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姜澜自述
自我懂事起,我便知道我的存在,是为了拯救另一个孩子——我素未谋面的哥哥。作为一名“donor baby”,一个为捐献而生的婴儿。
八岁起,我便开始为哥哥提供骨髓,那时我想,我乖一点,就能得到爸爸妈妈一点关注,但是我错了,他们从来没有看过我一眼,于是我渐渐不在期待。
后来哥哥去世,我以为爸爸妈妈会看到我,结果得到的却是打骂以及驱逐,因为随着哥哥的离世,我的价值也就随之清零。
我从一个有用的工具,变成了一个无用的、甚至带有晦气的累赘,拳脚、咒骂、冰冷的房间构成了我灰暗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每一次我的父亲将哥哥的离世怪在我身上对我拳脚相加以及母亲的冷眼旁观都让我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维持别人的生命的物品,用完了也就被抛弃了。
反抗得到的是变本加厉的打骂,于是我渐渐接受自己的命运,不在反抗,做好了随时死亡的准备。
直到我遇到了宁柔嘉,一个聒噪、跳脱的女孩,她活泼,阳光,拥有我身上所没有的一切美好的品质,而那也是我所羡慕的,在她面前,我无疑是不堪、自卑的,因此我从不与她主动交流,我怕被她看到我不堪的一面。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
有一天她突然问我颈后的伤痕是怎么搞得,我像之前一样说不小心磕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竟不似之前一样不再追问,这次她说怎么磕才能磕到脖子后面呢?
我没有回答她,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好在她没有继续追问。
直到两天后,我以为我这黑暗的人生终于迎来落幕时,一道光突然出现。
我躺在破败不堪的屋子一侧,床上只有薄薄的一层,其实跟直接睡床板没有任何区别,身上盖着一层薄薄的露出棉花的棉被,一扇被风吹开的窗户正对着我。
就在我想这样死掉也好,一了百了时,一双温暖的手抚上我的额头,我昏昏沉沉的睁开眼,看到柔嘉焦急的样子,复杂的情绪交织上涌。
在这之后,我遇到了宁父宁母,他们待我如亲生女儿一般,但我害怕失去,因此不敢奢求太多。
是他们让我知道,其实我也没有那么不堪,我将心中那黑色地带隐匿起来,但心理上的伤害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我放在不会经常触碰到的地方。
在之后我有了弟弟,姜正义二人又来找我,告诉我他与我那短命的哥哥有同样的病,我的价值又来了,看到那副嘴脸,我胃里开始翻江倒海,也就是那时我知道,我对姜家是真的恶心呢。
但是血缘这个东西又很奇妙,在姜家人全部在那场疫情中去世后,我心里没有高兴,反而变得空落落的,好像世上仅有我一个人了,当那句“我在”落在我耳边,心里的安定和满足只有我知道。
因此那天我跟他说“我们结婚吧。”
那不是冲动下的结果,是我在废墟之上,为自己重筑人生的第一块,也是最后一块基石。
江逸像是一道更强烈的光,径直照进我的核心,不因我的过去而怜悯我,仅仅只是爱我这个人,接纳我的所有,让我相信,我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失败的“工具。”这段时光是我灰暗生命里唯一盛放的玫瑰。
可是造化弄人,它给了我最好的你,让我短暂的拥有后就将你收回,连同收回了被你改变的那部分我。
我又重新变成了那个冷酷,不近人情的法医姜澜。
前几天,我去了趟Y市,茶馆还在。
依旧是熟悉的茶香,咿咿呀呀的戏文声,只是老板换成了一个年轻人,我选了当年那个靠窗的位置步下。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浮动的微尘,都仿佛与十九年前别无二致。
“一壶普洱,一盘鲜花饼。”我对前来招呼的年轻老板说。
他笑着应下,很快端了上来。“您一位?看着面生,是游客?”
