是心织术,是你陪她!”沈知微从口袋里掏出张照片,是母亲留给她的,上面是顾明远和阿柔在苏州织坊的合影——阿柔手里拿着顾明远绣的莲花手帕,笑得很开心,顾明远则在旁边给她递丝线。“我母亲说,阿柔阿姨上个月醒了,她跟护士说,想等你回去,一起绣完当年没绣完的牡丹。你看这照片背面,是阿柔阿姨写的字。”
顾明远接过照片,手指颤抖着翻到背面——上面是阿柔的字迹,很轻,却很工整:“明远,我不要心织术,我要你陪我绣牡丹,就像以前一样。”他突然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起来,像个迷路的孩子:“我错了……我以为心织术能救她,却忘了她最想要的是我……我不该听蛇缠派的话,不该伤害守梭人……”
这时,多吉次仁带着警员冲进来,按住了剩下的织奴。顾明远站起身,对多吉次仁说:“我跟你们走,我犯的错,我承担。阿柔那边,麻烦你们帮我告诉她,等我出来,我陪她绣完那朵牡丹,绣一辈子都可以。”
沈知微扶着李守业走出地宫,雪山的阳光照在身上,暖得像酥油茶的温度。李守业看着手里的唐卡残片,笑着说:“曼卿没说错,你是天生的守梭人,不仅指尖灵,心更诚。下一个线索在成都,找张秀莲,她是蜀绣支的守梭人,也是曼卿的师姐,当年曼卿学蜀绣的‘藏心籽’,就是她教的。她手里有蜀绣篇的残片,你去了提‘曼卿的蓝手帕’,她就知道是自己人。”
离开日喀则前,扎西把唐卡残片缝在了沈知微的藏袍衣襟里,用的是“藏针绣”,针脚藏在褶皱里,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张秀莲的‘藏心籽’很厉害,能把线索藏在打籽绣的籽粒里,你见到她,要小心她的‘真假籽’——真籽里藏线索,假籽里藏麻药,别认错了。”他还往沈知微的口袋里塞了一小袋酥油:“成都比日喀则暖,但这酥油能提神,要是遇到危险,还能当燃料。”
沈知微抱着扎西送的酥油灯,坐在飞往成都的飞机上。窗外的雪山越来越小,颈间的玉坠轻轻发烫,像在回应她的心意。她打开母亲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用红笔写下:
“日喀则,救回李爷爷;画魔落网,唐卡残片到手。顾明远虽犯错,却终被唤醒——原来再偏执的人,心里也藏着柔软的丝线。下一站成都,找张秀莲,寻蜀绣残片。守梭之路,虽有险,却总有善意相伴:扎西的酥油灯,多吉次仁的守护,李爷爷的坚持,都是织艺里的光,照亮我往前走的路。”
日记旁,她画了个小小的绿度母,像唐卡里的那样,眼睛里藏着微光。她知道,成都的巷弄里,还有新的挑战在等着她——张秀莲的“藏心籽”、蛇缠派的残余势力,还有母亲失踪的真相。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的身边,有所有守梭人的心意,有母亲的指引,还有指尖那缕永远不会断的织艺之光。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