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二天,姜月初没有去研究院。
她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说是要静下心来,重新核对《国史补遗》的所有引用文献。
沈泽兰的电话打来时,她故意等了很久才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月初,你……还好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小心翼翼。
“没事,可能昨晚有点着凉。”姜月初轻描淡写地回道。
半小时后,门铃响了。
沈泽兰提着一袋刚买的感冒药和一份温热的早餐,站在门口,高大的个子显得有些局促,像个做错事的学生。
“我……”他张了张嘴,道歉的话却卡在喉咙里。
姜月初侧身让他进来,书房里堆满了半人高的书籍和资料,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墨水的味道。她穿着宽松的居家服,脸色确实有些苍白。
沈泽兰的心又被揪了一下,他把东西放下,笨拙地问:“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这正是姜月初等的话。
她指了指角落里一摞待整理的资料夹:“帮我把那些按年代顺序分一下吧,我正好有点头晕。”
沈泽兰二话不说,立刻卷起袖子开始干活。他需要做点什么,来抵消内心那股强烈的负罪感。
资料繁杂,他整理得一丝不苟。
姜月初端着水杯,看似随意地走过去,脚下“不慎”一绊,怀里抱着的几份散页笔记哗啦啦地飘落在地。
“小心!”沈泽兰眼疾手快地扶住她,然后蹲下身去捡。
一张泛黄的、用钢笔写满小字的笔记纸,正好落在他手边。
标题是——《明代外考——记万历年间南淮地区私坊仿制“宫宣纸”技法》。
沈泽兰的动作顿住了。
他鬼使神差地拿起来,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
“……南淮匠人陈氏,得前朝内府造办太监手札,试以棉浆混入竹料,改良‘抄纸’之法,所得纸张质地匀净,韧性稍逊,时人称‘仿宫宣’。然其法繁复,墨迹久则易损,未得流传,仅存数语于乡野杂闻……”
笔记的末尾,还附了几张不同角度的纤维显微图,并与真正的“万历官纸”做了对比。
那“过于规整”的纤维排布,那“边缘清晰”的墨晕,笔记里都给出了合乎逻辑、却又闻所未闻的解释。
原来如此!
竟然还有这种失传的造纸术!
沈泽兰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自己昨晚那番言论,简直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他拿着那张笔记,抬头看向姜月初,眼神里混杂着震惊、懊悔,以及一种全新的、近乎崇拜的光芒。
“月初,这个……”
姜月初像是才反应过来,伸手要去拿,脸上带着一丝窘迫:“啊,这个是我以前读闲书时随手记的,都忘了夹在哪了,胡写的,你别笑话。”
笑话?
沈泽兰只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受到了降维打击。
这种冷僻到犄角旮旯里的知识点,她居然信手拈来,还说是“胡写的”?
“不,不是……”他语无伦次,把笔记递回去,“是我错了,我太想当然了。月初,你真的……太厉害了。”
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说“得月初,如得定海神针”。
姜月初接过笔记,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张。
“搞学术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疑虑是正常的。”她微微一笑,那笑容在沈泽兰看来,是极致的温柔与大度,“你能看出来,说明你基本功很扎实。”
一句“基本功扎实”,让沈泽兰更是无地自容。
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知识储备却深不见底的女孩,愧疚彻底转化为了敬佩。
他拿起那份伪造的《南淮县志》复印件,郑重地说:“这东西没问题,是我学艺不精。爸那边,我会去解释的。”
姜月初垂下眼帘,掩去眸底的冷光。
很好。
第一颗钉子,已经由你亲手钉了上去。
从今天起,你不仅是窃贼的儿子,还是我伪证的第一个辩护人。
作者有话说:
她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说是要静下心来,重新核对《国史补遗》的所有引用文献。
沈泽兰的电话打来时,她故意等了很久才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月初,你……还好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充满了小心翼翼。
“没事,可能昨晚有点着凉。”姜月初轻描淡写地回道。
半小时后,门铃响了。
沈泽兰提着一袋刚买的感冒药和一份温热的早餐,站在门口,高大的个子显得有些局促,像个做错事的学生。
“我……”他张了张嘴,道歉的话却卡在喉咙里。
姜月初侧身让他进来,书房里堆满了半人高的书籍和资料,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墨水的味道。她穿着宽松的居家服,脸色确实有些苍白。
沈泽兰的心又被揪了一下,他把东西放下,笨拙地问:“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吗?”
这正是姜月初等的话。
她指了指角落里一摞待整理的资料夹:“帮我把那些按年代顺序分一下吧,我正好有点头晕。”
沈泽兰二话不说,立刻卷起袖子开始干活。他需要做点什么,来抵消内心那股强烈的负罪感。
资料繁杂,他整理得一丝不苟。
姜月初端着水杯,看似随意地走过去,脚下“不慎”一绊,怀里抱着的几份散页笔记哗啦啦地飘落在地。
“小心!”沈泽兰眼疾手快地扶住她,然后蹲下身去捡。
一张泛黄的、用钢笔写满小字的笔记纸,正好落在他手边。
标题是——《明代外考——记万历年间南淮地区私坊仿制“宫宣纸”技法》。
沈泽兰的动作顿住了。
他鬼使神差地拿起来,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
“……南淮匠人陈氏,得前朝内府造办太监手札,试以棉浆混入竹料,改良‘抄纸’之法,所得纸张质地匀净,韧性稍逊,时人称‘仿宫宣’。然其法繁复,墨迹久则易损,未得流传,仅存数语于乡野杂闻……”
笔记的末尾,还附了几张不同角度的纤维显微图,并与真正的“万历官纸”做了对比。
那“过于规整”的纤维排布,那“边缘清晰”的墨晕,笔记里都给出了合乎逻辑、却又闻所未闻的解释。
原来如此!
竟然还有这种失传的造纸术!
沈泽兰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自己昨晚那番言论,简直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他拿着那张笔记,抬头看向姜月初,眼神里混杂着震惊、懊悔,以及一种全新的、近乎崇拜的光芒。
“月初,这个……”
姜月初像是才反应过来,伸手要去拿,脸上带着一丝窘迫:“啊,这个是我以前读闲书时随手记的,都忘了夹在哪了,胡写的,你别笑话。”
笑话?
沈泽兰只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受到了降维打击。
这种冷僻到犄角旮旯里的知识点,她居然信手拈来,还说是“胡写的”?
“不,不是……”他语无伦次,把笔记递回去,“是我错了,我太想当然了。月初,你真的……太厉害了。”
他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会说“得月初,如得定海神针”。
姜月初接过笔记,指尖轻轻摩挲着纸张。
“搞学术嘛,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疑虑是正常的。”她微微一笑,那笑容在沈泽兰看来,是极致的温柔与大度,“你能看出来,说明你基本功很扎实。”
一句“基本功扎实”,让沈泽兰更是无地自容。
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小两岁,知识储备却深不见底的女孩,愧疚彻底转化为了敬佩。
他拿起那份伪造的《南淮县志》复印件,郑重地说:“这东西没问题,是我学艺不精。爸那边,我会去解释的。”
姜月初垂下眼帘,掩去眸底的冷光。
很好。
第一颗钉子,已经由你亲手钉了上去。
从今天起,你不仅是窃贼的儿子,还是我伪证的第一个辩护人。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