我轻轻“嗯”了一声,没有多言。
他也不多问,笑呵呵地说:“您慢用,这鲜花饼是我们店的特色,配这茶一绝。’
和当年一模一样的话。我道了谢,看着他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这一刻,时空仿佛错位。
我几乎能感觉到,就在不远处的某个角落,有一道深沉而眷恋的目光,正穿越人群,牢牢地锁在我身上。
我轻抿了一口茶,苦涩回甘。然后,我拿起一块鲜花饼,慢慢吃着,香甜的味道在口腔里弥漫开,却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熟悉感。
就是在这里,他最后一次看我。而我感应到了他,回了头。
吃完最后一口饼,我放下茶杯,起身结账。年轻老极热情地送我出门:“欢迎下次再来。
我没有回应。我想不会有下次了。
整整十九年,我靠着你在生命最后一刻最后跟我说的话,靠着柔嘉一家的温暖苟延残喘,我很努力的去生活,看着念念长大,试图融入正常的生活轨迹,但只有我知道,内里的某个部分,在江逸心跳停止的那一秒,就已经跟着死去了。
那天柔嘉跟我说我有了白头发,我愣了一下,回家后我走到梳妆台前,镜子里的人,面容依旧清冷,只是眼角的细纹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我拨开发丝,确实,几缕银白倔强地掺杂其中,像冬日窗校上凝结的霜。时间在我身上刻下了痕迹,却没能填满内心的空洞。
我才意识到,原来距离你的离开已经过了这么久。
人对于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得模糊,连同爱人的模样也是。
我害怕这种模糊,这比清晰的痛苦更让我恐惧。
时间没能治愈我,它只是把尖锐的痛楚磨成了钝痛,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我看着柔嘉在失去苏琪深后,将所有的爱倾注给念Y头,努力地生活,她做到了“好好活着”。
可我做不到。我试过了,很努力地试过了,但我适应不了没有江逸的世界。
于是我又去到了正觉寺,山路两侧的松柏依旧翠绿,踏进寺门,又是熟悉的香火味,我站在原地,望着大殿里没有一丝变化的佛像。
直到身后传来缓慢而又温厚声音,我转身看到老沙弥,他身后的小沙弥褪去了第一次见面时的稚嫩。
显然他也认出了我,冲我微微一笑。
依旧是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回答。
“姑娘可是有心事?为何不进去一拜?”
“因为不信。”
“既不信,又为何而来?”
“想来,便来了。”
那天,我终究还是跪在佛前,望着那张慈眉善目的脸,虔诚的跪拜,祈求下一世可以早点遇到你。
当人无能为力,对今生彻底绝望时,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虚幻,因为今生我已看不到任何光亮。
离开正觉寺回到家,我开了一瓶我最爱的酒喝下,靠在浴缸里安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在意识彻底涣散的前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
他穿过干涸的河床,踏着星光而来,依日年轻,挺拔,眉眼清晰,带着我记忆中最初、也是最深刻的温柔笑意。
他朝我伸出手,就像无数次在梦中那样。
这一次,我没有丝毫迟疑,用尽最后的力气,将自己的手递向他。
黑暗温柔地包裏了我。所有的痛苦、挣扎、漫长的思念与无望的等待,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我这一生始于一个冰冷的使命,终于一场自我的放逐,中间拥有过宁家给的温暖和江逸给的爱情,幸与不幸,都太过浓烈,像一场骤然而至的暴雨,短暂地冲刷过尘世,最终汇入大地,了无痕迹。
若有来世,祈盼如我所愿,在最初的年华,遇见你,然后,永不分离。
八岁起,我便开始为哥哥提供骨髓,那时我想,我乖一点,就能得到爸爸妈妈一点关注,但是我错了,他们从来没有看过我一眼,于是我渐渐不在期待。
后来哥哥去世,我以为爸爸妈妈会看到我,结果得到的却是打骂以及驱逐,因为随着哥哥的离世,我的价值也就随之清零。
我从一个有用的工具,变成了一个无用的、甚至带有晦气的累赘,拳脚、咒骂、冰冷的房间构成了我灰暗的童年和少女时代。
每一次我的父亲将哥哥的离世怪在我身上对我拳脚相加以及母亲的冷眼旁观都让我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维持别人的生命的物品,用完了也就被抛弃了。
反抗得到的是变本加厉的打骂,于是我渐渐接受自己的命运,不在反抗,做好了随时死亡的准备。
直到我遇到了宁柔嘉,一个聒噪、跳脱的女孩,她活泼,阳光,拥有我身上所没有的一切美好的品质,而那也是我所羡慕的,在她面前,我无疑是不堪、自卑的,因此我从不与她主动交流,我怕被她看到我不堪的一面。
但是,人生总是充满戏剧性。
有一天她突然问我颈后的伤痕是怎么搞得,我像之前一样说不小心磕的,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她竟不似之前一样不再追问,这次她说怎么磕才能磕到脖子后面呢?
