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那次公开的对质之后,蔡姐没有再找我麻烦。

  她甚至没再和我说过一句话。

  但报复来得无声无息。

  我的工作量开始成倍增加。

  部门里最难缠的几个客户,之前是谁碰谁头疼,现在都成了我的“专属客户”。

  做不完的数据整理,改不完的细枝末节,几乎每天都耗到深夜。

  办公室的人都看在眼里,但没人说话。

  这天下午,蔡姐召集开会。

  “公司刚接下一个重要客户,要求我们对下半年的市场做一次深度研究,出具一份策略报告。”

  她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我身上。

  “这个任务很重要,也很锻炼新人。林清如,你来负责吧。”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工作量巨大,要求极高,而且很难出彩。

  “好的,蔡姐。”我平静地接了下来。

  她想用工作压垮我,或者让我忙中出错。

  我偏不如她的意。

    接下来的两周,我一头扎进了那个项目里。

  很快,我遇到了第一个难题。

  报告的核心,需要引用一份关键的行业付费数据。我把购买申请提交上去,不到三分钟,就被蔡姐驳回了。

  理由是:部门预算不足。

  后面附了一句冷冰冰的话:“自己想办法解决。”

  她就是要让这个项目死在我手里。

  整整两天,项目毫无进展。没有数据,我什么都做不了。

  所有人都看着,等我去找蔡姐求饶,或者去向总监认输。

  我没有。

  我把自己关在会议室,整整两天两夜。

  我放弃了那份付费报告,开始从零做起。我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公开数据,海关的、统计局的、甚至行业新闻的只言片语。

  我把那些碎片化的信息一点点拼凑起来,用交叉验证的方式,自己建了一个数据推算模型。

  周四凌晨三点,当我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看着屏幕上成功跑出来的趋势图时,我的眼睛干得发疼,但心里却暗自高兴。 

  这个模型,比直接买来的数据更有价值。

  一天晚上,当我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时,企业微信突然弹出了一个对话框。

  是李哥。

  他发来一个压缩文件。

  【一些以前的项目模板,可能对你有用。】

  我点开,里面是他这些年做过的所有市场分析报告的框架和数据模型。

  这是他压箱底的宝贝。

  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起。

  这是我进入公司以来,第一次感觉到来自他人的善意。

  最终,我赶在截止日期前,将一份上百页的报告交了上去。

  周五,总监把客户的反馈邮件转发到了部门群里。

  邮件里,客户对我的方案赞不绝口。

看到蔡姐的头像在群成员列表里亮着,但她一言不发。

我知道她肯定在恼火,与我何干。

开心没三分钟,

  一个邮件通知突然在屏幕右下角弹了出来。

  【通知:关于启动公司年度评优工作的安排……】

  我的手指停在了键盘上。

盯着那行字,心里很清楚。 

  真正的硬仗要来了。

  蔡姐的表演,又要开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