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二天,整个文博学院,乃至整个大学,都在等待着那则预料中的、关于陆清辞被停职调查的官方通告。
校园论坛上,各种揣测、谩骂和所谓的"内部消息"已经盖起了数万层的高楼,乌烟瘴气。
然而,等来的,却是学院官网首页发布的一份措辞强硬、由陆清辞亲笔签名的《关于要求召开"匿名论坛诽谤事件"公开听证会暨情况说明会的申请》。
他没有选择沉默,没有等待审查,而是以一种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无比强硬的姿态,主动要求将这场所谓的"审判",放在阳光之下,置于所有人的目光之前。他要求当事人沈栖梧、周缚心,以及作为"关键证人"的秦玦,必须全部出席。
他要的,不是私下澄清,是公开的正名。
听证会定在周一上午。
地点是学院最大的阶梯会议室。
几乎所有的院领导、学术委员会委员、资深教授都到场了,校长和纪律委员会的负责人端坐在第一排正中。得到消息的学生代表和各路媒体记者,将后排和过道挤得水泄不通。
气氛肃穆得如同法庭。
我和陆清辞并排坐在被听证席上,能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各种意味不明的目光。周缚心和秦玦坐在我们对面,她们的脸上,依旧挂着那种精心伪装的、胸有成竹的正义感,甚至带着一丝仿佛即将完成某项神圣使命的、悲天悯人的神情。
会议开始,主持人面无表情地陈述了事件背景。
随后,周缚心作为"举报人",第一个站了起来。她拿出那叠精心准备的打印材料,眼眶迅速泛红,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受到压迫又不屈不挠的颤抖。
她开始讲述,她是如何"无意中"发现室友沈栖梧对系主任陆清辞教授抱有"超越师生界限的仰慕",并展示了那些经过她精心剪辑、刻意引导的笔记片段和那张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
她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为了保护室友"误入歧途"、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和学术净土,而不惜挺身而出、挑战权威的勇敢者。
接着,秦玦站了起来。她展示了那些角度刁钻的"暧昧照片",并用一种痛心疾首、仿佛信仰崩塌的语气,"证实"了自己多次目睹沈栖梧对陆教授的"特殊纠缠",而自己曾经敬若神明的导师,似乎也"默许甚至乐在其中"。她对此表示"极度失望和痛心"。
她们的表演,堪称天衣无缝,情感饱满,证据链看似完整。
台下,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看向我和陆清辞的目光里,鄙夷与同情交织。
终于,轮到我们了。
所有人都以为,陆清辞会拍案而起,会愤怒地驳斥,会情绪激动地为自己辩护。
但他没有。
校园论坛上,各种揣测、谩骂和所谓的"内部消息"已经盖起了数万层的高楼,乌烟瘴气。
然而,等来的,却是学院官网首页发布的一份措辞强硬、由陆清辞亲笔签名的《关于要求召开"匿名论坛诽谤事件"公开听证会暨情况说明会的申请》。
他没有选择沉默,没有等待审查,而是以一种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无比强硬的姿态,主动要求将这场所谓的"审判",放在阳光之下,置于所有人的目光之前。他要求当事人沈栖梧、周缚心,以及作为"关键证人"的秦玦,必须全部出席。
他要的,不是私下澄清,是公开的正名。
听证会定在周一上午。
地点是学院最大的阶梯会议室。
几乎所有的院领导、学术委员会委员、资深教授都到场了,校长和纪律委员会的负责人端坐在第一排正中。得到消息的学生代表和各路媒体记者,将后排和过道挤得水泄不通。
气氛肃穆得如同法庭。
我和陆清辞并排坐在被听证席上,能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各种意味不明的目光。周缚心和秦玦坐在我们对面,她们的脸上,依旧挂着那种精心伪装的、胸有成竹的正义感,甚至带着一丝仿佛即将完成某项神圣使命的、悲天悯人的神情。
会议开始,主持人面无表情地陈述了事件背景。
随后,周缚心作为"举报人",第一个站了起来。她拿出那叠精心准备的打印材料,眼眶迅速泛红,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受到压迫又不屈不挠的颤抖。
她开始讲述,她是如何"无意中"发现室友沈栖梧对系主任陆清辞教授抱有"超越师生界限的仰慕",并展示了那些经过她精心剪辑、刻意引导的笔记片段和那张伪造的聊天记录截图。
她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为了保护室友"误入歧途"、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和学术净土,而不惜挺身而出、挑战权威的勇敢者。
接着,秦玦站了起来。她展示了那些角度刁钻的"暧昧照片",并用一种痛心疾首、仿佛信仰崩塌的语气,"证实"了自己多次目睹沈栖梧对陆教授的"特殊纠缠",而自己曾经敬若神明的导师,似乎也"默许甚至乐在其中"。她对此表示"极度失望和痛心"。
她们的表演,堪称天衣无缝,情感饱满,证据链看似完整。
台下,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看向我和陆清辞的目光里,鄙夷与同情交织。
终于,轮到我们了。
所有人都以为,陆清辞会拍案而起,会愤怒地驳斥,会情绪激动地为自己辩护。
但他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