我没有回答她,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好在她没有继续追问。
直到两天后,我以为我这黑暗的人生终于迎来落幕时,一道光突然出现。
我躺在破败不堪的屋子一侧,床上只有薄薄的一层,其实跟直接睡床板没有任何区别,身上盖着一层薄薄的露出棉花的棉被,一扇被风吹开的窗户正对着我。
就在我想这样死掉也好,一了百了时,一双温暖的手抚上我的额头,我昏昏沉沉的睁开眼,看到柔嘉焦急的样子,复杂的情绪交织上涌。
在这之后,我遇到了宁父宁母,他们待我如亲生女儿一般,但我害怕失去,因此不敢奢求太多。
是他们让我知道,其实我也没有那么不堪,我将心中那黑色地带隐匿起来,但心理上的伤害永远不会消失,它只是被我放在不会经常触碰到的地方。
在之后我有了弟弟,姜正义二人又来找我,告诉我他与我那短命的哥哥有同样的病,我的价值又来了,看到那副嘴脸,我胃里开始翻江倒海,也就是那时我知道,我对姜家是真的恶心呢。
但是血缘这个东西又很奇妙,在姜家人全部在那场疫情中去世后,我心里没有高兴,反而变得空落落的,好像世上仅有我一个人了,当那句“我在”落在我耳边,心里的安定和满足只有我知道。
因此那天我跟他说“我们结婚吧。”
那不是冲动下的结果,是我在废墟之上,为自己重筑人生的第一块,也是最后一块基石。
江逸像是一道更强烈的光,径直照进我的核心,不因我的过去而怜悯我,仅仅只是爱我这个人,接纳我的所有,让我相信,我的存在本身就有意义,而不仅仅是一个失败的“工具。”这段时光是我灰暗生命里唯一盛放的玫瑰。
可是造化弄人,它给了我最好的你,让我短暂的拥有后就将你收回,连同收回了被你改变的那部分我。
我又重新变成了那个冷酷,不近人情的法医姜澜。
前几天,我去了趟Y市,茶馆还在。
依旧是熟悉的茶香,咿咿呀呀的戏文声,只是老板换成了一个年轻人,我选了当年那个靠窗的位置步下。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浮动的微尘,都仿佛与十九年前别无二致。
“一壶普洱,一盘鲜花饼。”我对前来招呼的年轻老板说。
他笑着应下,很快端了上来。“您一位?看着面生,是游客?”
我轻轻“嗯”了一声,没有多言。
他也不多问,笑呵呵地说:“您慢用,这鲜花饼是我们店的特色,配这茶一绝。’
和当年一模一样的话。我道了谢,看着他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这一刻,时空仿佛错位。
我几乎能感觉到,就在不远处的某个角落,有一道深沉而眷恋的目光,正穿越人群,牢牢地锁在我身上。
我轻抿了一口茶,苦涩回甘。然后,我拿起一块鲜花饼,慢慢吃着,香甜的味道在口腔里弥漫开,却带着一种近乎残忍的熟悉感。
就是在这里,他最后一次看我。而我感应到了他,回了头。
吃完最后一口饼,我放下茶杯,起身结账。年轻老极热情地送我出门:“欢迎下次再来。
我没有回应。我想不会有下次了。
整整十九年,我靠着你在生命最后一刻最后跟我说的话,靠着柔嘉一家的温暖苟延残喘,我很努力的去生活,看着念念长大,试图融入正常的生活轨迹,但只有我知道,内里的某个部分,在江逸心跳停止的那一秒,就已经跟着死去了。
那天柔嘉跟我说我有了白头发,我愣了一下,回家后我走到梳妆台前,镜子里的人,面容依旧清冷,只是眼角的细纹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我拨开发丝,确实,几缕银白倔强地掺杂其中,像冬日窗校上凝结的霜。时间在我身上刻下了痕迹,却没能填满内心的空洞。
我才意识到,原来距离你的离开已经过了这么久。
人对于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得模糊,连同爱人的模样也是。
我害怕这种模糊,这比清晰的痛苦更让我恐惧。
时间没能治愈我,它只是把尖锐的痛楚磨成了钝痛,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我看着柔嘉在失去苏琪深后,将所有的爱倾注给念Y头,努力地生活,她做到了“好好活着”。
可我做不到。我试过了,很努力地试过了,但我适应不了没有江逸的世界。
于是我又去到了正觉寺,山路两侧的松柏依旧翠绿,踏进寺门,又是熟悉的香火味,我站在原地,望着大殿里没有一丝变化的佛像。
直到身后传来缓慢而又温厚声音,我转身看到老沙弥,他身后的小沙弥褪去了第一次见面时的稚嫩。
显然他也认出了我,冲我微微一笑。
依旧是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回答。
“姑娘可是有心事?为何不进去一拜?”
“因为不信。”
“既不信,又为何而来?”
“想来,便来了。”
那天,我终究还是跪在佛前,望着那张慈眉善目的脸,虔诚的跪拜,祈求下一世可以早点遇到你。
当人无能为力,对今生彻底绝望时,只能将希望寄托于缥缈的虚幻,因为今生我已看不到任何光亮。
离开正觉寺回到家,我开了一瓶我最爱的酒喝下,靠在浴缸里安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
在意识彻底涣散的前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
他穿过干涸的河床,踏着星光而来,依日年轻,挺拔,眉眼清晰,带着我记忆中最初、也是最深刻的温柔笑意。
他朝我伸出手,就像无数次在梦中那样。
这一次,我没有丝毫迟疑,用尽最后的力气,将自己的手递向他。
黑暗温柔地包裏了我。所有的痛苦、挣扎、漫长的思念与无望的等待,都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我这一生始于一个冰冷的使命,终于一场自我的放逐,中间拥有过宁家给的温暖和江逸给的爱情,幸与不幸,都太过浓烈,像一场骤然而至的暴雨,短暂地冲刷过尘世,最终汇入大地,了无痕迹。
若有来世,祈盼如我所愿,在最初的年华,遇见你,然后,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